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孔融三番五次地推荐,曹操便有了接见的欲望,可关键时刻,祢衡这哥们倒摆起臭架子来了,说自己生病,大大的精神病,打死也不去。要真这样,也就算了,可此时的祢衡,已经真的得精神病了。他不去就算了,心里还带着那么些期盼,希望曹操巴巴的再求着他去。
曹老板什么人?哪会在乎那么一两个人才,再说,孔融介绍来的,曹操能看上吗?曹操最后是砍了孔融的,可见两人的关系如何。
祢衡左盼右盼,还是没有盼到曹操过来,就管不住自己嘴巴在背后说了关于不少关于曹操的难听话。
这些坏话当然会传到曹操的耳朵里,要知道,自从马超手下的情报司大展神威后,曹操也就开始学会了培养特务,说“说曹操,曹操到”,什么意思,你在背后议论曹操,曹操就来了,有人在打小报告啊。曹操现在手下的这个耳目和线人是很多的,但目前也就能打探一下自己人手下的消息,毕竟,他此时还不知道情报司的总管是谁,也没有学会美女攻略,但打探祢衡说他的坏话这事儿还是绰绰有余的。
于是曹操就很不高兴,不想在打宛城的时候憋一肚子起,就想羞辱一下祢衡,杀杀他的傲气。听说祢衡善于打鼓,便直接把他录用为鼓吏,在大摆筵席的时候请他来击鼓,意思就是你不是很牛逼吗,有虚名吗,在我这儿只不过是个打鼓的。击鼓之前本来是要换上专门的衣裳,但祢衡不换衣裳,直接跑过去,打起很有名的《渔阳》的鼓曲,据说是节拍悲壮,很有感染力,听的人都慷慨动容,确实有一手儿。但是他没有换衣裳,不合规矩,鼓吏负责人责问了他。祢衡便走到曹操面前,把外衣内地都脱掉,脱得那是一丝不挂啊,堪称历史上第一位天体爱好者!祢衡裸站了一会儿,可能就是为了表现他的蔑视吧,然后慢慢把新衣裳穿行,又表演一番击鼓。面不改色心不跳,非常的坦然。这下曹操弄得下不了台了,但是曹操毕竟是曹操啊,可爱的奸雄,这个可爱的奸雄就呵呵一笑,呵呵呵,你看,你看这,诸位你看这算什么事嘛你说这?这我本来是想羞辱一下祢衡的,他却把我羞辱了,散会散会散会。
大庭广众之下裸体,这个行为别说在三国,就是现在也是很神经质的,连推荐他的孔融都看不下去了,觉得很过分、很丢面子,因为这祢衡是孔融一而再、再而三推荐的嘛。孔融就跑去找祢衡说,兄弟,你怎么这样做事情呢?给你讲,曹公确实是爱才啊,他知道你是人才,我也一再推荐你是人才,他是真心实意地想使用你这个人才的,你不要这样嘛。祢衡说,好好好,我去见他。
话说孔融把祢衡批评了一通,祢衡答应要给曹操道歉,那么孔融马上报告曹操,说祢衡他认错了,他又来见你。曹操说好啊,只要他肯来我也不计较了,就吩咐门房,说你们注意点儿,祢衡一来立刻通报,我在房子里等着。等了老半天,他不来。从早上一直到下午,等到曹操不耐烦的时候,都傍晚了,祢衡来了,穿了一件单布衣,头上戴了一个布头巾,手上拿了一个木棍棍,往曹操的门口一站,就开始骂。而且用他的棍子敲着节奏骂,非常有节奏感地骂曹操。人家那真是有才啊,就跟咱现代的说唱歌手差不多。
出了这事,门卫当然要向曹操禀报啊,说外面有一疯子,言语悖逆,可以捉拿归罪。曹操这回真是生气了,但他强压怒火,一忍,没忍住;再忍,还是没忍住,最后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就跟孔融说:祢衡这****,敢这样对我?你看看,你这推荐的是什么人?你以为我杀不了他?我杀他这小子,我跟杀只麻雀、杀只老鼠也没什么区别。不过这小子有点虚名,我如杀他会让人误会我不容人。算了算了算了,赶紧叫他滚蛋,刘表不是也在招揽人才吗?上刘表那儿去!看刘表怎么处置!
