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四季养生药膳
22421700000015

第15章 秋季药膳养生秋季养生观(1)

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三个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季是一个金风送爽、气候宜人的季节,人们常以“秋高气爽”、“风高物燥”来形容秋季干燥的气候特点。人们刚刚度过了炎热的盛夏,每当凉风吹来的时候,不觉为之头脑清醒,精神振奋,行动潇洒。不过,秋季由热转寒,阳消阴长,天气不断收敛,这时候人们常常会觉得口鼻干燥、渴饮不止、皮肤干燥,甚至大便干结等。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要。

人们常把初秋的燥气比喻为“秋老虎”,其意思是指燥气易伤人。中医学认为,从性质来分,燥气可有温燥与凉燥之别。初秋之气,由于禀受了夏季炎热气候的余气,刚烈肃杀,形如老虎咬人之凶猛,故称之为温燥;深秋之气,由于接近寒冷的冬季,寒意加深,则称为凉燥。至于进行高温作业的人们,由于出汗太多,引致体内津液严重损耗,则不分季节均可出现,属于中医“内燥”之列。

秋季的主气是“燥”,在人体内,肺属燥金,其气应秋。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有利于肺主气、司呼吸之功能;但到秋分以后燥气过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必首先侵袭肺所主的皮毛和鼻窍。假如秋燥之气太盛,超过了人体的防御能力,或虽燥邪不盛,而肺本身的主气、宣发功能薄弱,无力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无力抵御外邪,则肺所主的皮毛、鼻窍和肺自身就首当其冲,会受到燥邪的危害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燥邪为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一是燥易伤肺,因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而与大气相通,外合毛皮,故外界燥邪极易伤肺和肺所主之地。二是燥胜则干,在自然界可出现田地龟裂,禾苗枯槁,树叶焦黄;在人体,燥邪耗伤津液,也会出现一派干涸之象,如鼻干、喉干、咽干、口干、舌干、皮肤干燥皱裂,大便干燥、艰涩等等。故无论外燥、内燥,一旦发病,均可出现上述津枯液干之象。当然,内燥不限于肺,其他脏器的阴亏液竭,亦可形成内燥之症。

“苦夏”常常让人身体消瘦,从炎夏转入凉秋,人的身体也渐渐恢复,胃口和精神的转好,使秋季成了一个最佳的进补季节。根据秋季气候凉爽,阴阳相对平衡的特点,中医提出了“平补”的进补法。所谓平补,就是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另外,燥是秋季的主气,肺易被燥所伤,进补时还应当注意润补,即养阴、生津、润肺,采取平补、润补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养阴润肺的目的。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因此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秋季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柔润食物。

与其他季节相比,秋季是人们食欲比较好的季节,而且秋季食物来源丰富,不过,此时进补要保证膳食中具有均衡的营养。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钙、磷等,另外,还要多吃一些谷类、蛋类、瓜果类食物和补充一些蔬菜水果。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在生食蔬菜水果时,一定要注意清洁,以免染上胃肠道疾病。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不过,在进补时要注意科学方法。忌无病乱补,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忌虚实不分,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费用过量都有害。

秋季要注意两个进补方面,一是补肺润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口唇开裂等气候干燥对人所产生的直接伤害;二是通过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秋季天气润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同时,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既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养生抗衰的重要内容。

在秋季饮食保健中应注意饮食的定时定量。饮食有节制益人,无节制则伤人。节制饮食中要求定时是为了让胃肠生理机能维持正常的活动,使其有序进行消化,不至于紊乱或过劳。节制饮食中要求定量是为了避免胃肠超负荷活动,以防损伤胃功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病。老人和小孩消化力较弱,更应定时定量进食。另外,秋天每餐进食宜简不宜繁,这是由于人体阳气衰弱,胃气亦弱,每餐吃品种繁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胃病。

在秋季,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导致温热内涵,毒滞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故有“秋瓜坏肚”之民谚,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要注意。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应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肺主辛昧,肝主酸味,辛味能胜酸,故秋季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

