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必须知道的安全常识
22431900000017

第17章 网络安全常识(1)

青少年网络安全

青少年网络伤害

2009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WTISD)以“保障青少年安全”

(Protectingchildren)为主题。国际电联指出:十年前,全球使用互联网的用户仅为1.82亿——几乎全部是发达国家的居民。到2009年初,全球已有15亿多的互联网用户(其中4亿多采用宽带技术上网)。互联网是一种不断增长的共同资源——大大增加了在线环境,特别是青少年的在线环境。

国际电联引用调查称,60%以上的少年儿童每天去聊天室聊天,3/4的在线儿童愿意通过分享其个人和家庭信息来换取物品和服务,每年有1/5的儿童会成为掠夺者或恋童癖追逐的对象。2009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在于确保儿童可以安全地访问互联网,利用其宝贵资源,而无需担心成为肆无忌惮的网络掠夺者的加害对象。

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量已达到2.98亿,宽带网人数已经达到2.7亿,稳居世界排名第一位。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因接触互联网而产生的社会和家庭问题层出不穷。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网民中,8~35岁的青少年、青年占85.8%的绝对多数,其中,24岁以下的青年占56%,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24%。这个数字表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特征的未成年人网民群体,即青少年成为网络用户中的重要群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青少年网络伤害问题研究”调查结果显示,69.4%的青少年认为上网或玩网络游戏,有利于生活减压和发泄情感。然而,令人警惕的是,青少年上网时间为全国网民平均水平的2.3倍,而且近半数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

小贴士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国内外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大量传播反动性、煽动性、色情、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严重危害社会,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各类犯罪分子针对未成年人辨别力较弱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的特点,通过上网聊天、交友等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或者诱导未成年人充当“黑客”进行网上攻击或破坏活动。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控力,许多人沉迷于网上聊天、玩游戏、甚至浏览不健康网页等,导致“网络成瘾综合症”,出现心理扭曲,情绪极端化、孤独感、疏远家人朋友、荒废学业、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网络上几种危险的区域

网站

网站使人有机会在网上读书看报、游览异地风光、玩游戏、看电影、购物、开展研究以及发展业余爱好、安排假期等。每一个你想象得到的主题,其网站可能有成千上万个。但是作为经常在互联网上浏览的青少年应该知道:有些网站不错;有些不过如此;还有的包含成人图片及其他青少年应回避的内容;更有的提倡暴力、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等;有些网站所包含的内容,即便是成年人也会感到厌烦。

如果闯入这些区域,最好立即离开。有些青少年有自己的网站,或者在由学校或某个组织维护的站点上发布材料。

把浏览网站作为一门技术来掌握,这很好,但不要在网上泄露家庭地址、电话号码或自己的照片等资料。如果确实希望人们能够通过网络和你联系,给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就可以了。

聊天室

聊天室让人能和整个城市或全球的人进行实时会话,这有点像参加某个聚会,只不过击键打字代替了用嘴说话。聊天室的类型因使用的服务不同而有所变化:有的聊天室采用开放式的对话,每个人的角色颇为平等;有些聊天室则由一位版主主持,引导参与者讨论话题;有些聊天室有负责维持秩序的管理人员,管理员可以把行为不当者“踢”出聊天室,但也只有在事发后才能做到这一点。不管怎样,管理员是无法阻止你去私聊区,和可能伤害你或对你构成危险的人聊天的。

大多数的青少年没有认识到,由于各种原因,聊天室可能是互联网上最危险的区域,就像互联网上的其他区域,你不知道谁在那里。

进入聊天室,与某人开始对话,然后建立起某种关系,这种关系的结果也许不错,但也有一些并不那么愉快。

聊天室有时被人用来欺骗和利用别人。特别是青少年聊天室,有的被恋童癖之流用来寻找牺牲品;有的成为人买卖的利用区。

有一个避免骚扰的诀窍(特别是女孩子)是,在聊天室中使用一个中性的名字。选的名字可以活泼、有趣,但要确保不表明身份,不含有可能鼓励别人打扰你的意思或含义。

聊天室有时按主题组织发言讨论,因此应回避感到不舒服的主题区。但是并不因为聊天室按某个主题设计,就意味着其间不会讨论别的话题。即便“仅供青少年使用”的聊天室,也无法知道是否里面人人都是青少年,因此必须保持警惕,对涉及性、迷信、邪教等主题的聊天室应特别小心。对要你与家长、老师或朋友作对的人,应心存怀疑,他们可能有其他隐藏的目的。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典型的通讯系统。跟普通的邮件一样,青少年大部分都会。可是多数青少年可能不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和公司正在用电子邮件给千百万的人群发信息,鼓励他们买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或者去访问一个什么网站。由于电子邮件本质上是免费的,“灌水者”可以不花任何费用而发送上百万条消息。所以,如果收到了挑衅、威胁或包含令人不舒服内容的电子邮件,可以不予理会。当然,与其看到令人不舒服的内容,不如不打开陌生人发给你的电子邮件,这也是预防病毒的有效方法。

