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掌上曾国藩胸中胡雪岩
22394200000030

第30章 诚信取胜,生意兴隆(3)

因此,在胡雪岩商业运作的整个过程中,官场是他“公关”的首选目标。只要与官场扯上关系的,无论是候补的,还是在任的,胡雪岩都毫不含糊地去下功夫投入资金去扶植,使之成为自己的官场势力的庇护神。汪康年《庄谐选录》记载:“胡氏为某钱店司会计,有李中丞者,时以某官候补于浙,落拓不得志,一日诣其店,众慢不为礼,胡独殷勤备至,且假以私财,某感之,誓有以报。迨后场历封疆,开府浙江,甫到任,即下檄各县曰:‘凡解粮饷者均由胡某汇兑,否则不纳。’”众微知其由,于是钱粮上兑,无不托诸胡,胡遂以是致富。这本书中所记载的事例很像胡资助王有龄的事,在众人对家境衰败的王有龄投以势利眼之际,胡雪岩独报以殷勤礼节,并冒着丢钱庄跑街差事的风险,擅做主张,动用东家的大笔银两相资助,表现出胡雪岩不同寻常的眼光和气魄。在王有龄这边,遇胡雪岩如大旱逢甘雨,知恩图报,他对胡的“慧眼识俊杰”知遇之恩自然念念不忘,后来,王有龄以粮台积功报知府,旋补杭州,不出几年,升浙江巡抚。胡雪岩先前的人情投资便得到难以计数的回报,表现在商业上是生意越做越火,还博得了“东南大侠”的美誉。

除了巴结王有龄、何桂清、左宗棠,胡雪岩还不放过任何结交官场权贵的机会,通过钱庄业务与京中大官奕、文煜等人接上了关系。胡雪岩向来认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对于官阶低微和名气较小的胥吏僚属辈以及士大夫文人,胡雪岩也极力拉拢。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说他“时出微利以饵杭士大夫。杭士大夫尊之如父,有翰林而称门生者”。胡雪岩的曾孙胡亚光在《安定遗闻》中记述:“有贵人王军门献玉屏风一座,值千金以上,置厅,事仆失手坏之,时大享宾客莫不震惊,而公竟面不改容,反曲意慰仆不置。”说的是其曾祖胡雪岩向来以宽厚待人,但我们却可以从这条史料中了解到胡雪岩与军门一级的官员有礼品往来,彼酬此酢,而贵人、大亨则更加会成为他的座上宾。

胡雪岩是一位凭借“红顶”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官绅。他积累了万贯家资,红极一时,富甲一方,但胡雪岩背后的强大官场力量,才是其商业财富的真正源泉。胡雪岩明智的选择,验证了晚清时代的中国商人做生意不能没有靠山的客观规律。胡雪岩一生都在不惜一切代价地致力于经营官场靠山,踩着官场仕绅的阶梯,一步步登上了财富的高峰。

想到做到,抢占商机

要想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功,就要敢想敢干,具有冒险精神。失败的企业家之所以会失败,不排除有“敢想不敢去干”的原因。只要发现财源,甚至产生一个念头,就马上想到去付诸实施,这就要反应迅速,敢想敢干。这是因为市场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变化,对于生意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胡雪岩就是一位敢想敢干,想到了就马上去做,从不放弃任何机会的商人,因而他获得了比常人更多的成功。

一次,胡雪岩为销洋庄方面的生意走了一趟上海。他在上海的“长三堂子”吃了一桌“花酒”,酒宴上与古应春一席交谈,就让他抓住了一次赚钱的机会。

古应春是一位洋行通事。中国开办洋务之初,这样的通事是与洋人做生意十分关键的人物。他们表面上主要充当的是类似外事翻译的角色,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当时的“外贸”活动中,他们还承当着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的作用,实质上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买办。

胡雪岩要和洋人做生意,就必须要结识古应春这样的要紧人物。胡雪岩来到上海,托朋友介绍与古应春相识。请吃花酒是当时上海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节目,于是便由胡雪岩做东,尤五做陪,在怡情院摆了一桌以古应春为主客的花酒。酒席上,古应春谈起洋人与中国人进行的一桩军火交易:那一次洋人开了两艘兵轮到上海去卖军火,本来价钱已经谈好,眼看就要成交了,半路里来了一个人,直接与洋人协商,说是太平军有的是金银财宝,缺的只是军火。洋人一听马上单方毁约,将原来议定的价格上涨一倍多。买方需要的军火在洋人手里,自然只能听人家摆布,白白让洋人占了大便宜。

