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智慧大全集
22434900000018

第18章 金钱是世俗的上帝:犹太人财富智慧(1)

(第一节)把赚钱能力烙印在民族精神里

犹太人对金钱的重视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

两千多年流浪他乡的经历,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自己的国家,他们只能在异国他乡寄居生存。他们边际性地活动存在于各个集团、各个行业,甚至不同的国家之间。他们惟一能掌握的便是通过商业经营赚来的钱,而金钱在这个世界上有着巨大的力量,它不但给人们以生存的机会,而且能为人们争得权利和地位。

一个民族一旦掌握了金钱,她便掌握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也就同样掌握了对付源自外来民族的敌意和压迫的力量。

犹太人历经长年的流浪,历经了迫害、压迫、放逐乃至杀戮,却始终未被同化,并最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主权国家以色列,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奇迹。

人们会问,犹太人何以生命如此顽强,历经数难而不灭,答案或许可以概括成一个字:钱!犹太民族是一个乐观豁达,并且长于幽默的民族。从他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潜意识层次的东西。有则笑话是这样讲的:

范因斯坦一家都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可萨洛蒙仍想同他结为儿女亲家。范因斯坦不高兴了,他对萨洛蒙说:“老弟,我们可不能结为亲家啊!第一,你是犹太教徒,我是基督教徒;第二,你穷得和叫花子差不多,一个钱都没有,要知道,对咱们犹太人来说,金钱可比一切都重要。”

这则笑话是在嘲笑范因斯坦的前言不搭后语吗?刚谈自己是基督教徒,接着又自称是犹太人,岂不矛盾?但认真琢磨,真实的情况原来是这样:范因基坦在基督教的压力下,不得不改信宗教,但永远改不掉的是对钱的态度。他的血管里流淌的是犹太人的血,而犹太人则是以钱为民族标记的!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银行家的儿子取得博士学位以后,改信了基督教,这件事深深刺伤了银行家的心,尽管两个孙子常来看他,但他仍旧闷闷不乐。

一天,银行家看见两个孙子在玩剪纸,便问他们玩什么游戏。

“我们在玩银行家的钱!”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老银行家一听,非常高兴:“小孙子身上流的仍然是我的血统!”

这两则笑话都是以犹太人所面临的最大的威胁——文化同化为题材,但宗教信仰并不是犹太“血统”的界定标准,而没有宗教分别的钞票才真正成为了犹太人“血统”的界定标准。

我们知道,犹太民族是一个以文化立族的民族。在正统的意义上,犹太人同犹太教徒是一回事,信仰犹太教的人就是犹太人。然而,在我们上面所讲的故事当中,不难看出其中折射出来的这样一个文化的事实:既然对待上帝的态度可以成为一个民族的疆域,为什么对待钱的态度就不能构成这个民族的疆域呢?上帝也罢,钱也罢,都是人类的造物,犹太人的上帝是仅此一个而且看不见的,钱实际上也是仅此一个而且看不见的。钱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符号形式,我们看见、触摸到的只是钱所采取的暂存形式,并不是钱本身,钱的最纯粹形式是“信用”,它在银行账簿划来划去过程中的存在,但谁也没有看见过“信用”长得啥模样。况且,钱不等于财富,黄金也好钻石也罢,只是信用领域中的低级形式,犹如宗教领域的拜物教或多神教。钱,至少是现钞——纸币——才能算是真正的钱,而纸币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种信用符号,对纸币的认可其实是对国家信用的肯定,犹如上帝授予摩西的那块法宝。

这样的解说或许会令人大感意外。其实,这种意外只能证明意外者尚未达到犹太人看待钱的那种高度。任何在潜意识层次还无法接受钱的“准神圣”性质的人,都不是这里所说的“犹太人”。

事实上,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商人中为了取得“钱”上面的成功而放弃犹太人的信仰,但仍被人视为犹太人的,从来不乏其人。在着名的犹太银行家中,伦敦的哈姆勒、纽约的贝尔蒙特、柏林的布莱希罗德都皈依了基督教。美国赢利最大的出版商、纽豪斯报馆的所有人塞缪尔·纽豪斯只雇用非犹太人的编辑或发行人,甚至那些已经在美国名牌大学中获得学术地位的教授,也有许多已不再把自己看作犹太人了。

然而,世人仍把他们都看做是犹太人,而根本不理睬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否发生过变化。相反,或许正是从这种为争取成功而不惜牺牲其他价值的事情上,人们找到了界定犹太人的最本质特征。