于是祢衡被两个骑兵给架到刘表那儿去了。
到了刘表这边呢,因为毕竟祢衡现在是知名人士了,刘表对他很客气,以贵宾对待,初期相处得不错。可过阵子他又原形毕露,对刘表傲慢侮辱,实在让刘表受不了。刘表也不能杀他呀,道理跟曹操的一样呀,没办法,只好学曹操吧。这样刘表当了二传手,把他送给江夏太守黄祖。
黄祖刚开始对这个祢衡也很尊重,也很客气,祢衡也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可搞着搞着,祢衡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又开始骂黄祖。
有一次黄祖大会宾客,祢衡就管不住尖酸刻薄的舌头,对黄祖出言不逊,还瞪着眼睛大骂黄祖。黄祖可没曹操、刘表这么文明,叫人拖出去打,哪知道这人跟生下来就欠揍似的,越打骂得越凶,这个黄祖是个大老粗啊,是个军阀,哪儿受得了这个,给我砍了,拉出去给我砍了。这个黄祖周围的人是早就恨祢衡,一听说黄祖下了命令说拉出去砍了,赶快手忙脚乱,拉出去,啪,一刀就砍了。等到黄祖的儿子得到消息骑马赶过来救的时候,人头落地了。祢衡就这么死了,享年二十六岁。
怎么理解祢衡这种极端愤怒青年的所为呢?马超认为除了祢衡自己神经质的刺头个性外,这种愤怒跟当时社会习气有关。汉末儒学虽然还盛行,但是社会混乱,礼教崩溃,读书人的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觉得自己很牛逼又觉得报国无门社会黑暗的情况下,愤怒青年就会应运而生,一腔热血在心头转化成了异端言行,用愤世疾俗、蔑视权贵、裸奔等冲破正规礼教,借以发泄。
祢衡算是典型的代表。这一支愤青文人习统到了随后的魏晋更流行,在"建安七子"之后成名的"竹林七贤"便是代表。比如其中的刘伶,跟祢衡是一个德性,他在司马氏统治的时期,也是很混乱很黑暗的年代,为了避免********,天天喝酒买醉装糊涂,在家里搞****。客人来了,问他怎么不穿衣裤。他说,谁说我裸体呀,我以天地为住宅,以房屋为衣裤,你钻到我裤裆里干什么呀!
理解愤青有时候就能理解一个时代,愤怒之中隐含着时代的矛盾。因为人,特别是心怀祖国的文化人,是不会无事愤怒的,他敏感的心一定感受到了什么!而那些嘲笑愤青的人,要么是这个社会的既得利益者,要么就是社会闲人:人世间潜藏的危机、贫富的分化、底层人民的权益谁来保护,关我屁事!
可是,祢衡这孩子,说他个人问题可以反应大汉社会背景,还是靠谱的。但只是因为他个人的所做所为就认为他是啥好鸟,那就大错特错了。
祢衡的死,博得了后世很多的同情,很多人同情祢衡。为什么同情他呢?三个理由:第一,祢衡有傲骨;第二,祢衡骂曹操;第三,祢衡死得冤,因此,同情他。这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
第一,祢衡有傲骨吗?好像有,因为他骂当局啊,到曹操那儿他骂曹操,到刘表那儿他骂刘表,到黄祖那儿骂黄祖,谁是一号领导人他就骂谁,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铮铮傲骨啊,你说有几个敢骂的?骂大老板的有几个啊?不敢吧,他敢,有傲骨吧?有个屁!他骂人,不是因为当局黑暗,领导人贪污受贿,是因为这么领导人都不让他当官儿他才骂得。他以为自己可以治国平天下,可求职路上坎坷不平。你若真的清高,你可以回家种地嘛。他不,他怎么办呢?他骂人,他开始逮谁骂谁。这叫傲骨吗?这叫狂悖!搞到最后,谁看他都不顺眼。
第二,骂曹操,这条就更可笑了。曹操是有该骂的地方,例如屠徐州、例如找鸡事件。可祢衡不骂这些,为什么?因为他知道骂这些自己很快就会掉脑袋,他净拣那些不痛不痒的话题骂曹操,实在是他的水平不高,如果弄得好,那还是一种变相的夸奖和毛遂自荐。对于那些该骂的地方,他不敢骂;对于不该骂的方面,他又弄巧成拙,那算什么本事?
第三,就更可笑了,他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他被曹操打发到刘表那儿,他对刘表是歌功颂德,不吝溢美之词。但是同时他又讽刺刘表的左右,对刘表手下那些人他全部都是讽刺的。所以,刘表的左右手下人就到刘表那儿去打小报告,说将军有没有注意祢衡是怎么歌颂你的?他歌颂你很仁慈,什么意思?说你是妇人之仁,说你其实是没有能力,其实是窝囊废。这话祢衡没说过,但是刘表一听,像,相信了。相信了以后,打发到黄祖那儿。那么曹操把祢衡打发到刘表那儿,他是知道刘表的为人是比较宽厚的,确实也是比较仁慈的,因此曹操的意思就是你到刘表那儿如果能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你还可以得一个善终。所以曹操送祢衡到刘表那儿,有以观后效的这样的一个意思;而刘表很清楚黄祖是个什么人,黄祖是什么人呢?军阀大老粗,脾气暴躁,这是是史书上有记载的,他还要把祢衡往黄祖那送,那才是借刀杀人呢。
如果祢衡生在法制社会,他可能罪不至死,但就这德行,到哪儿也不会受人欢迎,也不能有一番作为。因为智商高不代表情商高,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是不会有很高成就的。他狂傲不羁的性格使他处处碰壁,到处伤人,所以才最终难逃噩运。
那么回到曹操这边来。祢衡事件非但没有打倒曹老板,反而使他宽容待士的名声很快传开。虽然当时没有新闻媒介和广告,但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和政策传达力量是非常大的,致使贤士四方云集,形势大好。由此,曹老板的心情大好,便加快了对宛城的攻略。
而马超,终于在等得花儿也谢了的时候,盼来了曹操出兵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