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是一座巨大的危崖石壁。在整块巨石形成的危崖上,有一条裂缝从山顶直通到山脚,高有数十丈,宽约一米,从上至下一般宽窄。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竖起来的大水渠。当地人说,五龙山内藏有金牛、金车、金盘、金碗、金元宝。这条大裂缝便是曾经打开过的金宝藏大门。在距此处不远的山涧,有一个历经千万年水流冲激形成的瀑布深潭,这便是名闻遐迩的”石牛泓“。人们说,这石牛泓直通山腹,他既是五龙山的窗口和镜子,也是打开五龙山金宝藏的开山”锁孔“。还说,如遇十五月圆,天气晴朗,月亮照射石牛泓正对山门时,石牛泓水中往往能眏出金盘金碗。由于五龙山内金宝藏如此一目了然,自然就免不了吸引不法之徒前来盗宝。
相传很早以前,一个南蛮侉子从此经过,被五龙山的钟灵神秀所吸引。经仔细观察,他认出此山乃“青凤展翼”。因格局奇特,他断定山内必有珍宝。再经进一步观察,他发现了山涧中的无底潭------石牛泓。他一看便知,这深潭正是观察五龙山腹的“镜子”就可窥探到山内宝藏的真面目。于是这个南蛮侉子便在潭边石崖之下住了下来,决定探个究竟。
也不知等了多久,五龙山宝藏“真面目”果然被他探到了。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月圆之夜,朦胧中,他忽然发现五龙山顶有金色宝气升起,光华灿烂,直冲斗牛。接着,月光投向深潭,潭面上泛起万道金光。鳞鳞金光中,一叠叠金盘金碗盛满金元宝出现在水底。这一重大发现,使这个南蛮侉子惊呆了,激动得他好一会透不过气来。等到月影西斜,宝气收敛,他才慢慢回过神来。
山内有巨额宝藏的事实已是确凿无疑。可是,如何才能将山内宝藏盗走呢?南蛮侉子知道,凡有宝藏,就必定有取宝的“法门”。而这“法门”,只掌握在极少数“高人”手中。
只是,到哪里去找这些“高人”?找到后,又如何才能盗取宝藏的“法门”骗到手?这使他颇费了一番神思。经过号常一段时间的明察暗访和观察研究,终于,他吧目光集中到了五龙山上那座小小的道观上。
话说在这五龙山上,原来建有一座小庙,庙里住着一老一少俩名道士。老道姓崔,年长八十多岁。人们不知其名号,只称他为“崔道士”;那小的年方十二、三岁,俗家姓石,在庙中放牛、打杂,帮助老道耕种对面山坡上的几亩庙产,靠收获的一点粮食,向山下人家换取柴米油盐,维持庙观内的日常用度,闲遐时,也跟老道念经文,学学打坐。师徒二人相依为命,清心寡欲,庙观内一向平静如水。因小道整日与牛为伴,人们都叫他“石牛”。
一个雪后初晴的早晨,石牛早早起来,扛一把扫帚,要去观外打扫下山的路径。他打开观门正要出去,一眼看见门外雪地中倒着一个人。他惊呼一声,急忙走了过去。只见那人一身破棉衣裤,头发蓬乱,脸上胡子拉扎,肮脏不堪。他上前摸摸那人,身上还有热气;试试鼻息,似乎还在出气。他断定这人可能因冻饿晕倒,还未死去。于是他喚来师傅,俩人连拖带扛,吧那人弄进庙内。经过一番抢救,那人终于活过来了。剧“卧雪人”说,他来自南方一个很远的地方。家里遭到水灾,全家都别淹死,只逃出他一人。他一路讨饭,好不容易才来到此地。他恳求师傅一定收留下他,不然,他会饿死沟渠。崔道士恻心不动,于是答应了他的要求。
那“卧雪人”入关后倒也勤快,苦活累活抢着干,这倒给小石牛减轻了不少负担。他还常给小石牛谈一些山外奇闻,高兴的小石牛手舞足蹈,把他看作兄长。但是,自从“卧雪人”进庙之后,却给崔道士频添了一段心事。因弄不清“卧雪人”的真正身份来历,同时还发现,这“卧雪人”对五龙山的一切都显得特别留意,这就使得崔道士越来越不放心。他系五龙山的第七代道士,五龙山下藏有宝藏的事他非常清楚。听祖师门说,五龙山在过去曾发生过多起盗宝未遂事件。所以,保护好“五龙宝藏”便成为历代五龙山道士的神圣使命。现在,他已是风烛残年,将不久于人事,他很想把知道的一切传给自己的徒弟。然而,他唯一的徒弟石牛却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实在挑不起这副重担。为了不使机密泄露,又能在自己“归天”之前将这一神圣使命顺利传授给石牛,他经过一番细致考虑后,决定吧自己知道的一切写成经文,藏于密室。