这意味着,在生物学基因不足以界定犹太人的民族身份而必须辅之以宗教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单单宗教信仰也不足以界定犹太人的文化身份,而必须辅之以对待成功、对待金钱(因为它是最直接,也最有说服力的一种成功的表现形式)的态度,才能确定一个人是否为真正的犹太人。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犹太人同金钱的高度同构关系作为其民族的区别标志。事实上,犹太人自己的笑话中已经在这么做了,而无论反犹太主义者还是社会主义者,都不乏类似的看法。19世纪法国“着名”反犹太分子爱德华·德拉蒙德说过:“反犹主义是一场经济战争。”而德国着名社会主义者奥古斯特·倍倍尔也曾说过:“反犹主义是中下层阶级的社会主义。”犹太民族在两千年中的存在方式,其本身更为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自从流散以来,尽管从绝对数量来说,犹太人与一般民众一样,较多地从事农工畜牧的生产活动,但因其寄居城市的独特生存状态,犹太民族始终在保持着一个商人民族的身份。当然,这是有着特定历史背景的,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下,如亡国或受迫害等,生存下来的民族,绝不仅止于犹太民族一个,但惟有这个民族走上“专职”商人民族的道路,而且还极为顺利(相对而言):尽管屡遭驱逐甚至杀戮,被一再剥夺得两手空空,但只要有那么一段不很长的平和时期,犹太人就可以由商业活动、由同钱打交道而迅速崛起,在繁荣当地商业的同时,自己也富裕起来。犹如沙漠中一颗晒干的种子,只要一场小雨,马上就会生根发芽进而茁壮生长起来。甚至可以这样来说,一个地方的商业就像一颗颗晒干的种子,只要犹太人的春雨一到,马上就会繁茂起来。中世纪德欧洲各国就是借犹太人来发展商业,尤其是法国,竟然在200年中6次召来犹太人,又6次驱逐犹太人,犹太人简直成了他们发展本国商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利器。

用一个日本商人的话来说:“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做生意确实有一套本领。生意人如果都去做犹太教的信徒,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而且都可以赚钱,世间就变成了乐园。也许几百年后,地球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犹太教的信徒。”这个日本人就是自封为“银座的犹太人”的藤田,实际上他就是成功的生意人。

能够表明犹太人活动样式与钱的活动样式同构的,还有犹太人的历史与钱的历史的统一。犹太人和钱都曾长时期仅作为交换媒介而存在,犹太人和钱都曾在长时期中既受排斥、又遭掠夺。犹太人与人类世界的其余部分曾长时期维持一种纯粹以钱为形式的关系,犹太人在近代是随着钱的崛起而崛起的。当代犹太人最最兴旺发达的地区不是在以国有制为主体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而是在货币经济最发达的美国!

这一方面足以说明犹太人何以能够幸存下来:只要在有钱流通的地方,就天然地需要犹太人这样的“媒介”,犹太人就可以取得不可替代的位置。这种时候的犹太人是不能灭绝的,因为不能少了他们。而一旦当地的主民族自己也领悟了钱的本性,不再需要犹太人时,他们自身也就成了“犹太人”,在钱的意义上当代美国人确实是最像犹太人的。

另一方面,这也足以说明犹太人何以能够在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的若干重要方面与其如此吻合。犹太人的生存逻辑就是钱的逻辑,就是资本发展的逻辑,而这种钱的逻辑的起始点则在于犹太人对钱的“准神圣性”的认可之中。

犹太人对钱的同构、逻辑、机制的认识,向我们展示了犹太人生存机制中的一种内在动力,赚钱成为犹太人的第一件大事,这一内在动力使犹太民族能够随着人类社会商业发展和资本合理性的增长而不断调整和成长,并表现出了高度的同步性甚至超前性。这正是他们成为真正的商人民族,成为“世界第一商人”的内在原因。

(第二节)独特的金钱观

犹太人以重视金钱而闻名,他们虽以宗教作为生活的依托,但他们却从不轻视金钱,这一点与其他宗教恰好相反。金钱在他们的心目中非常重要,被看做是散发着温暖的“圣经”。下面这则笑话充分体现出犹太人对金钱的重视和偏爱。

有一次,有4个商人聚在了一起,他们分别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忠实信徒,每个人都赞美各自信仰的宗教。

佛教商人说:“我们佛教认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讲究普渡众生,以求来世。”

基督教商人说:“神明的主教导我们应多多祈祷与忏悔,主赐给我们力量。”

伊斯兰教商人说:“真主经常保佑我们平安幸福!”

最后,犹太商人不慌不忙地说:“我承认你们信奉的宗教都很好,但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应该是犹太教。为什么呢?因为犹太人个个都是精于经商赚钱的,而且金钱被当做世俗的上帝。

由于犹太人的社会背景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对金钱形成许多独特的看法:

“赚钱不难,用钱不易。”

“金钱可能不是慈悲的主人,但绝对是能干的奴仆。”

“金钱虽非尽善尽美,但也不致使事物腐败。”

“并不一定穷人什么都对,富人什么都不对。”

“金钱对人所做的和衣服对人所做的相同。”

“赞美富有的人,并不是赞美人,而是赞美钱。”

从这些犹太格言中不难看出犹太人的金钱观,他们把金钱视为工具。也许这也是世人认为“犹太人是吝啬鬼”的依据,但他们不管别人怎么评论与误解,仍一如既往地埋头赚钱。

事实也确实如此,对钱财必须如同对女人一样,只有如此,她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越尊重她、珍惜她,她越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

