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脉圈
2274200000014

第14章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人际“潜规则”(3)

中山国君因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的故事,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古时有个叫中山的小国。一天,中山国君设宴款待来自国内的众多名士,偏偏此时羊肉羹不够了。如此一来,在场的众多名士不可能都喝到羊肉羹了。有一个叫司马子期的小人没有喝到羊肉羹,他对此耿耿于心。遂跑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一雪此耻。楚国当时是一个强盛的国家,当时无人敢惹,要拿下一个区区小国简直易如反掌。

中山遂被攻破,中山国君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手拿戈的人一直紧紧跟随他,便问:

“你们来干什么?”二人回答:

“曾经有一个人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家父临死前嘱咐,中山若有事变,我们必当竭力相报,哪怕以生命报之。”

中山国君听后,大为感慨:

“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

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中山国君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不至于发此大怒。而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却非轻易就可弥补的。有时候,本来并无存心伤人之意,可是却会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

这大概也是国人的劣根性之一:你给他好处他未必感激,甚至认为理所当然;你一旦得罪了他,他必会怀恨在心。在生意场,人心叵测,更难预料,有经验的人常说“朋友十个不算多,冤家一个就不少”,这句话不无道理。

那么如何才能少树敌呢?

不苛责别人。如果你一面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了,这样易树敌,还孤立了自己,将朋友都赶出了自己的交际圈。即使面对他人的明显的错误,也不要轻易指责,因为没有人是希望自己被人指责的,这种事情能避免则避免,不能避免也要掌握轻重。

不必争胜负。有的人事事爱争个胜负,非要有个结果才甘心。事实上这样更容易伤人树敌,无论是输是赢,可能你都得罪了对方,与其如此,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为贵,能和则和。

勇于认错。爱面子是中国人的脾性,几乎人人难以避免,如果最后的结论证明了你曾经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么是认错还是不认呢?认错了,就丢了“面子”,不认吧,就有可能跟人产生隔阂,隔阂渐深则易成敌。所以,你应该丢下“面子”,勇于认错,这样挽回一个朋友,更有助于你的事业,赢得了未来,岂不是更有面子?面子,是一个长期问题,而不是短暂的。

人至察则无徒——不要苛求完美

古人说的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水太清了,则没有鱼;人过于明察秋毫,就没有朋友。鱼缸里的水虽然清澈见底,但生长在其中的鱼长不大,活不长。江海的水虽然混浊,却能够容纳更多更大的鱼。人也一样,人太精明,对人对事苛求完美,则身边的朋友都会离你而去,最后只剩孤家寡人一个。

我们为人做事就是要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求大同,存小异,凡事不必太认真,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人不可太苛刻,看问题也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我们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但是,在具体的社交过程中,却总有一些人背离这句话的本义,他们容不得别人有小小的过失甚至性格上的小小差异,过分要求与一己的同一或者要求所有人一举一动均符合一己的标准。但人跟人是不同的,人总是有着各种不同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方式,除非是克隆体,否则永远无法达到做人做事完全一致的。因此这类人跟自己的朋友出现摩擦以至矛盾、冲突是必然的结果。此时如果不能以一种宽容的精神调和于其间,事势就将无法收拾,结局便是人心不附,众叛亲离。

这是人际交往的失败。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达到完美的程度,可是有些人却对此不管不顾,强行按照一己之欲要求别人,这是多么可笑的的交际行为呀。

一位未婚的姑娘来到某婚姻介绍所,进入大门后,迎面见到有两扇门。

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美丽的。

此女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见到两扇门。一扇门上写着:年轻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年轻的。

她推开“年轻的”门,迎面又见到两扇门。一扇门上写着:善良温柔的;另一扇上写着:不太善良温柔的。

她推开“善良温柔的”门,又见到两扇门。一扇门上写着:有钱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有钱的。

她推开了“有钱的”门……一路走下去,她先后推开过美丽的、年轻的、善良温柔的、有钱的、忠诚的、勤劳的、文化程度高的、健康的、具有幽默感的九道门。

当她推开最后一道门时,只见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的过于完美了,我们这里找不到这样完美的人,请你到大街上找吧。

这时,她已经走出了婚介所的门口。

不要认为这个幽默故事不只是针对婚姻,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适用,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或事是根本不存在的,完美只是人们的一个理想、一个愿望或者一个幻想,而不应该成为人们的追求。

哲人说:

“完美本是毒”,对人对事,必求完美其实是一件痛苦万分的事,它就像一杯毒酒渐渐侵蚀了人的心灵。很多人事事必争第一,次次都要拿优秀,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最后往往适得其反,一旦失败,就会痛不欲生。时下的高考越来越受人关注,而每年都会出现这样的例子:平时常常拿第一的优秀学子,高考场上却遭失利,于是无法想开,自寻短见或自我摧残,这样的例子我们已经毫不陌生,甚至已经习以为常。事实上,事事务求完美的人,更容易否定自己,对自己失望,他们是生活在个人思想的桎梏中的可怜的人。

而残缺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如失败,人人都无法避免失败,但成功因为失败而美丽,假如没有前一千多次的失败,爱迪生还会那样受人推崇吗?假如健康与完整才是最美的,为什么人们要称维纳斯为美丽之神呢?

