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掌上曾国藩胸中胡雪岩
22394200000018

第18章 深谋远虑,志存高远(1)

胡雪岩本为钱庄的一个普通伙计,但他善于因人成事,且心有灵犀,触类旁通,运筹帷幄,于商界之中游刃有余,如鱼得水,竟然赤手空拳地在商界开辟出一番天地。他身无分文闯天下,创下了集钱庄、军火、生丝、药店、典当、外贸等诸多生意于一身的无人与之比肩的商业帝国。他的借鸡生蛋、以钱生钱的融资策略,使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他把握政局,顺势取势,认购官票,捐钱捐粮,使自己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使自己的生意因此而获得政府的关照;他始终遵守商业竞争的游戏规则,真不二价,以诚信取胜;他作为一个商人勇于不断地开拓新的商业领域,钱庄出身的他却实现了前无古人的跨业经营,军火、生丝、地产、药店等;他勇于风险投资,使自己的商业发展占尽了天机;他慷慨好施,为人仗义,使自己在社会各界颇有人缘和口碑;他任人唯贤,待人以善,不拘一格用人才,使官、商、江湖、洋场中的能人贤士,皆视自己为朋友知己,对他的生意心甘情愿地鼎力相助;他的敢于授权,厚待下属,栽培良才,使他网罗了许多忠诚而且才能卓越的人士,使他的生意如虎添翼,如日中天……

胡雪岩胸怀大志,所以他才能够于兵荒马乱、经济萧条、朝廷软弱无能的社会背景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生意蓬勃发展,涉及钱庄、生丝、军火、地产、洋务等多个领域,成为有“红顶商人”之称的巨贾名商。

立志在我,成事在人

生意场上变化万千,竞争激烈。怎样才能够在商场中立足,成就一番大事业,这是许多商人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这就要从立志说起。拿破仑有句名言:“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同样,一个不想做大生意的商人也不是一个成功商人。你有什么样的志向,就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胡雪岩认为:一个商人之所以要立志,因为你要去为自己争取荣誉,争取利益,争取面子,求得成功,这是人的本性。一个生意人只有树立了要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成为大商贾的志向,才能成大事。

胡雪岩有这样一句名言:“立志在我,成事在人。”他的话与常人所说的带有宿命论色彩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根本的区别。一个成功的商人一定要具有“立志在我,成事在人”的大自信。而胡雪岩正是具备了这种非凡的自信。

胡雪岩涉足商界,一心想打开自己的人生局面。他认为一个人要有打开一片天地的理想,要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但这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有些人之所以处处失败,是因为没有一个远大的抱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因此,胡雪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立门户。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就是要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就是树立自立门户自做老板的意识,其实这也是一种强烈的自主意识。这种自主意识,体现了一种不肯甘居人后的强烈的进取精神,也体现了一个人敢于冒险开拓的超人魄力。这种自主意识,也正是一个可能取得大成就的商人必不可少的素质。

胡雪岩幼年即入钱庄,从倒便壶提马桶干起,仗着脑袋灵光,机敏能干,没几年就爬到“档手”位置,相当于银行办事员。可谓是少年得志,风流倜傥,日子过得十分的安逸。

然而,青年胡雪岩胸襟开阔,手笔恢弘,胆识过人,善于抓住每一次成功的机会,后来成就清代第一富商。要是他也和其他钱庄档手一般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恐怕下半辈子也不过继续在钱庄里,一辈子没什么起色,过着平庸的小康生活而已。

立志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正是胡雪岩立足商界,不断地打开市场,最终成为一流大商贾的内在动力。

