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奸商为了满足自己对金钱的欲望,赚取最大利润,制造销售劣质奶粉,扼杀了无辜婴儿的生命,毁掉了许多幸福的家庭。或许他们能够多赚几百万元,但上百名孩子的未来就此毁在了他们手中。生命与金钱,孰重孰轻?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再到富裕,民富国强是我们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革命志士和亿万人民所向往的目标。有人认为在市场中低买高卖就可以增加自己口袋里的钱,甚至认为欺诈抢劫等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也是财富的源泉。事实上,那些行为只是将一个人口袋里的钱转移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里,使得财富在不同的人之间,有了不同的分配,在根本上并没有增加。应该怎样获取财富?只有劳动才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要在法律和道义允许的范围内,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财富,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正确的金钱观,还体现在学会合理利用金钱。金钱的使用,在某种意义上,或许比获取金钱更为重要,它反映我们品格是高尚还是庸俗。作为中学生,我们在经济上并不独立,经济来源主要还是家庭。学会合理的利用金钱,就是要懂得勤俭节约,学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合理安排零花钱,将金钱用在"刀刃"上。比如,我们可以节省下买时尚服装的钱购买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可以少打游戏多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在未来创造出更大的财富,造福社会,也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完美人生。
七、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一位清华大学学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看到外宾吃苹果,吃得只剩下核粒才肯扔掉。按我们一般习惯,苹果丢弃时,往往还有未啃净的"苹果屁股"。他好奇地问外宾,您为什么要把苹果吃得那么干净呢?而外宾却笑着反问他,我为什么不可以将苹果吃干净呢?很多事情,表面看起来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也并没有觉得不妥。但如果我们对东西的珍惜不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又何谈爱惜万物?其实,只要我们稍作努力,就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通往集市的路上,母亲发现路上有枚硬币,就告诉自己八岁的儿子捡起来。孩子懒洋洋地说道:"不就一枚脏兮兮硬币吗,又不值钱,我可不想费力。"母亲没说什么,默默地弯下腰,把硬币拾起来继续往前走。回到家里,妈妈做好了饭,儿子吃饭的时候总是不能将碗里的饭粒吃干净,母亲批评他,他还满不在乎地说到,反正米是从集市买回来的,已经付了钱,我倒掉也不算浪费。母亲生气地说,珍惜东西,并不因为它不值钱,不起眼,我们就可以随便浪费,培养珍惜的品质就是要从小事作起。
这样的情景,我们是否熟悉?或许,我们曾因父母只给自己那么一点点零花钱而闷闷不乐;或许,我们曾因饭菜不合自己的口味,而随手撂下筷子;或许,我们还会"慷慨"地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随意丢弃,从此不再想起……我们这么潇洒,这么冷酷地漠视别人的劳动成果,是因为我们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劳动背后凝结的血汗,直到我们自己真正参与了劳动,参与了创造它们的过程,我们才明白:无论多少、无论大小,所有的劳动果实都来之不易,需要我们节俭珍惜。
一个女孩,当她开口和父亲要零花钱时,父亲给了她一元钱。但是这个女孩觉得一元钱太少,什么东西都买不到,随手把一元钱扔到了身旁的火炉里,父亲什么也没有说,走开了。几年后,当少女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后,父亲提出:"孩子,能够给我一元钱吗?"少女骄傲的拿出了一元钱给了父亲。但是,随后父亲的举动是女孩予万万没有想到的:父亲连看都没有看,就把一元钱扔到了还是几年前的那个火炉里了。女儿想也没想,拼着手被烧伤的危险,把一元钱从火炉里"救"了出来。当少女拿着拼命救出的一元钱正要质问父亲时,她怔住了,想起了几年前的那一幕……
珍惜劳动成果,不仅要学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还应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不仅要爱惜物质形态的劳动果实,也要珍惜知识形态的劳动成果。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就是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任何形式的盗版,剽窃都会践踏劳动的神圣性,损害他人的利益。
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贪图便宜,购买盗版光碟,却不知道这种行为会让侵犯知识产权的人得逞;我们可能在写作文时随手拿过别人的文章一字不落地抄袭,不考虑原作者创作的艰辛;我们也可能观看文艺节目时对别人的表演指指点点,妄加批评,不在乎表演者的感受。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表现。假如它曾在我们身上发生过,那么就请铭记,每一份作品都凝结了许多人的汗水,尊重他人劳动,珍惜他人劳动果实,是我们应该养成的好品质。
对物珍惜,并不是简单的强调节省,更不是吝啬,当用不用,而是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掘事物的潜在价值。我们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让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页纸,都能充分体现它们的价值,这不仅是为了珍惜人类的劳动果实,也是为了节约一些稀缺资源,保护地球母亲。
大约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节俭的思想。《周易》的《节卦六十》中将人们节俭态度分为三种:最好的是"甘节",也就是乐于节俭,将节俭当作甘之如饴的好事;其次是"安节",也就是安于节俭,不追求奢侈豪华;最后是"苦节",即无法"甘节"、"安节",而仅仅将节俭当作苦事。今天,虽然物质财富已经非常丰富,但甘于节俭,乐于珍惜劳动果实,仍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时代精神。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勤俭节约,珍惜所有的劳动成果,不断走向进步!
