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道而行:这件事情妙就妙在宋太祖运用了逆向思维,从反向思考,正常应该派一个比徐铉更能说的人,但是他偏偏找一个不认识字的人去应对。这样反而激起了徐铉的猜疑,认为对方必定深不可测,无法猜透,所以也就不敢放肆了。所以有些时候,能力强的人未必就是胜者,只要我们学会正确使用逆向思维,往往能够以弱胜强。
20.圆珠笔改进
1938年,匈牙利人发明了圆珠笔,一时风行。但是由于漏油的毛病,这种笔在流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渐渐被人们废弃了。1945年,一个美国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圆珠笔,但是也因为漏油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圆珠笔的漏油事件成了它发展的阻碍。很多人都从常规的角度思考,希望从圆珠笔漏油的原因处找到解决办法。其实,圆珠笔会漏油原因很简单,一般来说写了两万字以后圆珠笔的笔珠就会受到很大磨损,然后弹出,圆珠笔的油墨就会流出来。
所以很多人都尝试着增加笔珠的耐磨性,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甚至采用了不锈钢或者宝石来制作笔珠。果然,耐磨损性的问题解决了,笔芯内部与笔珠接触的部分又会被磨损,还是会漏油。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日本的发明家中田藤山郎竟然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只用了极低的制作成本。你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
反道而行:他采用的是逆向思维,既然笔珠的耐磨性能提高会引起问题,不具备可行性。那么就干脆放弃增加笔珠耐磨性的研究,而把圆珠笔写字的字数控制在两万字以内,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于是,他减少油墨量,给每支笔芯灌注只能够写15000字左右的油墨。这样,圆珠笔的漏油问题得到了解决,渐渐地开始流行起来了。
21.死里逃生
古时候有一个老农因为得罪了当地的一个富豪,被富豪陷害进了大牢。当地的法律很奇怪,如果一个人罪犯被判了死刑的话并不会直接行刑,而是会给他一个生还的机会,利用抓阄来决定是流放还是死刑。只有生死两签,完全是听天由命。
但是这个陷害老农的富豪,一定要置老农于死地,所以他害怕这个老农运气比较好会抓到生签,于是就买通了制作阄的人将两个签都写成“死”。老农的女儿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觉得自己的父亲恐怕是必死无疑了,于是非常伤心地将这件事情告诉给了老农。没想到老农听说了之后却非常高兴地喊道:“我有救了!”
女儿感到十分不解,但是第二天老农的刑罚由死刑改为了流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反道而行:原来老农等到抓阄的时候,随便抓了一个扔到自己的嘴里吞掉说:“我认命了,你们看看剩下的那个是什么吧。”结果大家自然就知道了,既然两个都是“死”签,那么倒着想,只要剩下的是“死”签,自己抓到的自然就是“生”签了。正是巧妙地利用这种逆向思维,老农才得以死里逃生。
22.哥丹结
亚历山大是历史上着名的亚细亚王。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带领自己的军队进入了亚洲的哥丹城。
在哥丹城里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说城里边悬挂着一个非常复杂的“哥丹结”,谁可以打开它,谁就可以成为亚细亚王。
亚历山大志向非常远大,因此对于这个传说十分感兴趣,于是他决定亲自见识一下这个难以解开的“哥丹结”,并且尝试着去打开它。但是,连续几个月的时间,亚历山大尝试了无数方法,还是不能把这个“哥丹结”解开。他本来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常常在这个“哥丹结”前面一站就是整整一天,自言自语地问:“究竟要怎样我才能打开这个‘哥丹结’呢?”一天清晨,亚历山大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走进了一个误区,其实自己只要按照“打开‘哥丹结’”这个规则去做就可以了。于是,他来到“哥丹结”的前面,轻轻松松地打开了“哥丹结”,不久之后亚历山大就成为亚细亚王。
你知道亚历山大是如何打开“哥丹结”的吗?
反道而行:亚历山大只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他用自己的剑直接劈开了这个“哥丹结”。这种思维后来被称为“哥丹结”思维,也是逆向思维里的一个代表。打开“哥丹结”根本就不难,重要的不是打开方式,而是打开这个结果。亚历山大正是发现了这点,并且敢于尝试才能够扫清一切障碍,成为亚历山大大帝的。
23.说谎的证人
美国总统林肯在成为总统之前当过一小段时间的律师。有一次,他听说自己一个已经过世的朋友的儿子阿姆斯特朗被指控谋财害命,而且已经初步被判定为有罪。林肯不相信这个事情,于是就以被告辩护律师的身份,向法院要求查阅整个案子的卷宗。
对阿姆斯特朗最不利的证词是一个叫作福尔逊的证人提供的,他说在案发当天晚上11点的时候,他在月光之下非常清晰地目睹了阿姆斯特朗枪击死者的整个过程。他发誓自己所提供的证词都是实话。在法院再次开庭的时候,林肯作为被告的辩护律师和原告提供的证人福尔逊作了面对面的对质。
“你发誓你看清了阿姆斯特朗的脸吗?”林肯问道。
“是的。”
“但是根据当时的情况,你说你自己是躲在了草堆的后面,而阿姆斯特朗当时应该是在大树下面,你们两个相距近30米,你确定自己能够认清吗?”
