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普京指出;国家是靠别人的建议、援助和贷款来发展,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这是俄罗斯长期面临的重要选择;然而这是弱国的选择,也是选择做一个弱国;如果国家经济的发展要一次次地依靠国际贷款和世界经济领袖们的恩典,那么俄罗斯将难以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种文明存在下去。因此,俄罗斯惟一现实的选择是做强国,实行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的方针。
(二)循序渐进地实现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面对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俄罗斯应该同世界经济接轨,否则就不可能达到先进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高度。而科技落后和资本短缺则更加重了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因此,应该实行对外开放,实现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这是必须坚持和积极实施的对外经济方针。但是,任何目标的实现都是有条件的,即使是大方向正确的目标的实现,也不能不顾条件地盲目进行。俄罗斯前一时期盲目自由化的教训是深刻的,外贸自由化导致国内市场被外国商品占领,民族工业受到排挤;资本项目盲目开放导致外资操纵俄罗斯金融市场,成为金融危机的重要条件。
因此,普京提出必须循序渐进地实现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过渡经济国家实现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渐进性,不仅为历史所镜鉴,而且为理论所支持。首先,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强调经济自由化和完全开放的总是当时在世界经济中居于先进和主导地位的国家,而后进的国家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总要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关税政策。昔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斯密、李嘉图主张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而德国相对落后,李斯特便从历史的角度论述采取保护关税政策的必要性,使德国的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因此,在制定对外经济政策上,既要熟悉斯密、李嘉图的“世界经济学”,也要熟悉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特别是在资本项目的开放上,必须充分考虑金融风险,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俄罗斯199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资本项目开放上只考虑西方的利益,而不管过渡经济国家的具体条件。俄罗斯就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苛刻贷款条件下,被迫于1998年1月1日对外资完全放开国债市场的。随之而来的是金融市场不断剧烈动荡,最终于1998年8月爆发金融危机。
其次,经济理论界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理论提出了质疑。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比较成本和比较利益原则进行国际分工、生产和交换,那么每个国家的确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好处。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市场的有限性和竞争的加剧,哪个国家也不会自动放弃自己所能进行的生产,而是都在努力生产自己所能生产的一切产品,出口所能出口的一切产品,至于能生产和出口多少,则完全取决于竞争。这里通行的是“绝对竞争优势”原则,而不是“比较优势”原则。如果这种质疑能够成立的话,那么转轨国家在初期竞争力太弱时,就不应盲目实行对外经济自由化方针,而应随着条件的创造、逐步地对外开放。
(三)积极推进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
普京提出,俄罗斯对外经贸政策的基本方针是:(1)积极支持企业和公司的对外经济活动。成立联邦出口支持署,为俄罗斯生产厂家的出口合同提供担保。(2)坚决抵制国际商品、服务及资本市场歧视俄罗斯的行为,尽早通过反倾销法及其实施办法。(3)争取尽快加入国际经济活动调节体系,首先是世界贸易组织。
为了贯彻上述方针,扩大对外经济联系,俄罗斯采取了以下主要政策:
1.降低和取消某些商品的出口关税,支持企业和公司扩大商品出口;同时,适当提高某些商品主要是轻工食品的进口关税,保护国内市场。为使俄罗斯商品和劳务进入国外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包括为俄罗斯生产企业的出口提供国家担保和出口信贷;支持有关组织参加国外工业项目合作,增加供应成套设备;改善外贸运输服务,等等。
