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俄罗斯十年:政治经济外交(上卷)
22490100000018

第18章 选举制度与选举(4)

的渴望,希望他能把俄罗斯引向强国之路。与1996年总统选举相比,此次选举大大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候选人提出的竞选纲领在内容上也大致趋同,在这种情况下,占据有利位置的普京个人魅力和强人形象自然也就成了其取胜的关键。

(第三节)地方选举制度与地方选举

俄罗斯是由89个联邦主体组成的联邦制国家,这89个联邦主体又分为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49个州,2个联邦直辖市,1个自治州和10个自治专区。这些类型不同,或相同类型的联邦主体,受不同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实施其所属职权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方政权体系,包括各自政权机关的选举制度。

一、俄罗斯地方代表机关选举及其选举制度

1988年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提出了将在全联盟范围内举行各级人民代表苏维埃直接选举的政治改革方针。很快,1989年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制定并颁布了《俄罗斯人民代表选举法》及《俄罗斯地方人民代表选举法》。根据这两个选举法,1990年3月,在俄罗斯联邦境内同时举行了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和俄罗斯各级地方苏维埃代表选举,这是俄罗斯历史上各级地方立法机关的第一次直接选举。在此之前,俄罗斯长期沿用由上级委派地方领导人制度,从来没有举行过任何形式的地方权力机关选举。1991年以后,在一些联邦主体内,又由直接选举地方苏维埃逐渐发展成直接选举共和国总统或地方行政长官。

1993年“十月事件”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命令,宣布立即解散俄罗斯各级苏维埃,尽快举行新的国家各级代表权力机关选举。从1993年11月到1994年秋,大部分联邦主体遵从叶利钦的命令,迅速解散了当地的苏维埃机构,并举行了其新的代表权力机关选举。然而,在哈卡斯等共和国解散地方苏维埃的命令却受到了坚决的抵制。1993年10月,哈卡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坚决反对解散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苏维埃的总统令,拒绝在共和国内建立新的代表权力机关,抵制行动一直持续到1996年底。虽然,哈卡斯共和国最终于1996年12月举行了新的代表权力机关选举,但仍将其命名为“最高苏维埃”。在鞑靼斯坦、科米和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按各自共和国宪法规定,最高苏维埃一直被保留到了5年任期届满后,即1995年初,才宣布举行新的地方议会选举。另外,由于境内爆发了长期的民族冲突和战争,卡拉切沃—切尔克斯共和国和车臣共和国新的地方议会选举直到1995年6月和1996年6月才分别举行。为组织新的地方代表机关选举,1993年10月22日和26月,叶利钦分别签署了《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和自治专区在分阶段宪法改革时期国家政权机关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和自治专区国家代表权力机关选举基本原则》,对地方代表机关的活动范围、代表任期与选举日期等都做了规定。但实际上,各联邦主体并没有执行联邦中央对地方选举的统一规定,而是根据自己确定的选举日期和选举程序组织了第一届地方代表机关的选举。从1993年12月起,地方代表机关的选举活动共持续了两年多。根据《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和自治专区国家政权机关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第一届地方代表机关与1993年选举产生的俄罗斯联邦会议同属临时过渡性机构,任期为两年。这样,到1995年底,当某些联邦主体刚刚结束第一届地方代表机关选举,另一些联邦主体已经开始准备举行第二届地方代表机关的选举了。这样,车轮式的、周期不同的选举活动就成为了俄罗斯地方代表机关选举的一个显著特点。

1995年12月,莫斯科市、阿尔汉格尔斯克州、伏尔加格勒州、莫斯科州、图拉州等一批最早举行第一届地方代表机关选举的联邦主体,与第二届国家杜马选举几乎同时又举行了各自的第二届地方代表机关选举。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大部分联邦主体新一届的地方代表机关选举应该在1996年春天举行。

然而,1996年同时还举行了俄罗斯总统选举和部分地区的行政长官选举,为了避免与这两次选举发生冲突,1995年9月17日叶利钦发布总统令,建议各联邦主体的代表机关推迟举行换届选举。1996年3月2日,叶利钦又发布命令,以某些地区缺乏举行地方代表机关选举的法律基础为由,决定将这些地区的地方代表机关的选举活动推迟至1997年底举行。叶利钦的这一做法受到了部分国家杜马代表的强烈反对。1996年3月22日国家杜马作出决议,呼吁联邦主体代表权力机关按时举行新一届代表权力机关选举,并就“有关叶利钦总统1996年3月2日发布的总统令是否违宪”的问题向联邦宪法法院提出质询。在一些已决定推迟举行第二届地方议会选举的联邦主体中,推迟选举的决定引起了当地司法机关的反对。如伊尔库斯克州、卡卢加州和马里埃尔共和国的地方法院就对此作出决议,认定该地方议会推迟选举的决定不合法,限定选举在近期内举行。然而,除少数联邦主体在规定期限内如期举行了第二届地方议会选举外,其他绝大部分联邦主体的第二届地方议会选举都是在1997年10~12月间举行的,还有的一直被推迟到1998年秋才举行。所以,在各联邦主体宪法或宪章中几乎都没有规定代表机关选举的具体日期。