胡雪岩父死家贫,自小就到钱庄当学徒。由于他勤快聪明,熬到满师,便成了信和的一名伙计,专理跑街收账。当时不过二十来岁的胡雪岩因可怜王有龄是个人才,自做主张,挪用钱庄银子资助潦倒落魄的王有龄进京捐官。因此一举,不仅丢掉了钱庄的差事,还使自己在同行中“坏”了名声,再也没有钱庄敢雇佣他,终致打零工糊口。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王有龄得胡雪岩资助进京捐官,很快便得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肥缺。王有龄知恩图报,一回到杭州就四下里寻访胡雪岩的下落。

重逢王有龄后,这时的胡雪岩面临着两个不错的选择:一是留在王有龄身边。此时的王有龄需要帮手,也特别希望胡雪岩能够留在衙门里帮帮自己。适当的时候,胡雪岩也可以捐个功名,以他的能力,在官场中肯定会有腾达的时候。另一个选择是回信和钱庄,信和“大伙”张胖子收到王有龄还回的500两银子之后,为了拉回有官场靠山的胡雪岩,准备让出自己大伙的位子。他找到胡雪岩的家里,恳请胡雪岩重回信和,甚至将胡雪岩离开信和期间的薪水都给他带去了。

这两条路胡雪岩都没有走。混迹官场本来就不是胡雪岩的兴趣所在,他肯定不会走前一条路,帮王有龄他自然不会推辞,但最终还是要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而回到信和,也就是胡雪岩说的“回汤豆腐”,这“回汤豆腐”做得再好也不过做到“大伙”为止,总归是一个“二老板”,并不能事事由自己做主。

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了什么好汉?胡雪岩要自己做主,开办自己的钱庄——然而事实却是,这时的胡雪岩身无分文,但他料定王有龄还会有外放州县的机会。他计划着,现在有个几千两银子把钱庄的架子撑起来,到时可以代理官库银钱往来,扩大生意定能发达。

这就是气魄,一种强烈地要在商场上自立门户、纵横捭阖、开疆拓土、驰骋一方的大气魄。

自信自强,舍我其谁

强烈的自主意识,同时还是胡雪岩能够不断开拓自己事业的动力和源泉。胡雪岩常讲:“自信者,方能自强。”如果一个人根本没有一种自立门户,开辟自己的事业的非凡自信,这个人永远不会成为人生和事业的强者,只能永远原地踏步,或者跟着别人做一点小生意。

从胡雪岩创办阜康钱庄的年代看,那时爆发了反清反帝国主义的太平天国起义,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太平天国活动的主要区域,也正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东南一带。当时国内的金融业还是山西富商手下的“票号”一统天下,在东南地区后起的宁绍帮、镇江帮经营的钱庄业,无论业务经营范围,资本实力,还是在商界的影响,都远逊于山西票号。

从自身条件看,胡雪岩此时除了少年时代在钱庄学徒的几年工作经验外,两手空空,不名分文。为了资助王有龄捐官,已经丢掉了钱庄的差事,沦落到吃不上饭的艰难困境。但他踏入商界之初做的第一件事,就表现出了其非凡的自信、宏远的志向,那就是创办自己的钱庄——即使此时还是两手空空,也要热热闹闹先把招牌打出去。此时依然是一无所有的胡雪岩所凭借的也就是他的那份大自信。他认为就凭自己在钱庄跑外场的多年经验,凭自己对于世故人情的洞悉明察,凭自己精到的眼光和过人的手腕,当然也凭借仕途得意的王有龄在官场中给以的鼎力帮助,他完全可以创办一个第一流的,可以与山西票号分庭抗礼的钱庄,并逐渐扩大生意,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凭着这股子自信,胡雪岩开始了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的第一步——开办阜康钱庄。

再比如在胡雪岩的生意面临挤兑风潮,已经濒临倒闭的最危急的时刻,他也始终禀承经商的信义原则,绝不肯做坑害客户隐匿私产自毁名声的事情。他相信自己虽败不倒。胡雪岩当时面对艰难困境,曾经豪迈地说过:“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仅不输,吃过、用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过来。”这更是一种能成大事者的大自信。

