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母爱——催人泪下的115个篇章
22455000000102

第102章 零的厚重

“哇——”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婴孩们明白自己艰巨的使命,明白他们要苦苦体味“0”的意义。

有人感慨道:“不当父母,不知父母恩。”如果,我们把为人父母看作数字“1”,那么,我们这些没有为人父母的人,对父爱、母爱的理解,只能被看作是“1”后面的无数个“0”。我们极力搜索着生活中的“0”,感悟着父母带给我们的点点滴滴。但与数学不同的是,即使它们是零,它们也有自己存在的位置,它们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生命中是厚重的。

在我的童年回忆中,母亲的形象似乎深于父亲。母亲是中国传统式妇女,勤劳、淳朴、美丽、善良,在家庭中自觉担起相夫教子的工作。从小到大,母亲没有像其他人的母亲那样出去旅游过,也没有打扮过自己,似乎她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家中的妻子,一个女儿的母亲。由于我从小在姥姥家长大,跟父母住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所以我特别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记得那时我刚上小学,妈妈单位组织到桂林玩,妈妈征求了我的意见,第一次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旅游者的行列里。我知道妈妈心里是犹豫的,所以还天真地装作高兴,想让妈妈好好玩一次。可是,年幼的我无法用表演遮盖自己的心情,它就像枯树上的鸟巢一般,直接地暴露出来。妈妈要坐晚上的火车走,我从那天早上就和妈妈腻在一起,眼睛不时地瞟一下钟,真希望时间过得再慢些。吃过晚饭,我干脆就抱着妈妈,让妈妈陪我在床上躺会儿,再给我讲个故事。妈妈一手搂着我,一手给我扇着扇子,讲的什么故事我早就不记得了,因为一直也没有听进去,眼泪悄悄地滑下来,即使这样,我还是不想让妈妈看出来,于是时不时地侧一下头,用衣服把眼泪拭干。我只记得,妈妈讲了一会儿,突然转过头来,趴到我的耳边,轻声说了一句:“妈妈今天不去了。”我听后,一下子兴奋起来,抱着妈妈,使劲儿地亲了一下,妈妈大笑。现在想想,那时真傻,妈妈可能早就看出了我的心思,这就是我的妈妈,为了我没出去玩过一次的妈妈。

妈妈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在我的教育问题上也绝不失严厉。在我上学期间,病假条总数不超过五张。记得小学五年级,我发高烧一个星期,每天我都不愿吃药,就是想在家休息一下,别的小朋友生病都可以不去上学,这令不爱生病的我羡慕不已。所以,每天早上拉开门上学对我来说十分困难。妈妈每天起得很早,给我做饭,看着我把药吃了,然后拉开门,笑着把我送走,我多想在起床后听妈妈说一句:“今天别去了,在家休息一天吧。”可是盼了许久,一直到病好,都没盼来妈妈的这句话,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个教会我坚强的妈妈。

妈妈在家里,一切都那么平常,洗衣、做饭,收拾屋子,但如果没有妈妈,家则不能称之为家了。妈妈虽然很好,可我总会不时地让她生气,直到有一天夜里,妈妈突然动不了了,睡梦中的我被急促的呻吟声唤醒,于是急忙将值班的爸爸叫回家来。妈妈不让我陪她上医院,只是嘴里不断念叨着:“明天你还要上学。”那一夜十分漫长,家里的灯一直亮着,但我好怕,似睡非睡间,总是担心妈妈会离开我,那是我第一次尝到了害怕的滋味。之后的几个星期,我没有见到妈妈。我还是过着像往常一样的生活,每天上学、放学、回家、写作业。路,还是那条路,树,也还是那棵树,可这世间的颜色仿佛少了很多,我像一个没有家的孩子,那么孤单,那么无助,心情那么失落。那时候,我才体会到,原来母亲对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原来母爱是那么伟大,而缺少母爱的孩子又是那么的不幸。我很幸福,以为我拥有一个疼我爱我的妈妈。从此,我不再奢求妈妈给我什么,只要她在,我就快乐。

我很少在文章中谈到自己的爸爸,也很少在爸爸面前表达自己对他的爱,这些并不代表我不爱自己的爸爸,而是因为爸爸在我的心里太特殊了,也太复杂了,我不知道怎样去写他,不知道怎样能写好他。

爸爸是一名警察,在我的印象里,爸爸总是值班,即使在家,也是满身疲惫,一脸严肃,我很怕他。再加上他总是在我面前说:“我要是有个儿子该多好,就能帮我搬东西了……”,我有点讨厌他。长大后,常常回忆儿时的生活,想起自己玩儿过的玩具,都能呆呆地笑出声来。妈妈总对我说:“你爸爸最不会省钱,你小时候,他一个月才挣40块钱,咱们得租房、吃饭,他还老是给你买玩具……”听到这些后我才知道,原来,我最喜欢的那些童年的“玩伴”们,都是爸爸给我“请”来的。

我虽然怕他,但我心里很明白,我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父亲,感激父亲为我做出的可能影响我一生的决定。

爷爷是军人,工作总是调动,所以,爸爸是被他姨妈带大的,可想而知,他与爷爷奶奶没有太多的感情。我出生的时候,爸爸与爷爷的关系很不好,甚至坏到了断绝父子关系。所以,我生下来三天后就被抱到姥姥家。六岁以前,我对”爷爷奶奶”这个称呼没什么感觉。等我要上小学时,爷爷奶奶让爸爸把我送过去,原因很简单,他们觉得海淀区的教育比我们家那边要好。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建议,可我不想去,认为那不是我的家,但我是个内向的孩子,有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每天晚上偷偷地在被子里哭。爸爸没有对我讲太多,只是告诉我一个决定——“不去了”。长大后,妈妈告诉我,当时爸爸也很矛盾,一面是良好的教育,一面是年幼的我。爸爸太了解爷爷了,也太了解我了,他告诉妈妈,说不让我去爷爷家的原因也很简单——“不想让女儿受委屈”。爸爸明白,当时的爷爷有多么严厉,爸爸也知道,他的女儿当时有多么内向,他不愿意让眼泪伴我长大。

爸爸就是这样,他没有妈妈那样细腻,但却有着一种粗线条的美。他虽然总是在我考完试后才想起问我考试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我心中的位置,并不会减少我对他的尊敬。

“哇——”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婴孩们明白自己艰巨的使命,明白他们要苦苦体味“0”的意义,明白自己要用挚爱将“0”拉成一个“1”,还明白一个“1”能用伟大的生命完成无数个”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