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三国当马超
2277300000253

第253章 刘协小皇帝的阴谋

公元一九六年开春,基本上是风平浪静,若真的说有什么大的波动,也数不到西凉集团,那得是曹氏公司。

自从曹老板两次打退西凉集团的进攻,那尾巴就又开始翘起来了。他觉得,司隶这地方已经是他的盘中菜了。

事实上,自从马腾吃饭的时候不小心在饭碗地下吃到一张帛绢之后,立马变得食欲大增,而且吃饭更香了,连带着也不去找曹操的麻烦了。

没了西凉集团的军事力威胁,曹操就觉得该收拾一下自家的后花园了:他娘的,哄着惯着你们,还不帮一点忙,天天还让我放权,你们不想混了是不?

而皇帝身边的那些大臣公卿们,对曹操掌握大权也渐渐不是很感冒。毕竟习惯了手中有权、做一个有用之人的习惯一下被曹操给抹杀了,弄得他们也挺不得劲儿的。

就这让曹操很没有安全感:要是大臣和皇帝合伙搞个鸿门宴什么的,我很难逃过暗算呀,董卓就是差不多这样****死的,也是当时最流行的杀掌权者的圈套。

聪明的曹操就决定来个下马威,先拿太尉杨彪下手。

杨彪是四世太尉,跟袁绍家族一样的名望,他从董卓之乱起,跟着皇帝从洛阳到长安,从长安到洛阳,再从洛阳到长安,寸步不离,要说比功劳比忠心只怕在马超之上了。

第二次打败西凉大军后,皇帝大臣举行宴会,曹操一进来,看见杨彪的脸色不太好看,以自己的多疑和敏感的神经,觉得危险。赶紧跟各位打个招呼,说,今天人来得很茂盛呀,你们先落座,我肚子疼,上个厕所先。进了厕所,没拉下一丁点大便和小便,就直接回军营了。各位看到曹操一去不返,知道这事闹大了。

杨彪就知道自己很危险了,赶紧以病为由,要求退休。曹操不让了,想溜,没门,找了一个罪名,把杨彪弄监狱里去,要求判死刑。这个罪名是什么,就是杨彪家和袁术家有联姻关系,以袁术叛乱的罪名来看,杨彪是可以连坐治罪的,虽然地球人都知道很勉强很没情理。连杨彪这么功高权大的大臣都能被曹操这么修理,很多人都害怕了,这是曹操要达到的目的,杀鸡给猴看,不对,也许应该是杀猴给鸡看了。

这时冒出个不怕死的来救杨彪了。

他就是孔融,孔老二的二十世孙,小时候吃梨的时候老是把大的让给哥哥,自己吃小的,别人问他为什么呀,他说我人小就该吃小的呀。哎呀,真是好孩子,这个"孔融让梨"被历代用来教育小孩子的典范。在他十六岁的时候,由于窝藏清流党人,被朝廷治罪,结果他和哥哥争着进监狱,以至于名气大振,成为士人典范。他的文章很牛逼,被列为"建安七子"之首,也就是说在文学上他领袖着曹操才对。不过由于他性格刚直、出口率性,不满曹操的奸诈作风,常对着干,最终死在自己的性格上。

这时候他的官叫将作大将,他听说杨彪下监狱了,来不及穿好官服,就跑来见曹操,说,杨公四世政治清白,这谁都知道,以袁术的罪名来牵连他,这不是欺负天下人没长耳朵眼睛全瞎了吗!曹操狡辩说,这不是我的意思,这是国家的意志,皇帝的命令。孔融只好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列举了一些古代的例子,告诉曹操这种行为是不得人心的,朝廷会解散的,如果杀了杨彪,明天我就离开这里,不用上班了。曹操居然被他说动,而且既然已经达到了威慑群臣的效果,就饶了杨彪不死,但也给孔融自己留了下祸根。

曹操还以类似的手段,罢免了司空张喜,杀了喜欢提意见的议郎赵彦,反正这时候的曹操,跟所有专权者没什么两样,排除异己,在重要职位上安插自己的人。

曹操这么嚣张跋扈,自然引起满朝文武的反对。尤其是荀攸,都跟他的叔叔荀彧吵了个天翻地覆,差点断绝叔侄关系...

至于为什么没有断绝,那是因为,荀彧被荀攸给忽悠住了,也觉得自己这个侄子说的三省六部制很好很强大...

