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22360600000013

第13章 陪君伴王之诀(3)

有一次朝会时,文帝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内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谢罪说不知道。文帝又问:“一年内全国钱谷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紧张和惭愧之下,周勃汗流浃背。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专门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员。”文帝问:“由谁主管?”陈平回答:“陛下如果要了解诉讼刑案,应该责问廷尉;如果要了解钱谷收支,应该责问治粟内史。”文帝说:“假若各事都有主管官吏,那么您是负责什么事情的呢?”陈平谢罪说:“陛下由于不知道我的平庸低能,任命我为宰相。宰相的职责,对上辅佐天子,理通阴阳,顺应四季变化;对下使万物各得其所;对外安抚四夷和诸侯;对内使百姓归附,使卿大夫各自得到能发挥其专长的职务。”文帝这才赞好。右丞相周勃极为惭愧,退朝之后责备陈平说:“您平素怎么不教我如何回答?”陈平笑着说:“您身为宰相,却不知宰相的职责是什么吗?况且,如果陛下问长安城中有多少盗贼,您能勉强回答吗?”由此,绛侯周勃自知能力比陈平差得很远。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劝周勃说:“您诛灭吕氏,扶立代王为帝,威名震动天下。现在您接受朝廷厚赏,担任职位尊崇的右相,时间一长,将要大祸临头了。”周勃也为自己担忧,就自称有病,请求辞去丞相职务,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后来,文帝罢免了右丞相周勃,左丞相陈平一人担任丞相。

不久丞相陈平去世,文帝复招周勃任丞相。十个多月后,皇上对周勃说:“我下令所有列侯离开长安到自己的封地去,有些人还没有走,你一直被我器重,希望你可以带头就国。”周勃于是辞相归国。周勃免相归国后一年多,当河东守尉来绛县巡视时,周勃总担心被害,往往是身披铠甲,家奴各拿兵器与守尉相见。之后便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周勃谋反。朝廷把这件事交给廷尉协理,廷尉要地方官逮捕周勃,进行审问。周勃非常害怕,不知怎么辩解,狱吏也渐渐欺凌和侮辱他。周勃送给狱吏千两黄金,狱吏便在“牍背”——公文板的背面书写“以公主为证”几个字给周勃示意。公主指的是文帝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儿子周胜之,所以狱吏教周勃以她作证人。周勃把皇帝给他的赏赐都送给薄昭(汉文帝之舅),等到案件加紧审理时,薄昭便到薄太后那里替周勃说情。薄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之意。当文帝朝见太后时,太后便用“冒絮”——一种头巾扔向文帝说:“绛侯周勃诛诸吕时,当年身上挂着皇帝的玉玺,在北军统率军队,不在那时谋反,现在在一个小县里,难道要谋反吗?”文帝已看到了绛侯在狱中的供词,便向太后道歉说:“官员们正在查清这件事,准备释放他呀!”于是派使节赦免了周勃,恢复爵邑。绛侯出狱后慨叹:“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

9.周亚夫获罪含冤死

周勃和周亚夫父子是靠性情走上了历史的重要舞台,周勃因“重厚少文”而被高祖刘邦所器重,周亚夫因治军严谨而留下细柳营的千古佳话。可叹周勃和周亚夫这样的性情人物,能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却无法在政治斗争中生存。

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冬,匈奴三万骑兵入侵上郡,三万骑兵侵入云中,屠杀掳掠甚众,烽火直抵甘泉、长安。文帝任命河内太宁周亚夫为将军,驻宁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驻扎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宁棘门。以防备胡人侵袭。文帝亲自慰劳军队,到霸上和棘门军营,车队直接驰入营区,将军以下官兵列队迎送。接着又到了细柳军营,将士们身穿铠甲,兵器锋利,箭上弦,弓满张。文帝的先导部队到达,被挡在军营外不让进去。先导官员说:“天子驾到。”军门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天子诏令。’”过了一会儿,文帝到了,也不准进。于是文帝就派人拿着符节下诏给将军说:“我要进入军营慰劳军士。”周亚夫下令打开营门,营门军士对文帝车骑说:“将军有令:军营中不可以策马奔驰。”于是文帝就拉着疆绳徐徐行进。到了营房,周亚夫将军手持兵器拱手为礼说:“身穿铠甲的武士不便下拜,请允许以军礼参见。”文帝十分感动。仪式结束后离去,出了军门后,群臣都很惊讶。文帝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前面霸上、棘门的军营就同儿戏一样。那些将军都会被偷袭而遭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可能被侵犯呢?”一个多月后,汉兵到了边境,匈奴的军队也撤离边塞,汉兵随即班师。于是文帝任命周亚夫为中尉。

