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吕布和马超以朝廷命官的身份加入董卓之后,嗯,这样说可能不太确切,不过,在外人眼里看来,的确是这样子。
应该这样说,自从吕布和马超以朝廷命官的身份、以外人看来、加入董卓之后,董卓就开始着手他的换帝大计了。
换皇帝一直都是董卓的心病,本来董卓满怀信心的准备大干一场,结果一试,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卢植跳出来了。丁原更猛,直接造反了。
这俩人给了董卓沉重的打击,所以,翅膀硬了的董卓不那么直接了,他找到了袁绍,那个曾经出主意让自己进京的人。
其实董卓一直不知道,当初袁绍是想请马腾入京勤王的,要不是马超没事儿‘研究研究’、‘考虑考虑’,那俩传信儿的人等不及,才不会在马超的指点下跑去找董卓的。
所以,有了这档子事,董卓对袁绍还是很感激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袁绍就是董卓的贵人啊。
于是,在一个夜晚,两个人,一个胖,一个瘦。
胖的说:“老弟啊,我想换个皇帝玩玩儿,可没想到这么难,那些人吃饱没事撑的,老跳出来反对我,你说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瘦的就沉吟一下,然后说道:“这个,胖哥,我年纪还小,也不知道对不对,让我回去问问我叔叔吧,我叔叔当着大官儿,脑子好使着呢。”
胖子当然高兴,一直等着那瘦子的回信儿,可不成想,那瘦子一去不复返了。
大家明白了吧?
袁绍根本不像演义里说的那么牛气,在董卓宰了丁原之后还敢拔刀子跟董卓叫板。即便袁绍家族厉害,但董胖子是识数儿的人?而那时吕布刚加入董氏造反集团公司,正愁没有业绩,凭吕布那傻大胆的能耐,一方天画戟就割掉了袁绍的脑袋。
你觉得不可能?绝对可能,后来袁绍不是参加反董联盟,还担任了指挥官职位嘛。董卓做了什么?董卓一刀就把洛阳的袁氏一族宰净。
大家别以那些文化人的眼光看董卓,董胖子就是土匪流氓,一生最多的时光就是跟羌人打仗,就连后来迁都,也是做了坚清壁野的措施,把洛阳烧光抢净。只不过董卓还以为洛阳是那些塞外小镇,他这一闹,把整个大汉人口最多、经济最繁华的地方付之一炬,让大汉王朝再也无力翻身,从此陷入诸侯争霸的时期。
袁绍跑了以后,董卓再也没有耐心等下去了。
在一次会议上,董卓肆无忌惮地说:“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没有资格担任天下的君主。为了国家和汉室江山着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
说这句话时,马超正在朝堂最后面抠脚丫子玩,听完这句话,马超一下惊得把抠脚丫子的手放到了嘴里。
这个时候,吕布威风凛凛的站在董卓身后,李儒在一边捋着自己的鼠须。而满朝文武,居然没一个人敢再跳出来反对了。
抬头看了一眼那个在龙椅上瑟瑟发抖的刘辩,马超知道也许这是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短命的皇帝了。
之后,马超没有上朝,因为整个朝廷都在忙着换帝的事宜,像什么祭祀、去宗庙拜祭、史官拟稿、召开大会宣布了之类的,马超一件都没有参加。
一来他官职小,碍不着他什么事儿。二来,董卓也没有硬性要求马超必须到场。
也许,在董卓看来,只要马超呆在京城就可以了。这么小的孩子,即便再妖孽,能闹出多大事情?
马超果然也没有炸刺儿,他知道这事儿不是他能掺合的,此时他正静静看完法正的来信,遥控指挥西凉的事宜。
法正来信说卢植因为换帝一事郁郁寡欢,接连三天都没有教导法正。
没错,你们没有看错。
是卢植,这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已经到了西凉,并且担任乐法正的老师。
卢植被罢免之后,马超就派人将卢植接到了西凉,连哄带骗之下,马超在卢植的眼中就成了孤身犯险、以求正义长存的无畏小斗士。
当然,卢植可能压根儿不信这一说法,不过那时卢植正处在心灰意冷的时期,看到法正那么聪明伶俐,就打算收法正为徒弟,以慰解一下心中的苦闷。
可后来发现法正的聪明伶俐其实都是伪装,法正其实是一个腹黑心狠的小正太后,卢植就把改造法正当成了毕生事业。
照卢植的说法:这样的一个孩子,绝对是天纵奇才,如果心术不正,定然是大汉之祸!
当然,卢植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收效甚微。有贾诩从中作梗,卢植能成功才怪。
不过最受益的还是法正,因为征战多年的卢植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这些一直吸引着法正往卢植那里跑,这个举动也给了卢植改造好法正的决心。
不管怎么说,卢植在西凉定居了,也开始缓慢融入西凉集团了。
看到卢植的近况,马超就写了封信去宽慰卢植。
当然,马超的回信让卢植差点气得蹦了起来,因为马超信中的中心思想就是:刘辩是皇子,刘协也是皇子,只是换了个皇帝,又不是董卓当了皇帝,您老激动个啥?再说,刘协这家伙看起来还是挺聪明的,说不定还能扳倒董卓呢,你该高兴才是啊?
