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交往中,朋友往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生意场上的朋友,二是人生中的朋友。这两者有可能存在非常有趣的对立:有时生意场上最强劲的对手却往往成为你人生中极为难得的知己;而有时生意场上的朋友却经常会是相处得最为敷衍的“瞧不起”。但知己也好,“瞧不起”也罢,无论如何,这两种朋友在你的创业道路上都是你所必须拥有的。无论什么时候,多一个朋友,都意味着多一份帮助,都意味着多一份机会;而多一份机会,就意味着多一个契机。
商界之中,强调朋友的重要并不与商人以钱为第一相矛盾。相反只有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使你心中的宏图霸业变为现实。毋庸置疑,生意场上的许多朋友需要金钱来维持,生意人绝不会与不名分文的穷光蛋交往。对这种朋友,一定要“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我们的目的也并非仅仅止于使其“嘴软”、“点头”、“推磨”而已。你大方的表率,往往使得他无法像平时那样锱铢必较、小肚鸡肠。胡雪岩对待其朋友,向来都是慷慨大方,出手阔绰,舍之不惜,也正是因为他深刻认识到生意场交朋友绝对要义利并重。
在结交生意场上的朋友的同时,更应交人生中的朋友,这是一个战略上的问题,而此时结交朋友,必须要以诚相待。这绝不都是金钱所能给予的。
因此,在生意场上,我们不讳言金钱的第一重要,但我们更应时刻牢牢记住,朋友比金钱更为重要。生意场上无时无刻离不开朋友,有了朋友可以信步天下,没有朋友却寸步难行。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生意场上用心去交朋友非常重要,这正是胡雪岩给我们带来的宝贵启示。
倾情结交,攻心为上
做生意每时每刻离不开朋友,但如何在生意场上交朋友呢?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亦是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在商言商,金钱、利润无疑是放在第一位的。但生意场上失去了朋友,则注定寸步难行。怎样处理朋友和利益两者的关系,亦是一门相当高深的学问。想在生意场上建立丰功伟绩,必须掌握这门学问。
胡雪岩能在生意场上结下好人缘,广交朋友,也并没有与众不同、秘而不宣的诀窍。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自己不能做“半吊子”,具体有以下4点:
首先,重信义,不能先打自己的小算盘。比如胡雪岩在第一笔生丝生意交割之后,虽然盘下账来白忙活一场,且拉下“倒账”,也不能让朋友颗粒无收。
其次,为别人着想,比如松江漕帮看在胡雪岩的面子上,为帮助王有龄解决漕米解运的一大难题,而不管自己的经济困难,宁可自己委屈。在胡雪岩认为,自己既然明白漕帮的困难却装聋作哑,就是“半吊子”,胡雪岩绝不那样做。因此胡雪岩决定贷款给漕帮帮他们度过财政危机。
再者,学会宽恕,得容人时且容人。比如当初因为胡雪岩擅自做主,挪用了为钱庄追回的死账资助王有龄,信和“档手”张胖子将他逐出了信和。但王有龄得官之后,还账之时胡雪岩并没有借官势去为难报复“张胖子”,连王有龄都对胡雪岩心生佩服,评之曰:“好宽的度量。”
最后,重人轻财。胡雪岩在考察刘庆生之后认为他是个人才而决定用他,出手十分大方,年薪一下子就给到二百两银子。当时住在杭州,一个月维持一个中等富足的生活,只不过一二两银子,而当时刘庆生仍然是一个站柜台的伙计。他如此重人轻财,必然会赢得人心,让员工忠心耿耿地为他工作。
由此看来,所谓不做“半吊子”,讲的也就是要具有好的人品,做人要地道。一个人能够成为领袖人物,要能让手下的人成为自己的忠诚朋友,为自己真心办事,要能得到真正的好人缘,掌握一些笼络人心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仍是自己的人品。胡雪岩认为一个人只有靠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人倾情结交,才能得到为其真心办事的生意场上的朋友。
胡雪岩也并非就懂得所有的延揽人才、使用人才的各种技巧,虽然他相当清楚生意场上靠朋友这个道理,但是他对如何结交生意场中的朋友,仍然也有过一些疑虑。