大凡有大成就者和希望成为大成就者,必须具有这样的大自信。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有了自信就一定能够成功,有大自信就必定有大成功。的确,在社会现实中,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方面的条件。比如是否具备成就事业的各种必须的能力,比如是否具备某种对于成就一番事业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客观情势,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地利、天时。但是,不可否认,自信,非凡的自信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关键。我们难以想象,一个自信心缺乏,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能够做出什么样的大事情。

胡雪岩认为,古往今来,凡是想成大事、能成大事者,都必然具有一种大自信:所谓“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些名言展示的都是成功者的超凡的自信与豪迈胸怀。

胡雪岩相信自信方能自强。我们难以想象一个自信心极为不足的人会成为生活、事业上的强者。惟能自信,才能有知难而进的非凡斗志和英雄气概,才能有临渊不惊、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说到底,一个人的自信心,实际上是他能为实现自己高远的人生目标发愤图强、奋力拼搏的动力源泉。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胡雪岩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他就发现不了王有龄这个人才,他就不会去救助落魄公子王有龄。他也许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也能开钱庄,只能在信和钱庄做一辈子伙计,那他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巨大的成功呢?胡雪岩也就无法成为名震天下的“红顶商人”。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要在为人处世方面显得自信,才能让人佩服。这是胡雪岩要做一流大商贾的性格特点。的确,只有拥有大自信的人,才会有大志向,才可能有大成功。

成功的大商人在为人处世、经营商业的过程中,都具有非凡的自信,他们随时随地都刻意塑造自己的形象,都在不断地用自己雄厚的实力证明自己才能的卓尔不群。

要成就非凡的事业,除要拥有大自信之外,还需要具有一种认准目标就不避艰难、锲而不舍地干下去的超绝毅力。换句话说,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要有韧性。任何事要么不做,一旦认为值得自己去做,决定做而且开始做了,就一定要不畏艰难险阻,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这也是任何一个渴望有大成功的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胡雪岩就特别看重这一点。

太平军攻占杭州后,杭州城里许多事情和人都发生了变化,惟有更夫没变。无论杭州被太平军占领期间,还是最后被朝廷收复,做了十几年更夫的老周都是始终如一地每夜按时打更,从没有间断过一天。更夫让胡雪岩在战乱刚过重返故里的第一夜,就听到了那十分熟悉的“笃,笃,镗”的梆锣之声。几经战火,杭州城刚刚为清军收复,城内房倒屋塌,十分凌乱,这“笃,笃,镗”的太平盛世的声音,带给人的无疑是一种安定、恬适、振奋,使久经战乱、身心疲惫的胡雪岩也为之肃然动容。当他了解到更夫的家境和为人情况之后,不禁连声赞叹:“难得!真难得!”且当即决定把老周收到自己的门下,并委以重任。用胡雪岩的话说,能够“借重”更夫这样敬业这样执著的人,肯定能为自己的生意帮大忙,做大事。在胡雪岩看来,如更夫这样,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做自己的事情的人,就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了不起”的人。胡雪岩认为:世界上很多事,本来人人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是不是始终坚持地去做。能够这样锲而不舍,就是个了不起的人。

胡雪岩所说的只要肯始终坚持去做事的人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与他经常说的“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像个样子”,其含义是完全一样的,是强调一个要想成功的人不仅要能立志、有自信,还要能真正去踏踏实实始终坚持地做事。胡雪岩的这两句话实际上概括了一个成功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秘诀。当然,在生意场中要取得非凡的成功,必须要有非凡的才干。但是比较而言,脚踏实地、实实在在、锲而不舍地去做,实际上更加重要。这是因为,事在人为,在于自己能一步一步努力去做。如果一个人成天在那里做黄金梦、做老板梦,成天只是躺在床上谋划如何去赚大钱。即使才能超人,如果没有做事的恒心和耐力,没有敢于吃苦的精神,不愿意去品尝创业的艰难和辛酸,或者浅尝辄止便遇难即退,尽做些半途而废的事情,再宏伟的蓝图,再远大的理想,再周密的计划都不会变成现实,都只能是白日做梦。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商人无一例外地不是在艰难困苦中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韧性,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例如众所周知的香港爱国商人李嘉诚就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穿行于大街小巷推销商品的推销员;“金利来”的老板曾宪梓创业之初也曾不畏艰辛地出入于大小商店,为推销自己生产的领带向人赔尽笑脸,也尝尽了别人的冷眼。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能坚持下去,确实是了不起的人;认准了目标,只要不论何种情况都能坚持干下去,就有可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功。

