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2264100000085

第85章 儿童手、腕部的骨折与脱位(6)

1.闭合复位和石膏固定:掌骨基底骨折或腕掌关节(CMC)水平的骨折与脱位是一种高能量所致的复杂性损伤,通常存在严重的组织损伤。初期可以试行闭合复位,减少局部疼痛和畸形。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下,采取指套牵引,听到或扪及沉闷的弹响声,往往意味获得了满意的复位,但复位后的稳定性仍是令人担心的问题。第5列掌骨基底骨折与脱位,闭合复位成功的后可用石膏固定。

2.闭合复位和经皮穿针固定:Sandzen推荐闭合复位和穿针固定,治疗孤立性小指的掌骨腕掌关节(CMC)脱位。闭合复位的操作是在持续的纵向牵引下,采取仔细的手法整复,触及和听到弹响,是获得满意复位的征象。对复位后仍不稳定者,可考虑经皮穿针固定。穿针固定可通过掌骨间、掌骨骨折的基底横行或斜行穿针固定,或者通过掌骨的侧隐窝纵向穿针固定。后者在技术操作上更为困难,注意避免骺板损伤。如果顺利的通过侧隐窝并进入髓腔,再将髓内针从远端插入近端并跨越复位的腕掌关节(CMC)。

3.切开复位和内固定:需要切开复位掌骨基底骨折比较少见,但有时还需要切开复位和稳定的内固定。一般有几种手术入路能够显露腕掌关节(CMC),掌骨间纵向切口,允许探查骨折与脱位,必要时还可做深筋膜切开减压。再选择前述的任何一种方法,经皮穿针固定,但注意避免骺板损伤。

(5)术后处理:闭合复位治疗的骨折石膏固定后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对于活跃的儿童或运动员,需要用轻型的夹板保护,防止直接创伤。

用微型螺丝钉固定的骨骺和骺板骨折,术后34天暂时取下夹板开始进行功能活动训练,每天至少进行辅助性的主动活动64次。3M周后可间歇性的取下夹板。

经皮穿针治疗的掌骨颈骨折,术后用夹板在安全的位置固定3M周,但应该进行近节指间关节(PIP)自由活动。4周后拔除内固定,开始主动或辅助性的主动腕掌关节(CMC)功能训练。经皮穿针固定的掌骨干需要使用夹板保护44周,向背侧成角的骨折内固定取出太早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在X线片上有大量的桥梁骨痂才考虑取出内固定。继之,开始功能活动。如果使用螺丝钉固定的螺旋形骨折,术后I周可开始功能活动。经皮穿针固定的掌骨基底骨折至少需要内固定54周,并从临床与系列X线片评价骨折的愈合状况。当取出内固定之后,开始主动或辅助性主动活动的功能训练。

7.并发症及其处理

多数掌骨骨折可顺利愈合,很少遗留畸形和功能障碍。每种类型骨折都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因素,例如A型骨折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和畸形愈合;B型骨折可能出现向背侧成角畸形或旋转畸形;C型骨折可能因软组织嵌入导致不愈合;D型骨折可能因关节侧骨折节段复位不良导致晚期出现不稳定。

(I)旋转力线异常:即使掌骨有中度的旋转(<10°)力线异常,也可能在屈曲活动时出现手指重叠,从而引起功能障碍。在损伤数月之后,骨折已经成熟的愈合,允许进行矫形手术。即使旋转畸形位于远端,通常在掌骨干近端或基底截骨也能矫正掌骨的旋转畸形。因为远离骨折部位截骨,不仅截骨容易愈合,而且干骺端有更大的松质骨表面,使旋转截骨操作和内固定更为容易。通常用克氏针固定可获得截骨两端的稳定,也可在张力侧用微型T形钢板固定。

(2)掌骨头缺血性坏死:一般认为,骨骺的直接损伤或继发于关节内血肿所致的压力増高,或者两者的联合作用所致掌骨头缺血性坏死。掌骨头骨骺坏死可产生关节面不规则,但临床症状多不严重,因而,不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有临床症状,只需要用夹板间歇性保护。少数患者掌骨头骨骺坏死产生关节明显的不匹配,往往需要重建性手术治疗,包括关节融合、关节成形以及带血管的关节移植等,但结果都不确实。

(3)骨折不愈合:儿童掌骨骨折不愈合非常少见,Taleisnik曾报道2例掌骨骨折不愈合,1例10岁女性儿童经过植骨和穿针固定治疗第2、3掌骨骨折。损伤后7个月出现骨折不愈合。另1例为3岁男性儿童的第2掌骨骨折不愈合,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最后自发性愈合。Ogden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而未做植骨手术,成功的治疗掌骨骨折不愈合。在考虑重建手术时,切开复位和骨骼移植是标准手术,允许使用克氏针或钢板固定。

二、拇指列掌骨骨折

拇指列掌骨头、颈部骨折比较少见,通常为直接打击所致。掌骨干骨折则比较常见,典型者容易处理,通常可采取闭合复位治疗。干骺端和骺板骨折因为发生率高,对关节功能有潜在影响,在文献上受到广泛的。

