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董肖佚产子,皇上赐名子江,同年改元建昌。
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是个人都能猜到董肖佚生的这个儿子是什么身份。群臣都见识过皇帝手段之狠戾,识时务者这时候均是不敢冒头的,但也有人偏偏往枪口撞,认为既然董肖佚产子,便不能继续留任丞相之位,望上考虑周全。
此时董肖佚在深宫中坐月子,自然不理会外面这些事。
没过几日,又有人上本,中宫之位空缺已久,提议立董肖佚为中宫。
皇帝不作回应,几日后,却在宫中替董肖佚的儿子办了满月酒。帝王之心不可轻揣,众臣均在观望。
十二月末,董肖佚回政事堂,竟当作什么事都未发生一般。之前一年,沈英总理朝中事务,如今董肖佚重归政事堂,左相之权亦是得悉数交回。
朝中亦有人替沈英鸣不平,先皇在时,陈相因年迈故而经常不理政事,诸事均经由沈英之手执行;如今董肖佚仗着圣宠稳坐朝中第一把交椅,沈英代为总理朝中事务不仅没有功劳,连苦劳亦是没有。
多年右相命,操着左相的心,看着竟是一点盼头也没有。然而当事人沈英自己,却是一点回应也无,仿若朝中这些抱不平,说的不是他一般。
但就这时,沈英终于递了本密折。说密也算不得密,毕竟朝中都知道沈英递折子了,但至于他递的是什么折子,大家只能掏空脑子发挥无尽的想象力了。
三日后,董肖佚封后。
一众人纷纷揣测,是不是沈英那本折子起了作用。又道沈英果然是城府颇深老奸巨猾,将董肖佚赶回后宫,将来左相的位置便是沈英无疑了。
结果又传出消息说,董肖佚虽为中宫,但不掌后宫印信,不理后宫之事。反倒是将久居楚地的戎淑仪娘娘请回了京,代中宫执管后宫诸事。
于是董肖佚仍旧着女冠服,行走于朝堂之间。有了中宫娘娘的名分,朝堂间无人再敢七嘴八舌地妄言,只好认了这现实。
不过说到底,这些的确是于礼制不合,董肖佚为避免莫须有的口舌,只比往日更为勤勉。好几次沈英都收拾东西准备回府了,却见董肖佚那边的灯还亮着。
这日沈英回府前顺道过去送东西,见灯还亮着,便敲了敲门。董肖佚过来开了门,沈英正要开口,董肖佚却立即示意他低声说。沈英往里一瞥,才见室内摆了张小床,子江正在酣眠。
董肖佚迅速关上身后门,站在走廊里接过沈英递过来的折子,道:“昨日荆州牧递的那本折子看到了么?门下省……。”
沈英却打断了她,只道:“你如今又非孑然一身,辛苦成这样子,便是你要的么?”
董肖佚略有些疲倦地靠着身后门板:“不知道。”
沈英抿了抿唇:“不知道所以每日熬到这样晚么?”
董肖佚脸有倦色,稍稍低了头,抬手撩起耳后碎发,声音略哑:“若不在这里,我不知在宫中能做什么。我熬了近一年,那里闷得让我难受,以为能想得开,却到底还是——不行。”她眼中锐利将近灭了一半,廊檐下疲弱灯光打在她脸上,表露出一番浓浓的倦意来。
沈英这几年照料人的本事有所长进,但劝解安慰旁人,他依旧技巧拙劣。孟景春用不着他劝解开导,反倒是他自己总成为被疏导的那个人。
面对一脸疲态又无可奈何的董肖佚,他顿时哑了口。往常她明眸善睐,不必开口,眼中气势都咄咄逼人,如今这模样,看起来倒有些不似董肖佚了。
沈英只道:“我听闻有些人产后便是如此,容易疲劳且情绪可能低落些,兴许过了这阵子便好了。我不耽搁你时间,事情处理完早些回宫罢,天都黑透了。”
董肖佚闻言转过身开门进屋,沈英便独自离了政事堂。
他回到府中已近戌时,虽如此,府中却仍旧很是热闹。沈时苓今日刚从楚地回来,觉着沈宅怪冷清,遂与严学中一道往菽园来,顺道瞧一瞧侄子。
天气很冷,孟景春白天让厨工备了馅儿,晚上包饺子。沈时苓在一旁抱了会儿阿树,见他睡着了,便很是不舍地又交到乳母手中,坐下来看孟景春包饺子。孟景春本来手艺拙劣,入冬后悄悄包了几回,如今却也包得挺像模像样。
天色渐晚,见沈英还未回,孟景春怕沈时苓与严学中饿了,便让厨工先下了饺子,又去烫了一壶梅子酒。
席间严学中问她是否还打算再回衙门,孟景春道:“眼下是不能了。”
一旁的沈时苓抿了口酒,却说:“衙门里有什么意思,朝中俊才虽多,可能往上爬得飞快的,却没有几个。继续在衙门中耗着,家里的事情也想顾,极有可能两边都周顾不好,反而累了自己。”
说起来也是,孟景春当初考功名不过就是想解开当年的一个结,如今案卷也看过,事情始末也都知晓,继续耗在衙门里,已超离她本意之外了。
三个人吃得差不多时,沈英回来了。沈英见府中点了这么多灯,猜也猜得到是沈时苓到了。
他进屋将挡风斗篷摘了挂起来,闻见饺子香已快要饿死。孟景春赶紧起了身,说去伙房再煮一盘饺子来,沈英却也跟了出去。
孟景春回头,笑说:“你跟出来做什么?”