一部人类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创造史。我们中华民族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创造性地劳动;是因为我们的同胞,不怕困难,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试想,倘若没有劳动人民的创造、奉献,我们何来衣,何来食,何来住……世界怎会变得如此美丽富饶、繁荣安宁?
今天,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想真正有益于社会,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让生活五彩斑斓,充满乐趣;劳动使我们勤奋好学,让我们体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艰辛,更加珍视今天的生活,珍视劳动成果;劳动让我们学会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劳动的成果负责,以诚待人,诚信劳动;劳动还培养了我们坚定的意志,不管碰到任何困难,我们都不会停滞不前。就让我们以劳动为美,从学生时代开始学习劳动,收获劳动,诚信劳动,珍惜劳动,用劳动去开创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天地!
八、漫步人生的雨季
十六七岁的我们,漫步在人生的花季雨季。不知何时起,我们年轻的心中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秘密。
我慢慢发现自己,开始关注异性,甚至有个人的身影已经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教室里,我渴望见到他,哪怕是一个背影。
操场上,我渴望看到他那近乎精湛的球技,每一次运球,每一次投篮,都会让我欢喜尖叫。
相遇时,我希望他哪怕多看我一眼,那也会叫我一整天都快乐无比。
外出游玩时,我渴望在自己爬不上某个山坡时,他轻轻的拉上一把。
总之,我害怕见到他,因为心跳的感觉很强烈;但我又渴望见到他,因为有他在,世界就变得美丽。
也许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方面对异性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另一方面却也在刻意掩藏着自己的羞涩,不愿倾诉。其实,像我们这么大的少男少女喜欢异性是人之常情,与异性交往的需要与愿望也像吃饭、睡觉、出生和死亡一样普通、自然,这正是我们心智发展正常的标志。从悄然关注异性的那刻开始,我们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自己变得更美好、更出色……对友情的需求,对异性的好奇,混合成一种不同寻常的情感和体验,构成了我们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新平台。
正常的异性交往,能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然而,由于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梯上,敏感而细腻的心灵,容易为我们的两性交往涂上一层嚎胧和神秘的色彩,一点点的"风吹草动"也会让我们心旌荡漾。那么,怎样进行良好的异性交往,更好地善待自己和身边的人,在我们的青春大家庭中体验人生交往的快乐呢?
男女交往的益处
首先,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类型上是有差异的。比如在思维方面,男生比较擅长抽象逻辑思维,对数学、物理、化学比较偏爱;女生则往往擅长于具体形象思维,对语文、历史等比较有兴趣。男女生在一起学习,互相影响,可以差异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其次,情感方面。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有使人宁静的成分,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和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犷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和疑惑。
最后,个性方面。只在同性范围内的交往使人的心理发展往往走向狭隘,异性交往则更能丰富我们的个性,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
【异性交往小贴士】
1.端正交往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与异性交往要多注意汲取对方在学习、品质和个性发展上的优秀的东西,旨在加强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要摒弃那些不健康的消极的交往动机,思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2.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分清良莠。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
3.关系疏而不远,正确把握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有不良倾向,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正常状态,或者暂时断绝接触,给自己和对方冷静的空间。
4.社会交往应在积极的环境中进行,谨慎对待不明身份人员的交往请求,尤其要克服网络、笔谈等虚拟交往环境中那些虚构、浪漫的语言,避免安排单独见面,发现对方有不良倾向,要果断中止交往。
九、了解自己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然而,你曾试图走进你的心海么?你曾试图认识自己,了解你自己么?在人生旅途中,面对困难和失败,你可曾失望?可曾给自己打气?可曾把自己生命的价值发挥得更辉煌更灿烂?