可荀彧这时在给曹老板打工,也不好当面指责自己老板的不是,只能暗暗记下这个三省六部制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方式,打算看自己老板啥时候心情好了,跟自己老板谈谈。

可荀彧想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有不乐意啊,有人喜欢通过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这个人就是咱大汉皇帝,刘协刘小朋友。

刘小董事长发动了一场阴谋,目的是要做掉曹操,好夺回自家的权力。

这天下是本就是人家老刘家的,人家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属正常。再说,历史上的刘协,就是那种欲拔眼中钉、先斩肉中刺那样很带种的皇帝。现在虽然让马超给带得有点懒散,但那心眼儿却是更多了。

他左等右盼不见有马超的动静,便也渐渐默认了马超死亡的事实。这个时候,刘协就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应该自力更生了。

‘既然你不曾出现,那我就用事实告诉你,我已经长大了,不用你操心了。’刘协小皇帝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

汉献帝,就是小刘董事,刚见到曹操的时候,见曹操也是一副为国为民的姿态,便跟曹操的关系还不错。不过随着曹操越来越霸道,汉献帝表面上受到百官朝拜,私底却受曹操的牵制,心里就越来越不平衡了,再加上拿马超那会儿的快乐时光跟曹操现在的日子一对比,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尤其这时候他十几快二十了,自我意识加强,个性逐渐形成,也有一定的行动力。这种情况也被官员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曹操集团和朝廷官员的矛盾也在逐步升级。

那么汉献帝身边就围了一圈反曹派,反曹派的领袖是伏皇后的父亲国丈伏完,不过他没有兵权,献帝要把任务安排给一个有实权的人,这个人就是国舅董承。汉献帝为了削弱曹操的权力,封董承为车骑将军,本来这个位子的权力是曹操兼着的,这样两派的矛盾更加升级。曹操咄咄逼人,献帝终于受不了了,发给董承一份自己亲手写的密令,让他联合义气相投的人,谋杀曹操!

董承开始拉人了,先是自己军团里的实力派将军王服,两人商量了一下,又拉了长水校尉种辑、和议郎吴硕,形成一个秘密恐怖小组。不过这个恐怖小组不太恐怖,都是自己人,跟曹操集团没什么联系,要实施暗杀,难度系数相当大。必须拉一个跟曹操混在一块但又不是曹操心腹的人,这样有利于布置行动。

于是他们盯上了刘备。

且说刘备跟着曹操占领了徐州,也算立了功劳,徐州人民那时就希望刘备可以重新当徐州第一把手,但曹操说,刘备先跟我回朝廷去领赏吧,派车胄当了徐州刺史。

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刘备虽然和曹操关系还不错,但基本属于表面关系,把一个州的统治权给他绝对不可能的。其次呢,把刘备带回去,可以控制,可以拉拢,曹操还是很想把他变成自己的棋子。

刘备跟着曹操回来,见了汉献帝,会了会远亲,居然是叔侄辈,刘备就有了刘皇叔之称。

其实这就是刘协小皇帝跟马超那里学来的心眼儿了:你刘备是我叔叔,我被曹操这般欺负,你这当叔叔的,能光看着不干事儿?

这个称号就是为刘备对抗曹操做的很好的一个心理暗示。

当然,刘备这时候还不知道刘协的坏心眼,还为自己终于找到组织欢欣雀跃呢。

当然,刘备这时候也不知道这个称号后来给他带来多大的政治经济效益。后来他能够咸鱼翻身,跟这个称号有着莫大的关系。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刘皇叔找到了,刘协就开始自己的计划了,他派国舅董承跟刘备套近乎。

这一个大舅子找自家的叔叔走走亲戚,也算合理,也就瞒过了曹操手下的情报司人员。对了,曹操这时已经正式为他的情报司命名:通天营。

听听,人家曹操的期望:只手通天,无所不知啊。

董承试探了刘备几次之后,发现刘备这孩子居然也是雄心不已的人物,就把皇帝的血泪诏给刘备看,那血诏可是费了刘协不少心血,愣是弄了用了两只兔子的血才写完...

身娇肉贵加之跟马超一样不着调的刘协还是舍不得割自己手指的...

那血诏里面痛诉了曹操专权欺君的罪恶和刘协此时的痛苦,以及搞掉曹操的决心。这带着痛苦写出来的文章,感染力相当不错,刘皇叔同志一看,情绪也相当激动,行,我也凑一份子。于是加入了暗杀小组。

尽管这时候曹操同志还蛮关照他的,但刘备可不愿一辈子就跟着曹操瞎混下去。

然后,三国历史上很精彩的一幕就接着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