沈英两步走上来握住她的手:“冷啊,找个热乎的手取取暖。”
孟景春也不理他这打趣,两人携了手往伙房去。沈英道:“时苓趁我不在又与你说什么了?”
“没说什么,只说不要再去衙门了。”孟景春觉着冷,哈了口气接着道:“不过我原本也不打算再去了。”
“难不成你近来研习医书还当真琢磨出门道来了?”
孟景春“恩”一声,故意拖长了尾音:“是啊我还打算在门口挂一匾额——悬壶济世,下头再题一行小字:疗效不予保证。”
沈英揉揉她脑袋,已是到了伙房,等厨工下饺子间隙,孟景春又不知想起什么,随口问了一句:“说起来……董大人还好吗……。”
沈英却只说:“不是很好。”语声明显矮了下去。
连他都这样回,想必是真的不好。孟景春不知说什么,侧身靠着沈英,看着灶台上腾起的白雾走神。
沈英不想连她也因此郁郁,便道:“人走自己选择的路,冷暖自知。你我皆是旁人,体味不到其中悲喜,故而……。”
孟景春听出他话中的意思,倏地直了身:“相爷的开导太拙劣了,行啦,饺子都好了,先回前边。”
厨工将饺子盘递给她,她端过来便匆匆往前边走,怕饺子凉了。到前边,沈时苓见他们一起过来,还忍不住揶揄了两句。
沈英坐下来问道:“今日回来的?代悦怎么样了?”
“还是老样子,有书看随便怎样都好。”沈时苓仍是百无聊赖地抿着小酒。
“听说家里替她说了亲事,你把过关么?觉得如何?”
沈时苓搁下酒盏:“那小子我见过,家里财力雄厚,人品却是一般,且为人没有雅量,略有些粗俗,代悦若是过去,恐怕等于嫁了枯木。爹看人的眼光不行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她顿了一顿:“夫妻夫妻,若回了家连话头都接不上,我吟一句诗你说什么破玩意儿,那两个人都是受罪,还是不要捆在一起的好。”
沈英闻言淡笑笑,拿过小碟倒了点醋,又说:“那怎么办?一门亲事又打了水漂。”
沈时苓相较沈英似乎开明得多:“能怎么办,我们家一个早婚的都没有,都拖到二十多。总不能因为急着将她嫁出去,便随随便便说个人家,就这么一个妹子,你舍得我还未必舍得呢。代悦若没有合心的,我养她一辈子还是很容易的,反正她有书就好了。”
沈英不发表意见,忽然想起陈庭方这茬来,偏过头问孟景春:“你前几日是不是去过圆觉寺?”
坐在一旁的孟景春回道:“恩。”
“陈庭方还在寺中么?”
桌上三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了孟景春。
孟景春“呃”了一声,末了道:“据寺里的一个小和尚说……陈庭方十月就离寺了。”
沈英手中筷子顿了一顿:“离寺了?难不成还俗了么?”
孟景春忙摆手道:“这个倒是没有听说,我听那小和尚说,他师叔出门游历去了,故而不在寺中。”
沈英顿觉不寻常,便说:“如今天气这般冷,什么时候游历不好,偏偏这个时候游历?那小和尚可说他往哪边去了?”
孟景春略蹙眉:“这个倒没有。”
沈时苓恍然大悟道:“我说呢,小丫头怎么这次回去一句多余的话也不讲,原来是小和尚也离了京啊?”
孟景春略一想,却很是冷静地回道:“我觉着不像,代悦离开京城那****便去过圆觉寺,陈庭方一点要走的迹象也没有。何况,他若是为了追上代悦离开圆觉寺,也不会等到十月。故而我觉着,代悦应是不知道他离寺的事情。”
她这边说完,屋中稍沉默了一会儿,严学中却开了口:“为何提到陈庭方与代悦有关联,你们均是不大高兴?依我看,陈庭方的出身样貌才学,没有一样配不上代悦的。”
沈英咋舌,孟景春看了一眼姐夫,心道原来对于这种事,刑狱出身的人居然一点也看不透其中内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