“当然,当晚的月光很明亮,所以看得十分清楚。”福尔逊坚持说。
“你难道不是因为他穿的衣服才认清的吗?”
福尔逊回答道:“不是的,我看清的是他的脸,因为当晚的月光刚好照在他的脸上。”
“时间呢?你确定当时是晚上11点吗?”
“我能肯定,因为当我回到房间的时候,发现时间刚好是11点15分。”
林肯就在这里结束了他对福尔逊的提问,接着向法院发表了辩护演说,并用事实说明了福尔逊其实是个骗子,他的证词全都是谎言。
你知道林肯列举的证据是什么吗?他是如何确定福尔逊在说谎呢?
反道而行:因为那天晚上其实是上弦月,晚上11点的时候月亮早就已经不见了,根本不可能有月光照在阿姆斯特朗的脸上。从这个角度出发,福尔逊所做的证词一定是假的。在这个故事里,林肯聪明就聪明在他利用逆向思维,从福尔逊的证词出发,寻找其中与事实相反的地方,从而推倒证词,取得了这场辩护的胜利。
24.旅馆奇招
有一家非常有名的旅馆,因为装修很漂亮,房间里摆放的东西都非常别致而受到大家的喜欢。但是,也正是这个原因,这个旅馆里的一些物品经常会被一些客户顺手牵羊。旅馆的主人一直非常苦恼,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解决才好。他只能让自己的服务员在客人到前台结账的时候去查看是否有东西丢失,但是客人们在前台等待都觉得非常耗费时间,而且被人查看也很没有面子,所以这家旅馆的生意逐渐开始转差。
旅馆的主人召集了自己的员工一起开会,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来制止顾客顺手牵羊,又不会伤害顾客的面子。
正在大家苦思冥想的时候,年轻的主管说道:“既然顾客这么喜欢,我们就让他们带走好了。”
旅馆主人一听非常生气地说道:“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成本的,这样的话我们岂不是会损失很多?”
没想到年轻人胸有成竹地解释道:“让顾客带走也不代表着一定会损失,既然顾客那么喜欢,我们不如就在每件物品上标上价格,说不定这样做的话我们反而还会增加收入呢。”
大家听他这么一说,就都明白了,于是按照他的计划实施起来。不久,这家旅馆多出了很多东西,比如当地的一些特色小装饰品、精美的桌布等,不但整个旅馆里外一新,而且还解决了顾客顺手牵羊的问题,生意也越发红火。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反道而行:年轻主管其实采用的方式也是反向思考,不要从阻止的方向想问题。要知道,很多旅客顺手牵羊并不是为了偷东西,而是因为喜欢旅馆里的物品或者只是单纯地想作个纪念。而且旅馆确实也没有规定说不可拿。年轻主管将各个物品都做了标价,又增加了很多有特色的物品,这样顾客喜欢的话就可以到前台登记购买,没必要偷偷拿走。而且旅馆也因此布置得更加漂亮,生意自然好了。
25.国王继承人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国王,觉得自己老了,就想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他有两个儿子,而且都很聪明,究竟让哪个来继承才好呢?于是国王决定考验一下两个儿子,他想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来看看他们中哪一个更聪明,更有资格继承自己的王位。
想好了办法之后,老国王将两个儿子叫到自己的面前说:“我这里有两匹马,一匹是黄骠马,另一匹是青鬃马,一匹给老大,一匹给老二。现在你们各自骑着马到距离这里5千米的清泉边上饮水,你们两个中谁的马走得慢,谁就可以继承王位。”
说完这段话两个儿子就出发了。老大心想,既然走得慢就胜利,那么就索性骑着马慢慢地走好了,或者自己应该先去休息一会儿,让老二先走吧,这样自己不费力气就可以赢了。所以他放慢了自己的速度,完全不着急准备,希望仅仅利用拖延时间来获得胜利。但是老二却并没有这样想,听完国王的问题之后,他立刻就骑上属于自己的那匹马,扬上一鞭飞奔而去,一会儿的时间就已经到达了清泉,让马儿在清泉边饮水。
国王听完两个儿子的汇报之后,非常高兴,他认为老二是真正聪明的人,是能够继承自己王位的最好人选,所以就将王位传给了老二。
你知道为什么偏偏最快到达清泉的老二获得了王位吗?