比如胡雪岩对湖州丝行开办之初投到自己门下的刘不才、黄仪两人,就不知道怎样用他们才好。刘不才是胡雪岩的红颜知己芙蓉的叔叔,虽然他懂药店的生意,胡雪岩也有开药店的打算,但刘不才看药店胡雪岩实在不能放心,因为刘不才不擅长经营管理,恐难担重任。同时胡雪岩是怕他嗜赌的旧“病”复发。不过刘不才还有一项“长处”,即花花公子的那一套吃喝嫖赌的学问全会。经过一番审慎的思索,胡雪岩决定利用刘不才“五毒”俱全善交际的特点,让他跑外场,可以让他替自己去应酬那些富家子弟。对于黄仪,则一时难以安排。黄仪是胡雪岩在湖州丝行开办时聘请的档手。由于当时时间十分有限,胡雪岩来不及细致考察,直接就用了他。这人眼界不够开阔,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用胡雪岩的评价就是本事实在有限,且心胸狭窄,办事专横,和在湖州料理丝行生意的同事老张、陈世龙都相处不好。胡雪岩心地宽厚,一向不主张人一不好用,就请他走人。他只是想找其他能干的人做这个丝行档手,而将黄仪带出来跟着自己,但终究用他干什么心里实在没有任何把握。
胡雪岩在苏州巧遇嵇鹤龄,便向嵇鹤龄请教如何用人——胡雪岩虽然是个财大气粗的生意人,但一向十分敬重佩服读书人,因而也结识了不少读书人朋友。这嵇鹤龄是一个满腹经纶饱学多才的书生,很有一些见识。但他科场失意,屡试不第,只得了个候补知县的头衔。他由于恃才傲物,有些读书人不奉上的“拗”脾气,因而也无法得到督抚的赏识,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实缺。胡雪岩在帮王有龄解决平定新城县饥民暴乱时,有机会结识了嵇鹤龄,两人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胡雪岩向他请教如何用人,嵇鹤龄便向他说:有钱没有用,要有人,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尊重懂的人。用的人没有本事不妨,只要将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门下来。
嵇鹤龄的一席话,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人才重于金钱。作为企业经营者要从内心明确人才对于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作用。这也就是“有钱没有用,要有人”。
第二,学会用人。自己不会做生意不要紧,要懂得敬重懂的人。有那些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诚心诚意帮助自己,即使自己什么都不会,只会使用人才,也能做出大生意,成就大事业。这也就是“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敬重懂得的人”。
第三,树立用人的名声。不怕用的人没有本事,关键要能在社会中博得一个会用人的名声。有了这一个名声,就不怕揽不到有本事的人。这也就是“用的人没有本事不妨,只要将肯用人的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有本事的人,投到门下来”。
嵇鹤龄虽不是商界中人,但凭他读书人对世道人心的洞悉,非常明确地阐述了延揽人才的最重要的三个原则。从主观上来说,只有用人者从思想上、理性上明确了人才对于自己的重要作用,才会真正去理解人、重视人,才有可能会下功夫研究如何用人,去动心思谋如何才能恰当地用人。从生意场交朋友的方面来看,首先要知道敬重人。只有懂得敬重人,那些才智之士才会乐为己用。这一点尤其重要。有人以为自己拿钱聘用人,此人就该为自己办事,甚至认为用人者和被用者之间就是一种类似主仆的雇佣关系。这其实是糊涂的、短浅的看法。对人才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真正的才智之士来说,许多时候钱并不是第一位的。胡雪岩对于自己的职工就从来没有这种看法,他认为,跟着他做事的人,都是他请来为自己捧场帮助自己的,互相帮忙自然就是合作的朋友。
胡雪岩闯荡商场多年,见多识广,他对嵇鹤龄提出的这三点,更是心领神会。他甚至立即有了一个新的规划:弄个舒舒服服的大地方,养一帮吃闲饭的人。这样一来,不就把自己肯用人的名声宣扬出去了么?胡雪岩自然更有生意人的眼光,在他看来,这帮闲人不可能白养,除了为自己扬名之外,他们毕竟还可以帮自己做许多事情。用胡雪岩的话说则是:三年不做事不要紧,做一件事就值得养他三年。做一个当代孟尝君,何乐而不为呢?
有此等眼界,生意场必然可以结交到许多真心朋友,有了众多可以生死相托的朋友相助,成就大事业也必然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