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胜于能力全集
22359800000005

第5章 三思而后言,意味着一种责任(5)

谁知,杨恽一看这善意的书信,竟然愈加发出了牛劲儿,公开给孙会宗写了一封信。从表面上看,杨恽似乎也在检讨自己,但骨子里是在发牢骚、述不平,不满、怨恨之情跃然纸上,这些当然逃不过那些政敌的眼睛。恰好这时又发生了日食,这在那个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正是捕风捉影、造谣生事的好机会。于是,杨恽的政敌就拿着他写的这封信,向皇帝进谗言说:“杨恽这个人早就怀有野心,现在更加骄傲淫逸,一肚子牢骚,不思悔改。这次日食之变,全是因为他冒犯上天才发生的,应该重重治罪。”皇帝听信了谗言,大发龙威,立刻命人把杨恽抓来,后来将其杀掉了。

在这个故事里,杨恽是一个典型的愤青派,看什么都不满意,喜欢把不满挂在嘴边,结果却招致小人的报复,落得性命不保的下场。杨恽的故事值得人们深思,试想,如果杨恽处处避其锋芒,小心说话,谨慎行事,那么,那些小人就不会抓住他的把柄了。由此可见,经常口吐不满之语容易酿成祸端。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不满虽然会招致麻烦,但却不是没有丝毫益处的。我们都知道,适度的发泄会让你的心情变得轻松、开朗,这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你总把不满挂在嘴上,甚至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这就成问题了。

抱怨昨天,并不能改变过去;抱怨明天,同样不能改变未来。与其徒劳无益地浪费时间,不如转变心态,释放忧愁,化解怨气,采取积极的行动,做一些行之有效的努力。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将有助于你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缓和疏导。当遇到不快和不平的事情,心生不满或发点儿牢骚是常有的事。尤其是青年人,自制力比较差,感情容易冲动,要想将不满完全消除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可采用缓和疏导的办法,使自己放宽胸怀,开阔眼界,避免死钻牛角尖,放弃种种偏见。

第二,控制和消解。不满、牢骚、抱怨这些东西有很强的指向性,如不加控制,势必伤人伤己。控制的办法,首先是要充分认识不满的危害性,不要图一时的痛快而不顾一切后果地乱抱怨。要懂得不满虽然人人都有,但靠发牢骚来解决问题的从来很少。为了消解因心生不满而被激化的各种矛盾,一定要懂得主动“从我做起。”

第三,转移和升华。当不满即将涌上心头时,赶紧进行回避和转移,多想些使人高兴的事儿,避免消极情绪进一步恶化。不少人出于忧国忧民之心,对一些腐败的社会现象看不惯,往往容易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情绪。这时,就需要把不满加以“升华”而不仅仅是“消解”了。把“不满”转化为激励自己的力量,尽自己以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客观条件中的不利因素。

14.说话忌伤他人自尊心

自尊是人的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从一定意义上说,维护自尊是人的天性。在人际交往中,说话不伤害他人的自尊,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言行的负责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这话指出了人的脸皮的重要性。所谓“脸皮”不过是人的自尊心的一种通俗形象的说法。人人都有自尊心,不但大人物有,小人物也一样,甚至更强烈。有时候,人们为了维护自尊,甚至会坚持错误,不可理喻。古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常常无情地剥掉别人的面子,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抹杀别人的感情,却又自以为是。我们在他人面前呵斥别人,找差错,挑毛病,甚至进行粗暴的威胁,却很少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考虑别人的感受。

罗宾森教授曾说过一段富有启示性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让对方下得了台阶,保留他的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中,说话不伤害他人的自尊,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言行的负责。

一个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会处处维护他人的自尊,这种人也一定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他一定会善解人意,会察言观色,在对方发火时,他便会为自己找台阶下,不再增加火药气氛,阻止关系继续坏下去。

说话不伤害他的自尊,控制情绪是关键。假如你现在因某事在生某人的气,尽管发泄,但要注意的是,别在气头上轻言处罚。因为在气头上所说的话,往往使你后悔莫及,终生遗憾,造成不便以及尴尬;假如员工做错了事,你想责备他,那么就尽管去责备,但是别在紧要关头说:“你在这公司待不下去了,我一定会开除你,我给你六个月时间观察,这期间没有加薪”等等。你应该对员工说:“我明天和你谈,再决定怎么办。”如果真要骂人,在这期间,你要盘算,违规事件到底有多严重,后果如何,若要惩处,如何办最有效果,气头上的任何决定多半引起反作用,使犯错的人丧失颜面与自尊,处罚不成反给你造成负担。

挖苦、讽刺讥笑别人也是伤害对方自尊心的行为,特别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时,你更要小心自己的语言,以免伤害他人。伤害他人往往对自己也不利。

有一位顾客在药店买了8支针筒,回家后发现有一支是破的,于是就拿去换。他对店主说:“你好,昨天我在这儿买了8支针筒,其中有一支破的,您看……”

店主满脸微笑,和蔼地说:“我们马上给您换。老陈啊,你快到里面把针筒换一换。”然后对顾客说:“对不起,请稍等一下”。

顾客换好了针筒,临走时很客气地说:“真谢谢你们,你们的态度真好,真会做生意。再见!”

可是,当他正要往外走时,店员老钱又把他喊住了:“喂,你等一下,我告诉你,今天算你运气好,碰上老板高兴,以后可没这样的好事喽。要是我们天天都为顾客换针筒,那生意就别做了。谁知道你的针筒是不是家里的小孩弄破的?谁叫你买的时候不看仔细?”

