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骨与关节损伤
2264100000064

第64章 儿童肘部骨折与脱位(17)

Neviaser报道的病例因桡骨头突出关节囊裂隙产生钮孔样移位,需要切开复位治疗。对桡骨头脱位1周以上的病例,如果闭合复位失败,往往需要切开复位治疗。但是,3周以上的陈旧性脱位,普遍需要切开复位治疗。在某些3年以上的陈旧性桡骨头脱位,切开复位和环状韧带重建也产生了满意的结果。手术技术参见关于Monteggia骨折、脱位的章节。

与长期创伤性脱位的鉴别诊断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在X线片上显示Marda-Bey所描述的表现,患者有急性肘部损伤可以肯定这是一种长时间的桡骨头脱位。需要根据其他因素,确定是否为先天性的桡骨头脱位。某些病例可能有显著的改变,而有些病例只有轻微的改变。

(三)环状韧带重建

对于长时间的烧骨头脱位在切开复位的同时,米取Lloyd-Roberts推荐的BellTawse方法重建环状韧带,并使用经关节固定桡骨近端。多数病例可使用斯氏钉代替克氏针固定,因为在石膏固定中也可能发生克氏针断裂。具体实施的操作技术参阅关于Monte婴ia骨折、脱位章节。

(四)桡骨截骨手术

如果桡骨头向前脱位,将前臂外旋能实现闭合复位者,Futani等采取桡骨干中段截骨,可实现桡骨头稳定的复位。将前臂充分外旋使桡骨头闭合复位后,再将桡骨干截骨的远端内旋,并在此位置上使用内固定。此种方法可减少肱二头肌的张力,在理论上推测,肱二头肌收缩是引起桡骨头脱位的主要力量。

(五)桡骨头切除

对于桡骨头长时期脱位的病例,切除桡骨头通常不能明显改善肘关节的功能,因为长时间桡骨头脱位,周围软组织已经发生严重挛缩之故。

(六)肱骨远端截骨

如果桡骨头脱位伴有肘内翻畸形,为了防止桡骨头脱位切开复位后的复发,往往需要实施髁上截骨矫正肘内翻畸形。

五、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关节囊钙化

长时间的陈旧性桡骨头脱位出现关节囊及环状韧带钙化并非少见,通常为围绕着桡骨头的环形钙化,早在损伤后2周就可发现这种钙化。然而,多数病例的环形钙化可自行消退。注意不要将这种局限性钙化与肘关节损伤后的骨化性肌炎相混淆。

(二)慢性桡骨头脱位

某些作者认为,如果对创伤性桡骨头脱位不予治疗,将产生肘关节功能活动范围明显减少,从而引起前臂无力,并影响其精细的操作。然而,Kadic对1例在13岁时发生的创伤性桡骨头脱位,随访观察了32年,结果只有肘关节屈曲减少10°、前臂外旋活动范围减少20°。患者也没有桡尺远端关节的半脱位,不仅没有疼痛,而且从事体力劳动也毫无困难。但是,这些患者也发生明显的肘外翻畸形,在进行上肢持重的活动时也表现出肘关节的外翻不稳定。

(第十一节)桡骨头半脱位

桡骨头半脱位是最常用的名称,有时也用“牵拉肘”作为描述性的名称。在晚近的文献中,有人将此种损伤与家庭医生直接连系在一起,又称为超级市场肘(SupermarketElbow)、滑移肘(SlippedElbow)、发怒肘(TempTantrumElbow)、肘关节牵拉综合征(PullElbowSyndrome)。Salter-Zaltz曾列出18个此种损伤的名称。

桡骨头半脱位并非是一种少见的损伤,却不能获得准确的发生率,因为很多在寻求治疗时自行复位。Costi-gan复习了波士顿城市医院治疗的病例,发现10岁以下的儿童桡骨头半脱位占所有肘部损伤的27.5%,占儿童上肢损伤的5.6%,复发率介于5%-39%。从文献资料统计,此种损伤的平均年龄为2-3岁,最小年龄为2个月龄的婴儿,7岁以后发生此种损伤则非常罕见。其中60%45%者为女性儿童,70%为左侧损伤。

一、损伤机制

在儿童肘关节伸展、前臂内旋时,牵拉儿童手或腕部是产生桡骨头半脱位的普遍接受的损伤机制(图11-148)。当家长牵拉儿童的手腕时,儿童摇摆其前臂,或者儿童突然下台阶也可发生此种损伤。Piroth-Gharib的临床研究表明,82.5%的病例有前臂受到突然的纵向牵拉的病史。

