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22450700000001

第1章 举止讲文明(1)

修养的作用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约翰·洛克

有一批应届毕业生22个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北京的国家某部委实验室里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部长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句:“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秘书回答说:“抱歉,刚刚用完了。”有一个名叫林晖的学生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人家给你倒水还挑三拣四的。”轮到他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惟一听到的一句。

门开了,部长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林晖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零乱起来。部长挥了挥手:“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王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部里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来的手册。部长脸色越来越难看,走到林晖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就在这时,林晖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部长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林晖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林晖照实作答,部长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早已汗颜的导师看到此景,微微松了一口气。

两个月后,毕业分配表上,林晖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该部委实验室。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林晖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林晖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做事先做人,这句话是很古老的一句话,却永不过时。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其事业的基础所在,谁能建成空中楼阁呢?风度礼仪展示出洒脱、高雅、文明、富有涵养之美,而美的最高理想要在实在与形式的尽量完美地结合与平衡里才可以找到(席勒语)。在人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典雅的风度礼仪绝不是简单的学习效仿,也不是仅仅讲究形式的例行公事和一种机械的动作,它是与人自身的修养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人良好的内在素质、高尚的文化道德修养的外化和表现,外表的根基在于内在的素质,“慧中”方能“秀外”,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要想使自己具有文明、高雅、洒脱的礼仪风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

那么,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应该怎样培养他们彬彬有礼、富有涵养的良好的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道德修养是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欣赏艺术作品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美的熏陶,获得艺术的陶冶的和感情的升华,从而使我们对美的鉴赏力得到提高,高尚的道德情操得到加强。

2.积极参加实践

在实践中能锻炼自己较强的交际、表达、写作、组织、自控、创新、应变等综合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

礼貌博爱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有位小伙子要到王家庄,但不知要走多远。他见路旁有个老农在锄地,便直着脖子朝他喊:“喂,老头,到王家庄还有多远?”

老农抬头,回答他说:“走大路一万丈,走小路七八千。”

小伙子一听,奇怪地问:“怎么在你这儿论文不论里?”老农笑着说:“要论里(礼),你该叫我什么?”

小伙子恍然大悟,连忙道歉。

礼貌,不仅体现在待人处世彬彬有礼,也体现在尊重他人的不同选择中。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向世界大怀抱迈进,我们的生活空间不断向外延伸,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不再局限于同民族同文化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让我们拥有了不同的“秘密”。在超越国度的交往中,我们更加应该学会以“礼”相待。

与西方人打交道,至少有以下七方面不可以随便问:

(1)年龄不能问:西方人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对实际年龄讳莫如深,妇女更是如此。

(2)婚否不能问:西方人认为婚否是个人隐私,若向异性打听婚否,则有“过分关心”之嫌。

(3)收入不能问:不仅收入不宜谈论,诸如住宅档次、服饰的品牌之类能体现出个人收入状况的问题,也应回避。

(4)住址不能问:西方人认为,留给他人自己的地址,就该邀请其上门作客,他们通常不喜欢随便有人上门打扰。

(5)经历不能问:西方人视个人经历为自己的底牌,是不会轻易让别人“摸”去的。

(6)工作不能问:询问工作被认为是窥探他人隐私。

(7)信仰不能问:宗教信仰和政治见解,在西方人看来非常严肃,不能随便问。

对着镜子笑,镜子就会回赠你微笑;对着镜子愁眉苦脸,镜子亦会把同样的忧容愁面原本原样地反馈给你。世间万物,皆是有此才有彼。人需要尊重,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没有尊重,社会将由于漠视与敌对而陷入“他者即地狱”的冰冷深渊。人与人的尊重,不仅存在亲戚朋友之中,也应该在陌生人构成的社会中得到体现和彰显——这既源于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源于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权利约定。这种约定,历经多少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以一种革命的突变,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协商共处,彼此约束,共同进步。

现代社会中,公共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丰富了我们闲暇时间的活动场所,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在与众多人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年龄、性别、民族、信仰、种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不经意间,我们很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很多情况下,许多冲突并非源于我们的故意或他人的敌对。在冲突发生时,只要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听听他人的意见,通过真诚的沟通,许多问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要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文明礼貌常识

文明礼貌常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语言和行为。文明礼貌语言要求不说粗俗的话,日常用语包括“您好”,“早上好”,“见到您非常高兴”,“欢迎光临”,“晚安”,“再见”,“欢迎再来”,“对不起”,“没关系”,“谢谢”,“请”,等等。文明礼貌行为包括交往行为和环境行为两种。交往行为包括见面或分手时打招呼、握手,与人交谈时眼神、体态和表情要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

2.要培养孩子养成对人对事的一些最起码的礼仪

坐要有坐样,站有站样,这也是一种文明礼貌。

教育孩子要懂礼貌

不知道他自己尊严的人,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库勒

如果一个在与人交往时不懂礼貌,那可能办成的事就会办不成。

请看下面一个实例:

日本的美子小姐第一次来中国,她是专程来洽淡成立“中日和服生产会社”事宜的。当她走下飞机,接他的轿车已恭候多时。县接待办主任告诉她,接她的这辆车是县城里最高级的轿车。美子心花怒放。

宴会毕,美子回宾馆休息。许是饮了几口“泽河大曲”的缘故,她双颊飞红,兴奋不已,想去服务台挂长途电话。她见桌上有部电话机,便伸手抓起了听筒,可刚拔第一个号码,便被卡住,低头一看,原来号码圈上套一把锁。

