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来历】
吕姓主要源于姜姓,以国名为姓。据《吕氏世系表》记载,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住在姜水流域,并以之为姓,称为姜姓。后来,炎帝的世孙伯夷因代替尧持撑四岳(指尧舜时的四方部族首领)有功,又因他是圣君大舜的重要臣子,所以他就被封为吕侯,建姜姓诸侯国吕国(今河南省南阳市)。春秋时,吕国被楚国灭掉,其后子孙就以国名为吕姓。
【姓氏分布】
吕姓发源地在今河南南阳西一带。秦时,吕姓迁播方向主要为陕西、甘肃一带;汉时,吕姓分布于河南、陕西、内蒙、甘肃、安徽等地;唐代,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这一时期吕姓的郡望规模、人口数量也逐渐上升;明清之际,吕姓发展再度出现新特点,除全国大部分地区广布吕姓外,还有移民到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美国、加拿大等海外一些国家。现在,吕姓主要居住山东、河南、浙江、福建、陕西、江西等省。
【姓氏名人】
吕不韦: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战国时秦丞相,被封为文信侯,称为“仲父”。居相位时,门下曾有三千宾客,并让他们编著《吕氏春秋》一书。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今内蒙古包头)人,东汉末年名将,武艺超群,有“飞将”之称,为一代枭雄。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东南)人,三国时吴国著名军事家。吕蒙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在东吴堪称战功赫赫,后被封南郡太守、孱陵侯。
【国学小百科】
吕氏祠堂
吕氏宗祠是由明清之际江南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吕留良的后人所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今建华区西二道街北段路西。吕氏宗祠,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清代建筑。
雍正年间受文字狱之株连,吕氏全家遭难。免死的吕氏12户111人被流放到宁古塔(今宁安县);乾隆四十年,吕氏家族的一部分又被发遣到黑龙江的卜奎古城,也就是今天的齐齐哈尔。卜奎的吕氏族人或经商,或教书,或行医,渐成望族大户。其中吕留良第四世孙尊师重教,悬壶济世,深得人心。
为了缅怀先人,吕氏后人在院内修建了吕氏宗祠。民国元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来到黑龙江视察教育,曾拜谒该祠,并就此撰文道:“齐齐哈尔人知书,由用晦(吕留良)后裔谪戍者开之。”这是近代学者对卜奎古城吕氏一族的高度评价。吕氏宗祠因其家族人物在历史上的影响以及作为唯一保留至今的家祠古建筑,被称为“卜奎第一家庙”。
【相关链接】
一字千金
春秋战国末期,秦王羸政封吕不韦为相国。吕不韦做了相国后,曾招揽三千门客。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心得。后来,吕不韦让这些人把自己的所闻所见和各种见解写成文字,并把它们汇集起来,起名为《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在当时称得上是一部巨著。全书大约有20多万字,有160篇文章,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包括了古今中外之事,天地万物之化。
书刚一写成,吕不韦就把它悬挂在秦国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公布:如果各方人士看后能增加或减少字的话,就赏给他一千两金子。可是,过了十多天了并没有人来。这并不是说明这本书好得连一点错误也没有,而是人们害怕吕不韦的权势,毕竟他是秦国有权势的人,所以没有一个人对这本书能增减字。
后来,人们将这个故事引申为“一字千金”,用为形容一篇文章写得特别出色,具有极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