如前所述,各联邦主体代表机关选举的程序都是由各联邦主体自己制定的。1995年以后,各联邦主体都通过了自己的宪法或宪章,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各自的《代表权力机关选举法》与《代表地位法》,明确规定了各自代表权力机关的组成方式、组织结构、职权范围,以及代表的法律地位等等,并以此为依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地方代表机关。只有个别联邦主体是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命令,按照地方行政长官的法令组织代表权力机关选举并确定代表的法律地位的。例如,1996年9月29日图拉州第二届州杜马选举就是根据俄罗斯总统《关于保障图拉州公民参加代表权力机关选举方法》的命令和图拉州地方行政长官与州选举委员会颁布的州杜马选举条例的规定而举行的。

按照各联邦主体宪法(或宪章)以及代表权力机关选举法的规定,大部分地方代表机关都是按照多数代表制选举代表,只有少数地方代表机关是按照多数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的混合方式组成(如马里共和国、萨拉托夫州等)。在划分选区时,除了阿迪格、鞑靼斯坦、巴什科尔托斯坦和马里埃尔等四个共和国使用按行政区划单位划分选区的方法外,其他联邦主体均按其选民平均人数划分选区。

与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代表的选举原则一致,俄罗斯各联邦主体代表权力机关的选举均实行普遍、平等、直接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以及选举过程公开原则和公民自愿参加选举原则,等等。另外,大多数联邦主体宪法或章程都明确规定地方代表机关代表不得兼任地方行政职务。在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方面,各联邦主体代表权力机关选举法普遍都对公民的年龄、居住地和居住时间作了一定限制,规定:凡年满18岁、且其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该联邦主体境内的俄罗斯联邦公民均享有选举权;凡年满21岁、且在该联邦主体内居住一年以上的俄罗斯公民享有被选举权。但某些联邦主体却有另外的规定,如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法定年龄都为18岁;在车臣共和国,把公民享有被选举权的法定年龄下限提高到了23岁。而在印古什共和国,根据其选举法,年龄在21~55岁的公民才可以被提名为代表候选人。有的联邦主体还规定,享有被选举权的公民除应在该联邦主体内居住一年以上外,还必须在该联邦主体内的国家机关或企业中工作五年以上。

除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伏尔加格勒州、基洛夫州等没有对选民参选率作任何限制外,大部分联邦主体都规定选民最低参选率为25%以上,阿尔泰、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北奥塞梯等共和国甚至规定,只有选民参选率达到50%,选举才被认为有效。

各联邦主体对选举时使用语言的规定也各不相同。其中大部分联邦主体允许选民使用俄语和本地语或除俄语和本地语之外的多种语言投票,而在鞑靼斯坦共和国却严格规定只能使用本地语言。

二、俄罗斯联邦主体地方行政长官选举及其选举制度

俄罗斯联邦主体地方行政长官选举最早始于1991年。就其社会意义而言,它完全可以与同期举行的第一次地方代表机关的直接选举相提并论。然而,作为国家整个苏维埃体制改革的一环,地方代表机关选举在联盟及联邦中央统一组织下进行得十分顺利,而地方行政长官选举却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直到1996年底才在所有联邦主体普遍展开。

1991年以前俄罗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地方长官的直接选举。无论是沙俄时期的省长,还是苏联时期党的州委第一书记,一律实行中央委任制。1990年起,俄罗斯境内的共和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主权宣言,有的还设立了共和国总统职位,莫斯科市和列宁格勒市的激进民主派们也提出要在两个大城市内实行民选市长制。1991年6月12日,在举行俄罗斯第一任总统选举的当天,鞑靼斯坦共和国、莫斯科市和列宁格勒市同时还分别举行了共和国总统选举和市长选举。这三地的选举成为俄罗斯地方行政长官直接选举的初次尝试。随后,其他联邦主体纷纷仿效他们的做法。到1991年底,又有八个共和国举行了总统直接选举。它们是车臣、马里埃尔、莫尔多瓦、萨哈(雅库特)、卡巴尔基—巴尔卡尔、阿迪格、卡尔梅克和楚瓦什共和国(后两个共和国因没有一位候选人取得规定多数选票而被宣布无效)。

这种完全由地方政权机关自发组织的选举活动受到了叶利钦及联邦中央的有意阻止。一方面,叶利钦担心选举会被地方某些代表旧制度的人所控制,另一方面也不愿轻易放弃对地方行政长官的任免权。1991年“8·19”事件后,叶利钦利用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赋予他的特殊权力,撤换了一批地方行政长官。1991年11月叶利钦又建议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规定:除了已宣布的地方行政长官选举外,一年之内不得再举行新的地方行政长官选举活动。叶利钦试图以此强迫手段加强对地方行政长官选举的控制,尽量延缓这一进程的推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