由于环状韧带在桡骨近端附着点发生撕裂,放松前臂的牵拉后,环状韧带卡压在桡骨头与肱骨小头之间,桡骨头向远端移位。

Salter-Zaltz研究发现,随着儿童年龄増加,环状韧带远端部分的强度増加,足以防止环状韧带的撕裂和滑移。因此,5岁以上儿童明显减少了桡骨头半脱位的发生率。有时,儿童为了防止跌倒而抓住某物也可产生桡骨头半脱位。

以前认为年幼儿童桡骨头小是发生桡骨头半脱位的解剖学因素,1954年Magill-Aitken指出5岁以下儿童的烧骨头软骨下的周径通常比邻近的骨干小,但Salter-Zaltz指出这是一种错误的概念。以后的测量结果证明,桡骨头与桡骨颈的比例在婴幼儿、儿童及成人基本相等。Salter-Zaltz注意到,在前臂外旋时,桡骨头边缘宽度増加、头颈移行部分的锐利轮廓与环状韧带的前外侧相对应,使环状韧带与桡骨颈更为吻合,从而可防止环状韧带滑移。而在内旋时却可以产生环状韧带滑移。

韧带松弛可能一种易发因素,Amire等曾将桡骨头半脱位的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了比较研究,证明发生牵拉肘的儿童中,其关节活动范围过大的发生率为73%,比同龄正常儿童的发生率高23%。如果对其家长进行物理检查,在牵拉肘的儿童中至少有一个家长存在关节活动范围过大的发生率为48%,而在正常儿童组只有10%的一个或两个家长有关节活动范围过大。

二、临床表现

矫形外科医生应该熟知这种损伤,由于临床及X线片上缺乏特殊的表现,如果不熟悉这种损伤容易漏诊或误诊。在对初级家庭医生的调查研究时,Bobrow发现在常规的医学教学中几乎没有提到这种损伤。如果在早期在前臂内旋时牵拉前臂,引起环状韧带部分撕裂,从而产生桡骨头半脱位做出诊断,采取适当的治疗,往往产生戏剧性的良好结果。否则,患者将辗转几家医院,往往做了许多无意义的诊断性检查。

病史是非常重要的诊断线索,通常婴幼儿前臂受到突然的纵向牵拉,但往往听不到弹响。初期的疼痛将很快消失。

在急性损伤之后,除了不愿意使用受累的上肢外,儿童通常没有痛苦的表情。受累侧上肢通常放在躯干的侧方,并保持内旋的位置。由于使用减少,在桡骨头表面可有轻度肿胀。家长或医生试图将其前臂外旋,或者使肘关节屈曲,儿童往往因疼痛而哭闹,或者出现痛苦的表情。尽管肘关节没有明显的肿胀,在桡骨头及环状韧带处有明显的压痛,某些病例的疼痛可放射至腕部。

并非每一患者都有典型的病史,有报道33%的病例缺乏典型的病史。另有17%的病例因跌倒而损伤。还有一些病例损伤时并未被家长或保姆发现。对这些没有典型病史的患者,必须除外其他损伤或疾病,如肱骨髁上骨折、早期化脓性关节炎等。

三、X线诊断

普通X线检查对桡骨头半脱位的诊断只能起着除外其他损伤的作用。Stone认为此种损伤在桡骨头与肱骨小头之间可出现透光区増宽。但是,Salter-Zalts曾复习了75例患者的X线片,却没有发现桡骨头移位的任何证。

关于没有X线诊断征象的论述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在正常儿童的肘部X线片上,桡骨干的中轴线经过肱骨小头骨骶的中心,因此,称为烧骨-肱骨小头线性关系(mdiocapitellarline)。如果为烧骨头半脱位,仔细测量桡骨肱骨小头线性关系,在25%的病例中可见此线位于肱骨小头中心的外侧3mm以上。为了确定这些微细的改变,需要在X片上直接测量,需要在前臂外旋的位置上摄取正位X线片。而当放射科技术员在使患者前臂外旋时,有可能使桡骨头半脱位复位。

摄取X线片的指征问题在临床上应区别对待,在实施手法整复之前,是否都需要摄取X线片?如果有典型的病史,临床检查也支持桡骨头半脱位的诊断,通常不需要摄取X线片。然而,在病史或临床检查结果对诊断此种损伤都有疑问,在手法整复之前往往需要摄取X线片。

