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想要发财就动起来
2248500000034

第34章 保险理财:让你的努力有所保障(4)

所以,在个人理财调查中,养老计划几乎是所有人们最关心的理财目标,而财务尊严和财务独立是养老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毕竟,对于人们来说,也许养老的财务安排包括一年365天中有200天要出门旅游。

如果我们放弃了“养儿防老”的念头,那靠什么养老?

大家都知道社会养老保障三个支柱:社会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计划。对于一个家庭和个人而言,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及早,最好就在今天开始,给自己做一份退休养老计划。

首先,要确定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品质,生活水准,不要比现在大幅下降,一般大约是现在日常开支的80%左右,如果想要有其他精彩节目,如每年去旅游或者上老年大学,则要预算这笔开支,另外,要预留一定的老年护理费,不要指望子女病床前尽孝,要祝福他们未来有自己的美好人生。

其次,要考虑通货膨胀和费用增长率,这是两个概念,比如东北大米从1元/斤涨到2元/斤,这是通货膨胀,人们不用摩托车做家庭交通工具,而改为汽车,这是整体消费水平增长。

算一算如果维持这样的生活水平,在退休时要准备多少钱。比如30年后维持相当于今天5万元左右的退休生活需要准备400万,你准备好怎么做了吗?

一是将目前储蓄中的一部分,用做养老准备;二是将每年收支节余做定期定额投资。由于养老计划追求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有一定强制性原则,所以要将养老储投与其他投资分开。用适度债券、基金、保险等组合去实现,保险产品相对其他产品收益率也许不算高,但最大的好处就是强制性,因为它退保成本高,所以不会轻易将养老年金挪作他用,使得保险成为养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社会保险和企业年金也有大大的好处,一是强制性,二是有企业帮你出一部分钱,有社会平均补助部分给你,所以一般不要错过。

所有的养老计划,都是平衡现在与未来的收入与支出,平衡这种支出还是那种支出。所以,要在每月消费之前,为养老做一些储蓄,在考虑其他财务目标前,要考虑养老。所以就需要从现在开始购买养老保险。

否则,30年后谁养你呢?

第4张:为财富提供保障的人寿保单。

我们早已经不再拒绝花明天的钱来消费。工作几年之后,手里有了一笔不大不小的存款,投入一笔可接受的金额,贷款买房、买车,生活水准得到立竿见影的改善。都市里的“负翁”越来越多,背着贷款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更有压力。万一自己出了问题,谁来还那几十万甚至更多的银行贷款?

没有人担得起这个风险,因此要把风险转移出去。算算贷款金额总共多少,再买一份同等金额的人寿保险。比如贷款总额是80万元,就买一份80万元的寿险。一旦有变,尚有保险公司替还房贷。这样的保险可以为个人及家庭提供财富保障。

当然,这个阶段,房险和车险是必不可少的。贷款按揭买房,在购房之日即被强制购买房屋险,如果出意外,保险公司会给银行赔款。但买房险不要去指定的保险公司。如果去其他保险公司,购买同样的保险可以得到折扣。车险是开车出险后的赔付,按照国家规定,有车一族必上第三者责任险,否则不能上路。

举例说明:

陈先生29岁,其每月收入为1.2万元,其家人及房租收入为1.05万元,总计月收入为2.25万元。每月陈先生支出房租及日常生活费用共计1.23万元。结合以上的条件陈先生家庭的年结余为12.24万元。但陈先的总资产为124.65万元,负债为133万元。未将陈先生家购买的商铺未来可能的租金列入已备资产的规划。主要是考量现在上海楼市已出现降价趋势的情况下,未来租金的收入也不是太确定。以后若商铺能有比较好的租金收入,陈先生也可以将其用于赡养父母、未来养育子女和之后夫妻俩的养老补充。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陈先生家庭的风险为家庭责任、健康问题、房贷的压力和未来子女教育。

1.保障应该优先考虑陈先生,一定要注意保额要高于他的房贷。因为当陈先生发生风险时首先要考虑他的家庭财务问题。另外陈先生的房贷期为10年,10年后应把保障降低同时增加其理财收益。

2.陈太太的基本保障问题。

3.未来子女教育的问题。

保险规划:

结合以上情况:陈先生的家庭总保障金是170万元;每年只需储蓄2.7万元,共需存储20年。这部分保险收益可用于子女教育、未来养老和旅游规划等的费用支出。陈先生保额为150万元;意外门诊1万元,住院补贴1万元;健康保险20万元。

陈太太保额为10万元;意外门诊5000元,住院补贴为2500元;健康保险10万元。

此保费是按陈先生家庭总收入的22%而制定的。之所以这样制定是因为陈先生的家庭这段时期是收入的巅峰时期,并且是风险发生最高的时期。

第5~6张:子女的教育及意外保单。

结婚后,昔日的单身贵族开始面临对家庭的责任;养育小孩之后,子女的教育问题更是提上了主要日程。财富固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夫妇各买一份人寿保险,受益人互相写对方的名字,也是一种责任和承诺。在一方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家庭生活不至于陷入困境。以下五招不妨作为参考。

第一招,确保“保护伞”。孩子的保障,最终来源于父母的收入,应该以父母为被保险人、孩子为受益人,购买一份保险。

第二招,赶早不赶晚。购买同一种保险产品,年龄越小价格越便宜。

第三招,选择有“豁免保费”的保险。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少儿保险有些附加“豁免保费”条款。所谓“豁免保费”是指购买少儿险保单后,作为投保人的父母如果不幸死亡或高度残疾而没有能力支付后期的保险费用时,保险公司将豁免以后的各期保费,同时对孩子的保障继续有效。

