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2264100000066

第66章 桡骨、尺骨骨折(2)

Moirey提出能够满足日常活动所需要的关节活动范围,作为评价骨折治疗结果的标准。当肘关节有30°-130°屈曲、前臂有50°的内旋和50°的外旋活动,才能满足日常大多活动的需要。尽管有人观察到骨折产生的轻度旋转力线异常,经过几年的塑型可自行矫正,一般概念是儿童前臂旋转力线异常不发生塑型,但是10°以内的旋转力线异常,对肘关节、前臂的功能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儿童骨膜厚韧,并有多种潜能,为骨折后提供机械性的稳定,也是儿童骨折愈合迅速的生物学基础。一般在骨折处的张力侧(凸侧),骨膜从皮质上剥离,而压力侧(凹侧)的骨膜却保持完整。后者不仅在骨折闭合复位中起着折页作用,还有助于骨折复位后的稳定。多种潜能的骨膜迅速増殖,产生充填骨折间隙、骨膜袖的新生骨。通常在骨折后几周的X线片上可显示迅速生长的骨痂。完全性骨折所产生的枪刺状并列移位,在前臂施加牵引,导致骨膜袖紧张,反而将骨折节段锁定在这个位置,此时的骨膜是阻碍骨折复位的因素。如果采取増加畸形,解除骨膜这种铰链作用,却容易使骨折复位,完整侧骨膜还有助于复位后的稳定。

前臂肌肉对前臂骨折的移位起着重要作用,在处理前臂骨折时,也需要考虑前臂肌肉作用。这些肌肉不仅影响骨折的位置,也是导致骨折两端在石膏固定中发生移位的力量。在桡骨近端1/3,肱二头肌、旋后肌可引起前臂骨折近端屈曲、外旋。在桡骨远端1/3,止于桡骨茎突上方外侧的肱桡肌,它的收缩可使前臂保持中立位(图12-7)。旋前方肌、腕伸肌、拇指伸肌、拇指外展肌以及前臂屈肌对骨折的移位都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大小取决于骨折线的形状。

在传统上,前臂骨折复位后的固定位置,主要考虑骨折线与旋前圆肌相对位置,因此,近端1/3骨折需要使前臂外旋位固定,中1/3骨折保持前臂中立位,而远端1/3骨折应该在前臂内旋位固定。Evans反对这种概念,认为前臂不同部位的骨折,并非产生程度相同的旋转畸形。他发现前臂近端和远端1/3骨折,骨折近端都处于外旋状态。其他因素包括肌肉作用方向和牵拉力量,所产生的成角畸形的大小,肱二头肌对肘关节屈伸程度的影响,以及骨间膜的作用,对骨折断端的旋转方向、程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就每一前臂骨折而言,应该予以个体化的评价,从而确定骨折复位及固定的位置。

儿童前臂骨折具有很大的塑型潜力。由于儿童前臂骨折愈合后桡尺骨的继续生长,在骨折处理上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只要骺板仍然开放,骨折愈合后就可能发生塑型。一般认为,儿童前臂骨折的塑型能力,与儿童骨折时年龄、骨折遗留成角大小、骨折线与骺板的距离,以及畸形与邻近关节运动方向的异同,都有密切的关系。儿童在骨折愈合时的年龄是确定塑型潜力的最重要因素。骨折部位的塑型,包括凸侧的骨吸收,凹侧出现附加性新骨生长,自行矫正骨折遗留的畸形。骺板改变生长方向和纵向生长速率,是成角畸形塑型的机制,其塑型潜力取决于成角畸形的大小,骨折与骺板的距离两个因素。

Friberg的研究发现,桡骨远端骺板的生长,每个月可矫正0.9°或者每年矫正9°的成角畸形。位于掌侧和尺侧的成角畸形的塑型潜力却比背侧和桡侧塑型潜力大,因为骨折成角畸形改变了骺板的方向,作用于骺板的生物力学也发生方向及量的改变,从而导致骺板纵向生长方向及速率的改变。塑型的矫正率遵循指数曲线,畸形越严重塑型速率也越大,甚至产生过度矫正的现象。

Youger发现前臂远端骨折的塑型潜力明显大于中1/3骨干部位,前者平均矫正8.6°的成角畸形,而后者只能矫正平均4.4°的成角畸形。

桡尺骨远端1/3可接受的成角畸形。

(第二节)桡骨、尺骨远端骨折

儿童跌倒的瞬间,手部伸展位触地是前臂远端骨折的常见原因。由于腕关节处于背伸的位置,将弯曲外力传导至桡骨远端,从而造成前臂远端骨折。骨折远端通常向背侧移位。如果为腕关节掌屈位触地,所引起的前臂远端骨折则向掌侧移位,但比较少见。

现代社会的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娱乐及体育活动,从而増加了骨折的危险。例如溜冰板及滑冰鞋运动是儿童前臂远端急性骨折的最常见原因。由于前进速度快,跌倒时的动量大,所以许多这些损伤为高能量损伤,导致骨折的移位也更为严重,或者产生粉碎性骨折或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一般根据解剖部位,对桡尺骨远端骨折进行分类,包括骺板、干骺端骨折以及Galeazzi骨折、脱位(表12-3)。可能同时发生骺板和干骺端骨折。

