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
22581400000031

第31章 经风雨,方显书生本色(7)

其实,老师太勤快了未必是好事,太勤快的老师容易培养出笨学生。叶公超的学生中天才辈出,或许就跟他的懒有关。这样的学生善于抓住老师上课时转瞬即逝的闪光点为我所用,同时培养了自己独立求索的能力,再回首,吉光片羽皆金玉珠宝。有一次叶公超讲《生活的目的》,要学生朗读课文;前面的学生念得太慢,照例挨骂。轮到许渊冲念时,他吸取教训,念得非常流利,满以为不会挨骂了,不料叶公超却问:“你读得这么快干什么?你说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许渊冲答不出,被批只重形式不重内容,这一当头棒喝对许渊冲以后治学助益很大。

当然,叶公超也不总是板着脸,兴致来了他也照样趣味盎然。

一次他让学生翻译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无痕,不知心恨谁?”同学们都觉得为难,一位洋派的同学课堂上直呼叶公超的名字:“你叫我们翻译李白的《怨情》,不管作者李白理不白,没有交代清楚。美人心中到底恨的是谁?叫我们怎么翻呀!”此话一出,全场哗然。叶公超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他一脸无辜的样子,慢条斯理地说道:“Wait a minute!我哪儿知道她的心恨谁?我要是知道,也不叫你们翻译了!”叶公超堪称神来之笔的幽默,让学生们笑得东倒西歪。

课堂上,叶公超喜欢将一些唐诗、宋词、元曲顺手拈来叫学生翻译。叶公超讲究意会神通,如果学生的翻译是死板的“中英对照”,他便批评“这是从字典上抄来凑的字句”。叶公超擅长启发学生,一次他让学生译柳宗元的五绝《江雪》,道:“寒江雪尚望有鱼乎?钓的是柳氏当时的心境。”可谓一语点睛。

其实,跟叶公超接触多了的学生都知道叶公超其实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老师,尤其在课堂之外,为人随和,没有架子,有的学生进入他的住室,乱动他的书籍和衣物,他也满不在乎,从不加以指责。

叶公超的考试方法很独特,评分标准多凭平时课堂印象,并不全照试题答案。因此,每逢考试学生们总是提心吊胆。

对于为师者的叶公超,有句学生的评价足以证明他的不朽:“每一个弟子都是他的活纪念碑。”一个老师成功唯一的标志就是有东西能让学生记住,或许是一道声音、一段文字、一种智慧、一份思想,否则你职位职称再高,荣誉证书再多,领导赏识再重,到头来也算不上一个成功者。这个世界,荣誉与信仰喜欢背道而行。

名士的脾气

生活中的叶公超名士风范十足,这样的名师风范不是戴着墨镜提着LV就能装出来的,而是一种修行到了很高程度后由内而外的生发,高手一举手、一抬足,都有气相随。

季羡林回忆:“公超先生很少着西装,总是绸子长衫,冬天则是绸缎长袍或皮袍,下面是绸子棉裤,裤腿用丝带系紧,丝带的颜色与裤子不同,往往是颇为鲜艳的,作蝴蝶结状,随着步履微微抖动翅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非常‘潇洒’。先生的头发,有时梳得光可鉴人,有的时候又蓬松似秋后枯草。他顾盼自嬉,怡然自得。学生们纷纷私议:‘先生是在哪里学名士。’”

何必说学,叶公超本来就是名士,是引领潮流的,要学也是别人学他。正如李敖所说,想找一个崇拜的人,我只好自己照镜子。或许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叶公超平生一不记日记,二不收集照片。他在家里和办公室都不挂照片,弥留之际,曾对身边的人说:“我也不留照片,照片一到我手上,我就撕掉。”叶公超认为一个成功的人自然会被人记住,何必再收集照片、记日记,多此一举。他说自己不写历史,但愿意创造历史。

讲着一口“王者英语”的叶公超似乎并不喜欢穿西装,即使在正规场合被迫西装革履那也是十分不情愿的,他还有一套讽刺洋人穿西装的妙语:“西装袖子的钮扣,现在用来作装饰,其起源乃防止大家大吃大喝了后,用袖子揩嘴巴。洋人打领带更是妙不可言,便利于让人牵着脖子走,而且要面对着牵他的人,表示由衷地臣服。”

