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思想
22612800000011

第11章 阳货(1)

本章讲“仁道五义”,即仁道的五种具体含义:恭、宽、信、敏、惠。

任何事情说来说去,还是做人的问题。既然我们做的是人,不是别的,那么就要讲仁义道德。你说我已经是得道的圣人了,可以不讲仁义,殊不知讲仁义的正是圣人,守道德的也正是圣人。什么叫圣人?约束自己就是圣人,给人好处就是圣人。

所谓“恭”,就是尊敬。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夫妻之间叫做“相敬如宾”,相敬如宾才会双双做主人,但凡有一人不敬,家室不安,谁也别想做主人。在社会上做人叫“以礼相交”,“以礼相待”,没这个礼不成。当然不是要你精通送礼行贿,也不要太讲究虚礼,而是说起码的尊敬必须有,起码的礼仪必须会,起码的道理必须懂,起码的规矩要维持。这四个“起码”我送给大家。

所谓“宽”就是宽恕、原谅。“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白天原谅了黑夜,才是白天。白天如果不原谅黑夜,连自己也黑了。

所谓“信”,就是讲信用。真小人之所以比伪君子可爱,就在于他的缺点优点都是看得见的,真小人做的事都是真事。从这个角度讲,真小人真讲信用,可以用。孟尝君手下不乏屠狗更夫之辈,擅长使用“小人”做“大事”,靠的就是彼此有信用。日本浪人虽“浪”不浪,是讲信用的。我读鲁迅怀念范爱农的文章,讲鲁迅他们在日本筹钱抚慰范氏遗孤,“说一番慷慨激昂的话,”然后“撕乌贼下酒”,打发日本浪人去中国办这件事。日本浪人做到鲁迅他们交托的事没有?从鲁迅的文章来看,日本浪人做到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可嘉奖的义行。当然日本人远非君子,日本绝非君子国,但我们很多方面要向日本人学习。日本男人为了一个信念,可以切腹自杀。日本女孩子为了一个诺言,可以殉情而死。这都是不容易的。

所谓“敏”,就是勤奋,包含敏捷的意思,做人有反应。“做人有反应”,这是句奇怪的话,但又不得不说!现在我们很多人麻木了,别说在真理面前没反应,就连在死亡面前也没反应。更有甚者,对自己冷笑,对他人热心,整个人一个大颠倒。针对麻木不仁的病态人生,孔子提出一个“敏”字,是很好的。敏从何来?鱼跃鸟飞,各从其象,他们的敏锐是天生,也是后天巩固。一条警犬要反复训练才能嗅出炸弹,可是恐怖分子也能嗅出警犬,人处世上比的就是敏锐。圣人是最敏锐的。《易经》上说:“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卦四十九·革》)。这虎豹是何等敏锐,身处密林知道每一片树叶的变化,身处高山能听到山下的风声。至于神龙,见首不见尾,其变化之神妙就不是我辈所能知道的了。孔子曾赞:“老子,龙也!”我看孔子本身也是条龙。因为一个人只有本身是条龙才能认得出另一条龙。孔子有道,孔子知微。我曾在《心灵的盛宴》中说起孔子预言了秦国的崛起,那不是一般的敏锐!人处世上比的就是敏锐,训练的是本能。当我们能驾驭自己一颗狂躁的心,恢复宁静,就可以恢复敏锐天性。吃饭也香,见人也爱,始知菜根实有至味。我在《人生三味》中把一段菜根分为苦、涩、甜三味,其实菜根本身没变,是我们的味觉变了。无论何人,一定要经历苦与涩,才能品咂出真正甜的滋味。

所谓“惠”,就是恩慈。是小恩小惠,也是普度众生。恩不嫌小,惠不嫌少,好处当然是多多益善,难就难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君子修身,总是从小处入手。刘备说:“不以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小中见大,大也不大,小也不小,都是一个“中”。袁了凡做善事要记在功过格上,看似笨办法,我看笨得好,人人都要做到心里有本帐,清清楚楚。

以上“恭”、“宽”、“信”、“敏”、“惠”,是“仁”的五个具体方面。通过这五个方面,我们学会了爱,明白了爱,也收获了爱。有了具体的指南,爱就落到实处。爱不是乱爱,爱要爱得有道理,有高度,有深度。爱要爱得智慧,也要爱得明白。看来我们的孔夫子对爱有很深感受,故尔夫子自道也。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讲恭谨就能避开侮辱,宽厚得人心,讲信人人用你,做事又勤快又敏捷就能成功,普施恩惠人人甘为前驱。说白了,人心可以收买。但你用钱买不到人心,用爱则可以买他赎他,用他使他,以致成为新人,成就大事。