通常需要摄取标准的正位、侧位X线片对前臂远端骨折进行评价。因为桡骨远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真正的侧位X线片不足以充分观察桡骨远端关节面,因此,为了全面的观察桡骨远端关节面、确定其与腕骨或干骺端的关系,摄侧位X线片时,应该将X线球管向头侧倾斜15°(图12-11)。在标准的正位X线片上,在骨骼发育成熟的桡骨远端关节面平均向尺侧倾斜25°,在X线球管向头侧倾斜15°的侧位X线片上桡骨远端关节面平均向掌侧倾斜10°。

一、桡骨、尺骨远端骺板损伤

桡骨远端骺板骨折约占儿童所有骨折的2%,三组报道全身各部位的骺板损伤共4964例,其中1931例位于桡骨远端骺板损伤,总发生率为39%。其高峰年龄男性为13-14岁、女性为9-10岁。

尺骨远端骺板损伤只占所有骺板损伤的5%,为桡骨远端骺板损伤的1/8。这些数字可能不包括尺骨茎突骨折,后者往往伴有桡骨远端骺板或干骺端骨折。

桡尺骨远端均可发生单一骨骼的损伤,四组报道共266例单纯性桡骨远端骨折骺板骨折中,男性占77%,左侧为右侧的1.5倍。在文献报道的总数为296桡骨远端骺板损伤,只有12例(4%)发生明显的生长阻滞。尺骨远端的单纯性骨折却非常少见,Golz曾发表唯一专门讨论尺骨远端骺板损伤的文章,对18例儿童尺骨远端骺板损伤进行了长期随访观察,其中男性儿童占44%,损伤时平均年龄为11岁。这组18例与另1组17例尺骨远端骺板损伤综合分析,其生长阻滞的发生率为60%。有关桡骨、尺骨远端骺板骨折的发生率参。

烧骨远端骶板骨折往往可伴有同侧近端肘部或者远端腕部损伤,这种联合性损伤通常为高能量损伤的结果。文献报道的其他伴发肘部损伤,包括同侧孟氏骨折(Monte幽aFracture)n型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而腕部损伤最常见的伴发损伤为舟骨骨折,无移位或有移位的舟骨骨折。

(一)应用解剖

桡尺骨的次级骨化中心最早由Ogden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指出早期的桡骨、尺骨远端骺板与干骺端移行部位为横向的轮廓,桡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为三角形结构。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出现比较晚,在6-7岁始于尺骨茎突的基底,逐渐向桡侧扩展,并在尺骨远端干骺端可见纵向条纹。在10岁左右,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向远端延伸,进入尺骨茎突。在骨骼发育接近成熟时,尺骨茎突完成骨化,桡骨、尺骨的骨骺也罩住了其相应的干骺端。

在腕关节生长及发育期间,尺骨远端在任何时候都不曾与腕骨相关节。骨骼发育未成熟的儿童介于尺骨与近排腕骨之间的三角纤维软骨也没有孔隙。尺骨及桡骨茎突都没有独立的骨化中心,桡尺骨远端骺板在17-19岁时闭合。远端桡尺关节的解剖,在前臂骨折的应用解剖中已经详尽的介绍。

烧骨远端与尺骨的长度关系被称为尺骨差异(UlnarVariance)。如果尺骨远端比烧骨较短,这种差异很小。与其相反,如果尺骨远端比桡骨长些,则称为尺骨差异阳性。在评价损伤对桡尺骨远端正常生长的影响临床医生必须了解桡骨远端与尺骨远端的正常关系。1928年Hulten在德国文献上发表了桡尺骨长度关系的研究结果。在研究400例腕关节中,其中61%桡骨、尺骨远端关节面在同一水平,23%尺骨远端关节面比桡骨短,16%尺骨远端关节面比烧骨稍长。DeSmet复习了成人烧骨远端与尺骨远端的关系,发现尺骨差异平均为-0.43mm。

对于骨骼发育未成熟的儿童,通常很难确定桡骨、尺骨远端关节面。为了获得尺骨差异的数值,Hafner建议在干骶端的最近点和最远点,确定烧骨、尺骨远端的相对长度。在14-15岁的女性儿童,尺骨差异为-2.3--2.8_。为了准确记录桡骨、尺骨远端的关系,摄取腕部正位X线片时,应该将腕部平行的放置在胶片暗盒上,并使肘关节屈曲90°、肩关节外展、屈曲90°。

(二)损伤机制

桡骨远端骺板骨折并向背侧移位者,几乎都是因腕关节过度伸展时跌倒所致,骺板的掌侧受到张力的作用而断裂,骨折线沿骺板向背侧延伸,终止于干骺端的背侧,产生大小不等的干骺端三角形骨块,又称为Thurston-Holland骨块。

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骺板骨折是腕关节在掌屈的位置受到压力作用的结果,也是比较罕见的损伤机制,只占桡骨远端骺板骨折的5%左右。此型损伤的张力侧位于背侧,掌侧受到压力的作用,导致骨骺向掌侧移位。Lahoti报道1例向掌侧移位的烧骨远端骶板骨折,伴有同侧舟骨骨折。他们推测,患者向后侧跌倒的过程中,腕关节急性背伸、前臂外旋着地,从而造成舟骨骨折。由于患者继续跌倒,在体重的作用下,导致前臂内旋,结果产生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骺板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