反道而行:原来老二跳上的是属于哥哥的那匹马,飞快地骑到了清泉,这样自己就是最慢到达的那个了。这个故事里面,老二赢就赢在了他没有从正面去思考这个问题——怎样让自己最慢达到。而是反过来想着如何让老大最快到达,这样的话,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只要骑上属于老大的马就可以了。
26.解雇书之用
大作家马克·吐温过去其实只是一家叫作《密苏里州报》报社的一名小雇员。而且他在报社工作的时间里,因为自己思维非常独特又不会变通引起了主编的不满。这位主编亲手写了一封解雇书给马克·吐温。马克·吐温收到解雇书一看,大概是因为主编很生气,所以整封解雇书除了主编的签名其余部分都非常潦草。他好好地收起了这封解雇书,然后没有争执,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就离开了报社。
过了很多年,马克·吐温因为《黄金时代》这本书的出版,成了美国人人皆知的现实主义作家。当年的主编非常后悔自己曾经写了一封解雇书给这位大作家,所以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好好地向马克·吐温解释一下。正在主编觉得自己找不到机会好好道歉的时候,马克·吐温竟然主动地回到了报社找到了主编。
“主编先生,我是特意来向您表示感谢的。”马克·吐温非常热情地对主编说。
“谢谢?”原本心里就非常不安的主编听到马克·吐温这样说,就更加不知道怎么办了,就小心地问道,“我当年解雇了您,一定给您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非常抱歉。您从这里离开之后,生活得还好吗?”
马克·吐温高兴地说:“非常好!因为主编先生您亲自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所以我找到了一个比这里还要好的工作。”
“推荐信?”主编更加奇怪地问道,“我只是写了一封解雇你的通知书啊。”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无中生有的推荐信是从哪里来的?
反道而行:其实马克·吐温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逆向思维,既然这是一封潦草得看不出内容的解雇书,那么为什么它不能成为一封看不出内容的推荐信呢。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就会发现这封解雇书用途非常广。因为主编很有名,笔迹也很特别,同行的人只要一看就知道是他的笔迹。但是由于只有名字清晰,马克·吐温就对大家宣称:“这是鼎鼎有名的主编先生亲手为我写的推荐信。”看不懂信的内容的人自然不好意思询问,也就信以为真了,马克·吐温就这样利用逆向思维得到了一个再好不过的工作。
27.过桥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敌人把一个村庄包围了,不让村里的任何人出去,并派了一个日伪军在村子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一座小桥上把守,正巧村里有一个重要的情报要报告给村外的八路军领导人,在敌人看守如此严密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把情报顺利又安全地送出去呢?村里的一个小八路军,勇敢地担当起这个任务,这个小八路军在黄昏时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来到了小桥旁边的芦苇地,躲藏了起来,他认真地观察小桥上发生的一切,他注意到守关卡的敌人打起了瞌睡,凡是有村外的人来,他总是头也不抬就说:“回去,回去,村里不让进!”
如果你是小八路军,你觉得该怎样过桥呢?你知道小八路是怎样过桥的吗?
反道而行:小八路军先是钻出芦苇地,悄悄接近并上了小桥,就在敌人抬头发话之前他突然转身向村里的方向走来,并且故意把脚步声弄得挺大,敌人听到后,还是头也不抬地说,回去,回去,村里不让进,结果小八路军顺利过关把情报安全地送了出去,为部队打胜仗立下了汗马功劳。
28.最好的裁缝
在巴黎的一条大街上,有三个手艺非常好的裁缝。但是,他们实在是住得太近了,所以自然竞争得很激烈。三个裁缝为了压倒别人,争取更多的顾客而想着办法。于是他们纷纷选择在自己门口的招牌上动脑筋,要知道顾客第一眼看的就是招牌,所以这个办法应该是不错的。一天,其中一个裁缝在自己的招牌上写上“整个巴黎最好的裁缝”,因此吸引了很多的顾客。第二个裁缝看见了这个情况,就在自己的招牌上写上“全国最好的裁缝”,结果的确也多了很多顾客上门。
第三个裁缝看到这个情况自然非常烦恼,自己如果再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的话,恐怕不用写就能够成为“生意最差裁缝”了。但是,怎样的词汇可以再次超过全国呢?如果挂出了全世界这样的词汇,恐怕不但不能增加效果,还会引来很多人的嘲笑。他正苦恼的时候,上小学的儿子放学回来了,看到爸爸烦心的样子就问了原因。听完了整件事情之后,没想到,儿子竟然笑着说:“这个很简单啊。”
于是他简单地在自家的招牌上写了几个字,挂了出去。第三天,另外两个裁缝正准备嘲笑第三个裁缝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家已经挤满了顾客。
你知道裁缝的儿子在招牌上写了什么吗?
反道而行:原来这块招牌非常巧妙地写着:“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裁缝的儿子聪明就聪明在没有按着两个裁缝的模式不断地寻找更大的词汇,而是利用逆向思维,反方向思考,从小出发,利用这条街来做文章。不管在全巴黎、全国是否最好的,只要是这条街上最好的,就可以吸引这条街上的顾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