对金钱除了爱之外,还要惜。也就是说,除了想发财外,还要想办法保护已有的钱财。

犹太人这些很有哲理的金钱观念是犹太人经营致富的奥秘。据说洛克菲勒曾有过这样一件趣闻:

洛克菲勒刚开始步入商界之时,经营步履维艰,他一直想要发财,但苦于无方。有一天晚上,他从报纸看到一则出售发财秘书的广告,高兴之极。第二天急急忙忙到书店去买了一本,他迫不及待把买来的书打开一看,只见书内仅印有“勤俭”二字,使他大为失望和生气。

洛克菲勒回家后,夜不能眠。他反复考虑该“秘书”的“秘”在哪里?起初,他认为一本书只有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可能是书商和作者在欺骗读者,而且他一度曾想指控他们。但经过反复思量,他越想越觉得此书言之有理。确实,要致富发财,除了勤俭以外,别无其他方法。于是他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计增加收入。这样坚持了5年,积存下800美元,然后将这笔钱用于经营煤油,最终成为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富豪。

犹太人爱惜钱财的理念与勤俭相仿,他们既千方百计努力赚钱,同时又想尽各种办法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也是他们的生意获得赢利的秘密之一。

努力挣钱是开源的行动,设法省俭是节流的反映。巨大的财富需要努力才能追求得到,同时也需要杜绝漏洞才能积聚。犹太人很会算账,他们计算过,如果每人每天储蓄1美元,依照标准利率计算的话,坚持10年或20年,也很容易就达到100万美元。因为这种有耐性的积蓄,很快就会得到利用,由此便会得到许多赚钱的机会,将积蓄的钱持续发挥其生钱的作用。

赚钱不拘法,需抱平常心

犹太俗语说“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他们认为,不管方式方法如何,只要是通过自己经营能力赚来的钱,就受之无愧。

赚钱有术的犹太富翁不胜枚举,以放债发迹的亚伦就是典型的一例。

亚伦移居英国后,从打工开始,用积蓄的一点小钱做些小生意。后来,由于他经营有方,生意越来越大,他需要资金周转,不得不向钱庄或银行借钱。他在自己的实践中发觉,向别人借钱的代价确实太高,往往与商业经营获得的利润相差无几。他在想,自己辛辛苦苦的经营全是在为银行打工,而且风险比银行还大,倒不如自己从事放债业务合算。

于是,在他有了些本钱后,就开始做放债业务。他一边维持小生意经营,一边抽出部分资本贷给急需用钱的人,另外,他又从银行贷来利率相对较低的钱,以较高的利率转贷给别人,从中赚取差额利润。有些等钱应急的生产者或个人,甚至宁愿以月息20%借贷,这样,等于100元放贷1年,可获得240%的回报率,这比投资做买卖更能赚钱。亚伦就是盯着这个赚钱的路子,迅速走上发迹之路的。据统计,亚伦63岁逝世时,留下的遗产在当时的英国是首屈一指的。

犹太人素来就把金钱当做世俗的上帝,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上帝之外,就只有金钱最值得人尊敬和重视。

在《塔木德》中,有许多关于金钱的格言:

“《圣经》放射光明,金钱散发温暖。”

“伤害人们的东西有三:烦恼、争吵、空钱包,其中以空钱包为最。”

“一旦钱币叮当响,坏话便停止。”

“用钱去敲门,没有不开的。”

“身体依心而生存,心则依靠钱包而生存。”

“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它是在祝福着人们。”

“钱会给予我们向神购买礼物的机会。”

共产主义先驱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写道:“犹太人用自己的方式解放自己,他们解放了自己不仅因为他们掌握了金钱势力,而且更因为金钱通过他们或者不通过他们成了世界势力,犹太人的实际精神就成了基督教各国人们的实际精神,犹太人的自我解放到了使基督教徒变成犹太人的程度。”

犹太人在追逐金钱、聚集财富方面的成功,使得其他民族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也使得其他民族不得不向犹太人学习。因为在商业社会中,人的成功标志,人的价值的实现,更多地是依靠自己在财富方面的成功。在这个意义上,犹太民族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也最“先知”的民族了。

对于赚钱,在不拘泥于形式外,犹太人还抱有一种平常心。这也正是犹太人对待财富的一种大智慧。

(第三节)金钱照出人性的尊卑

犹太人在两千多年的流散历程中,历经迫害、放逐乃至屠戮,却终未被同化,这和他们所拥有的金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一个民族一旦掌握了金钱,她便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她不仅可以用金钱对付外族的侵略和同化,还可以利用金钱增加抵抗的力量。

聪明的犹太人把钱当做一柄双刃剑,既认识到钱可以让人生存,也认识到钱可以腐蚀掉一个人的灵魂。所以,犹太人认为,钱是窥视人格的一面镜子,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卑微,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