“干什么!干什么!”也许是声响惊醒了正在睡觉的值班小姐,她起身一把从美子手中夺过电话机。

“我……打……电话。”美子结结巴巴地解释。

“打电话先交5块钱押金!”值班小姐厉声厉气地命令。

美子觉得有点目眩,白天一切美好的印象荡然无存。

“要打就打,不打拉倒!”见美子发愣,值班小姐把刚打开的锁又准备锁上。

美子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扭头离开服务台。

第二天,她没有将昨晚的遭遇告诉来看她的县领导,只是说:“这里的通讯设施十分落后,出乎我们的意料,我必须马上回去向总部汇报这一重要情况。”

文明礼貌是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的表现,是长期养成的,而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说的就是礼的丰富性、多样性。不下功夫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

那么,怎样教育孩子懂礼貌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在平时,家长要加强对孩子文明礼貌的教育,使其具有关于礼的知识。只有懂得了各种礼,才能真正地待人有礼貌。

2.一旦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对别人有不礼貌的行为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加以纠正,否则后果就会十分严重的。

文明礼貌教育不可少

要是你想达到你的目的地,你必须使用温和一点的态度向人家问话。

——莎士比亚

蛇和螃蟹住在同一个地方。螃蟹对蛇非常亲切顺从,可是蛇却经常恶意欺负螃蟹。螃蟹常劝蛇要诚实、温和,但蛇始终不肯听从。螃蟹非常生气,就在蛇睡着后,偷偷地把它的头剪下来,结果蛇直直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螃蟹见此情形说:

“伙伴啊,你应该是在我忠告你的时候就直起身子来,而不是死后的现在,如果你早听我的话,就不至于死了。”

礼貌是人们合乎社会规则的谦虚恭敬表现,它是通过动作与语言来体现的。因此,家长既要让孩子懂得“应该”有礼貌,也应让孩子懂得“如何做”才能体现礼貌。

那么,怎样教育孩子懂礼貌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现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祖宗,惟我独尊,不懂礼貌。因此,礼貌、礼仪教育也应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2.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周围人家的孩子,如果说粗话,在语言表达上有错误,都应该加以纠正。

3.要培养有礼貌的孩子,就要对他们的举止行为制定一个准则,并严格执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忍孩子的傲慢无礼、粗鲁庸俗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形象“教科书”

文学家的孩子先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先认识斧锯;军事家的孩子先会摆弄刀枪。

——鲁迅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在印度孟加拉省加尔各答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父亲学识渊博,是有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梵社”的领导人。泰戈尔生活在一个人数众多的庞大家庭,他共有11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些亲戚和众多的仆人。这个家庭既有充分的自由,又有严格的家教,对宗教的虔诚和对美好生活的享受结合在一起。父亲让子女们自由发展各自的特长,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而不加限制。总之,这是一个相当开明的家庭。这个家庭继承了他们所热爱的印度文化传统,家里经常进行哲学和宗教问题的讨论,也经常举行演戏、诗歌朗诵和音乐会一类的活动。著名的诗人、演员、音乐家和学者都经常聚集在这个家庭里,气氛总是十分活跃。泰戈尔的家庭是加尔各答文化知识界的一个活动中心,这样的环境对泰戈尔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最令泰戈尔终生难忘的一次经历,是他12岁时父亲带他到各地旅行,特别是喜玛拉雅山的绮丽风光使泰戈尔如醉如痴,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个时期,他开始被要求用梵文背诵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他的孟加拉语教师还鼓励他翻译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麦克佩斯》。他把整个剧本用无韵的诗句译成孟加拉文,表现出他对韵律和习惯用语的用法掌握得已很纯熟。这时,他才13岁。他还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包括孟加拉文古典作品、英国文学、梵文文学、历史著作、传奇文学、神话故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反映当时新潮思想和文化的英文和孟加拉文杂志。

小时候的泰戈尔除了深受父亲的影响外,也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巨大影响。大哥才华出众,智力过人,对哲学、诗歌、音乐和数学都非常爱好并有很高造诣;另一个哥哥是进入莫属印度行政机构的第一个印度人,懂得多种语言,翻译出版了很多梵文和孟加拉文古典著作;还有一个哥哥是音乐家、戏剧家、诗人和新闻记者,富于爱国主义热情;他的几个哥哥都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文艺活动,并且都颇有成就和影响;大姐温柔贤慧,对泰戈尔关怀备至;还有个姐姐,是颇有名声的小说家;泰戈尔对几位嫂嫂的感激甚至超过了对他的母亲和姐姐们,因为那几位嫂嫂都长得姿容绰约、优雅文静、宽厚仁慈,他们对小弟弟泰戈尔倾注了全部的爱,使泰戈尔难以忘怀。

泰戈尔从小不愿意将自己关在家庭的小圈子里,一有机会,他总是走出家庭,同村妇、石匠、帮工、农民等社会下层人物接触,同他们谈心,并非常喜欢听他们讲述各种有趣的民间故事。

泰戈尔11岁开始学习写诗,父兄和全体家庭成员都热情支持和鼓励他,授予他“家庭诗人”称号;14岁时,他在孟加拉的文化节和民族主义节的集会上第一次公开朗诵了自己的诗作,歌颂印度的光荣历史,谴责英国殖民统治,赢得广泛赞扬;15岁时,他发表了一首长诗,受到读者的好评。从此,泰戈尔开始了他伟大的文学生涯。

一个人小时候生长的环境,包括风土、人情、语言、习俗等,都会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