第四招,保障保险当首选。孩子如果不幸患重大疾病,更会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为孩子买保险首先要买医疗险和意外险,即保障型保险。

第五招,教育保险量力缴。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大事,是父母除了养育之外的第二重要责任和义务。

第7张:避税保单。

50岁以后,有了房子与车,孩子长大了,我们也开始面临养老与遗产的问题。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全面完善自己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规划好退休后的生活,安享晚年。此时,对遗产的安排也要提上日程。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任何保险金所得都是免税的。子女作为保险金受益人,无须交纳个人所得税。选择适当的保险品种,有意识地用巨额资金购进投资型保险,以子女为保险受益人,身后就能留下一大笔不用缴税的遗产。投资保险因而成为最佳的避税方式之一。另外,子女继承遗产之前,必须先筹一笔遗产税款把税款缴清。如果父母没有事先进行遗产规划,身故时又没有留下足够的现金和存款,庞大的遗产税时往往会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

遗产避税可以选择两种保单,一种是养老金,另一种是万能寿险。追加一份养老保险,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进一步保障,另一方面,无论被保险人在或不在,养老保险都可以持续领20年。只要将受益人的名字写成子女,就可以在身后规避遗产险。万能寿险也是同样的道理,将受益人写孩子的名字。存第一次钱后,随时存,随时取。身故后所有的保险金都将属于受益人。

保险的7大投资误区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投资型保险并非稳赚不赔,因为按照功能划分,投资型保险重在投资,风险保障则是其附加部分。因此面对保险公司高回报理财的诱惑,购买投资型保险时须保持理智,尤其须消除以下几大误区。

误区一:投资型保险主要就是进行投资。

很多人把投资型保险当成与国债、储蓄等同的投资品种,认为买这种保险就是投资,其实不应该。如果把这种保险当作投资,遇到急用钱时,就要面临提前退保。多数情况下,提前退保,保险公司都要收取大量手续费,如此会白白损失钱财,非常不合算。

误区二:投资型保险收益和保障可兼得。

很多人购买投资型保险的理由是投资型保险不仅会带来可观收益,还能得到保障,其实这种认识有失偏颇。专家表示,这种保险在某个时期可为保险购买人带来高于储蓄存款和国债的收益,但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和保障是有侧重面的,主要表现在分红和收益上,而在风险保障上,投资型险种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一般情况下,这类保险所提供的都是意外险保障,且保险金额非常低。

误区三:投资型保险收益能得到保证。

这种想法不完全正确。保险公司推荐投资型险种时,给出的收益一般很有吸引力,往往把没有实现的保险分红率夸大。有投资收益心理的人会听信,从而形成很高的心理预期。

其实,保险公司的保险收益一般都来自对收取保费的运用,没有谁敢保证其资金的投资一定会有收益且很高。

理论上说,投资型保险所承保的风险都是在自己预期范围内,都是通过对出险率的预期而设定保险费率。再说投资的风险不属于纯粹风险,并不在保险公司承保范畴内,因此,即使保险公司再作出怎样的保险收益承诺都是不准确的。

误区四:投资型保险是最佳选择。

风险保障是基本需求,而投资收益的实现,则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如果没有更多时间进行其他理财品种投资,如基金、股票,则购买投资型险种获取相应收益是可取的,否则就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考虑购买。因此,在条件不是特别成熟的情况下,不可追逐购买投资型保险,否则将会得不偿失。

误区五:分红保险可以保证年年分红。

分红产品不一定会有红利分配,特别是不能保证年年分红。分红产品的红利来源于保险公司经营分红产品的可分配盈余,包括利差、死差、费差等。其中,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是决定分红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投资收益率越高,年度分红率也会越高。但是,投资收益率并非决定年度分红率的唯一因素,年度分红率的高低,还受到费用实际支出情况、死亡实际发生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的每年红利分配要根据业务的实际经营状况来确定,必须符合各项监管法规的要求,并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

误区六:保险理财可以发横财。

保险理财绝对不是“发横财”。通过保险进行理财,是指通过购买保险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防范和避免因疾病或灾难而带来的财务困难,同时可以使资产获得理想的保值和增值。

一般来说,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而一些投资类保险所特有的投资或分红则只是其附带功能,而投资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之前一些购买了投资连结、分红保险等投资类保险的保户发现收益与预期相差太远后纷纷退保,这固然与一些营销员只强调投资收益前景的误导有关,但是一些人购买保险只图赚钱的不成熟投保心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误区七:买了一份保险就可以解决自己的全部保障。

产品不同,保障不同。首先,要明确需要什么类型的保险,这样有的放矢地购买保险才会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和制订合理的财务规划,才会在真正发生事故时得到相应的保障。其次,同一类型的产品也会由于条款内容不同而存在差异。

比如重疾险所含疾病种类,有的仅含6种 (保监会规定的必保疾病),有的含三四十种。一旦客户患了某种特殊疾病,却不在所列疾病范围内,得不到赔偿就会认为理赔难。对某种重疾,条款会约定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赔付,客户则会认为“保险保死不保活”,这都是因为不了解保险造成的误解。

保险条款不可能罗列所有重大疾病,保险公司仅能选出发生概率相对高的几种或几十种疾病,再根据这些疾病的发展规律和发生概率确定保险费率。保监会针对25种 (包括6种必保)疾病明确了赔付标准,减少了因重疾标准理解不同造成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