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22435500000009

第9章 完美的父母打造完美的孩子(1)

一、别让“拖拉”拖垮孩子

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很多父母们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严于律儿,宽于律己”。他们总把孩子的成长标准定得极其苛刻,幻想着用这些条条框框约束出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下一代。然而他们忘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落在孩子的眼睛里,会让他模仿和照搬。所以,想要培养出完美的孩子,作为长辈的父母们,自己就应该给孩子做表率。

俗话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当父母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习惯耳濡目染着孩子时,孩子又怎能不被影响呢?

儿子沐沐做事喜欢磨蹭,因此得到一个绰号“小蜈蚣”,说起这个绰号,还有一段故事呢。

有一天早上,妈妈要送沐沐去幼儿园,因为知道儿子做事喜欢磨蹭,而且自己还要给沐沐做早餐,就早早地喊醒儿子,让他自己赶紧起床、穿衣服。妈妈在厨房的柴米油盐中忙活得团团转,终于做好了丰盛的早餐。可来到沐沐的房间,发现沐沐还赖在床上,不肯起来。

时间已经不多了,妈妈一边帮沐沐穿衣服,一边气呼呼地说:“你呀,真是个小蜈蚣!”

“小蜈蚣?我怎么是小蜈蚣啊?我又没有那么多脚!”沐沐满脸不服气地质疑妈妈的话。

沐沐吃饭,妈妈给沐沐讲了小蜈蚣的故事:

小蜈蚣、毛毛虫和蜘蛛在一起玩游戏,说好了谁输了就负责去买宵夜。结果小蜈蚣输了,它不情愿地走出门。等了好久,还不见小蜈蚣回来,等得不耐烦的蜘蛛对毛毛虫说:“出去买东西这么久还不回来,小蜈蚣肯定是耍赖开溜了!”结果,门外传来小蜈蚣生气的回答:“不要在人家背后说坏话啊,我哪里开溜了,我还在门口穿鞋呢!”

沐沐听到故事开心地哈哈大笑,可当明白过来妈妈喊他“小蜈蚣”,是因为他穿衣服慢慢吞吞时,就生气地撅起了小嘴。显然,沐沐不喜欢这个绰号。

可是,沐沐做起事来的确像那只小蜈蚣一样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不只是早上起床、穿衣服,沐沐的吃、喝、拉、撒、睡、行都是慢慢吞吞的。因为早上妈妈不仅要送沐沐去幼儿园,还要自己去单位上班,所以,早上的时间总是很紧凑,看着沐沐不急不慢地洗脸、刷牙、穿衣服,妈妈就忍不住想发火。晚饭后的家庭作业也是考验耐心的时候,沐沐总是从鼓鼓囊囊的书包中费半天劲找出作业本,却找不到文具盒。等找到了文具盒,还没写几个字,就去找水喝、吃零食,一会儿上趟卫生间,再翻翻堆在一边的漫画书,逗一下沙发上打盹的小猫……等到了该睡觉的时候,才发现他的家庭作业才做了一点点!

当妈妈又一次忍不住发火要数落沐沐这个“小蜈蚣”时,他激烈地反驳:“你才是小蜈蚣呢!”接着,沐沐还列出了妈妈的一些“罪证”:比如上周末说好领沐沐去外婆家,却因为其他事耽搁了;答应给沐沐买的咸蛋超人一直拖到现在还没有买;每次幼儿园老师让家长写的评语总是交得很晚;因为喜欢的韩剧开始了,就放下没有做完的家务去看电视……

听了沐沐的话,妈妈意识到自己的确在很多事情上也存在着拖拉的习惯,特别是有了沐沐以后,一下子觉得事情多了很多。既要工作,又要照顾沐沐,难免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丢三落四、顾此失彼。而自己是和沐沐接触最多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当自己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习惯经常被沐沐耳濡目染时,孩子又怎能不被影响呢?

身教胜于言传。认识到了自己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妈妈决定改掉自己做事拖拉的坏习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从此,妈妈总是做完了家务才看电视、上网;答应沐沐的事情就立刻去做,绝不一拖再拖;幼儿园需要妈妈配合的工作积极完成……

妈妈不仅给自己制定了规矩,还请沐沐来监督。一旦发现妈妈有拖拉、磨蹭的行为,就可以惩罚,比如没有选择电视频道的权利等等。

角色的转换让沐沐充满兴趣,为了抓住妈妈是“小蜈蚣”的证据,沐沐开始了对妈妈的严格“考核”,尽管妈妈的偶尔拖拉行为,可以让沐沐乐不可支实施自己的惩罚大权,但监督员的身份,也让沐沐越来越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对的。后来,沐沐做事越来越积极了,当天应该完成的作业,再也不拖到明天完成;吃饭的时候也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问题孩子一定来自于问题家庭,问题家庭一定来自于问题父母。孩子的所有行为问题,不管好的、坏的都反映着父母的行为方式。要想让孩子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父母首先要改掉自己做事拖拉的坏习惯,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二、别敷衍孩子的好奇心