看完这信,卢植一下把那竹简给扔出二里地,可随后想想,又把那竹简捡了回来,觉得马超这理虽歪,但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马超才不想让这个脾气耿直,性情刚正的老头儿因为换了皇帝就挂了,他以后还要靠着卢植的名声来吸引大把的人才呢。
所以,卢植在西凉享受着国宝级待遇,生活指标比马腾只高不低。饿了,有人给做饭;冷了,有人给加衣;心情郁闷了,马超还得想法逗老爷子开心。
现在卢植终于走出换皇帝的心理阴影了,而董卓却因为换了皇帝更开心了。
改立献帝之后,董卓就将自己升迁为相国,封郡侯,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掌管全国军事和前将军事务。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己加官进爵后,董卓还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他首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令和家臣,地位与皇家公主相当。同时,董卓又拜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另外还封自己年幼的孙女为谓阳君。更有甚者,“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
阳君其实就是北宫伯玉和董卓闺女生的小姑娘,自从董卓封赏了孙女之后,北宫伯玉就开始有点得瑟了。
不过朵丝儿就延迟了一个月给北宫伯玉发货,交易商品。使得北宫伯玉手下族人怨声载道,立刻让北宫伯玉老实下来,恭恭敬敬的给朵丝儿赔礼道歉,才没让底下的士兵给谋杀了。
废立皇帝之后,董卓又对何太后看不顺眼,当然,绝大部分是董卓为了自保,但此时的董卓已经不想再被动防御了,他主动出击,认为何太后有碍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动和树立威信。于是,董卓又大会群臣,向大臣们数落太后所谓的罪行,说她如何如何逼迫婆母永乐皇太后(灵帝刘宏的母亲),以致皇太后忧虑而死。这种违背婆媳常理、不讲孝顺礼节的教法,应当受到严厉惩处。之后,董卓便责令何太后迁居永安宫。
这样,避免了看见了就心烦的情况发生,可之后,因为讨董联盟的成立和黄巾的余部郭太等人在西河白波谷揭竿而起,举重十余万,攻城略地。董卓听了李儒的建议,迁都长安。临走之时,董卓不知怎么想起了刘辩和刘辩他娘,就送了杯毒酒给这娘俩儿,彻底眼不见为净。
通过对中央政权最高阶层人员的更换和处理,整个东汉政府几乎完全受制于董卓:皇帝的废立、朝臣的任免、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由董卓说了算。此时,野心极度膨胀的董卓,已经目空一切。
董胖子官职大了,也开始收小弟了。杀猪的不能老杀猪,董卓也开始装斯文人了。
出到洛阳时,董卓手下虽然也集结了一批心腹亲信,但是,要在庞大的中央官僚体系中纵横捭阖,单靠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当时朝中许多有一定势力和影响的官僚,根本就不服董卓。对此,狡猾的董胖子在玩弄权术的过程中,暗中培养爪牙,广为收罗亲信,用拉拢、诱惑、排挤等手段打击和陷害一切于己不利的势力和集团。封侯后,董卓明白找一些不咸不淡的文人没什么用,就开始极力拉拢司徒黄琬,司空杨彪。这两人就是头上流脓脚上长疮的烂鸟,上来就给董卓勾搭到了一起。三人在朝中拉帮结派,沆瀣一气,抬举和扶植已被贬斥的陈蕃、窦武等人。董卓不光全部恢复陈蕃等人以前的爵位,还擢升他们的子孙,以使他们世世代代为己所用。
董卓利用手中特权,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党人,如吏部尚书周铋、侍中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颥、司空伍处士等。不仅如此,只要是与以上人员有关的党锢之徒,董卓都把他们拔为列卿,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当朝大文学家蔡邕也曾被董卓拉拢和征召。
当然,擢用名士,这同样是李儒的建议。而蔡邕,就是其中明显的例子。
当初,议郎蔡邕因直言上书皇帝而被放逐朔方,后来遇赦返回乡里。当地官吏王智原来与蔡邕有私怨,便弹劾蔡邕有诽滂政府的言论,蔡邕又被迫离家逃命,浪迹江湖,历时十二年。董卓对蔡邕的盛名和才气早有所闻,便特别征召他进京任官,蔡邕不想再涉及政治,婉言拒绝。董卓便威胁蔡邕:“如不听命,我将诛杀你们全族。”蔡邕恐惧,只好回到洛阳。董卓大喜,任命他为祭酒,十分敬重蔡邕,后来又不断升迁他的官职。史书载,蔡邕三天之内,历遍“三台”,官至宫廷随从官。
这些,也是以后董卓死后,蔡邕为之叹息的原因。不为别的,就为董卓虽然出于私利,但却是做了件好事。
‘党锢之祸’知道吧?董卓这一闹,彻底让文人翻了身。当然董卓没有那么大的觉悟,他除了在中央各部布置亲己势力外,还通过任命太守、刺史等手段安插地方爪牙。这样做,只是想通过层层安置耳目,控制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政治力量而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董卓只要发现有不满他的官员稍有动作,他便毫不留情地予以彻底铲除,杀鸡骇猴,威慑朝野。
这个时候,董卓已经变得跟和尚打伞一样,无法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