本章中的阳货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想见孔子,孔子不想见他,他就留下礼物,知道孔子是个守礼的君子,会来回访他。果然,孔子来了,阳货辟头就是两个问题。阳货第一问:“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意思是说:有本事不使出来叫君子吗?孔子第一答:“不可”。意思是说:怀其宝而迷其邦不可谓仁,君子有本事就要使出来。好,阳货第二问又来了:“好从事而亟(qì)失时,可谓知乎?”意思是说:一个人喜欢做事但老是错失良机,这能叫聪明吗?显然,阳货话里面在嘲笑孔子。细想在孔子仕途中,确实有好几次都错失良机。种种这些,孔子都认了,现在阳货问到他跟前,如何回答?我们的孔夫子不愧是孔夫子,请看孔子第二答:“不可”!还是“不可”,与第一答的“不可”意思又进了一层,是说一个人喜欢做事但老是错失良机显然是不可忍受的!不能再让机会溜走。孔子的回答很实在,阳货也动了真心,叹息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懂他意思,马上说:“喏,吾将仕矣!”同意出仕,给自己机会,也给阳货面子。

在两人的这次卓有成效的交往中,阳货对孔子用了“恭”(尽了行为上的礼节)、“敏”(主动出击)、“惠”(给好处)三个字打动孔子,孔子用了“宽”(原谅了阳货的言语无礼)、“信”(讲信用,照规矩回访)两个字对待阳货。两人的交往在礼节中出现戏剧性变化,本来不是一类人也走到一起。两人因为坦率成了朋友,并且一起做起事来。此事可见仁爱并非在天上,而是在每个人手中。关键是用礼来沟通。言语智慧不如言语坦诚,坦诚力量无穷。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1。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2。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3。”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4?”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5?”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6。”孔子曰:“诺。吾将仕矣7。”

1,阳贷:季康子的家臣,名虎。季氏家族几代人都把持着鲁国政治,此时的阳货,囚禁了季桓子而把持了鲁国的政治,亦就是接过了季氏的权柄。阳货企图削除三桓家族而不成,最后逃往晋国。朱熹说,阳货想求孔子见他,是想让孔子入仕为官,帮助自己管理国政。欲见:想要见。不见:拒绝相见。归:训为馈,馈赠的意思。豚:蒸熟的小猪。大夫馈赠蒸熟的小猪给不在官位的孔子,当时孔子是不在家的。这在当时是一种礼节,孔子还要前去作答谢礼,亦要趁着大夫不在家的时候。阳货此举不过是为了见孔子。

2,时其亡也:人不在家的时候。亡,同无。在这里就是人不在家。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的时候才去拜谢。往拜之:前去拜谢。遇诸涂:途中相遇。即阳货与孔子途中相遇。

3,谓:对孔子的不敬之辞。予:我。尔:你。言:说话。

4,怀其宝:心怀仁德。而迷其邦:而不救治国家的迷乱。可谓:可以说是。仁:仁德。

5,曰:依然是阳货在说。孔子不答。好从事:心好从事国家政治。亟失时:屡次失去时机。亟:数次,屡次。

6,日月逝矣:时光消逝,光阴一天天过去。岁不我与:岁月不等人啊。

7,诺:允诺,许诺。吾将仕矣:我打算入仕为官了。

子曰:“性相近也1,习相远也2。”

1,性:气质。相近:相接近。

2,习:习惯。相远:相去较远。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1。”

1,上知:知,去声。智者的意思。这是呈上一章而说的。意为上等的智者。下愚:下等的愚人。不移:不改变。指不改变气质和习惯。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1。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2?”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3。’”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4。”

1,子:孔子。武城:地名。当时孔子去那里,他的弟子子游在武城当官。闻弦歌:听见有人弹琴唱歌。子游在这里宣教礼乐。所以有人弹琴唱歌。

2,夫子:孔子。莞尔:微笑的样子。割鸡:杀鸡。焉用牛刀:宰杀牛的刀。

3,昔者:从前,过去。偃:子游的名。闻:听。夫子曰:老师说过。学道:学礼制典章。爱人:爱他人,爱百姓。小人:无德者,常人。易使:容易听从使命。

4,二三子:指跟随孔子来到武城的弟子们。偃之言:子游说的话。是也:是正确的。前言:前面我的话。戏之耳:开玩笑罢了。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1。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2。”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3?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4?”

1,公山弗扰:季氏家族的家臣。费:费城。季氏家族的城池。畔:图谋造反。朱熹说公山弗扰与阳货共同在囚禁季桓子,以图谋消除季氏家族的势力。召:召唤。指召唤孔子前去。子欲往:孔子想去往费城。

2,不说:说训为悦。不高兴。末之:无处可去。公山氏:公山弗扰。之:去,往。

3,夫召我者:叫我去的人。岂徒哉:岂能白白召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