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排除妒忌心理
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欺的性格,在无论哪个阶层里,即使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之肃然起敬。
——巴尔扎克
常某、韩某和刘某3人同是朝阳县高中毕业班学生。朝阳市师范专科学校今年在他们3人所在县区定向招收美术专业考生5名。他们3人都参加了高考前夕进行的专业考试,韩、刘两人都进入了前5名,而常名列第7,此时他心里有了名落孙山的危机感。
高考前一天,常买来3瓶杏仁露饮料和1瓶“安定”。7月8日中午饭后,常取出3瓶杏仁露,把经过“处理”的两瓶分别给了韩和刘。2人见盛情难却,便喝下了饮料,常不久便独自溜出宿舍,去了考场,而韩、刘两人都昏昏入睡……常的丑行很快暴露,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
看到别人的短处就沾沾自喜,认为别人不如他。看到别人超过自己的地方,就认为不公平、不合理,于是就妒忌得不得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正因为这些人抱住这种错误观念不放,不肯转变这种错误观念,所以,只能在妒忌的泥坑里愈陷愈深,其结果,非要闹出一些乱子来才肯罢手。
那么,怎样教育孩子排除妒忌心理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教育孩子认清妒忌心理的危害,要努力地克服这种妒忌心理。
2.教育孩子与人和睦相处,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应该高兴,应该向别人学习,不可产生一种妒忌心理。
克服孩子的虚荣心理
任何巨大的财富,在最初积累的时候,往往是由一个很小的数量开始的。
——邓拓
什么是虚荣心理?先看下面一个故事:
铸钢厂有个青工,长得仪表堂堂,可至今仍然没娶上媳妇。要问为啥?他有个毛病,虚荣心特别强,总把自己打扮得像个“业余华侨”。
有一天,他路过一家个体时装店,见里面在卖进口西装,急忙凑了上去。虽说他身上从里到外几乎都是洋装,遗憾的是还缺一套进口西装。买一套高级西装起码要1000多元,对于每月只有300多元工资的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只能望衣兴叹了。眼前这批西装每套只用300元,虽说不上档次,但毕竟是进口货,他思忖再三,终于挤上去买了一套。
回到宿舍,他迫不及待地换上刚买的那套进口西装,对着穿衣镜照来照去,十分满意。他这只口袋摸摸,那边衣角翻翻,忽然从口袋里摸到了一张类似名片模样的硬纸片,不由得心中窃喜:难道买一套便宜西装,还能得到一样贵重东西?急忙掏出来一看,唷,原来是一张印刷精美的小纸片,上面写着一行行弯弯曲曲的洋文。是美金?港币?看来都不像,想了半天,他忽然想起来了,进口西装袖口上都有一个商标,而这套西装却没有,肯定是裁缝师傅忘了缝上去。他立刻找来针线,把小纸片缝到了袖口上。再一照镜子,哇!确实比原来神气多了。
打扮完毕,他挺着胸脯走到厂里。工人们见他穿着一套挺酷的西装,都有意无意地向他打听这套西装的价格,他伸出一个手指说:“1000元!”
正在这时,厂医务室的王医生来了,他是懂洋文的。他见大家围着看西装,不由得止住脚步也看了起来。这一看,却使王医生吃惊不小。
这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那小纸片是张死亡通知书。那套进口西装,是从死人身上剥下来的。
王医生一说,那个青工羞得无地自容,面红耳赤,赶快溜回宿舍去了。
在少年儿童中间,有些人为了满足虚荣心理,在考试时作弊,希望取得好成绩,以得到同学及家长的称赞。有些学生做好人好事是为了能评上三好学生,而不是出于真心。有些学生明明错了而坚持自己的错误,拒不改正等等,这些都是虚荣心理的表现。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虚荣心理呢,给家长的议建如下:
1.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摒弃虚荣心理。
2.教育孩子正确地认识荣誉。虚心地向那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学习他们不为荣誉所动的高尚品质。
教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内心的欢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喜悦。
——罗曼·罗兰
成都和尚街14号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典型四合院民宅。连日来,从大门口到灵堂近20米的巷道两旁摆满了社会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吊唁人数已逾10万人次。如此隆重自发地祭奠一个普通的孩子,在中国应该说是一个罕见的事情。死者陈明志是成都51中初一学生,因不堪忍受同学勒索欺凌而悬梁自尽。
灵堂正中墙上,加了黑框的陈明志大幅照片上,一双忧郁的眼睛不解地注视着前来哀悼的人们。
1995年1月5日下午,他一个人在家,静静地写好两封遗书:
“亲爱的妈妈、爸爸、婆婆,还有全班同学再见了……妈妈我从到了51中后××同学在学校里每天都打我,我不敢对你说,如果你去学校说他几句,第二天,他就会打我。前几天你不是给了我42元钱吗?我交了34元,掉了2元,给了××2元,修车1元,还有3元在桌子上。我今天自杀是××笔(逼)我的,他叫我给他10元钱,如果不给下午就要打我。我又没有钱,只有自杀。今天早晨他还打了我……”
另一封“遗书”写道:
“亲爱的妈妈、爸爸、婆婆,还有全班同学再见了……妈妈你一个人养了我12年了,我要什么你就给买什么。我陈明志对不起你,妈妈。妈妈我有两个愿望,那就(是)你以(后)要对婆婆好一点。二、以后不要和爸爸打架。你能答应我吗?”