由于山中无纸笔,附近又无处可买,崔道士决定将经文刻成木简。于是,他收集了许多木片,用刀削成简,每当夜深人静,等“卧雪人”和石牛熟睡之后,便取木简用小刀刻写。然后再用木炭涂抹擦拭,使炭黑进入刻痕,字迹显露。每刻写一定数量后,就用细绳吧刻好的木简连编成卷,藏于身后炕洞。由于年老体弱,这工作又必须秘密进行,选木片、削简、刻写、用木炭涂抹、编联成卷,工作量很大,每夜又最多只能工作俩时辰,所以,他一直坚持刻写了三年。他把这部凝聚着自己毕生心血的经书取名《五龙真经》,经内详细记载了五龙山宝藏的发现过程,山内之宝对一方风水及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开山取宝的法门和符咒,开山钥匙的特征和寻找方法等等。
然而,崔道士的一番苦心却落了个弄巧成拙,他的秘密被“卧雪人”发现了。其实,“卧雪人”就是那个前来盗宝的南蛮侉子。这侉子伪装冻倒在庙外,被道长他们救入庙观卧底三年多,时时在意,处处留心。崔道长秘密刻简三年,他早一窥探清楚。他料定崔道长刻写的内容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他耐心地等待老道刻写完毕,等待窃取时机。
终于,机会来了。这天,崔道长一位住在附近村子里的故友去世,崔道长离观前去吊唁。临走前,他再三吩咐石牛,一定要看好庙观,哪里都别去,等他回来。
崔道长下山后,那南蛮侉子不知用什么法子弄的庙中那头老牛“哞哞”直叫。从小就与牛为伴的石牛也不知这头牛今天到底怎了,一时心内着急,手足无措。南蛮侉子对石牛说:这牛一定是饿坏了,把它牵到山后去放放吧,那里有一片好青草,保管牛吃饱就没事了。石牛说,师傅让他看庙,师傅不回来,他那都不能去!南蛮侉子让石头放心去放牛,庙里有他看着,没事!心地单纯的石牛想想也是,三年多朝夕相处,石牛早吧这南蛮侉子看作自己人。他觉得庙观由这位南蛮侉子看着,自己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于是,牵牛,出庙到山后放牧去了。
眼看这石牛牵着牛离开庙观,南蛮侉子转身直奔崔道长卧室。他一脚踢开房门,跳上炕,掀去炕洞盖石,掏出放在里面的所有木简,共十二卷,约三十斤。他打开其中一卷,一看内容,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不觉大喜过望。
再说崔道长下得山来,正走之间,忽然觉得心头狂跳。他预感不妙,知道庙中出事。于是他顾不得前去吊唁老友,急忙返身回庙。他刚刚进得庙门,就见那南蛮侉子用他炕上的被单包了一大包东西扛在背上,正从他卧室中走了出来。崔道长不觉大怒,喝一声:“畜生。你办的好事!”顾不得年老体弱,扑过去抢那包袱。那南蛮侉子一见道长回来,心内发急,忙运功在手,向道长当胸拍去。这南蛮侉子自幼习武,一身功夫,只是入观后为卧底窃秘,从不暴露而已。如今事急,这一掌凝聚了他十成功力,崔道长年事已高,如何经受得起!只一掌,便将崔道长击得口吐鲜血,昏倒在地。打倒道长后,盗宝人狞笑一声,扛着木简扬长而去。
时近中午,石牛放牛回来,一进庙门,见道长倒在血泊中。他急忙奔过去扶起道长,又舀来一碗水喂了几口,好半晌,道长才悠悠醒来。道长喘着气,向石牛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石牛悔恨万分,觉得自己千不该万不该不听道长吩咐,离开道观。道长说:不必自责,盗宝人武功高强,石牛如不离开,他穷凶计恶,必然会杀人越货。要后悔的是自己不该刻写《五龙真经》。本来自己对这个南蛮侉子就有怀疑,当初千不该万不该将其收留。后来又犯糊涂出此下策,致使《五龙真经》落入盗宝人之手。看来五龙山必当遭此一劫。
石牛万万没想到,这一向平静如水的小道观里,会上演这么惊心动魄的一幕惨剧。他向师傅表示,他一定要找到这个南蛮侉子,那怕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把师父被抢走的《五龙真经》追回。崔道长摇摇头,告诉他,那宝藏不会让他找到。即使找到,石牛也不是他的对手,徒送性命而已。崔道长告诉石牛,那强盗夺取《五龙真经》的目的,是要盗窃五龙山内宝藏。于是他向石牛讲述五龙山中有金牛、金车等等大量宝藏。这宝藏系五龙山方圆百里的灵气所聚。一旦宝藏被盗,五龙山将会成为一座光秃秃的死山,周围百里生灵将遭到涂炭,人烟绝迹,成为一篇荒漠。这将是一副多么可怕的图景!所以历代道士为啥:“宁丢性命,誓志不渝。”现在重要的不是追回《五龙真经》,而是要采取补救措施,阻止坏人盗宝。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