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对孩子的分数刨根问底,但不能对孩子的学业不闻不问。如果孩子考得好,讲讲他好在什么地方,突出表扬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这是根本的。如果孩子没考好,分析他为什么失误。重点应放在方式方法上,而不是只盯住这次考50下次考100。
比起批评,赏识和鼓励对考得不好的学生更有效。有个校长回忆她小时候的一次考试。那一次她没考好,发成绩时她的心怦怦跳,不知道教师会给个什么分数。当她打开时,发现在判分的地方,教师只写了个“哎呀!”在下一次考试中,她得了满分,而“哎呀!”成了她心底永远的珍藏。
当然,父母也要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家长有了解孩子学习状况的权利,教师有责任和家长分析孩子的状况,哪科强,哪科弱。而谈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时,是不适合在班上公开谈的,应个别谈。这也是国际上的一贯做法。教育部已有官员提出:要用考试的改革来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最根本的变化,如果没有这一变化,“分数隐私”只能是空中楼阁。
提倡分数可以成为的隐私,最根本是要强调尊重孩子。只要你们尊重孩子,他就会感到很宽松,就愿意把分数告诉你。最重要的是,为人父母者,要始终牢记,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把孩子绑死在分数上。
我的孩子从来没让我因为分数惊喜过。他上初中了,我最怕学校期末张榜公布学生分数、排名次的那些日子,对我和孩子都是一种煎熬。虽然我自己是大学毕业,我知道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料,我的孩子就不是,我早就接受了这个现实。但学习不行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不行,我的孩子动手能力相当强,很努力,人也善良,我想这就可以是他的立身之本。可惜我们不能游离于整个教育体制之外,只能定时地去接受一些忠告、批评,有时甚至是对尊严的伤害。每当这时候,我只想着一件事:尽力保护孩子的自尊,让他心理的阴影少一点再少一点。
名人谈教育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
人有差异,世界才有不同
差异性存在于世间万物,也存在于孩子们身上。同一种教育标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孩子,这也是我们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材施教才能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并将孩子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发展。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是否能成为人才,不是以他拥有多少知识和智力决定,而是以他发挥多少自己的智力及才能而定。”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一个记者跟随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到家里做采访,科学家住在乡下,屋后有一片很大的菜园,远远就能看见科学家的母亲坐在门前捡土豆,记者很兴奋地跑过去对老母亲说:“你真了不起,教育出那么优秀的儿子,他的发明可以造福很多人!你很以他为傲吧?”老母亲笑着说:“谢谢你的赞扬,其实我还有一个儿子,他正在菜园里耕作,他种出的土豆非常好吃,他也是我的骄傲!”
要发现、发展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把眼光集中于孩子的弱点。每一项智能都有自己成长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教育不仅事半功倍,而且是科学的早期教育,但遗憾的是目前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成长关键期的概念,更谈不上如何去发展,因此很多孩子的优势智能,也就是天赋没有得到及时开发,有些智能错过关键期将永远失去,如音乐智能,这些都是孩子有可能成为人才的地方。童年只有一次,童年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因为报了各种不适合孩子发展的班而浪费大量时间,那将对孩子造成巨大的损失,因为童年是最好的学习时间段之一,利用好了将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没有不可用之物,只有不能物尽其用的。放对位置,每个人都是天才。人类天生都有非常大的潜在能力,个个都是天才,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发现,而我们都仅仅使用了不到10%的潜能而已,另外90%的潜在能力就需要靠后天的栽培与灌溉。现在的学校和家长总是用传统的教育眼光看待孩子,不能看到孩子的优势和特点,并给予科学教育,如果引入多元智能教育理念,运用奇德儿的大脑多元潜能测评系统,测一下孩子的潜能结构组合,了解孩子,找到孩子的才智,正确引导孩子,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方法。因材施教,可以使孩子真正寻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可以更好的发挥、施展潜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名人谈教育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培根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
就像有的木材适合做根雕,有的木材适合做桌椅,孩子究竟该怎样教育,是因人而异的。父母不妨先把他们归归类,把握住他们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这样才能将劲儿用在刀刃上,在培养孩子成才的路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心灵手巧的孩子需要多点拨。
这种孩子通常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在悟性上。接收、吸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上,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上,有着某种天赋。他们无需人管,自生自长也能成才。如果父母知识水准较高,花点工夫指导鼓励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多对他们加以引导、进行交流,那他们天生具有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将如虎添翼,鹏程万里。
2.“本身有油,不挤不出油”的孩子需要监督。
这种孩子大多兴趣广泛,可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属孩子群中覆盖面最广、可塑性最大的一类。他们中有的智商尚可,但进取心较差,做事没有恒心。对这样的孩子,家长的教育督促,是决定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家长不能及早发现他们这些弱点,听之任之,或管教不得要领,他们将随着自己的性格、习惯而滑下去,变得一事无成。
一旦他们能接受家长的监督方式,最终认清并克服这些阻碍自己成长的毛病,其中那些智商较高者,将毫不逊色地跃入第一类孩子之中;智能亦能达到自己本应达到的接近优等的水平;即使智商一般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也将获得与自身智力相适应、甚至超出一般的成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可见,对第二类孩子来说,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
3.对善钻研的孩子要培养其专长。
这类孩子通常比较沉默,大体上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爱读书的那一类。这类孩子,读书不行,但其中一些人,对掌握技术性的东西有着某种特殊的禀性。对这类孩子,父母在学习上再怎样对他们施压,效果可能也不理想。不如顺其自然,发展他的长项。
名人谈教育
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马克思
多方赞美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对孩子的赞美,也体现了和孩子之间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家长应看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孩子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同时,必须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发现他们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面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不能采取责骂、惩罚的态度,而要能以一种广阔的胸襟给予谅解宽容和鼓励,并为他们指出一条解决问题、改正错误的途径。
1.特长也是值得赞美之处。
为人父母者要有发现的眼睛,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赞美,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发挥其内在的潜能。
我的孩子通常脑子不笨,就是学习习惯差,不爱做作业,特别不喜欢语文,但是很喜欢数学,学校里要订书了,数学方面的他肯定要订,而且上次学校推出一种数学棋的游戏,他非常有兴趣,尽管没参加培训,但他还是买了那种棋,并且没多长时间就学会了。
2.关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赞美。
不必等孩子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好事情再赞美。比如孩子今天书包整理得很好,卧室打扫得非常干净,能帮朋友解决困难……都要立即表扬,肯定进步。这样会让孩子们认为家长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如果孩子认识到只有他表现得很好,才能得到家长对他的注意,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以得到赞美。
3.时刻记得适度赞美。
赞美也要持之以恒。因为赞美是春风,它使人温馨和感激。请不要小看赞美,因为赞美是火种,它可以点燃心中的憧憬与希望。作为一个孩子最亲的人,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孩子,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名人谈教育
人心可分为二,一部较善,一部较恶。善多而能制止恶,斯即足以云自主,而为所誉美;设受不良之教育,或经恶人之熏染,致恶这一部较大,而善这一部日益侵削,斯为己之奴隶,而众皆唾弃其人矣。
——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