实际上,好奇心是孩子最强烈的心理活动,出现好奇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特点。好奇心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许多天才的发明往往都来源于好奇心。

沐沐是个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每天都会有一些新奇的问题。

比如,妈妈说西瓜甜甜的,很好吃,沐沐就会问西瓜为什么是甜的?沐沐生病要吃药,他就会问妈妈为什么药片是苦的?他还会问太阳为什么要落山?为什么星星没有月亮大,为什么爷爷会长白头发……如此多的为什么让妈妈很头疼。

最让妈妈头疼的一次是一天早上,外面下雪了,沐沐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兴奋地说:“妈妈快看,下雪了。”妈妈说:“下雪天冷,你可得多穿点儿衣服。”妈妈的一句话,引出了沐沐一连串的问题。

天冷为什么要多穿棉衣啊?妈妈给沐沐解释了一下棉衣有保暖的作用。

沐沐又问,我穿棉衣过冬,小猫为什么不穿棉衣啊?它不怕冷吗?妈妈给沐沐解释说,小猫冬天不怕冷是因为小猫身上有一层厚厚的毛。

沐沐的小脑袋转得很快,又接着问,那小树怕冷吗?它身上也没有厚厚的毛啊?它会不会被冻死?妈妈费力地给沐沐解释了一通,大意是因为冬天树木要落叶,所以不会冻死。不知道沐沐有没有听懂,反正妈妈也不是很懂。有时候孩子的问题是挺考大人的科普知识的。

妈妈以为能松口气了,谁知道沐沐反应特别快,很快就指出了妈妈的错误——松树不落叶,为什么冻不死呢?妈妈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不耐烦地说:“你怎么那么多为什么啊?你自己先想想再问大人吧!”

“我就是想不明白才问的嘛。”沐沐嘟囔着,不开心地撅起了小嘴巴。

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往往敷衍塞责,甚至视之为淘气。有时候是因为工作太累,没有精力去应付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有时候是因为自己确实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感觉被孩子问住了,便不耐烦地搪塞敷衍孩子;有时候是因为孩子的新奇发现,大人早就见怪不怪了,站在大人的角度,这没有什么新奇的。正如作家桑姆·金丽所说:“我们的眼睛变得只盯着追求的目标,以至于对眼前的玫瑰花也不惊奇。”

父母的这种敷衍孩子好奇心的习惯,对孩子是很不利的。实际上,好奇心是孩子最强烈的心理活动,出现好奇心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特点。好奇心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许多天才的发明往往都源于好奇心。

孩子常常会指着那些新奇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等,而这些让他们产生极大兴趣的新奇事物,很可能就是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但是,父母可不要小看孩子们的这些奇怪的想法,这中间往往蕴藏着不可预测的潜能。有关专家在研究世界着名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动力源头都是对知识的新鲜感,即好奇心。好奇心是人获得智慧的关键。如果父母经常敷衍孩子的好奇心,就可能断送孩子一生成功的重要机会。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一块贵重金表给拆坏了,她把儿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先生当即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陶行知先生的这番话确实道出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无意识地扼杀孩子可贵的好奇心的严重性,这直接影响到孩子创造性的形成。

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217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的头衔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还牺牲了他们的创造力。其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

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因为好奇,孩子才会去探索丰富多彩的外面世界。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对什么都不好奇,都无所谓,他还会需要什么呢?他还会进步吗?

孩子其实就像一张白纸,他接触的东西少,懂的知识少,那么,他就会去探索外在的世界,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充斥了他的大脑,尽管有时候孩子的这些问题在父母看来是可笑而幼稚的。但父母要摆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敷衍搪塞孩子的好奇心。那么,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呢·

1.简单的问题,不简单地回答

孩子认为千奇百怪的问题,有时候在父母眼里是很简单的。于是,父母的回答也很简单——直接给出一个成人理解的答案。但在孩子看来,这个答案尽管简单,却无法解释他的问题,毕竟孩子的知识、经验都很欠缺。于是接下来还会接踵而至地问更多的“为什么”。所以,面对孩子的简单问题,父母不能简简单单回答。而要用他能听懂且感兴趣的方式为他作答。比如,孩子问:“为什么晚上看不到太阳?”父母可以说:“因为太阳晚上下班了,它要回家睡觉啊!”这样的回答孩子能接受,而且能理解。

2.别表现出厌烦情绪

不管孩子问什么问题,父母都不要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有时候孩子的问题天马行空,因为孩子并不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但是,如果父母表现得不耐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感受。他对父母的情感变化会很敏感,他也许会因此而减少问问题的次数,甚至不再询问。这将不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一定要对孩子说的“狼来了”

对于孩子来说,诚实是很重要的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试想,如果一个人缺乏基本的诚信,没有一点儿信誉,谁会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呢?别人都恨不得离你越远越好,那么,这样的人将来又如何去拓展自己的事业呢?

