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需要将其变成完全性骨折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赞成将完整侧骨皮质折断者认为,可防止复位后再出现成角畸形。Gmbei-发现前臂青枝型骨折愈合后,容易发生再骨折,也是儿童所有骨折中再骨折的发生率最高。他推断为完整侧的骨皮质为一期愈合,几乎没有骨痂,与此同时,在骨折侧的骨皮质形成吸收带。因此,在骨折愈合后的初期,其强度持续性减弱。将完整侧的骨皮质折断可减少发生再骨折的危险。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不仅没有必要折断完整侧的骨皮质,而且完整侧骨皮质还有助于复位,强调对于外旋机制损伤的青枝型骨折复位时需要将远端充分内旋;而内旋机制损伤的青枝型骨折,复位时需要充分外旋。然后,在保持肘关节屈曲90°,用长臂管型石膏固定6周。需要每周复查一次摄取X线片,确定骨折是否维持了复位。为了避免发生再骨折,拆除石膏后使用支具保护3-4周。
2.完全性骨折
如果为完全性前臂双骨折,骨折两端可能处于完全不同的旋转状态,骨折远端可能处于任何的位置,而骨折近端的位置却由肌肉的牵拉作用所决定。因此,首先需要确定骨折近端的位置,并根据近端的位置将骨折远端依近端进行同样方向和程度的旋转。
如果前臂双骨折有重叠移位,Davis-Green主张用重量3.7Ukg的指套牵引,不仅可恢复骨傲的长度,还能使骨折自行恢复正常的旋转力线。通过指套牵引和上臂的对抗牵引,使完整的骨膜受到牵拉,允许骨折两端象套环一样相互对应。
另一选择是试行手法整复,一助手在肘部作对抗牵引,术者用一只手牵拉腕部,另一只手进行手法整复。根据需要,用拇指加压使成角畸形加重,每次推挤一个骨骼。然后,将前臂旋转至选择的位置,通常从中立位旋转至外旋位,极少需要将前臂内旋。在肘关节屈曲90°、前臂外旋转位和旋转中立位,用长臂管型石膏固定(图12-73),并将石膏塑型成卵圆形。对于前臂近端骨折,可能需要在外旋的位置上固定才能维持骨折的复位。如果骨折复位不满意,则需要再次进行手法整复。
在治疗桡骨和尺骨干骨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肘关节屈曲90°,用长臂管型石膏固定时,由于前臂向近端滑移发生晚期成角畸形。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形,Rang将悬吊环放置在石膏的近端可有效的对抗前臂向近端滑移。有时因为骨折在肘关节屈曲的位置上不稳定,需要在伸肘位石膏固定。Walker-Rang报道15例需要伸肘位长臂石膏固定。
在复位后的早期,每周需要复查X线片。在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必须更换石膏托或管型石膏。通常在复位后10-14天更换第一次石膏,这时骨折已被“粘住”(sticky),将管型石膏轻柔的塑型可矫正轻度的力线异常。如果出现明显的力线异常,应该在麻醉下再次实施手法复位。据Voto、Weiner,Leighley报道,7%的儿童前臂骨折需要再次手法整复,再次手法整复是处理成角畸形复发的有效手段。Weiner主张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和石膏外固定,可防止发生迟发性移位。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儿童烧尺骨干骨折的手术指征尚存在不同的意见。Holdsworth和Sloan报道一组51例儿童前臂近端骨干骨折,只有3例出现不可接受的结果,因此,认为12岁以下儿童的前臂近端骨干骨折,几乎不需要切开复位和内固定。开放性骨折需要做清创手术,骨筋膜室综合征或软组织嵌入骨折间隙是儿童前臂骨折手术治疗的主要指征。如果发生再骨折,出现不可接受的畸形,或者10岁以上儿童闭合复位后骨折不稳定,也有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的指征。儿童生长终止前的前臂骨折往往需要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儿童前臂骨折的手术方法,包括加压钢板螺丝钉固定、髓内钉、外固定器等多种技术。由于儿童桡尺骨的直径比较小,用交叉克氏针固定通常不适于前臂骨干骨折的治疗。
2.加压钢板螺丝钉固定
加压钢板的主要优点是能使骨折解剖复位,并能提供足够的稳定,因而允许早期活动。骨折愈合后再骨折是加压钢板螺丝钉固定的主要指征,因为骨髓腔闭塞或变窄通常不能顺利的置入髓内钉。此外加压钢板固定还促进某些病例的伤口愈合和骨折的愈合。某些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节段性骨骼血供丧失,也是钢板螺丝钉固定的指征,因为用髓内钉固定不仅将出现不稳定,特别是维持旋转力线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实施前臂中1/3和远端1/3骨折的内固定,一般采取掌侧手术入路,而前臂近端骨折通常采取背侧手术入路。当桡、尺骨都需要钢板固定时,应该采取两个切口,以减少产生桡尺骨交叉连接的危险,而且固定桡骨的钢板要附和桡骨的轮廓,避免桡骨弓的丧失。需要显露软组织可能影响骨折的愈合,以及需要再次手术取出钢板是加压钢板固定的主要缺点。