胡雪岩本非池中之物,虽家境贫困,但他志存高远,有一颗早晚要自立门户的事业心。因此,他认准了的事情,能够不畏艰险努力去做。能够以丢弃钱庄的差事为代价,以贫贱之躯、火热之心,于乱世逆境之中,在王有龄身上下注。

胡雪岩拿自己在信和钱庄当伙计的饭碗换银票资助王有龄,这件事开始做时,就不是茫无目的的。他从平常与王有龄的交往中了解到他饱学多才、有安邦治国的志向,只是没有进京捐官的资本,才一时陷入困境。他相信王有龄将来定会发达。这是一笔寻求官场靠山的投资,需要非凡的勇气,更要有长远目光。一般人目光短浅,求利在现在,而胡雪岩则胸怀远大,求利在将来。正所谓“长线放远鹞”,以王有龄的才能只要资助其进京捐官,就一定会官运亨通,仕途发达。王有龄一旦官场走红,胡雪岩因曾在其危难之时施手相助,自会沾光,那时,他的钱就不会白花。

纵观古往今来的巨商大贾,在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出身低微,从给别人打工慢慢地做起,后来凭着自立门户成就大事业的梦想和自信心,最终成长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正所谓“不受磨难不成佛”,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充满艰辛的成长过程与发家史,堪为后人自立创业的一面镜子。

胸怀宏大,放眼天下

胡雪岩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宏伟抱负的商人,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即使久历艰险,路途坎坷,但他仍然锲而不舍,执著依旧。

他曾对王有龄说道:“我的志向,与众不同,我喜欢钱多,越多越好!”

他围拢两手,做了个搂钱的姿势。他的理想就是要当中国的名贾巨商,成就一番大事业,生意做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不过我有钱不是拿银票糊墙壁,看看过瘾就算,我有了钱要用出去!世界上顶痛快的一件事,就是看到人家穷途末路,无钱逼死英雄好汉,刚好遇到我身上有钱。”做为商人,胡雪岩想做大生意,却并不斤斤计较,惟利是图,常有安民济世的善心和义举。

胡雪岩做了个挥手斥金的姿态,仿佛真有其事地说:“拿去用!够不够?”

这是何等气势和魄力啊!

那些终日蝇营狗苟、贪图一己之利的人,又何以了解胸怀远大的胡雪岩的想法呢?

胡雪岩以后有了钱,也确实不止一次地这样做,救济灾民,资助官兵,帮助落难朋友。他出手大方,令人钦佩。

试想:胡雪岩作为钱庄学徒出身、读书甚少的一介草民,于兵荒马乱的乱世之中能够发迹江南,能够成为日后的红顶商人。在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历史之中,面对胡雪岩胸怀天下和气吞山河的气魄,又怎能不让人佩服呢?

胡雪岩一生都在经商,无论是游走于官场、江湖,都是为了做生意。商场中、做生意、变幻莫测,要想把生意做好就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和才智。成败利钝,全在一念之间,个人能力发挥的不同,决定了你的成败与否,以及成就的大小。胡雪岩能以钱庄学徒的出身,身无分文,最后发展到支撑半壁江山的钱庄业,如此成就,如此气魄,翻开近代商业史,无人与之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