后来,文帝去世,景帝即位。景帝前七年(公元前150年),时为太尉的周亚夫被任命为丞相。景帝废栗太子时,周亚夫曾极力反对,景帝因此疏远周亚夫。而梁孝王每次上朝,常向太后说周亚夫的坏话。窦太后说:“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景帝说:“请允许我和丞相商量此事。”皇上就和周亚夫商议。周亚夫说:“高皇帝刘邦有约:‘不是姓刘的不可封王,没有立功的不可封侯’。现在王信虽是皇后的哥哥,但没有功劳,如果封他为侯,不符合此约。”景帝无话可说,把这事放下了。后来匈奴王徐卢等六人归降,景帝想封他们为侯,以激励更多的人归降。周亚夫说:“他们背叛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封他们为侯,那么怎么责备不守臣节的臣子呢?”景帝没有听从周亚夫的劝说,封徐卢等人为列侯。周亚夫因此托病请求免职。汉景帝中三年(公元前147年),景帝罢免了周亚夫,任命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

汉景帝后元年(前143),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赏赐食物,只放了一大块肉,没有切开,又不准备筷子。周亚夫心中不高兴,回过头来吩咐主管宴席的官员取筷子来。景帝看着周亚夫,笑着问:“这莫非不满足您的意思吗?”周亚夫摘下帽子向景帝谢罪,景帝说:“起来!”周亚夫就快步退了出去,景帝目送着他走出去。说道:“这位愤愤不平的人,不能做幼年君主的臣子。”

不久,周亚夫的儿子给父亲从工官那里买了专给皇室制造的可用于殉葬的五百件铠甲盾牌,虐待搬运这些东西的雇工,却不给他们工钱。雇工知道这是盗买皇室专用器物,怀着怨恨上书朝廷,检举周亚夫的儿子,事情牵连到周亚夫。景帝见到了检举信,就下令将此案交给司法官员审理。廷尉审问说:“您为什么要造反?”周亚夫说:“我购买的东西,都是殉葬用的,怎能说是要造反呢?”审案的官员说:“您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在地下造反!”官吏的审讯逼供越来越残酷,周亚夫于是绝食五天,吐血而死。

历代帝王很少不猜忌大臣的,尤其是那些功勋卓著者,如周亚夫。而那些聪明的功臣,懂得用政治智慧来避祸。战国时期有王翦出征时数次向秦王请求良田美宅,汉初有萧何故意强买强卖民田。这二人并非真地想要那些良田美宅,不过是以此举来消除皇帝的猜忌。对于大臣来说,尤其是像周亚夫这样功高盖主的功臣,忠诚度是最重要的,只有让皇帝彻底地放心,绝对没有谋反的念头,他才能继续他的职业生涯。

10.石显弄权邀宠

石显字君房,济南(今章丘县西)人,年轻时因犯法受腐刑。他从汉宣帝时,就长期掌管中枢机要,熟悉法律。汉元帝即位后多病,鉴于石显长期胜任他的职位,又是宦官,没有家庭子女,在朝廷中没有党羽,英明能干,值得信任,于是就把大权托付给他。朝廷事无大小,都通过石显转奏,然后再由皇帝裁断。石显的权势超越所有朝臣,文武百官都对他很恭敬。

石显人很机灵,通晓事理,很能领会皇帝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旨意。他心肠阴险毒辣,常以似是而非的诡计诬陷他人,任何一点小小的怨恨,都会被他滥用法令加害报复。他跟车骑将军史高狼狈为奸,在讨论国家大事时,常坚持奉行旧制度,不接受萧望之等大臣的建议。萧望之等人憎恨石显的专权,于是向元帝建议:“中书是宣传诏书的地方,位居朝廷中枢,掌管朝廷机密,应该由正直廉洁的人担任那里的工作。武帝因为常在后宫游玩宴乐,所以才改用宦官,这不是古代的制度。应解除宦官兼任中书官职的法规,这样才符合古代君主不接近受过刑罚之人的礼制。”这项建议激化了萧望之同石显之间的矛盾。而元帝刚刚即位,谨慎谦让,不想轻易改变祖先的安排,所以这件事商议很久决心未定。御史中丞陈咸不断抨击石显。过了一段时间,石显指控他与槐里令朱云友善,向他泄露宫禁中的机密,这是石显暗暗侦察得知的。于是陈咸、朱云都被捕下狱,判处凳刑,罚做苦役。石显的淫威和权势日益增长,公卿及以下的官员都害怕他,人人自危,不敢稍有宽纵。石显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为死党密友,凡依附他们的人,都得到了高官厚禄。民间有歌谣说:“你是姓牢的人,还是姓石的人,是五鹿家的门客吗?官印何其多,绶带何其长!”