写好后,小明志将口袋里剩下的3元钱连同遗书压在桌上,用一根绳子诀别了美好的生活。
在街上摆烟摊的妈妈6时许回家,见到直挺挺地挂在屋里的儿子当场晕倒。待邻居用车将陈明志急送医院抢救,为时已晚。
一个乖孩子就这样在亲人、老师和同学的视野里消失了。
据陈明志的同学说,开学以来,××经常无故打陈明志,经常叫他陪××出去玩,上课故意迟到,耽误学习,学习成绩下降,受到老师批评。
据这些同学说,班上的同学曾向老师反映过××欺负同学的事。去年11月(1994年)起,他们每天在班上搜集××打人的事实材料,写成小条子悄悄递给班主任。还有同学召集全班女同学向老师反映××在女同学面前要耍流氓一事。不料这个同学却遭打。去年12月××叫一个同学给他买旅游鞋,这个同学因拿不出钱买鞋,吓得一星期没敢到学校来上学。
这些同学还证实,1月3日上午,过完元旦上课了××一见面就威胁陈明志等4名同学每人拿5元至20元钱给他。其中一个拿不出钱的同学吓得还没下课就逃出了课堂。而没逃脱的陈明志当即被××用砖头砸青了脚。不敢上告的陈明志哭了很久。第二天上午,当同学告诉×ד陈明志自杀死了”,××嘿嘿一笑:“哪(儿)有那么严重哦。”
“你们告诉来采访的记者不怕挨打吗?”
“叔叔阿姨报道了这事,我们的日子要好些。”他们答道。
在灵堂里,一群8至10岁的小学生在抄写陈明志的“遗书”,记者问及用途时,他们说:“给爸爸妈妈看,怎么样避免这样事的发生。”
恐惧心理并不是天生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小朋友敢用手去抓火中的东西,就是一种证明,但又往往害怕许多事物。恐惧心理是一种具体的表现。
那么,怎样教育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家长不要给孩子讲述恐怖的故事,以免小孩在幼小的心灵上就蒙上恐惧的阴影。
2.帮助孩子及时从身边所发生的危险事件中解脱出来,不要让“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在孩子身上出现。
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
真正的乐观主义的人是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的人,是战胜愁虑穷苦的人。
——邹韬奋
武汉一名女生用斧头砍死82岁的外婆后,于1995年元月28日被警方拘留。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名女高中生姓黄,今年17岁,就读于武汉某中学。元月10日晚,她认为外婆看电视影响她复习功课,便和外婆争吵起来。一向十分厌恶外婆的小黄,被老人一些不堪入耳的骂语给激怒了。她顺手操起一把斧子,朝外婆脑袋连劈数斧,然后将尸体用尼龙袋套上,塞进床底。
作案3天后,小黄照常参加期末考试。据她的班主任说,有两门考试她都迟到15分钟以上,但成绩仍然较好。
元月27日,去河南洛阳和父母团聚的小黄,在父母的陪同下回到武汉。她知道难以继续掩盖真相,打算借故离开父母,她买了次日去广州的火车票和大量的安眠药。当天晚上,她很晚才回到家里。父亲追问外婆哪儿去了,她便说出了事情经过。黄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代女儿自首。
小黄的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医务工作者,两人长期在外地工作。黄母说,孩子的外婆脾气古怪刁蛮,动辄骂人。她的女儿性格内向,十分好强,祖孙俩住在一起,矛盾很深,但她万万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对幼儿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这在认识上对大部分家长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不少家庭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给小朋友们灌输自私、自负、个人主义、损人利己等错误思想。小朋友和家长们想想是不是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那么,怎样排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要及时疏通孩子的心理障碍。
2.家长不要太苛求孩子的言行,而要用爱心来感化孩子。从而,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