书城文化百家姓新读
22783600000028

第28章 魏

【姓氏来历】

魏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裔孙毕万的后代,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据《史记?魏世家》记载,周文王有庶子毕公高,在西周初年受封于毕(今陕西西安西北),子孙以毕为姓。后来,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毕公高的孙子毕万,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公元661年,他与赵夙一起率兵讨灭了霍、耿、魏三国。事后,献公便把魏(今山西芮城北)封给了他。此后,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到了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所灭。魏国灭亡后,魏国公族大多以国名为姓氏,姓魏。此外,秦国穰侯魏冉本姓芈,南宋学者魏了翁本姓高,他们和后代也都改姓魏。

【姓氏分布】

魏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带。秦汉时期,魏姓有部分迁至陕西、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加上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因此魏姓大举南迁至四川、江西、福建等地,在当地安居繁衍,发展壮大;唐时,魏姓有部分族人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于福建、广东等地安家;宋末,魏姓人已遍布江南广大地区,繁衍于全国各地,从而使魏姓成为我国一大姓氏;元明清时期至今,魏姓除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之外,已远播于台湾及海外地区。

【姓氏名人】

魏无忌: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后世称为信陵君,有食客3000人,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称“四公子”。

魏征:即魏郑公,字玄成,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著有《魏郑公文集》、《魏郑公诗集》、《全唐诗》等。

魏源:字文渊,江西建昌(今永修县)三溪桥人。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龚自珍齐名,时称“龚魏”。他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倡导变革。除著有《圣武记》、《海国图志》等巨著外,还著有《古微堂诗集》、《清夜斋诗稿》等。

【国学小百科】

钜鹿魏氏

《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钜鹿魏氏为战国时信陵君之后。信陵君的孙子魏无知,在西汉时受封高梁侯。魏无知的孙子魏彦,任张掖太守。魏彦的儿子魏歆,任钜鹿太守,开始定居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

魏歆裔孙魏宣,汉代封为北海公。魏宣有两个孙子,一个叫魏俦,另一个叫魏植。魏俦被普奉为钜鹿魏氏的东祖,其后有魏元同,武则天时为相。魏植被尊奉为钜鹿魏氏的西祖,其后裔有北齐尚书仆射魏收。后来,钜鹿魏氏又向外迁徙,繁衍出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与东郡(今河南膛阳县西南)两大望族。

【相关链接】

结草衔环

春秋时期,晋国魏武子有个宠妾叫祖姬。后来魏武子得了重病,临死前要家人让祖姬殉葬。魏武子死后,他的儿子魏颗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所以没有听从,他坚持让祖姬改嫁了。

后来,秦桓公讨伐晋国,晋大夫魏颗领兵抵抗。正当魏颗感到力不能支的时候,秦军却意外纷纷倒下。魏颗觉得奇怪,仔细一看,原来是有人事先把地上的竿打成很多结,秦军兵马都是被绊倒的。当夜,魏颗梦见一位自发老人对他说:“我是你先父宠妾祖姬的父亲,我感谢你没有逼我的女儿自杀陪葬,我在战场上结草帮助你,是为了报答你的恩情……”这就是“结草”的故事。

“衔环”典故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据传,杨震父亲杨宝是个生性仁爱的孩子。有一天,他在华阴山捕到—只受伤的黄雀,他为黄雀医好伤后就把黄雀放飞了。一天黄雀飞回来,对杨宝说:“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我口衔4个白环送给你,将来你的子孙都会像白环一样人品正直纯洁,官居高位。”后来杨宝的子孙果然都飞黄腾达了,且各个为官清正。

后来,人们因为这两个传说故事都含有知恩必报的意思,就把它们结合成一句成语“结草衔环”,形容感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