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巴蜀诡事
2277600000004

第4章 神思不定

“三娃子,到鱼塘边扯几根莴笋回来。快点去哟。”肖爱琼又在给三娃子分配任务。

“哦,晓得了。”

三娃子小心翼翼地收好白若飞的名片,随口应道。

“现在就去。”

三娃子只好套上汗衫,找了一把小铁锹,正欲出门。

“你昏了头了,扯莴笋带啥子锹锹。”

“带到起,省力噻。”

“去吧去吧。”

鱼塘离家二里路,不一会就到了。这个鱼塘是三娃子承包的。他不太爱干其它的农活,又爱吃鱼,尤其是水煮鱼,所以承包了这个鱼塘。他几乎不太费劲,每年靠鱼塘挣个两三万,捎带着吃鱼也方便。村里人很眼红。村主任李在国几次想提前中止承包合同,但三娃子硬是没答应。有几次甚至和李在国以及其他几个村民打斗了起来,他还是没有放弃鱼塘。

三娃子坐在鱼塘边,抽了支烟,惬意地看着塘里的鱼儿打着水花。烟抽完了,这才想起扯莴笋的事。

他“呼呼”地猛扯,根本用不着铁锹。“还是老婆骂得对。”他笑自己。

忽然,有一棵大莴笋很难拔。三娃子很生气,用力一扯,上面的大半截莴笋拎在手里,下面的小半截连同笋根还在板结的土里。三娃子有点恼火。他觉得这根莴笋好像跟他对着干,使他这件事做得不完美。他拿起铁锹,使劲挖那棵莴笋的根部。“带铁锹还是有用的。”他又自己跟自己笑道。

“喀吱”,铁锹挖到了什么硬的东西,听声音好像挖在碗碟之类的瓷器上。这种声音使人的心尖很难受。他又连挖几锹,终于挖出来了。是一个圆环形的东西,中间有一个孔,那棵莴笋发达的根部正好生长在圆孔中。他眼睛放光,连忙拾起那个圆环,掰掉泥土,又在汗衫上擦了擦。

“好像是一块玉。”他又惊又喜,“噫,怕是一件古物,宝贝哟。发财了。”他直觉平时躺在床上幻想的事就在眼前。

“三娃子!”

正在三娃子要仔细看个究竟的时候,突然从身后传来一个人的声音,唬得三娃子倒退了好几步。原来,村民丁山在鱼塘另一边的自家责任田里扳包谷,隐约看见三娃子神神秘秘的,就赶过来躲在附近。当他看到三娃子从地里挖出一件东西,就忍不住大喊一声,却吓得三娃子魂飞魄散。

“干啥子哟?捡到啥子宝贝了?”丁山很好奇。

“没的啥子。没的啥子。”三娃子慌忙答道,下意识地把双手掩在背后。

“哄鬼哟。还没啥子?手里拿的是啥子东西?”

这一说,让三娃子躲得更凶了:“真的没得啥子。我走了。”说着拔腿要走。

“让我看看。”丁山嘻笑着就要扑上来。

三娃子吓得快步溜走,莴笋也不要了。

丁山满腹狐疑地望着地上的几根莴笋和一个较大的坑。“他究竟挖到了什么东西?这莴笋地是一块平地呀,平地里又能挖到什么呢?”

他当然搞不明白……平地的旁边就是一口很深的鱼塘。

成都市区。

四川省考古研究局新大楼座落于成都市人民南路中段东侧,毗邻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四川大学。这里建筑美观、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川大浓厚的人文气息和优美的人居环境使得这里成为成都的高端社区。

新大楼是在一年前建成的,它耗资五亿元人民币。

大楼主体分三部分。一部分是行政办公楼,名为“天勤楼”,高十九层。与之遥相呼应的是考古研究楼,名为“天问楼”,共九层,但单层面积约是“天勤楼”的五倍。局里直属的第一研究所就设在“天问楼”内。连接两栋大楼的是五层高的后勤休息楼……“天逸楼”。

大楼整体外形好像一艘正扬帆远航的巨轮,又像一个昂首高耸的“川”字。“天问楼”就是“川”字左边的一撇,“天逸楼”就是中间的一竖,而“天勤楼”就是“川”字右边那长长的一竖。局长张新宇的办公室就在“天勤楼”的顶层,也就是在“川”字右边一竖的顶端或巨轮桅杆的杆尖。三栋楼的名字“天问”、“天勤”、“天逸”也是张新宇起的。

张新宇,男,35岁,未婚。北大考古系毕业,后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师从著名华裔东方学学者舟策纵教授,获东方人类学博士学位。2005年“海归”故乡四川。

此时,张新宇正站在自己宽敞而略显奢华的办公室内眺窗远望。他体态标准,面庞英俊,目光敏锐。晴空色的衬衫前系着意大利产“纪梵熙GIVENCHY”碎花领带,右腕佩戴着一块显然极其高档昂贵的手表……但谁也弄不清楚是何品牌,只是经常看见腕表盘面上有两个大写的英文字母“SG”,煞是醒目。

他低头看了一眼腕表。腕表闪烁着摄人心魄的钻石般的光泽。

他轻吁一口气,在办公室内踱起了方步。

办公室由书房、会客厅、卧室、盥洗间组成。会客厅放置了一些真皮沙发和很多深绿色的植物。一座半人高青铜雕像掩映在铁杉的叶丛中……那是一尊眼睛极度向前突出的男性雕像……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人仿制工艺品。

张新宇从会客厅踱回书房。今天,他一反往日的沉着儒雅、指挥若定,显得有点心绪不宁。他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但好像预感到会发生一些事情。

他靠坐在椅子上,愣了一会,接着身子前倾,伸手轻移鼠标,目光凝视电脑屏幕,好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