诚实对于一个孩子有多珍贵?美国总统华盛顿的父亲说,诚实的价值比一万棵樱桃树的价值还要大。

华盛顿小时候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有一天,他在院子里玩。他的父亲奥古斯丁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非常喜欢花草,于是就在院中种了几棵樱桃树,每天都要给樱桃树浇水。在奥古斯丁的精心料理下,那几棵树长得枝繁叶茂。一天,父亲又去忙农活了,小华盛顿在院子里玩,他看着那几棵樱桃树暗想:父亲刚种的时候,这些树都差不多和我一样高。为什么没多久它们就长那么高了呢?

小华盛顿背着手在那几棵樱桃树间转来转去,他想:一定是树里藏着什么魔法,要是我能找到,不也就和树长得一样快了吗?想到这儿,小华盛顿高兴起来,于是他转身进屋拿了一把斧头,来到那棵长得最高的樱桃树旁,砍了起来。没一会儿只听“咔嚓”一声响,樱桃树就被砍断了。小华盛顿于是在断了的树干前找来找去,累得满头大汗,可是什么也没有找到,小华盛顿一时泄了气。他想:树也被砍断了,魔法也没找到,父亲回来一定会发怒的,怎么办呢?他急得转来转去,心想:要不撒个谎,父亲回来就说不知道是谁弄断的。傍晚的时候,父亲回来了,他习惯性地去院中给樱桃树浇水,小华盛顿见父亲往院中走去,吓坏了。不一会儿父亲果然大怒,他拿着被砍断的树枝,大声吼道:“是谁砍的?谁砍断了我的树?我要拧断他的脖子。”

家里的人听到奥古斯丁的怒吼,全都跑出来了,他们纷纷摇头说不是自己干的。小华盛顿想起了母亲的教导,他想: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能连累别人。于是他走到父亲身旁说:“爸爸,是我砍坏的。”

父亲气极了,伸手就要打他,小华盛顿看着恼怒的父亲说:“爸爸,今天我说了实话,没有骗您啊。”

当小华盛顿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后,奥古斯丁静下心来,他看着华盛顿说:“孩子,爸爸不再责怪你了,你的诚实要比这棵樱桃树珍贵一万倍。”

对于孩子来说,诚实是很重要的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试想,如果一个人缺乏基本的诚信,没有一点儿信誉,谁会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呢?别人都恨不得离你越远越好,那么,这样的人又如何去拓展他自己的事业呢。

作为父母,我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诚实,然而,这种愿望往往由于自己忽视了孩子撒谎而不能实现。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小,有时撒谎还挺可爱的。岂不知养成了撒谎的习惯,便失去了做人的美德,也会慢慢失去别人的信任。所以,父母不要以为孩子小,把孩子撒谎不当回事。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可能带给孩子很悲惨的后果。

一个孩子从他的同学那里偷了一本课本,带回去给他的母亲看。他告诉母亲,这是他在路上捡到的。母亲不但没责罚他的孩子撒谎,还嘉奖他。第二次,孩子偷了一件斗篷,仍然带给母亲,母亲给他更多的奖励。这少年的胆子因此越来越大,开始更进一步去偷人家贵重的物品。后来他在行窃的时候被捉住反绑了双手,带到刑场上去处死。他的母亲跟着许多人来到刑场,看到这种情形,悲伤地捶胸大哭。这时,少年窃犯向法官乞求说:“请让我在我母亲的耳边说几句话。”当母亲走近他时,儿子很快地用牙齿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母亲痛骂他是不孝的儿子。但是儿子回答说:“当初我撒谎的时候,如果你是痛责我,而不是嘉奖的话,我也不会落到这种地步,也不会因此蒙羞而死。”

德国有名谚语说:“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的聪明。”诚实是做人的美德,是与人交往的基础。一个人的美德往往是从小养成的。所以,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忽视任何的细节。只有认识到“两”的重要,才能得到“吨”的重量。诚实总是能带给人应有的奖赏,下面的这个故事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前有一个国王,要找一个诚实的孩子继承王位。于是他给许多孩子发了花种子,并且宣布:“谁能用这些花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谁便是我的继承人。”

其中有一个叫雄日的孩子,他每天都在用心地培育、观察。就这样,好多天过去了,仍然不见花盆里的种子发芽。

雄日很担心,妈妈便出主意让他把花盆里的土换一换。雄日按妈妈说的做了,可仍不见种子发芽。

国王规定的日子到了,无数个穿着漂亮衣服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来到王宫,只有雄日手里捧着个空花盆在一旁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