3.髓内钉固定
髓内钉固定是手术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主要方法,呈现逐渐増多的趋势。儿童前臂骨折不愈合非常少见,髓内针固定可维持可接受的力线。用髓内针固定儿童骨折比成人更为实用。X线电视透视的出现,促进了闭合复位、经皮插入髓内钉治疗儿童前臂骨折。这种方法因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已被普遍用于石膏不能维持复位的儿童前臂骨折。
Veretreken应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57例儿童前臂骨折,没有出现并发症。Lascombes对一组86例年龄4-16岁儿童的前臂骨折用弹性髓内钉固定,92%获得正常范围的前臂活动,只有1例的前臂旋转功能丧失30°,1例皮肤感觉障碍,3例再骨折,4例出现继发性<10°的成角畸形。但没有感染、不愈合和交叉连接等并发症。由于Lascombes不接受畸形愈合可以塑型的理论,主张对10岁以上的儿童、闭合复位失败的年幼儿童的前臂骨干骨折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Luhman最近用髓内钉固定治疗25例儿童前臂不稳定的骨干骨折,没有发生感染、髓内钉技术治疗儿童前臂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和交叉愈合等并发症。因此,(a)正侧位x线片显示尺烧骨骨干骨折’烧骨骨折位于尺骨骨折近端;(b)切开复位和单纯尺骨穿针固定,获得满意的复位和稳定;(C)拔除这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万法。Fiynn和Waters对克氏针和去除石膏后的x线片儿童前臂双骨折采取单骨髓内钉固定,另一骨骨各进行闭合复位也获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
(1)操作技术:Klaus-Parsch介绍从尺骨鹰嘴的后方置入尺骨髓内针手术技术,在欧洲已经普遍应用。Ver-streken推荐从尺骨远端干骺端作为髓内钉的进入点其优点是在肘关节伸展、前臂外旋时,容易将克氏针通过骨折近端进入尺骨干。但桡骨的髓内钉置入,只能从远端插入。Amit推荐首先置入尺骨髓内钉,在尺骨鹰嘴表面做lcm的切口,但Lascombes则经尺骨鹰嘴的外下方为进针部位。在骶板的上方作为烧骨远端的进针部位,在干骶端外侧骨皮质钻45°的斜孔,将钝头、直径1.5-2.5mm不锈钢或肽合金钉置入烧骨干内。
在X线电视透视的监视下使用经皮穿针更为容易,患者采取仰卧位,前臂外展置于可透X线的支撑托架上,手术者可直接看到电视屏。首先进行桡骨骨折的复位,置入髓内钉的皮肤切口恰位于桡骨茎突的上方,皮肤切口应该足以直视桡浅神经的两个分支。在显露桡骨远端干骺端后,使用直径2.5_的钻头向头端倾斜45°钻透桡骨外侧骨皮质。为了便于把髓内钉置入桡骨近端的髓腔内,通常需要将髓内钉做成两个弯曲,第1个弯曲位于尖端的5_,弯度为30°,有助于进入骨折的近端。第2个弯曲位于近端1-1.5cm,并且为逐渐的弯曲,以便从对侧骨皮质反弹回髓腔,形成3点固定机制。将髓内钉通过预制的骨孔插入髓腔后,再于各个方向反复旋转,使其顺利的进入髓腔,也可用骨锤击打髓内钉。当髓内钉到达骨折处,第2个弯曲往往已经消失,只保留了尖端30°的小弯曲,此弯曲有助于通过骨折断端。通常在骨折断端有些错位,将此弯曲贴附对侧骨皮质,再将髓内钉旋转可使骨折完全复位,并把髓内钉插入骨折近端的髓腔内。实现了骨折复位、髓内钉插入骨折近端后,将髓内钉继续向近端插入,止于桡骨结节水平。然后,剪除髓内钉的多余部分,把尾端弯曲180°,并置于干骺端的骨皮质表面。
需要将髓内钉做成两个弯曲,第1个弯曲位于尖端的5mm,弯度为30°,有助于进入骨折的近端。第2个弯曲位于近端1-1.5cm,并且为逐渐的弯曲,以便从对侧骨皮质反弹回髓腔。将第1弯曲插入远端对侧骨皮质,再将髓内钉旋转可使骨折完全复位,并把髓内钉插入骨折近端的髓腔内将髓内钉继续向近端插入,止于桡骨结节水平,把尾端弯曲180°,并置于干骺端的骨皮质表面尺骨的髓内钉固定可从远端干骺端置入。由于尺神经浅支通常位于掌侧,所以,髓内钉的进入点应该位于干骺端的尺背侧。与桡骨髓内钉进入点相似,将尺神经浅支牵向掌侧,并向头端斜形钻孔。然后,将髓内钉插入髓腔,再通过骨折断端止于尺骨鹰嘴下方。
依次缝合髓内钉进入点的皮肤切口,注意避免钉尾与桡神经浅支或尺神经浅支相接触。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应该延迟一期缝合。
