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
自此以后,老木匠再未言及回家之事,一心向老住持学习,颇具慧根,不日之后已经心纳万物,包容天下。
老木匠在小寺庙做工三十年,后勤心修行愈五十载,无疾而终。
可见,浮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人生最大的敌人。如果一个人浮躁,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或急功近利,最终会失去自我。
浮躁给人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浮躁的人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发火,不但影响学习和事业,还影响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
《郁离子》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晋、郑之间的地方,有一个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儿咬碎。人们劝告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地想一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他听不进去,最后,因脾气急躁得病而亡。
遇事急躁,气浮心盛的例子不止这一个。不少人办事都想一挥就成,一蹴而就,他们似乎忘了一点,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都得按一定的步骤行事,欲速则不达。
轻浮、急躁,对什么事都深入不下去,只知其一,不究其二,往往会给工作、事业带来损失。戒急躁就是要求我们遇事沉着、冷静,多分析思考,然后再行动。
有一位德国考古学家,为了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不远万里来到南美的丛林中。他雇用了一些当地的土著人作为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行进的过程中,总是考古学家先喊着需要休息,所有的土著人才只好停下来等候他。
那些土著人的脚力确实过人,尽管他们背负笨重的行李和器材,仍是健步如飞。考古学家虽然体力跟不上,但也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一偿平生的夙愿,好好地研究一番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
到了第四天,考古学家一早醒来,便立即催促着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不料,翻译却说土著人拒绝出发。
在整个拒绝行动,令考古学家恼怒不已。经过详细的沟通,考古学家终于了解,这里的土著人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考古学家对于这项习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通过翻译询问向导,为什么在他们的部族中,会留下这么耐人寻味的休息方式。向导很庄严地回答考古学家的问题,道:“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
考古学家听了向导的解释,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许久,终于展颜微笑。他心中深深地认为,这是他这一趟考古旅行中,最有价值的一项收获。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着急,你就越不会成功。因为着急会使你失去清醒的头脑,结果在你奋斗过程中,浮躁占据着你的思维,使你不能正确地制订方针、策略以稳步前进。所以,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不会盲目地让自己奔向一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对于渴望成功的人,应该记住:你着急可以,切不可以浮躁。成功之路,艰辛漫长而又曲折,只有稳步前进才能坚持到终点,赢得成功;如果一开始就浮躁,那么,你最多只能走到一半的路程,然后就会累倒在地。
因此,一个人只有控制了浮躁,他才会吃得起成功路上的苦,才会有足够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步,最后走向成功。只有自己控制好了自己的浮躁情绪,才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迷失方向。
闪念64:一切都是猜疑惹的祸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猜疑疏远了朋友,中断了友谊,甚至毁掉事业。
范增是项羽得力谋士,许多次,刘邦的计谋都被他识破,刘邦要打败项羽,首先想到的就是除掉范增,在陈平的协助下,刘邦导演了一次反间计。当楚汉两军在荥阳相持不下时,项羽为了打败刘邦,便借议和为名,派遣使者入汉,顺便探察汉军的虚实。陈平听说楚国使者要来,正中下怀,便和刘邦布好圈套,专等楚国使者上钩。
楚国使者进入荥阳城后,陈平将他带入会馆,留他午宴。两人静坐片刻,一班仆役将美酒佳肴摆好。陈平问道:“范亚父(范增)可好!是否带有亚父手书?”楚国使者一愣,突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正色道:“我是受楚王之命,前来议和的,并非布亚父所派遣。”
陈平听了,故意装作十分惊慌的样子,立即掩饰说:“刚才说的是戏言,原来是项王使臣!”说完,起身外出,楚国使者正想用餐,不料一班仆役进来,将满案的美食全部抬出,换上了一桌粗食淡饭,楚国使者见了,不由怒气上冲,当即拍案而起,不辞而别。
回到楚营后,使者立即去见项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添油加醋地告诉了项羽,并特别提醒项王,范增私通汉王,要时刻注意提防。
其实,陈平的反间计并不高明,如果稍微考虑一下,就不难找出其中的破绽,只是项羽寡断多疑,加之性格刚愎自用,自然也就不会想到这些。
项羽听后,愤恨地说道:“前日我已听到关于他的传闻,今日看来,这老匹夫果然私通刘邦。”当即就想派人将范增拿来问罪,还是左右替范增劝解,项羽这才暂时忍住,但对范增已不再信任。
范增一直对项羽忠心耿耿,他心无二用,对此事一无所知,一心协助项羽打败刘邦。他见项羽为了议和,又放松了攻城,便找到项羽,劝他加紧攻城。项羽不禁怒道:“你叫我迅速攻破荥阳,恐怕荥阳未下,我的头颅就要搬家了!”范增见项羽无端发怒,一时摸不着头脑,但他知道项羽生性多疑而刚愎,不知又听到了什么流言,对自己也产生了戒心。
范增想起自己对项羽忠心耿耿,一心助楚灭汉,他不仅不听自己的忠言,反而怀疑自己,十分伤心。他再也耐不住了,便向项羽说道:“现在天下事已定,望大王好自为之。臣已年老体迈,望大王赐臣骸骨,归葬故土。”说完,转身走出。项羽也不加挽留,任他自去。
项羽之所以失去了一个得力的谋士,就是吃了猜疑的亏,猜疑实在是害己又殃人。
有了猜疑之心,对待朋友,看待事实,就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而是凭借一点表面现象,主观臆断,随意夸大,进而扭曲事物,得出一个不切实际的结论,或者先入为主,先设框框,然后察言观色,甚至无中生有,把幻觉当真,把一些毫无关系的现象也当作事实材料,生拉硬拽来当作证据。
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你的事业。”。猜忌是人际关系的文化腐蚀剂,它可以使所有幸福的东西毁于一旦。如果在与人交往时总是猜疑别人,那么彼此的关系就难以继续维持。
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排释误会,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理解。
闪念65:不要让恐惧震慑你的心灵
恐惧是人们的一种基本情绪。每一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恐惧感的产生,特别是当遇到陌生的环境或不利的环境时,恐惧感会更加强烈。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军阀每次处决死刑犯时,都会给犯人做出两种选择:第一是一枪毙命,第二是选择从监狱左墙的一个黑洞进去,命运未知。
所有犯人都宁可选择一枪毙命,也不愿进入那个不知里面有什么东西的黑洞。
一天,酒酣耳热之后,军阀显得很开心。
旁人很大胆地问他:“大帅,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们,从这黑洞走进去究竟会有什么结果?”