我们必须承认,世界是残缺的,而世界也正因残缺而美丽,残缺美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存在,因为面对一种残缺的美丽,人们可以保留一种隐隐的希望和期待;而追求绝对的美,则令人们苦恼不已,这样的追求可谓毫无意义。

无论生意场还是人生场,做一个缺陷美的推崇者吧,你的人生才会真正的美丽动人起来。

要谦虚,但不要虚伪

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不学无术、对事情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

正是“满瓶不响半瓶晃”,这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

我们都知道,成熟的麦穗都是弯着腰的,而成熟的人则必定是谦虚的。

谦虚是一种品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谦虚、诚恳的人最容易成为在社会交往中广受欢迎的人,他们无论走到哪里,身边总是有数不清的关系铁的朋友。

古人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便是谦虚的一种表现。很多成功人士都是谦虚谨慎的大成者,他们越是见多识广、素养高雅,往往就越是谦虚谨慎。

有很多知名人士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古希腊的着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才华横溢,着作令世人惊心,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

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他常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

他还对人说:

“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成就时,很快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

“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由此可见,谦逊是成功者身上的一种“标签”,而无此标签甚至贴有“狂妄”的人是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妄想跟成功扯上任何关系的。

历史上很多人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有了“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等这样的名句,这都是关于的谦虚说辞的不折不扣的名言,它们指导着我们日常的言行。

但是谦虚也须有度,往往有许多人掌握不好谦虚的程度,结果变假、变虚、变伪,于是,“谦虚”成了“虚伪”,虚伪的人表面看起来也很“谦虚”,但是他的内里却不实在,为人处事都含着假的成分。

什么叫虚伪呢?

虚伪就是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笑里藏刀,虚伪就是违心的恭维。

例如,有些人对领导和对领导所决策或所做事,本来心里是有不同的意见或持反对态度的,但为了讨好上司,嘴里的话于是变为“英明、正确”之流;对于某人本来就看不惯,觉得他是个平庸之人、无能之人,但因有求于其人,于是嘴上吐出来的是“你水平高、能力强”之类的话。

这便是虚伪的表现。有时谦虚和虚伪只是一步之隔,是谦虚还是虚伪,也只在你一念之间;是赢得真正的朋友,还是失去真诚的朋友或结交同样虚伪卑劣的朋友,往往在这个一念之间。所以,要想身边好的朋友多,要想影响事业的健康因素更多,谦虚谨慎是你不可少的素养。

祸从口出——失言不如不言

每个人每天都在不停地说话,而你说话的对象可能是你的挚友,可能是你的普通的朋友,或毫不相识的人。大多数时间跟你说话的对象往往都不是关系很“铁”的朋友,他们对你也不会特别的忠诚。尤其在当下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利益所向,即便跟你很铁很铁的哥们,冷不丁什么时候都可能把你出卖了,所以你更不能与所有人都无话不谈,小心“祸从口出”,一旦祸从口出,则后悔莫及。

古人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所谓“祸从口出”,多是指因信任对方或对对方并不在意的时候,谈性正浓,刹不住话于是口不择言。殊不知,人心难测,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所思所想都有可能有极大差异,他对你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很多时候都是不确定因素,所以即使是你的密友也要正确适用词汇及日常礼仪。该保持一定距离就保持一定距离,如若失言对自己造成巨大的伤害,还不如当初无言。

生意场也是“心计场”,很多有心计的人,只从你说话的用辞、方式、内容,就可以大致了解到你的性格和你的现状,不知不觉你自身的缺陷或不想人知的信息都有可能暴露无遗,出于此因,古人多主张少开口说话,于是有了“沉默是金”的谚语。

可是生意场上沉默可不是“金”,而是“废铜烂铁”,只是生意场上你要格外小心,格外注意,比如你谈话的对象,是不是适合与之“无话不谈”;对方的心情如何,该不该在此刻与之开玩笑;在这样的场合中你是不是该说这样的话,以及你该说什么话等等,所以说话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

人在江湖走,有一些“江湖”的忌讳你不可不知:

忌不懂装懂。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博学多闻的样子,即使对于自己一知半解的事,也能滔滔不绝,但这样的人,只是个半吊子,正所谓“满瓶不响半瓶晃”,唬人的话最好别说,碰到没见过世面的人,也就罢了,但是碰到真正的行家,你就很容易吃亏了。

忌强词争辩。有些人喜欢为自己辩白,多是因为不想为过去说过的话负责,絮絮叨叨地辩白,只是暴露了自己惧怕责任和做事鲁莽、不知反省的个性,如果你总不肯不肯坦诚面对过错,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那你将失去自己朋友,最亲密的朋友也会离你而去。

忌用词不当。与人谈话,用辞也很重要,对于年长者、身份地位高的人或是同辈、同身份、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最初使用的词汇,即使日后愈来愈亲密也不可有所改变。最好不要用粗俗的词汇,如果让对方觉得自己说话不诚恳,交往就很难继续下去,所以不要说让自己后悔的话。

忌口无遮拦。有很多人,“说话不经过大脑”,凡事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从不考虑事情的后果,这就是“口无遮拦”。在说话前就应该想到说出这句话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忌长舌妇语。有些人总爱背后论人是非,说人坏话,揭露某人隐私和不可见人的秘密,以满足个人心理的满足。这是最为忌讳的,古人云“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你说人坏话,别人也会在背后说你坏话,所谓“一报还一报”,这便是“因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