2.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实行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在进口方面,从以进口食品和消费品为主转为以进口投资品为主,主要是进口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同时,减少一般产成品的进口,由国内企业生产来替代。在出口方面,把提高科技含量高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放在首位,同时扩大传统优势产业主要是能源和基本材料的出口,这些产品目前仍是主要创汇来源。今后将增加能源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高附加值能源产品的生产,提高能源深加工能力,扩大出口规模。将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扩大科技含量高和深加工产品的出口,主要是机器设备的出口。将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持重点领域的发展,如航空航天技术等,保持其在世界市场某些领域的优势。
3.发展军工综合体,扩大军火出口。80年代苏联武器出口年均达150亿美元,90年代俄罗斯经济转轨持续危机,军火出口锐减,1994年为30亿美元,1996年35亿美元,1997年25亿美元,1999年35亿美元,2000年43亿美元。俄罗斯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使军贸出口额达到每年100亿美元。为了发挥俄罗斯在军事技术方面的优势,巩固其在世界军火市场的地位,增加军事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普京提出要增加对军工综合体的投资,加强先进军事技术的研制,完善国家军事订货机制,增加国家对军工综合体的支持。
4.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合作。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非独联体国家占80%左右,独联体国家占20%左右。
独联体成立以来,内部先后建立了支付联盟、海关联盟、跨国经济委员会,签订了很多协定和条约。但独联体在俄罗斯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趋于下降,从1993年的25.8%下降到1999年的19.3%。下降原因主要是苏联解体使原有的经济联系破坏、各国重组对外经贸关系、相互进出口不平衡、独联体国家支付能力差以及政治心理障碍等。鉴于独联体的特殊地位和在经济上是俄罗斯机器设备产品的主要进口国,普京强调要把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放在优先位置。
5.发展国际运输。根据2000年在圣彼得堡召开的欧亚运输会议的决议,积极营建欧亚运输走廊体系,包括东西走廊和南北走廊,发挥俄罗斯在国际铁路运输中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大陆桥”铁路运输极富潜力,目前空载率达40%。还要建设莫斯科—明斯克—柏林交通干线,建设面向出口的波罗的海管道系统以及现代化的远程通信网,等等。
6.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与外资共建俄罗斯的“新经济”。普京高度重视引进外资对振兴俄罗斯经济的作用,认为“没有外国投资,国家的振兴将需要很长时间,将会困难重重。我们没有时间等待缓慢恢复。应该尽一切可能使外国资本投向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也说:“我们希望外国投资者大幅度增加对俄罗斯经济的投资。外国投资者带来的不仅是资本,还有他们的经验和知识,这能大大促进俄罗斯经济的增长。为了使俄罗斯的‘新经济’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同外国投资者的合作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俄罗斯将重视经济特区建设,降低有关税率,允许工业用地自由买卖,开放资源开发项目,出台新的产品分成法。”
7.解决资金外流问题。如前所述,俄罗斯在大笔举借外债的同时又有大量资金非法外流。目前外流资金每月仍达10亿美元之巨,即使每年引进外资100亿美元,资金净流动也是负值。官方认为,防止资本非法外流的根本措施是改善投资环境,在国内建立起刺激资金流入的资本运作机制;同时应加强税收纪律和合同纪律,与假进出口合同和假投资做斗争;在与周边国家建立的经济特区中,严格金融和经营制度;全面调整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特区。
8.对外关系贯彻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俄罗斯对外关系战略几经调整,利益原则的重视程度也有起伏。普京总统和政府明确提出并再三强调俄罗斯对外关系要贯彻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俄罗斯愿意并积极参加八国集团的活动,但是在这里如同在其他对外关系方面一样,活动的原则将有所改变,坚持贯彻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不承担与本国经济力量不相称的义务。
加入世贸组织(WTO)是俄罗斯对外经贸战略的重要任务。这可以使俄罗斯作为平等成员享受成员国普遍适用的最惠国待遇,外国的低关税将自动地适用于俄罗斯,目前许多国家对俄罗斯商品的歧视措施将减弱,这将有利于俄罗斯在世界市场销售制造业产品、高科技产品和深加工产品,有利于获得外国先进技术。
俄罗斯计划到2004年加入世贸组织,在此之前要进行大量准备工作。要确定适宜的关税水平,要制定和实施对出口商和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的支持政策,要使大多数发达国家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取消对俄罗斯商品进入这些国家的歧视措施,要使发达国家承认俄罗斯享有参与制定其出口商品的世界价格的权利,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条款允许的保护本国生产和国内市场的可能性,解决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总之,俄罗斯的原则是,入世条件应该符合国家利益,并能保证其经济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