这位顾客本来满怀感激,这下子可恼火了,他指着店员嚷道:“你当我是不讲道理专贪小便宜的人啊!你施舍我?你以为我愿意冒着大热天,浪费时间再跑一趟?你们卖了东西还想不认账?你还想不想做生意?你……”

在争吵中,店主和顾客双方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抱怨。双方为发泄自己的不满,都讲了些不负责任的“过格”话。且不说事情如何平息,仅就这种相互挖苦的后果而言,损失最大的还是店员一方。这位店员不仅遭到了顾客的“有力”回敬,而且又让店主失掉了一位顾客。这件事如果传扬开去,那么,失掉的就不止是一位顾客了,这样,店主从生意的角度考虑,就会宣布这位店员是一位不受欢迎的人。于是,店员的损失就更大了。

因此,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伤害别人的自尊,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例如每天要问问自己,哪些事情是应当防止的,久而久之,自然会牢记在心,不至于旧脾气重犯;每天要回忆一下,今天都出了什么事,是怎样把它当成个问题给解决的,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假如你对某人极其不满,你可以引导这种情绪向积极方面发展,比如多说些劝慰自己的话。当觉察到自己要发火,或碰到和自己设想的情况不一样的时候,要用自我暗示的办法,让紧张起来的心情放松下来。总之,无论如何你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免说出一些伤害他人自尊的话语。

15.开玩笑也要为别人负责

一般而言,开玩笑的确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缓和人际关系,但如果玩笑有人身攻击的成分,就是黑色玩笑了。黑色玩笑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力很强,黑色玩笑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一个人性的弱点,任何人都不会笑着面对被揭开的疮疤。与人交谈,适度、得体地开个玩笑,幽默一下,可以营造出适于交际的轻松活跃的气氛,但是,开玩笑要看准对象,把握好度,倘若你没有掌握好幽默的尺度或玩笑过度,不但达不到好的效果,还会让人尴尬,这样的玩笑还不如不开。人们都知道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这个故事讲的是中国古代的大美人褒姒,她是周幽王非常宠爱的妃子。周幽王为了取悦她,竟玩了个“烽火戏诸侯”的把戏,结果让诸侯们深感尴尬,以致最终亡国。这个典故告诉人们,玩笑不是乱开的,否则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很喜欢开玩笑,并且往往过了度,把调节气氛的幽默玩笑变成了黑色玩笑。这些过了度的黑色玩笑是不会被人喜欢的。爱开黑色玩笑的人往往不会受到欢迎,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张林是一家公司的外勤人员,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她脑子灵活,言辞犀利,还有丰富的幽默细胞,无论到哪儿都是颗“开心果”。但如此可爱的张林,却得不到老板的青睐!张林工作非常努力,有一次她加了一整夜的班,第二天一大清早赶到公司。满身疲惫的她还要被老板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说她工作不够仔细、状态差等等,任她怎么解释都不行。张林委屈极了,向比较谈得来的老员工请教,对方反问她说:“想想你平时有没有在言词上对老板不敬啊?”这么一问,张林想起来了,自己平时就爱与同事开玩笑,后来看老板斯斯文文,对下属总是笑眯眯的,胆子一大,就开起了老板的玩笑。有一天,老板穿着一身新西装来上班。别人都是微笑地对老板说:“您今天真精神啊!”只有张林夸张地大叫:“老板,你今天穿新衣服了!不过款式好像是去年流行过的啊!”当时老板的脸色真是特别难看。

还有一次,张林带着刚刚谈好的客户和协议来找老板签字。看到老板龙飞凤舞地在签名,客户连连夸奖老板:“您的签名可真气派!”张林听了又是一阵坏笑:“能不气派吗?我们老板可暗地里练了三个月了!况且这是他写得最多的文字。”此言一出,老板和客户都陷入了尴尬。

开玩笑要看对象和场合,并且在开玩笑之前要多替对方想一想,看看对方是否能接受。张林就是因为在开玩笑时,没有注意到这些,从而才得不到老板重用的。

一般而言,开玩笑的确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缓和人际关系,但如果玩笑有人身攻击的成分,那就是黑色玩笑了。黑色玩笑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力很强,黑色玩笑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一个人性的弱点,任何人都不会笑着面对被揭开的疮疤。由此看来,开玩笑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那么开玩笑的规则是什么呢?你又该如何把握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玩笑要看时间。有句话叫:“人逢喜事精神爽。”当别人遇到不幸和烦恼时,情绪会比较低沉,常常需要安慰和帮助,如果你这时去打趣逗笑,便不合时宜了,弄不好,人家还以为你是幸灾乐祸。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也会有不同的情绪。例如:工作不顺利,遭到领导批评,家庭发生矛盾等等,情绪都有可能出现波动。这时,你万万不可去同对方开玩笑。否则,遭到尴尬不说,说不定还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第二,开玩笑要看对象。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活泼开朗,有的人小心多疑,还有的人豁达大度。对不同个性的人,要做到因人而异。同样的玩笑,对有的人可以开,对其他人就不能开;对男性可以开,对女性就不能开;对青年人可以开,对老年人就不一定能开。如果不注意各人的特点和承受能力,你就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第三,开玩笑内容要健康。开玩笑的内容取决于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玩笑,不仅给对方以启迪和精神上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钢琴家波奇在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观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使他反败为胜。

第四,开玩笑要看场合。当别人在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工作时,你最好不要去开玩笑,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对方的学习和工作。在一些比较严肃、紧张甚至是悲哀的场合和气氛之中,例如参加庄重的集会或重大的活动,包括平时参加各种会议时,也都不能嬉笑打闹,以免冲淡现场的气氛。在公共场合和大庭广众之前,你也不要打趣逗笑,因为人多嘴杂,容易引起某些不必要的误会。

当你开玩笑的时候,只要遵循上述规则,你就会得到朋友们的喜欢,周围人的欢迎,使你成为一位传播快乐的使者,成为人际关系中最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