记住,一定不要给陌生人发送自己的相片或任何个人信息,因为电子邮件很容易被拷贝并转发给其他人。因此,如果确实要发送个人信息给朋友,应确保他们愿意尊重你的个人隐私。

论坛

论坛是可以阅读、发布信息、下载或上传文件的地方。发在论坛上的信息会一直保留在上面,以便后来者可以随时阅读。论坛也可被用来发布文件,包括电脑程序、图片及其他。在互联网上,几乎每一个可能的主题都有相关的论坛。论坛通常用来共享嗜好,或其他任何感兴趣的主题信息。不幸的是和网上其他区域一样,论坛也有危险,还是可能泄露了自己的信息。回复一个特定的帖子时,大多数情形下,输入的东西是准备给任何人看的。因此,一定记住不要泄露标明身份的信息。许多情况下,只不过是发表几句个人言论,就使电子邮件地址公之于众。就算没有说什么显露的东西,你的地址也将供人发送烦人的邮件。论坛是那些发送垃圾邮件者收集地址的最好地方。有的论坛包含色情故事、插图及相片,这些内容可能是非法的,这些内容应当回避。

网络常见伤害

感到不舒适的情景和行为

并非所有网络空间的圈套都必然使青少年处于危险中。有些网站、论坛、聊天室等的内容可能只会让你觉得不舒服,其本质上可能是色情和暴力一类的东西,可能是提倡仇恨或讨论让你厌恶的内容。

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有权使用相应的手段:立即从任何觉得不舒服的地方退出去。

身体上的危险

可能面临的最严重的危险,就是由于自己或别人在网上公布了你的信息,或因为网上相遇而最终做了某事,去了某处,从而招致伤害或被利用。当然,因网上交际而受作弄、诱拐、离家出走的青少年数量相当少,可一旦发生,其结果可能是悲惨的。

遭受骚扰

网际空间并不是人人都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上网时,特别是游戏、聊天室和BBS公告板中,你可能会受到一些平白无聊的谩骂、毁谤、贬损等。碰到此类信息或如此行事之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视而不见,不予理睬。根据国家法律,有些信息可能已构成了骚扰犯罪。

伤害别人而卷入麻烦

应该避免任何伤害别人同时也使自己卷入麻烦的事。要尊重他人,避免使别人愤怒、烦恼或者受到伤害,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网上行为负责。

提高网络自护意识和能力

教育专家指出,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家长、学校、政府、互联网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更需要青少年自觉地增强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

端正对电脑网络的态度

信息时代,电脑、互联网成了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智能化工具。但是,智能再高也是由人设计、制造、使用的工具,无论什么时候,人不可变成物的奴隶,更不能丢弃人类文明的本性。

一位美国现代科学家早在1982年论述科学前沿问题的演讲中就指出,“社会面临的真正挑战是:我们是否会让电脑诱惑我们去滥用,甚至践踏下列基本价值——诚实、自由、平等、相互信任、爱情、尊重法律和他人的权利及幸福。因为这些基本价值正是一个文明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希望。”

现代生活离不开电脑、网络,但网络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美好、健康的生活,需要丰富多彩的内容,需要郊野的绿色,需要山林的空气,需要踏青的快乐,需要秋收的金色,需要温馨的亲情,需要音乐的陶冶,需要身心的健康,还需要读书学习!这一切美好的东西,怎么可以“e网打尽”?对于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工具,保持一种讲求实际、不慕虚荣、掌握技术、适度使用的心态为好。

不做“网虫”,避开“网害”侵扰涉世不深,判断能力和自护能力较差的青少年,经不住网络的诱惑,上网成瘾,直至成为“网痴”、“网虫”。这些小“网虫”的特点是:

上网时间失控,总觉得时间短,不满足。

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上网,想的、聊的主要也是网上的事。

在网上全神贯注,到网下迷迷糊糊,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有点时间就想上网,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网不能不上。

对家长、同学和朋友隐瞒上网的内容。

与家长、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与网友的交流越来越多。

泡网吧的主要目的是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有人甚至是为了浏览不良信息。

为了上网甘冒风险,撒谎、偷窃、逃学甚至离家出走。

高筑网络“防火墙”