中医把初秋七月称为长夏,因为初秋之时有暑气余威尚盛,又兼雨水甚多的气候特点。长夏主湿,脾主长夏,故早秋七月以脾胃病居多。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此外,长夏天气尚热,生食冷瓜果、冰冻饮料,更助湿邪,损伤脾阳,所以秋七月易见腹满、腹泻之症。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而生痰。早秋脾伤于湿,可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复发种下病根。

秋分以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白露”后雨水渐少,秋风瑟瑟,天气干燥。“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后,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注意养生保健,身体容易患病,旧病复发。所以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5个方面:

1.饮食调理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2.早睡早起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

3.慢添衣多运动

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因重视耐寒锻炼、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4.调养情致

秋末,花木凋零,秋风萧瑟,人的情绪往往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外出观赏风景、喜悦溢于言表,可使忧郁愁烦顿消。

5.预防气候突变

秋末气候转凉。这个时期是中风和心肌梗塞发病的高峰期,极容易导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导致复发、病情恶化与死亡。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家中应备有急救与治疗药品,以防万一。

总之,秋季进补要甘温润养,既不可过热,又不能太凉,要以不伤阳不耗阴为度。食物进补取材方便,虽有四气五味之分,但毕竟作用力相对较弱,食用时只要对症选用,不仅效果较为明显,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不适。

立秋养生药膳

立秋在每年阳历的8月7日或8日。此时,正值末伏前后,气温虽然开始下降,但还有“秋老虎”的威势,江南地区的气温仍可高达35℃以上,夏日的余威仍然存在。立秋后,人们锻炼要注意,应避免在车辆过多的道路上晨练;晨练不宜过早,应在太阳升起之后;出汗后应用干毛巾擦干,或及时洗澡换衣服,以防感冒。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故养生原则应转向敛神、降气、润燥、抑肺扶肝,这样才能保持五脏无偏。饮食增酸减辛,以助肝气。

立秋食疗养生特点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立秋又有宜收不宜散之说,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在立秋节气里,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立秋适宜的膳食有生地粥、黄精煨肘、五彩蜜珠果、醋椒鱼等,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补脾润肺的功效。

立秋要特别重视饮食合理调配。在饮食调理上,要以富于营养而又起到治疗作用为原则,要限制粗糙纤维食物与强刺激性食品,以保护肠粘膜和肠道功能。立秋应多食粥品,最好以豆为汤。豆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可有效补充体内的蛋白质不足,满足机体代谢,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胆固醇,没有吃肉制品的后顾之忧,且还可降低人体的胆固醇。此外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正合此节气之用。藕粉、果汁、苹果泥、软画片、菜汤、蛋汤等,这些食物脂肪含量低,且易于消化吸收,也可多食。

立秋气温仍然很高,且是细菌最活跃的节气,各种食品极易腐败变质,因此要搞好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管理好粪便,消灭苍蝇;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喝生水,不吃零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吃瓜果要用流动的水多清洗几遍,或削皮后再吃;食具要按时煮沸消毒。

立秋药膳进补食谱

1.肴、点药膳

【黄精煨猪肘】

药膳配方:猪肘750克,黄精9克,党参9克,大枣5枚,生姜15克,葱适量。

制作方法:将黄精切薄片,党参切短节,装纱布袋内,扎口;姜、葱洗净拍破待用。大枣洗净待用。猪肘刮洗干净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待用。以上食物一同放人砂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置武火上烧沸,撇尽浮沫,改文火继续煨至汁浓肘粘,去除药包,肘、汤、大枣同时装入碗内即成。

用法:随意食用。

食用功效:健脾补血,益气安神。

【醋椒鱼】

药膳配方:黄鱼1条,香菜、葱、姜、胡椒粉、黄酒、麻油、味精、鲜汤、白醋、盐、植物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黄鱼洗净后剞成花刀纹备用,葱、姜洗净切丝。油锅烧热,鱼下锅两面煎至见黄,捞出滤干油;锅内放少量油,热后,将胡椒粉、姜丝入锅略加煸炒,随即加入鲜汤、酒、盐、鱼,烧至鱼熟,捞起放入深盘内,散上葱丝、香菜;锅内汤汁烧开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搅匀倒人鱼盘内即可。