1.应用解剖

拇指列掌骨比第24掌骨粗而短,在掌侧面有明显的凹陷,其骨骺位于近端。掌骨近端为“双鞍状”关节面(doublesaddlearchitecture),与大多角骨相关节,为拇指的空间运动提供了结构基础,也为拇指的捏持动作锁定在稳定的位置上。当掌骨骨折时,因腕掌关节(CMC)水平的活动度大,可増加骨折复位的困难。因为缺乏掌板及发育良好的侧副韧带,因而缺乏足够的稳定作用。

起于和止于掌骨远端的肌肉,其肌力可影响掌骨的几何形态。根据肌肉拉力的矢量,这些肌肉及肌腱对某些骨折起着稳定作用,但对另一些骨折也可起着移位的作用。侧副韧带、掌板和骨膜等软组织结构,对创伤解剖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肌肉及肌腱止于掌骨的远离部位,相似于肌腱在远节指骨的止点,拇长屈肌腱止于拇指远节指骨的掌侧干骺端,拇长伸肌腱止于远节指骨骨骺的背侧,而近节指骨的远端2/3没有肌腱附着。近节指骨及其邻近的结构,如掌板、种籽骨是多个肌腱的附着点,对骨折移位也起着重要作用。拇收肌腱止于伸肌装置及近节指骨的内侧,其腱膜扩张部对拇指尺侧副韧带(CUL)断裂的创伤解剖改变起着一定的作用,包括CUL从止点撕脱性骨折(又称为Stener损伤)。拇短屈肌腱有两个止点,一部分纤维止于近节指骨基底尺侧及掌侧,另一部分纤维止于掌板及尺侧籽骨,其中多数纤维止于掌板和内侧籽骨。拇短展肌止于近节指骨的桡侧及桡侧籽骨。拇短收肌、拇短屈肌和拇短展肌这3种结构可导致掌骨骨折移位,它们所在相对的位置和牵拉方向,对骨折的移位方向以及骨折复位后的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肌腱纤维的走行方向以及止点可确定骨折移位程度和类型。某些止于掌骨的肌肉肌腱,例如拇指对掌肌在掌骨干中央及其基底部有宽阔的止点,使拇指产生和谐的对掌运动。姆指对掌肌也参与骨折后的移位,与止于掌侧远端的肌腫一并将骨折远端拉向相对内收、屈曲的位置。

掌骨基底是外展拇长肌多个潜在止点之一,外展拇长肌还止于大鱼际筋膜、腕大多角骨、掌腕关节(CMC)囊。因此,也为拇指掌腕关节脱位、半脱位提供主要的变形力量。拇短屈肌部分起于掌骨基底的内侧,在某些掌骨干骨折后向背侧成角及屈曲畸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2.分类

掌骨头和掌骨干骨折与有3节指骨的掌骨骨折相似。因为骨折及治疗上的相似性对拇指掌骨头、掌骨干骨折不必再分成亚型。这里主要介绍掌骨基底骨折的不同类型,包括累及骺板、骨骺的骨折。

拇指列掌骨基底骨折的分型:

A型:骨折线介于骺板与掌骨干近端1/3与中1/3移行部位之间,通常为横行、短斜形骨折,并向外侧成角,内侧嵌插。

B型:掌骨基底的骶板损伤,以Salter-Harrisn骶板损伤最为常见,其干骶端三角骨片多位于内侧。因外展拇长肌的牵拉使骨折远端向外侧成角、轻度向近端移位。而内收拇肌的作用,使掌骨干内收移位。儿童这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相似于成人的Bennetts骨折,但是并未延伸至关节内。

C型:此型骨折的干骺端骨片位于外侧,掌骨干向内侧移位,通常为严重创伤的结果,闭合复位很难获得成功。

D型:为Salter-HarrisIE、IV骶板骨折,与成人的Bennetts骨折最为相似,这些使骨折移位的外力相似于B型损伤。由于关节受累,允许掌骨干及部分基底,在掌腕关节(CMC)水平向外侧半脱位。

3.临床表现

由于骨折部位不同,可产生旋转、成角畸形。肿胀和瘀斑是掌骨骨折的最明显体征,肿胀往往位于大鱼际。拇指的主动活动也明显受限。

拇指活动平面与其他4指完全不同,应该仔细检查拇指的桡、掌侧的外展活动,以及拇指对掌活动。在判断拇指旋转畸形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拇指指甲与其他4指指甲的垂直关系,却能提供很好的参照作用。

4. X线诊断

一般需要摄取标准的正侧位X线片以及拇指内旋位X线片,后者着重显示腕掌关节(CMC)的细节。例如B型骨折在侧位X线片显示复位良好,但在正位X线片上可表现有明显的移位,因此,必须在两个位置的X线片上评价骨折复位的结果。

骨折命名问题(FractureEponyms)尽量避免用人名为掌骨骨折命名,例如“儿童Bennetts骨折(ChildrensBennettsFracture)或婴幼儿Bennetts骨折(babyBennettsFracture),这些命名对临床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却没有什么帮助,这也是放弃使用Bennetts骨折和Rolandos骨折的理由。应该使用可描述骨折部位、骨折块的大小、关节内或骺板骨折,以及粉碎程度和移位程度等术语来定诊断名。

