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宝宝有这种情况,不妨给他服点铁剂或硫酸锌。同时还要注意,宝宝嗜异现象是一种心理失常的强迫行为,往往与父母对宝宝的照料疏忽或环境不正常有关。刚开始时,宝宝可以因为缺乏照顾,擅自拿取异物吃,日久成为习惯,就会变成不易改掉的条件反射。因此,可多给宝宝关心,切忌简单粗暴地对待宝宝的异常表现,更不要对宝宝施以责罚。
分离焦虑是宝宝离开妈妈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宝宝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宝宝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这是宝宝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是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宝宝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不愿意与亲人以外的人交往。所以父母要尽早使宝宝对家人产生安全感,引导宝宝形成正常人格。
宝宝用手指着什么也没有的地方,是怎么回事
很多迷信的人认为宝宝这个动作是看到了大人看不见的东西,事实上,能用手指人或物是宝宝成长中很重要的环节。宝宝慢慢地对周围的各种事物感兴趣,又渴望与别人沟通,所以才会出现用手指来向他人传达自己心情的举动。就算宝宝感觉到什么也没有的地方有东西存在,父母也不要责怪宝宝,而应该更努力地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应对夜哭郎
引起宝宝夜哭的原因很多,爸爸妈妈应该细心地寻找原因。只要找到了原因,及时加以去除,宝宝一定会甜甜美美地入睡的。
缺钙。缺钙的宝宝夜间往往哭闹。除有夜哭外,还会有相应的表现,如多汗、枕秃、方颅、囟门闭合晚、肋骨串珠等。在这种情况下,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让宝宝多晒太阳,就可使宝宝会好起来的。
惊吓。宝宝受到惊吓后,晚上常会从睡梦中惊醒并啼哭,宝宝哭的时候常常伴有恐惧表现。在生活中,不难找到是什么原因让宝宝受了惊吓。解决的方法是安慰宝宝,告诉宝宝没什么可害怕的,并暂时不要让宝宝直接接触使他害怕的物或人,慢慢地,宝宝会安稳入睡的。
患病。许多疾病,譬如感冒及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都可能导致宝宝睡后哭闹。一些慢性疾病,如贫血、结核等,也会使宝宝因为难受而在睡梦中哭闹。此外,宝宝鼻子不通气、患有蛲虫病等,也常常使宝宝夜间啼哭。由于这是由疾病引起的,只要治好了原发病,宝宝就会安然入睡。
衣被因素。宝宝盖得太厚,会使宝宝因热而烦躁,而啼哭;被子盖得太少,冷的刺激也会使宝宝啼哭。褥子铺得不平,小衣服过紧或衣服的系带硌了宝宝,同样会使宝宝哭闹。此外,床上有什么东西硌着或扎着宝宝,都会使宝宝哭闹。
饥饿。比较定时的哭闹同宝宝饥饿有关。母乳喂养儿,妈妈不必拘泥喂奶的间隔时间,当宝宝饿时就让宝宝吃,宝宝吃奶中睡着了,可以弹弹宝宝的小脚心让宝宝吃饱再睡。人工喂养的宝宝,应考虑适当增加喂奶量,并查一下奶的质量,是否加水过多等。
尿憋。大一些的宝宝经训练,已能控制小便,但在夜里他还不会自己起来尿尿,有时宝宝会说尿尿,但很多时侯,宝宝是用哭来表示自己要尿尿的。父母只要摸到这个规律,为宝宝把过尿后,宝宝便会继续入睡。
昼夜颠倒。有些宝宝白天睡得多,夜里便精神十足,当父母因疲倦不理他时,他就会用哭抗议。这时需要父母白天减少宝宝的睡眠时间,多逗宝宝,晚上宝宝睡眠就会有所改善。
需要爱抚。有些宝宝哭闹是在撒娇,他是想用哭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让父母抱抱自己或给予爱抚。只要父母给宝宝多一些爱抚,宝宝的需要满足了,就不会再哭闹了。
为帮助宝宝度过这段时期,父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多给宝宝一些关爱。白天也好,上床时间也好,多为宝宝提供一些有节奏性的活动。如抱着宝宝一起坐在摇椅上,或教宝宝自己坐儿童专用椅;给宝宝一些玩具乐器,甚至仅仅一个勺子加上一个水壶,宝宝便能敲出声音;让宝宝坐秋千;陪宝宝玩拍手游戏或做其他的手指游戏。
让宝宝在白天能尽兴地游玩,而上床入睡前要有足够时间让宝宝平静下来。建立一套睡前仪式(要静态的游戏),如拥抱、抚摸、轻微的一些摇晃(但不能摇到其入睡)。
如果宝宝在婴儿床中拿头撞东西,就别太早让宝宝上床,等宝宝很困倦时再放他上床。
为防止宝宝在小床里又蹦又跳,或者撞来撞去受伤,最好在宝宝的小床下面铺一块厚厚的地毡,让小床远离墙壁或其他家具,可能的话,周围加上一些垫子以缓和万一造成的撞击。
有时候宝宝会出于对自己身体的好奇而玩自己的生殖器,如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把握机会引导宝宝熟悉自己的身体结构,不仅让宝宝认识了自己,也可以遏止宝宝不良的习惯。
妈妈的厨事与宝宝的健康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应终生保持,妈妈的关爱是宝宝的最大动力。除了控制好宝宝的饮食外,妈妈也要从烹饪上为宝宝把好关,每天至少一次在家烹制饭菜,在家烹制的食物应该富有营养,没有多余脂肪。减少食物脂肪的方法有:
1.用不粘锅,以减少煎炸用的油量。
2.尽量多用烤、蒸、煮等烹制方法,少用油炸等烹制方法。
3.选择瘦肉,烹制前去掉可见的脂肪并去皮。
4.烧汤时,添加调味料前,先去掉油层。
5.烹制时用调味品、药草、肉或者鱼,而不是用油来调味。
到底什么样的宝宝才是“好孩子”
很多父母执着于教养出一个“好孩子”,为此他们不仅给自己施加精神压力,更喜欢把这种观念强加给宝宝,拼命想把宝宝塑造成一个大家眼中的所谓的“好孩子”。
事实上,判断孩子是否“好”,主要从两方面比较:第一,是否身体健康;第二,是否心情愉快。在这两点的基础上,如果宝宝具有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那么就是一个好宝宝。
宝宝发脾气的时候,该如何处理
在宝宝因某件不合理的事情未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可以采取一概不理睬的态度,只当没看见,不要跟宝宝说话,这时候跟宝宝讲道理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宝宝这时候什么道理都听不进去。尤其是爸爸不要在这时打宝宝。若是对宝宝吼:“不许哭!再哭,当心打你的屁股!”那就等于是火上浇油。
父母要让宝宝明白,想通过发脾气来达到什么目的,是不可能的。宝宝在发泄一阵之后,看看没有人理睬他,也会自觉没趣,情绪也就渐渐地平息下来了。但当宝宝因生病、身体不舒服而发脾气时,妈妈应对宝宝多关心、体贴一些,但不要无原则地百依百顺、迁就。
一个宝宝经常被人称赞:“你真聪明!”他自己慢慢也确信自己很聪明,这样他就有了自信。令人遗憾的是,有很多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却是:“你真笨!”宝宝接受了这种暗示后,就真会以为自己很笨,本来正在发展的智能,也受到了阻碍。
宝宝多大的时候能独自在家
到底多大的宝宝可以让他独自留在家中?专家认为,年龄不是判断宝宝是否可以独自留在家里的唯一标准,还必须考虑他们的成熟程度。如何衡量宝宝的成熟程度,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开门、接电话、使用一些器具的能力。
胆大。无论事情大小都会害怕的宝宝,不可独自留在家中。
冷静。能在压力下保持镇静。
守规矩。不守规矩的宝宝,不可独自留在家里,即使没有事情发生,父母仍会忐忑不安。
如何跟宝宝进行良好的沟通
俗话说:大人有大人的事,小孩有小孩的事,各自都在为自己的事而忙碌。实际上也正是这样。在大人的眼里,宝宝的许多言谈举止、爱好往往很幼稚可笑,然而却是宝宝眼中最美好的世界,是他的乐园……宝宝在不断地接受知识的同时,也特别渴望把自己的思想告诉别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和宝宝谈话,最重要的是耐住性子认真听。宝宝的语言逻辑性差,再加上想象力丰富,所以常常说上半天,既无主题,又词不达意,但却滔滔不绝,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静静地听,即使不明白他说什么,也不要打断他的谈话。很多宝宝只要有人肯听,他们就有兴趣讲,这是训练宝宝自我表达的最好的机会,用这种方式与宝宝沟通,不但能促进宝宝的思维、想象、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及开朗的性格,让爸爸妈妈了解宝宝,让宝宝发展自己,这真是一举多得。
哪些逗弄方式不利于宝宝
以下几种逗弄宝宝的方式,爸爸妈妈最好不要采用:
触摸宝宝生殖器。男宝宝虎头虎脑,因此,有些大人喜欢用手捏摸小男孩的生殖器,有意逗着问宝宝:“这是什么呀?”这种逗乐不仅有可能使宝宝以后出现手淫的习惯,而且由于宝宝的生殖器和尿道黏膜比较娇嫩,大人手上沾染的病菌,很容易侵入宝宝的尿道里,造成感染,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大人们不要触摸宝宝的生殖器。
捏鼻子。有些人见宝宝鼻子长得扁,或想逗宝宝玩儿,常用手捏宝宝的鼻子,这么做看似没什么,但是,却会给宝宝造成一定的伤害。因为宝宝的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外力作用会引起损伤或出血,甚至并发感染。从生理构造上讲,宝宝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比成人低,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极易发生中耳炎,因此,大人们最好不要乱捏宝宝的鼻子。
扔抛宝宝。有些大人愿意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扔。这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宝宝患“摇晃婴儿综合征”和脑瘫的危险。因为宝宝的脑组织比成人脆弱娇嫩,把宝宝向上抛和自由落下,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可以使宝宝坚硬的颅骨与脆弱的脑组织相互发生碰撞,导致脑震荡和脑挫裂伤,重者还会出现脑水肿而昏迷,甚至死亡,后果是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