古应春讲这个故事,是因为愤慨于中国人总是在生意场上自己相互倾轧,以致让洋人占了便宜。但古应春的这段经历,也使胡雪岩产生了要尝试与洋人做一笔军火生意的愿望。在胡雪岩看来,当时有两个条件决定了军火生意可做,而且一定可以做成功。首先,当时上海正闹小刀会,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都为此大伤脑筋,正奏报朝廷,希望多调一些军队,将其一举剿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事先备下一批军火,官兵一到,就可以派上用场。胡雪岩认识的江苏巡抚是杭州人,他可以利用官场上的关系打通这条路子。其次,此时太平军也正沿着长江一线向江浙挺进,浙江为保卫地区的安全,正在办团练,也就是组织地方武装,办团练自然少不了枪支弹药。胡雪岩可以借王有龄在浙江官场的势力,促使浙江地方购进一批军火,这完全可以做到。反正洋人就是要做生意,枪炮既然可以卖给太平军,也就完全可以卖给官军。

事情一旦想到,立即便着手运作起来,这是胡雪岩一贯的作风。请古应春吃花酒的当晚,酒宴散后已是子夜,胡雪岩也仍不肯休息,留下尤五商谈与古应春合作同洋人做军火生意的事宜,甚至将如何购进,走哪条路线运抵杭州,路上如何保障军火安全所有的细节问题都考虑到了。第二天胡雪岩马不停蹄地又约来古应春,又细细商定了购进枪支的数量,和洋人进行生意谈判的细节,如何给浙江抚台衙门上“说贴”等所有的具体安排。第三天,胡雪岩就和古应春一道会见了洋商,谈妥了购买军火的所有条件。从产生做军火生意的念头到签订生意合同,不到72个小时,这笔生意就让胡雪岩做成了。

只要发现了生意的财源,哪怕是只要产生了一个念头,就要马上想到去付诸实施。生意场中需要的就是反应迅速,敢想敢干。生意人面对的市场总是与时局、政局紧密相连,且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市场中出现的各种具体情况以及变化,对于生意人来说往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只有及时针对具体市场情况做出迅速反应,才能不断地开辟新的经营渠道,才能不断为自己开拓新的财源。

当然,这也正是生意人应该认真思索的地方。胡雪岩也正是具备这种“想到做到”的精神,使他获得比常人更多的商机,推动着胡氏商业帝国迅速扩展。

面对风险,勇者胜出

胡雪岩认为,生意场上向来是小险小利,大险大利,风险与利润是成正比的。敢冒大险,才能得到更多好处。而要想成为大商人,赚大钱,总需要比常人多一点勇气。许多生意人往往忽略冒险对于生意的意义,认为稳扎稳打才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则。但实际上,那些愿意冒险并且敢于冒险的人,往往会笑到最后,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因为生意场上,风险与机遇总是成正比的,要想发大财,成为大商人,就要有敢于刀头舔血的非凡气魄。所谓敢于刀头上舔血,就是要敢于承担风险。胡雪岩说: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风险总有人背的。要紧的是一定要有担保。胡雪岩做生意为什么不怕担风险,就是因为有“担保”——官场靠山,所以他才敢刀头舔血。当然,敢冒大险最要紧的是要有敏锐的眼光、雄厚的实力和机巧的手腕,看得准、下手狠,以求有惊无险。

中国古代商人祖师白圭认为:商人有四德,即智、信、仁、勇,四者缺一不可。而“勇”又支撑其他三者。商业经营中,有着许多稍纵即逝的宝贵商机,等待人们发掘。然而机遇同时往往也意味着风险,机遇越好,风险则会越大。商机稍纵即逝,到底能否抓住机会,并勇于承担必要的风险,这就要求决策者具有当机立断的勇气。

“勇”是什么,勇就是决断。对于商人来说,关键时刻,一念之差,往往导致事情的结局出入甚大。因此,当机遇降临时,能否敢拍板定夺,往往决定着一笔生意的成败。尤其是大部分资金积压于一处时,一旦调度失当,常使经营者遭受倾家荡产之灾。商人多虑,若不能佐以多勇,机遇来临时,犹犹豫豫,不敢决断,且不说费神劳力,贻误商机,单是这种摇摆不定的工作方式,也会让员工、合作者为之担心。商人的勇毅不存,开拓商场的锐气就会大打折扣,局面也就可能经常停滞不前。

美国速递大王、联邦快递公司的总裁弗雷德·史密斯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企业家一词在某种程度上应当赋予它赌徒的涵义。因为,在许多时候,他们都需要采取相当的冒险行动。在中国近代,具有赌徒气质的商人很多,他们中间最大的赌徒当属胡雪岩。

胡雪岩涉足商海伊始,“赌”的第一把就是在上海的蚕丝生意。当时,他的徒弟陈世龙了解到,上海市面将会不平静,帮会组织“小刀会”将在8月起事。小刀会的起事会给上海市面带来什么影响?该如何应对,这就需要胡雪岩及时做出决断。

如果小刀会在8月起事,此前自己始终专做丝生意,估计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但是假定小刀会起事成功了,上海肯定要有好一阵儿混乱,上海与内地交通导致隔断,外边的丝很难运进。如果能预测到这一情况事先囤丝,大批吃进,它就是一笔好生意。但是同时囤丝又有囤丝的风险。首先是要压一大笔本钱,假定市面不出半月又平静了,囤丝也就意义不大。