上网时,不要发出能确定自己身份的信息,主要包括:电子信箱地址、家庭地址、家庭电话号码、家庭经济状况、网上账号、信用卡号码和密码、父母职业、自己和父母的姓名、学校的名称和地址等。否则互联网上有些不怀好意的人会以此做一些害人的举动。

不要轻易通过网络向不熟悉的人发送自己的照片,否则,会给你带来麻烦和不安全。在通过电子邮件提供个人资料之前,要确保对方是你认识并且信任的人。不要轻信网上朋友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兴趣、爱好和甜言蜜语,切记,未经确认的网上信息都不可轻信。

不要和网友会面,也不要让网上认识的朋友来访,要提高警惕,谨防别有用心的人。

如果在网站或论坛里遇到暗示性的信息、挑衅性的信息或脏话、攻击、淫秽、威胁等使你感到不安的信息,一定不要回应也不要反驳,当然,也不必惊慌失措,但要立即告诉你的父母或老师。

不对父母、老师和好朋友隐瞒自己的网上活动,要经常与他们沟通,让他们了解自己在网上的行为,以便必要时得到及时的帮助。

女中学生险被“网友”强暴

大连市警方接到报案:某职业高中两名女学生倩倩(网名)、姗姗(网名),在网上聊天时结识某男网友。在相约见面后,男网友将二人骗至宾馆,一男青年企图对倩倩实施强奸,由于姗姗极力反抗强奸未遂。

犯罪嫌疑人在与被害人见面时使用的都是网名,没有留下真实姓名,所留下的电话号码、传呼经验证也都是假的,一时间,案件侦破陷入僵局。

该市中山刑警大队与市局计算机安全监察部门取得了联系,请求技术配合。他们在研究案情时发现一条重要线索:犯罪嫌疑人在网上自称“大禹”,曾在QQ上与被害人进行过交流。

专案组立即从QQ网站列表上查找“大禹”,一查才知道“大禹”有100多个,仅辽宁省就有20多个。

经过缜密侦查,10名民警将沙区幸福小区的某网吧团团围住,此时的“大禹”还在网上寻找新的猎物。经查,“大禹”就是本案犯罪嫌疑人唐戈。

网络自我保护的具体措施

安装个人“防火墙”

个人防火墙可以防止个人信息被人窃取。

此外,还应安装必要的网络安全软件,例如专门用于堵截互联网上邪教、色情、暴力等有关信息的互联网净化器软件。这种软件可以24小时搜索有关色情暴力的信息,防止用户在利用搜索引擎的过程中搜索到不良网站、网页,断绝一切不良信息来源。

注重网络隐私

网络隐私,即个人资料的保密性,是网络时代新的概念,要学会维护自己的网络隐私权。

例如:采用匿名方式浏览网站,因为有的网站可能利用cookies跟踪你在互联网上的活动。你可以在使用浏览器的时候在参数选项中选择关闭计算机接收cookies的选项。

在发送信息之前先阅读网站的隐私保护政策,防止有些网站会将你的个人资料出售给第三方。

要经常更换你的密码

据统计,我国有54%的电子邮箱从来不换密码,这是很不安全的。密码不要使用有意义的英文单词、生日、手机号码、电话号码等容易被人猜中的信息。当好多地方需要设置密码时,密码最好不要相同。使用包括字母和数字的八位数密码,可以比较有效地预防黑客利用软件程序来搜寻最常见的密码。

谨防假冒的ISP服务商代表如果有人自称是ISP服务商代表,并告诉你你的系统出现了故障,需要你的用户信息,或直接询问你的密码。千万别当真,因为真正的服务商代表是不会询问你的密码的。

网上购物安全

在网上购物时,确定你采用的是安全的链接方式。

避免常开共享功能

在不需要文件和打印共享时,就把共享功能关掉。因为,这个特性会将你的计算机暴露给寻找安全漏洞的黑客。黑客一旦进入,你的个人资料就很容易被窃取。

陌生人的邮件附件最好别打开

不要轻易打开来自陌生人的电子邮件附件,收到有附件的邮件后,先看看发信人是否可靠,再用杀毒软件检查一遍,最后再看看文件的长度,小心中了“特洛伊木马”之计。

上网指南

去网吧上网时,要选择具备合法执照的网吧,要看看它们是否具备必要的网络技术指导和服务的能力。为了你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还要看看它们是否具备良好的卫生环境、消防安全设施和治安条件。

要选择合法的和内容健康的网站,特别是那些由政府、权威的社会团体和组织办的或推荐的网站。它们一般备有及时、准确的信息,不会造成误导。健康真实的内容,对于增长你的知识、开阔你的视野、提高你的素质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