希腊的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内有一句非常令人惊心又而简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希腊第一个哲人泰利士就十分重视这句箴言,有人问他什么事最难,他回答:"认识你自己。"那么我们也来问一下自己如果我们问的是自己的姓名排行老几,性别,出生年月,籍贯住址,工作情况,回答是容易的,一般不会答不出。
然而,如果我们扪心自问:美丑如何?能耐怎样?品行高低?功过大小?恐怕会让我们很踌躇犹豫。我们知道自己有多少实在是让人难以回答。刘邦在胜利之后,论功封赏时,对自己的能力有非常准确的认识。说自己决胜千里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给粮饷不如萧何,领兵作战克敌制胜又不如韩信。算是说对了,他很清楚自己到底是谁,只是他恐怕因谦虚而没有说,他只不善"将兵"却"善将",不然,一个弱小的汉哪能有胜利之日?
战国时的宋康王打了几次胜仗便得意忘形,自以为能霸天下,于是作长夜之饮,"室中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齐泯王起兵伐之",终至身死国亡,离"百岁"也差之甚远。这康王很可怜,弄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吃几碗干饭。至于那个国亡而身为囚的"安乐公"刘阿斗,则压根儿就忘了自己是蜀后主呢还是亡国奴。"捧不起的阿斗"可怜到不知自身为谁,宋康王可怜到不知自己有多少能耐。这种可怜也真正可怜到家了。可见人应当常问自己"我是谁",以免忘其所以;也问别人"我是谁",以作自身得失之鉴。
然而,要"问"出正确答案并不容易,问别人,别人可能应付你;问自己,自己也会偏向"我"。最好的办法是两方面都问,然后冷静分析,去伪存真。读历史,发现不少皇帝都曾问过他们的臣下:"我似谁"?听到可比尧舜的回答则大悦,听到不似圣贤则大怒。"大悦"是只听了别人谀词,不问自己到底有伺德行;"大怒"是因为先问了自己(答案是自我感觉良好),而厌听别人逆耳之言。结果,当然是仍旧不清楚自己为谁。
日前听了一位朋友讲述他们县一位领导向他征求意见的情形,更感到"我是谁"这问题的难度和分量,有时,它会把一些聪明人也置于窘境。
已经接到通知即将调往原籍的领导问:"你对我几年来的工作印象如何?"答:"啥都好。"领导满面春风地插话:"谈谈不足吧!"答者便说:"只有一点,订的计划落实差。咱们县地处关中,号称陕西的"白菜心",可老戴着个穷县的帽子,你是主要领导,不知道…"领导没有听完即转颜失色,大露不悦。
我想,这次"我是谁"的"下问"失败,原因在于提问者的心态不很正常。他大约一面想在离职前听听群众对他的评价,一面又因平时听甜言颂歌多了,潜意识里先有一个准备:再享受一次被称颂的精神美味吧!他不曾想,情况不同了,他要走了,群众便少了"单怕管"的顾忌,答话大出意外,心理便无法承受。其实,他如果冷静一下便不会不悦。古人说过:"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虽"行"而不能坚持),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已倍焉,君子耻之。"这"五耻"中,他至少占了三四两条(据说他当年轻装而来,这次却是几大车满载而归,这又占了末一条),实在应当愧对当地几十万人民,还有什么可"不悦"的!一定要保证让耳朵舒服心里平衡,他就大可不必去问别人;自己是否尽了公仆之责,是否两袖清风不染尘,难道自己不清楚?
怎样回答"我是谁",邹忌,这个千古传颂古人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尽管他的容貌确也美好,而且在"民意测验"中妻、妾、客都说他"美于徐公",他却非常清醒没有被那些甜言蜜语弄得飘飘然,他仔细观察徐公,又揽镜自照,他终于弄清楚了:我到底不如徐公,我只是邹忌而非"美于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