用法:随意食用。

食用功效:滋阴益胃,凉血生津。

2.粥类

【生地粥】

药膳配方: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生地黄洗净切细,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煎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人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用法:温服,早晚各服1次。

食用功效:润肺生津。

【四宝糯米粥】

药膳配方:桂圆、红枣、山药、薏米仁各25克,糯米100克,水、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清洗干净的桂圆、红枣、山药、薏米仁、糯米加水共煮成粥,以冰糖调味即成。

用法:随意食用。

食用功效:补肾润燥,健脑和中。适用于心血不足之心悸者调理。

3.汤类

【梨汁】

药膳配方:梨1个一2个。

制作方法:将梨去皮、核,榨汁,即可。

用法:适量食用。

食用功效:止咳、化痰、润肺、养颜。适用于中老年咳嗽、咳吐黏痰、大便秘结、皮肤干燥多皱等。

【北杏猪肺汤】

药膳配方:猪肺250克,北杏15克,姜汁、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猪肺洗净切成块,同北杏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煲汤,汤好冲人姜汁用食盐调味,即可。

用法:可经常食用。

食用功效:止咳化痰,补肺。

4.茶、酒类

【润肺茶】

药膳配方:银耳3克一5克,袋泡绿茶2克,湿淀粉、蜂蜜、白砂糖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银耳用温水泡发30分钟,置锅中加热水煮至熟烂并捣碎;然后加入由袋泡绿茶泡出的茶汁和少量湿淀粉煮沸,并加入适量蜂蜜和白砂糖,即成。如选用冰糖制作则更佳。

用法:随意饮用。

食用功效:滋阴润肺。适用肺阴不足、咽干不适、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

立秋常见病药膳防治

1.秋季燥咳

秋季风干物燥,由于缺乏水分的滋润,常可使人的咽喉、鼻腔有干燥之感,从而引起咳嗽。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黏痰,不易咯出,甚至可见痰中带血,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

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凉,秋燥之邪易通过口鼻呼吸道或皮肤毛孔而侵犯人肺。因此,秋天的咳嗽,多以燥性咳嗽为主。秋天的燥咳,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一般以中秋节为界限。

祛病药膳

【桑菊粥】

药膳配方:粳米60克,菊花、桑叶、连翘各10克,薄荷5克。

制作方法:先将上述中药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

用法:每日2次,早、晚分服。

食用功效:润燥止咳。适用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如咽喉疼痛、牙龈红肿、口唇干燥、鼻内干燥、口微渴、舌边尖红的患者。

【二参茶】

药膳配方:沙参lO克,西洋参3克。

制作方法:将二药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闷置15分钟,代茶频饮。

用法:每日2次,早晚分服。

食用功效:益气润肺、化燥止咳。适用于秋季感受燥邪,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多见于老年和素体肺气虚弱,症见身倦乏力,语言低微,呼吸乏力和少气不足以息的患者。

预防提示

食物方面少吃鱼虾、海鲜及油炸等食物,橘子和西瓜会加重夜间剧咳,最好少吃。

室内空气要清新,定期通风换气,不要有尘灰飞扬。

平时多喝温开水,尽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乐、浓茶、咖啡等,饮水时含五秒钟再吞下去,能帮助喉咙保湿。

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坚持有规律的适合个体的体育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受凉和淋雨。

2.胸膜炎

胸膜炎是由于感染、肿瘤、变态反应、心血管疾患和胸外伤等引起的脏、壁两层胸膜的炎症性疾病。干性胸膜炎临床表现为患侧刀割样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最显著;渗出性胸膜炎临床症状是患者先有乏力、畏寒、虚汗、全身不适、逐渐发热、胸痛、咳嗽、深呼吸或活动后加剧。

立秋以后,气温逐渐变凉,早晚温差逐渐变大。这个节气里,常常会使胸膜炎患者病情加重,所以要做好预防。

祛病药膳

【萝卜蜂蜜方】

药膳配方:大皮白萝卜1个,蜂蜜60克。

制作方法:将白萝卜清洗干净,挖空心部,放人蜂蜜,封紧。放人锅中,隔水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l剂。

食用功效:清热解毒,润燥止咳。

【夏枯草炖猪肉】

药膳配方:夏枯草25克,猪肉1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