叶公超早年除了当教授之外,还是一个着名的文学票友,他在任暨南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时,参与了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的创办,成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喜欢文学的叶公超也是一个书痴,他认为“书是有生命的东西,有脉搏有感觉的朋友”。他的书房中书架遮满墙壁,直抵天花板。叶公超集书成瘾,当他的藏书堆满书房中的三面书墙后,他给自己立下了“三不买”的规矩:参考书不买;不读不查的书绝不买;要读的书,非读不可的书,先去图书馆借,借不到,再决定买不买。可是三年后,三面书墙还是变成了四面,对此,他叹道:“关于买书,我只有感慨,没有原则了。”

叶公超结婚时,胡适、温源宁等10位老友联合送他全套的《兰姆全集》和《兰姆传》,这十余册红皮脊烫金字书被他摆在书房中显眼的位置。后来他的学生赵萝蕤和诗人陈梦家结婚,叶公超送给他们的结婚礼物中也有一套英国诗人哈代的诗剧《统治者》。

秉性较“懒”的叶公超基本上是述而不作,但是文学在他心中却是非常神圣的,容不得半点亵渎。有一天,叶公超和与他交情甚好、同为新月派诗人的饶孟侃讨论某英国诗人,两人起了争执。叶公超取出此人的诗集,翻出几首代表作,让饶先读完之后再来讨论。不料饶孟侃这天倦极,读着读着竟抛卷而眠。叶公超见状大怒,顺手捡起一本大书投掷过去。饶孟侃虽未头破血流,却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要当名士,自然要有名士脾气,叶公超的名士脾气和他的大少爷脾气一结合,发作的时候往往六亲不认。叶公超的妻子袁永熹是燕京大学的校花,两人的结合源于一场美丽的师生恋,但是婚后袁永熹也是饱受叶公超脾气大之苦,不过久而久之她也摸索出了一套以柔克刚的方法。叶公超在清华执教时,有天同事兼好友吴宓来叶家聚餐,饭桌之上,叶公超竟因饭菜口味不合而大发脾气。袁永熹则一言不发,待他火气消散之后,才不疾不徐地说:“作为主妇,饭菜不合口味,我有责任。但你当着客人的面发脾气,也是不合适的。”

不过要让朋友做到像老婆一样耐心,这样的要求显然太高,如果你见一个朋友要考虑头戴安全帽,这样的朋友肯定让人避而远之。叶公超眼里还容不得沙子,画家陈子和说他:“公超有三大缺点,第一是看不得别人有错,有错就当面指责。第二是不管是谁在他面前耍花枪,马上拆穿。第三是个性强,对任何事都有定见。”

可是奇怪的是,叶公超并没有因为他的脾气而沦落成一个孤家寡人,相反,他的朋友多得数不胜数,遍布三教九流、五湖四海,据说《荒原》的作者、伟大的英国诗人艾略特见到中国人第一个问的就是叶公超。叶公超的家中总是高朋满座,朋友们蜂拥而至,把自己“深埋进叶教授家舒适的沙发,呷着叶教授家着名的普洱茶,听任叶教授把他有趣的谈话不受节制地一直讲下去”。

坏脾气的叶公超居然拥有如此好的人缘,其实并不奇怪,一个人有脾气才真实、自然,你在他面前同样不需要掩饰,彼此都放松而快乐。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永远笑得像弥勒佛,脾气修炼到“八风吹不动”境界的人,那你反而要小心了,这种看似最和蔼可亲的朋友,最后往往第一个出卖你。所以说,坏脾气有时候反而证明了这个人的天真可爱,倒是对脾气太好的人我们得防他三分。

叶公超不仅朋友多,红颜知己也多,其知交陈香梅曾在叶公超去世后撰文纪念他,中有“多少双纤手为你磨墨、添香,多少颗心曾为你似醉非醉”之句,为人羡煞。

叶公超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小处不能容,但是大处反而能容的人。他所发的一些脾气一般无伤大雅,风雨过后照样阳光灿烂,而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反而表现出了超人的包容性,你不用担心在他面前说出某句敏感的政治语言第二天被特务干掉,他从不暗箭伤人。

有件事很能证明叶公超超越党派之争、世俗之见、圈子之囿这种大处能容的精神。

鲁迅生前似乎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天敌,他对以胡适为首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不遗余力地挖苦与鞭挞,除胡适外,叶公超所在的新月派诸子也受到了牵连,双方的论战火星四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