“没什么啦!其实走进黑洞的人只要经过一、两天的摸索便可以顺利地逃生了,人们只是不敢面对不可知的未来罢了。”军阀回答。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的不是别的,是自己内心凭空生出的恐惧。我们战胜的也不是别的,正是自己。
一位心理学家带他的学生去做一个心理试验。他把学生们带到了一个没有开灯的黑屋子里,屋子里有一座窄窄的桥。心理学家问:“谁敢从这座桥上走过去?”不服气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踏上那座窄桥,并顺利地走了过去。
心理学家打开了一盏幽幽的小灯。灯光昏暗,但是学生们看清楚了桥下是漆黑的水潭。谁也不知道那水有多深,而且在幽幽的灯光下,水潭显得更加诡异莫测。心理学家再次问:“现在,谁敢从这座桥上走过去?”学生们有些犹豫,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走上那座桥,依旧小心翼翼走了过去。
心理学家再次打亮一盏灯,这盏灯的灯光较先前的那盏亮多了,学生们看到水潭里的景象,心头不禁打个冷战。只见水潭里有数不清的蛇游来游去,有一条眼镜蛇还吐着长长的信子昂头冲着那座桥。学生们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心里在庆幸自己幸好没有掉下去。心理学家再次问:“这下,谁还敢走过那座桥?”几乎没有学生敢再踏上那座桥了。
这时,只见心理学家踏上了那座桥,稳稳地走到了对面,学生们都惊呆了。心理学家没有说话,只是再次打亮一盏更亮的灯让学生们细看,原来桥和水潭之间密布着一张细细的铁丝网,学生们面面相觑。
心理学家这时开口了:“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心灵的力量。我们不知道,恐惧正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在灯开亮之前,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小心地走过那座桥,那时候,黑暗对我们来说,不值得恐惧。反而是黑暗让我们变得小心,而不至于出错。但是,当灯被一盏盏打亮,我们被自己内心的恐惧限制住了,反而不敢迈步走向那座桥。其实,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走过那座桥。那座桥,就是我们内心的力量。只要我们不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震慑,我们都有能力轻松地过桥。”
其实,很多时候恐惧都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当不祥的预感、忧虑的思想在你心中发作时,你不应当纵容它们逐渐长大,你应该拿出勇气与它们相对抗,只要有勇气与信心,从心态上战胜恐惧,你就可以步步向前,迈向光明。
在马里兰州的一座种植园里经营着一间磨坊,那里住着一家黑人。有一天,黑人家里的一个10岁的小女孩被遣到磨坊里向种植园主索要50美分。
园主放下自己的工作,看着那个黑人小女孩敬而远之地站在那里,似乎若有所求。于是他便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吗?”黑人小女孩没有移动脚步,回答说:“我妈妈说想要50美分。”
园主用一种可怕的声音和严肃的脸色回答说:“我决不干那种事!你快滚回家去吧,不然我用锁锁住你。”说完便继续做自己的工作。
过了一会儿,他抬头时看到黑人小女孩仍然站在那儿不走,便掀起一块桶板向她挥舞道:“如果你再不滚开的话,我就用这桶板教训你。好吧,趁现在我还……”话还没说完,那黑人小女孩突然飞快地冲到他面前,扬起脸来用尽全身的气力向他大喊::“我妈妈需要50美分!”
慢慢地,园主将桶板放了下来,手伸向口袋里摸出50美分给了那个黑人小女孩。她一把抓过钱去,便像小鹿跑出去了。留下园主目瞪口呆地站在那儿回顾这奇怪的经历——一个黑人小女孩竟然镇住了他自己。在这之前,整个种植园的黑人从未敢想过。
由此可见,恐惧不是不可战胜的,一旦有了恐惧心理,应当立刻拿出勇气来与它对抗。正如罗斯福所言:“克服恐惧最佳的对策,就是勇敢地面对它。”
每个正常的人都可以自发地控制情绪,可以改变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用理性和行动控制自己的一系列想法,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形成无畏思想,激励自己采取能够战胜恐惧的积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