5.治疗

(1)掌骨头和掌骨干骨折的治疗:掌骨远端的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需要解剖复位。掌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与其他掌骨干骨折基本相同。

(2)拇指列掌骨基底骨折的治疗

1. A型骨折的治疗:

(1)闭合复位和石膏固定:虽然大鱼际肿胀可影响骨折的手法整复,也降低了石膏外固定的效果,但多数骨折适合于闭合复位和石膏外固定。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在掌骨头施加伸展外力,但应注意避免掌指关节(MCP)过多伸展,再于骨折背侧成角畸形的顶点施加压力可使骨折复位。然后,用塑型良好的夹板固定,并复查X线片。对于掌骨基底骨折,可接受<

20°的成角畸形,因为此部位具有迅速的塑型能力。

(2)闭合复位和经皮穿针固定:如果骨折间隙内有软组织嵌入,或者复位后很不稳定,以至用夹板不能维持骨折的复位者,可经皮穿针固定。由于骨折的类型不同,通常需要使用直径0.7-0.9mm的无螺纹克氏针,穿过骺板固定,甚至需要进入腕掌关节(CMC)固定。从内外方向经皮穿针,通常是固定较大骨折片的可靠方法。经腕掌关节(CMC)或邻近掌骨穿针也有助于骨折的稳定。使用1根无螺纹克氏针通过骺板固定也不会产生生长紊乱。

2. B型、C型骨折的治疗:

(1)闭合复位和石膏固定:虽然值得试行闭合复位,但是掌骨基底的活动度大,并有明显的局部肿胀,使闭合复位有一定的困难。粉碎性骨折或软组织嵌入使闭合复位的操作更加复杂。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复位,都需要将这些累及骶板的骨折解剖复位,如果闭合复位满意,可用短臂拇指石膏固定,维持骨折的复位。5-1天后复查X线片,确定是否维持良好的复位。

(2)闭合复位和经皮穿针固定:如果能够使骨折满意的复位,但很不稳定,经皮穿针固定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将克氏针直接穿入复位后的骨折断端,有时因干骺端骨片太小,不能获得满意的固定。另一种选择是将第1掌骨与第2掌骨穿针固定,以稳定较大的干骺端骨片。

(3)切开复位和内固定:如果不能恢复骨骶一侧骨折片的解剖轴线,或不能保持骨折的复位,则是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的手术指征。Butt的观察结果表明,向尺侧移位的C型骨折需要切开复位,骨膜嵌入往往是闭合复位失败的主要因素。在腕掌关节(CMC)桡侧表面、无毛发的边缘皮肤做L形切口,注意避免损伤桡神经背侧感觉支、正中神经的掌皮支和前臂外侧皮神经分支。将大鱼际肌群的起点腱翻向尺侧,可切开关节囊,探查关节内是否有游离骨片以及软骨损伤情况。继之,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和穿针固定。

尽量减少内固定克氏针的数量,特别是减少通过骺板的克氏针数量。

3.D型骨折的治疗:

(1)闭合复位和石膏固定:对儿童D型骨折可尝试闭合复位,但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Griffiths报道2例儿童Bennetts骨折,闭合复位治疗后,1例发生延迟愈合,但1年的结果很好。另1例在临床和X线片上都有明显的畸形,但没有疼痛和功能障碍。

(2)切开复位和内固定:为了恢复掌骨的解剖轴线,多数Salter-Harrism、IV骺板骨折需要切开复位和内固定,并能获得满意的结果。Segmiller-Schonenberg推荐切开复位作为保证解剖复位和骨折稳定的手段,并认为无螺纹克氏针固定可减少对骺板、关节软骨的损伤。

(3)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对于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并有骨缺损者,

可选择外固定器治疗。这种方法在成人因农机、工业机械损伤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Bithler介绍一种四边形外固定器,置于第1、2列掌骨之间,可保持骨骼的长度,允许对软组织的处理,并能保持虎口的宽度。在外固定器固定期间,可采取分期重建手术,包括骨骼移植和软组织覆盖。

(3)术后处理:根据骨折的移位严重程度及愈合速度决定固定时间,通常需要固定44周。如果在6周前拔除内固定,原来的关节僵硬通常很快消失。在康复训练的每个阶段,重点是拇指指间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即使在CMC关节存在某种运动受限,也需要増加此关节的功能训练。

6.并发症及其处理

邻近骺板或累及骺板的骨折具有很强的塑型能力,特别是拇指列的掌骨基底骨折,因为这个部位存在多平面的运动。拇指也能耐受一定的旋转畸形。但是,累及关节重要部分的骨折,复位不良可影响远期功能。因为关节的不匹配可加速关节病的形成。

拇指列的掌骨骨折也可发生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以及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骨折不愈合比较罕见,延长固定时间一般可使骨折获得愈合。如果发生了骨折不愈合,则需要骨移植和坚强的内固定。即使出现畸形愈合,通常在临床也没有症状。为了改善功能,采取掌骨基底截骨和内固定,可恢复正常的解剖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