石显心知自己专权,把持朝政,怕元帝一旦听取亲信的抨击而疏远自己,便时常向元帝表示忠诚,取得信任,验证元帝对自己的态度。石显曾经奉命到诸官府征集人力和物资,他先向元帝请求:“恐怕有时回宫太晚,漏壶滴尽,宫门关闭,我可不可以说奉陛下之命,教他们开门!”元帝允许。一天石显故意到夜里才回来,宣称元帝命令,唤开宫门入内。后来,果然有人上书控告:“石显专擅皇命,假传圣旨,私开宫门。”元帝听说了这件事,笑着把奏章拿给石显看。石显抓住时机,流泪说:“陛下过于宠爱我,委任我办事,下面无人不妒火中烧,想陷害我,类似这种情形已不止一次,只有圣明的主上才知道我的忠心。我出身微贱,实在不能以我一个人去使万人称心快意,担负起全国所有的怨恨。请允许我辞去中枢机要职务,只负责后宫的清洁洒扫,死而无恨。唯求陛下哀怜,再给我一次宠幸,以此保全我的性命。”元帝认为石显说得对而怜悯他,不断慰问勉励,又重重赏赐。这样的赏赐及百官赠送的资金达一亿。当初,石显听说人们议论愤激,都说是他逼死前将军萧望之,怕招来全国儒生的抨击。由于谏大夫贡禹深明儒家经典,节操高尚而有名望,石显便托人向贡禹表示问候之意,用心结交,并向元帝推荐,使贡禹擢升九卿,并对他以礼相待,很是周详。于是舆论也有赞扬石显的,认为他不曾妒恨陷害萧望之。石显谋略变诈,善于为自己解围,以取得皇帝的信任,用的都是此类手法。为了骗取上司的信任,小人石显采取的是“先入为主”、“偷天换日”的软硬手段,因鳄鱼的眼泪,醉倒了一个老实而又糊涂的上司。

石显就是这样在不露声色中置人于死地,他既能取得儒生的信任、又能得到皇帝的重用,许多事情被他弄得真假难辨,有时连当事人都分不清对与错。他一生几乎没有受到大的挫折,元帝死后,汉成帝即位。成帝重用外戚,石显失宠,再也没有抬起头来,可是,多次对他的弹劾也找不到大的把柄,只好把他撵回家,红极一时的石显这下才想不通,倒在归乡的途中郁闷而死。综观其一生,他的害人艺术叫人有苦说不出、有冤无法诉;他的自保艺术却又是叫人抓不住、抓到也理不清。真正是做到了陷人有术与自保其身的天衣无缝。

11.狄仁杰冤案昭雪

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狄仁杰敢于斗争并且善于斗争,他在武则天时期,奋勇斗奸佞,一心保江山,成为大唐复兴的第一功臣。最能体现狄仁杰之善于斗争策略的,是被武承嗣和来俊臣诬陷下狱一事。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洛州司马狄仁杰被朝廷任命为宰相。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在汝南的时候,政绩很不错。你想不想知道有谁诬陷过你?”狄仁杰道谢说:“如果陛下认为我有过失,请允许我改正;知道我没有过失,是我的幸运。我不愿意知道是谁诬陷了我。”武则天赞叹不已。

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左台中丞来俊臣罗织罪名控告宰相狄仁杰等七人谋反。在这以前,来俊臣曾奏请武则天降敕文宣布:凡一询问立即承认罪行的不处死刑。来俊臣以这一条来诱骗七人认罪。狄仁杰说:“大周改换了唐朝江山,万象更新。唐朝的旧臣,不甘心被杀,谋反是事实。”来俊臣便暂停对他的拷问。判官王德寿对狄仁杰说:“尚书你一定免死了,我受官欲驱使,想晋升官阶,请你供出杨执柔也参与此案,好不好?”狄仁杰感叹道:“苍天在上,竟叫我狄仁杰做出这样的事!”用头在柱上撞得血流满面,王德寿吓得跑掉了。侯思止审讯魏元忠,魏元忠刚直不屈,侯思止气得叫人将他倒吊起来,魏元忠讥讽地说:“我命苦,就当是从驴子背上摔下来,脚绊在蹬子上,被驴所拖曳罢了。”侯思止愈发气恨,吊得更凶。魏元忠说:“你若要索我的头,尽管割去,为什么非叫我承认谋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