在局势难以推测的复杂情况下,做生意就有风险,就需要投资者有敢赌一把的胆识和勇气。这笔生意的结果怎样,只能根据目前手中掌握的极为有限的现实情况来估算。至于预测是否准确,情况能否按你估计的方向发展,一切都是一个待卜的未知数。

然而,正因为是未知数,生意有利润,也有风险,才需要商人勇毅果敢的品性。胡雪岩在这笔生意中做出的判断是:大量买丝,囤在租界,必赚!高价亦不足惜。他的理由是:洋人暗中在军火上支持小刀会,政府必然要想个法子治一治洋人,最直接的方式是禁止和洋人通商,所以过不了三个月,洋人很可能有钱却买不到丝,致使上海的丝价大涨。

事情发展果不出胡雪岩所料,两江总督上书朝廷,力主禁商并惩罚洋人,朝廷批准立刻禁商。因而,胡雪岩从生丝生意中大赚了一笔。

这是胡雪岩自立门户以来的第一笔大宗生意。为了做好这笔生意,他调集了几十万银款,其中大部分都是向钱业同行借贷的。因为大家都信任胡雪岩的商业才能,相信胡雪岩的判断。其实是相信胡雪岩所做的判断大致不会错。反过来想一想,假定这一次恰恰是胡雪岩判断错了,或者是生丝已经囤了三个月,利息已经吃进去了几千,忽然清朝政府市禁大开,丝价大跌,恐怕我们一出场看到的就是终场的胡雪岩了。

幸好,结局甚为圆满。在这场生意中,体现了勇和智的结合,智和义的结合。胡雪岩从官场、洋场和江湖朋友处得来的消息全都千真万确,没有出现纰漏。由于他事前掌握了充足的真实的市场信息,使他的这一决断最终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

作为商人,常常是希望市场能沿着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希望自己预知的一切都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希望生意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越少越好。那么,勇对于商人意味着什么?勇是厚利,勇是机会。白圭之所以把勇列为商人四德之一,就是因为勇一头连接了智慧,一头连接了风险。当事情的发展结局处在“未知”的边缘,需要勇的时候,就能充分证明,自己对此事的向前发展没有完全确知。如果完全地知道了事情的发展结局就不需要勇了。钻入一个已被各种现代化设备整修完好的没有任何风险的大溶洞,不需要勇,顶多需要智,来察清洞中所能够遇到的各种情况。但当你踏入一个荒野中的山洞,哪怕这个山洞并不比前面说的大溶洞危险,也特别需要勇,因为你根本无法预知里面的情况,或许有猛兽,或许没有;或许有毒蛇,或许没有;或许有陷阱,又或许没有……一切都是未知数。

做一件你无法预料其结局的事情,因为是通向未知,所以就可能有机会,有厚利。不过也可能什么也没有,只有无尽的灾难。做一件不知结局的事情,本来其中就包括了许多风险。

要想做一个能赚大钱的成功商人,就必须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也就是说,要敢做别人想不到去做,或者别人想到了却不敢去做的事情。特别是能察常人所未察,在常人所共见的风险中见出常人所未见的“划得来”,并且只要看准了的事情就敢于去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风险。当然,勇毅并不是决断的唯一因素,并且这种勇毅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那就是对事情的各个方面有彻底的了解、正确的预测。

胡雪岩之所以在做生意中能有“刀头上舔血”的非凡勇气,首先源于他对每一桩生意运作中的时势、商情的充分了解。这种勇气不是莽撞的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最后决定。因此,胡雪岩才能在各个机会来临时能够勇敢地把握住,并稳赚巨额利润。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做一件事情,如果需要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大,甚至有可能“翻船”落水,把自己的老本给搭进去,即使手段再高明的商人也得好好思量思量,不敢贸然出手。当然,如果有过硬的靠山,能够提供有力的担保,在关键的时候为你遮风挡雨,起码不至于赔上身家性命,那就可以冒大险。对于许多人来说,不是不敢冒险,而是你没有可以为自己担保的靠山,根本就冒不起这个险。

胡雪岩白手起家而至富甲天下,就在于他能够巧妙地借助官场靠山的保护,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会。换句话说,因为胡雪岩有过硬的靠山做其生意上的庇护伞,不怕冒险,所以他才能豪情万丈地说: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舔。

敢于刀头上舔血,这是任何一个希望获得大成功的商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里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风险的生意人人会做,利益均沾。但是如此这般要在同行同业中出类拔萃实在是难之又难,弄得再好,也不过只比保本微利,混个糊口好上一点。用胡雪岩的话说,也就是“不冒风险的生意人人会做,如何能够出头”?从某种程度上说,凡是能够带来滚滚财源的机会都会包含有风险的因素在里面。即如胡雪岩要学山西票号借款给那些调补升迁的官员,表面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风险,而事实上仍然担着风险。那些新官上任,也有可能在到官途中或到官不久就出了事,比如病死,比如丢官。兵荒马乱之中,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要是发生这种事情,借出去的钱很可能就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