髓内钉固定的优点是减少骨折端的显露、切口小、再骨折率低,比钢板螺丝钉更容易取出。弹性髓内钉也适用于儿童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髓内钉固定(包括闭合性骨折采取髓内钉固定)的缺点是存在感染的可能性;以后需要取出内固定;钉尾可产生皮肤刺激症状,并有损伤桡浅神经的危险。
(2)术后处理:用掌侧石膏托固定4周。4周后往往有适量的骨痂,只需要限制一些活动。对于进行高危险的游戏或不配合者,可用前臂石膏托固定4周,并可开始前臂的功能活动。通常需要将髓内钉保留61个月。取出髓内钉的指征包括骨折线消失,其周围有坚硬的骨痂。
4.外固定器固定
偶有用外固定器治疗儿童前臂骨折,但如同成人一样,很少有使用外固定器的指征,包括范围较大的粉碎性骨折,节段性骨缺失和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失等。
(1)前臂骨折伴发同侧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约有3%-13%的肱骨髁上骨折合并同侧前臂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往往有明显的移位,在处理前臂骨折之前,需要对肱骨髁上骨折实施闭合复位和经皮穿针固定。但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则不需要穿针固定。
(2)将肱骨髁上骨折穿针固定后,再实施前臂骨折的闭合复位并用石膏固定。前臂骨折很少需要手术治疗,但前臂骨折很不稳定,或者为开放性骨折,以及存在广泛的软组织损伤,使石膏固定有一定的危险也需要用髓内钉维持骨折的稳定。
(四)并发症及其处理
(1)畸形愈合:尽管很警惕发生畸形愈合,却还是有某些骨折发生畸形愈合。畸形愈合早期可采取手法整复,即如骨折复位后3-4周出现成角畸形,通常经手法整复而复位,用长臂石膏固定44周(图12-85);如骨折复位后8周出现畸形,最好推迟4-6个月后再考虑实施截骨手术。
由于儿童塑型潜力具有不可预测的性质,有时会发生令人惊奇的塑型。石膏固定后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也使畸形变得更为明显,但可能具有很好的功能。Linscheid-Trousdale报道19例儿童前臂骨折因畸形愈合而进行了截骨矫形手术,在骨折后12个月实施的截骨手术恢复了平均81°的旋转功能,而晚于12个月进行截骨手术者,只获得平均42.5°旋转功能。Blount报道米取骨髓-钻孔和折骨的方法矫正儿童前臂畸形。Blackburn、Ziv、Rang报道用此种方法治疗15例儿童前臂骨干骨折遗留的畸形,获得适当随访的12例中,10例的结果令人满意。
(2)再骨折:尽管在骨折断端周围有坚强的骨痂,约有5%的前臂骨折也发生再骨折。青枝型骨折比完全性骨折更可能发生再骨折。Gmber推断完整侧的骨皮质为一期愈合,并维持骨骼的长度,而在骨折侧的骨皮质出现吸收区域。钢板螺丝钉取出后,发生再骨折也比较常见,由于容易发生此种并发症,使许多学者质疑钢板螺丝钉固定的实用价值。再骨折后发生的移位很难复位,非手术治疗的结果很差,除非能维持很好的力线,否则是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的指征。
(3)交叉骨性连接(Synostosis)这是儿童前臂骨折非常少见的并发症,高能量的损伤、外科治疗、反复手法复位或伴有颅脑损伤者更可能产生这种并发症。Vince-Miller报道10例儿童前臂骨折后发生交叉骨性连接,4例位于烧尺骨的1/3,另6例位于烧尺骨的近端1/3。对6例实施了切除手术,3例术后复发,另3例的前臂分别获得25°、40°和70°的旋转活动。有作者观察到,儿童桡尺骨交叉连接的切除手术不如成人的效果好。
(4)神经损伤:儿童前臂骨折可并发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背侧骨间神经损伤,通常为暂时性的功能麻痹。有报道前臂青枝型骨折发生正中神经嵌入。Geissler报道1例8岁儿童的闭合性前臂双骨折发生前侧骨间神经麻痹,手术探查时发现桡骨骨折的近端刺入神经内。Gainor-01-son报道1例正中神经和前侧骨间神经嵌入骨折间隙。总结文献资料所发生神经嵌压的病例在初期复位时都很难复位,或者复位不完全。手术探查延迟到骨折后5天至5个月,外科修复后除1例外,均完全恢复或几乎完全恢复了神经功能。
在骨折复位之前,应该进行彻底的神经功能检查,但对于焦虑和不合作的儿童有时很难作仔细的检查。当骨折复位之前,神经功能检查正常,但在复位不完全和复位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应该疑似发生神经嵌压。在骨折复位后,注意到出现神经损害的体征允许进行密切观察,但具体观察多长时间需要手术探查尚不明确。有学者建议骨折解剖复位后观察8周再作神经探查,而疑似神经嵌压者,应该早期实施探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