X线检查可对25%的病例提供确定诊断的依据,或者除外引起临床症状的其他原因。然而,在X线片上存在桡骨头半脱位的阳性征象,对选择治疗方法及结果通常没有明显的影响。

超声检查:某些病例不仅缺乏创伤的病史,在临床检查上也没有明显的体征,采取超声检查可证实环状韧带的移位,通常在桡骨头与肱骨小头之间出现无回声区増大。正常时无回声距离为7mm,如果比对侧増加3mm,则提示为烧骨头半脱位。

四、治疗

在前臂外旋和屈肘的位置上实施闭合复位操作。通常在儿童放在家长的怀里,开始与儿童作暂短的玩耍,消除儿童的恐惧感。

医生用手抓住受累的前臂,另一只手的拇指放置在桡骨头的外侧,

先将前臂外旋,如果未听到或感觉到复位所产生的弹响,再将肘关节做最大的屈曲,直到肘部出现弹响。往往在肘关节达到最大屈曲之前出现抵抗肘关节屈曲的阻力,此时,増加使肘关节屈曲的压力通常能使环状韧带突然复位,并同时出现特征性的弹响。完成复位后,应该观察5-10分钟,如果复位成功,儿童可以高兴的玩耍,并使用受累侧的上肢。

也有学者主张在肘关节屈曲时,再将前臂外旋,使桡骨头复位。还有学者相信,在肘关节伸展时,将前臂外旋也能使桡骨头复位。在所有的病例手法复位时,都可听到和感到弹响。

Salter-Zaltz建议复位后用颈腕带悬吊,主要目的是防止肘部受在前臂外旋时,医生的拇指放置在桡骨头外侧,另一只手握持前臂,逐渐使肘关节过度屈曲。如果拇指感觉到弹响,表面实现了桡骨头复位到第2次牵拉。通常不需要固定,因为没有疼痛,儿童往往也忽略了颈腕带的存在。

在复位成功之后,应该告诉家长发生此种损伤的机制,并告诫家长避免突然纵向牵拉儿童的前臂。如果再次脱位,建议家长在家中试行复位及复位方法,即首先将手掌朝上,再将手掌推向肩部。

五、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延迟复位问题

如果复位后没有感觉到弹响,或者儿童拒绝使用受累侧上肢,如何处理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通常在损伤后12-24小时未实施手法复位可产生轻度的滑膜炎,所以,往往不能产生迅速复位的效果。此时应该摄取X线片,并仔细的检查受累的上肢,确定是真正的桡骨头半脱位。然后,再试行手法复位。如果患者能够充分屈曲肘关节,并可自由的旋转前臂,可以确定解除了环状韧带的机械卡压。然后,用颈腕带悬吊上肢。如果比较长时间的脱位,在复位操作之前需要休息数个小时。因此,应该告诉家长,如果第2天仍拒绝使用受累侧的上肢,须再到医院复查。

(二)复发性桡骨头半脱位

复发率介于5%-39%之间,复发之后采取闭合复位,可获得初次复位一样结果。在儿童44岁之后,环状韧带的强度明显増加,终将停止复发。因此,对复发病例的长期观察未发现有长期的并发症存在。

(三)未曾复位的桡骨头半脱位

虽然没有关于桡骨头半脱位未复位的远期结果的报道,应该相信几乎都会自行复位。在环状韧带复位之前,唯一的问题是患者感到不适。Southmayd-Ehrlich报道3例年长儿童,为持续性桡骨头半脱位,这些病例代表着介于常见的桡骨头半脱位与完全脱位的中间状态,前者的关节面保持正常的关系,而后者的关节面之间没有接触。他们报道这3例的关节面只有30%40%的接触,桡骨头的结构也有些改变,但与真正的先天性桡骨头脱位有所不同。由于出现明显的疼痛,最后选择了桡骨头切除的手术。这些桡骨头半脱位的病因也未阐明。

(四)不可复位的桡骨头半脱位

多数不可复位的半脱位通常为5岁及以上的儿童。这些病例往往需要采取切断环状韧带,才能从关节间隙内移除环状韧带。RobertCampbell在切开复位的手术中对此型病例的病理改变做了详细观察。患者肘部急性伸展性损伤3周后试行闭合复位未获成功。关节造影证实环状韧带的远端部分向近端移位,使环状韧带的近端嵌入桡骨头与肱骨小头之间(图11-150)。手术所见印证了关节造影的发现,切断环状韧带后才是环状韧带从关节间隙内移除,并重新缝合了环状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