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胜于能力全集
22359800000025

第25章 责任是家庭和谐的基石(3)

在生活中,这样的镜头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关系到孩子是否具有关心他人的美德。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家长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家长在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这里所谓的“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

现在,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就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四,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这对夫妇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才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7.教育孩子诚实做人

现如今,如何培养孩子诚实正直的品质,不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家长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诚实是培养健康人生的基础,从大的方面来说,不诚实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于国家民族。从小的方面来说,不诚实也足以扭曲孩子的人格。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诚实正直的品质对孩子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家长却错误地认为,在繁杂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孩子诚实正直品质就意味着让孩子有什么说什么,对人对事坦诚布公,有意见当面提,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其结果势必使孩子得罪人、吃亏。作为家长,这么想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但是,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孩子在儿童期,特别是幼年阶段,其成长的主要养料就是真善美。

那么,在这一特殊时期里,家长如何让孩子的心灵尽可能不受外界干扰而接受真善美的雨露滋润呢?这既是每一个父母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父母慈爱之心的真实写照。现如今,如何培养孩子诚实正直的品质,不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家长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般来讲,在培养孩子诚实做人方面,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打消恐惧心理,给孩子安全感。著名哲学家罗素说:“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一般来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或多或少地对孩子有过责骂或处罚的行为,对于家长的惩罚或打骂,孩子心理上会对父母产生恐惧感。因此,如果父母能够消防孩子的恐惧感,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就会诚实起来。对于说谎的孩子,威胁或强迫他承认错误都是不正确的方法,父母最好能冷静、严肃地与孩子谈谈。孩子承认错误以后,父母一定要称赞孩子的诚实表现,要说一些类似这样的话:“我虽然不满你做错了事,但幸好你说出了真相,妈妈(爸爸)实在很赞赏你的诚实。”

第二,多用正面暗示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积极对待自己遇到和电视里看到的诚实孩子,对他们多用一些正面的语言大加赞扬,从而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小时候我们要经常讲一些诚实小孩子的故事给他听,鼓励他处处要诚实,坏的榜样千万不要做。我们要很信任孩子,比如她跑来报告你一件事时,我们不用负面的语言如:“真的吗,可不要骗我”之类的话,因为经常这么说,在孩子的心理上可能种下一个说谎的种子。我们的体会是家长要经常用正面暗示的方法去感动孩子,少用或不要用负面暗示去刺激孩子说谎。第三,找出孩子说谎的原因。对于爱说谎的孩子,父母应该找出说谎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关于孩子说谎的原因,许多心理学家都给出了答案,概括起来有两种:第一,出于无奈而撒谎。许多成年人在处理一些棘手的两难问题时经常保持沉默,可他们却忽视了孩子也有沉默的权利。有些事情孩子一无所知,父母却非要他说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能说谎了。因此父母应该试着给孩子一定的缓冲,等大家都心平气和了,再让孩子主动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第二,为了讨父母欢心而撒谎。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的标准,通常是看爸爸妈妈脸上的表情。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生气,他们会本能地做出不承认自己所做过的错事的决定。

第四,及时纠正。孩子完全不撒谎是不可能的,孩子有时撒了谎不一定是坏事,每当她撒了谎,我们要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多从自己的教育方式找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和改进。第五,制定一些规则并严格要求。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不可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人家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有了错要勇于承认,凡是答应别人的请求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做好等。这些规则一经提出就要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并要重视克服“第一次”出现的问题。对执行规则,家长要态度坚决,严格要求,切不可迁就、姑息。

中国古代那则家喻户晓的《狼来了》的寓言故事,讲述的就是孩子撒谎的事。结果那个习惯于撒谎、老是喊“狼来了”的孩子最后被狼吃了。可见,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一向把孩子撒谎视为大忌。事实上,世界上几乎不会有从不撒谎的孩子。据国内权威心理研究所调查显示,大约有50%的孩子从3岁起就有撒谎的陋习。在9岁的孩子中,70%以上的孩子撒过谎。孩子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孩子的谎言,父母听之任之,任其发展。

总之,培养孩子诚实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教师、孩子本人以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作为孩子家长,更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以后再严要求,要知道改造一个坏习惯比塑造一个好习惯要难得多。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要积极地担负起此项责任。

8.责任是婚姻长久的法宝

如果说婚姻是河流的话,那么责任感便是这条河流的堤坝,没有责任的婚姻,必然如没有堤坝的河流一样,迟早会干涸甚至死亡。

婚姻是爱情的产物,然而,要维系一段幸福的婚姻,不仅需要用爱情来滋润,更需要彼此的尊重、理解、忍让和信任。还有更重要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没有责任心的婚姻是不可能长久的,纵观那些在婚姻上失败的人,并不是找错了对象,而是没有将家庭责任放在心上。什么是婚姻的责任呢?它是指男女双方要对自己的小家庭共同承担义务,夫妻之间要相互忠诚、相互照顾。婚姻的责任包括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即妻子对丈夫的权利和义务、丈夫对妻子的权利和义务。

每个步入婚姻殿堂的人都应该承担起责任,做一个对婚姻负责的人。只有对婚姻负责任,家庭才会幸福美满,婚姻才会稳定和谐。有一位婚姻专家对婚姻作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她说:“如果说婚姻是河流的话,那么责任感便是这条河流的堤坝,没有责任的婚姻,必然如没有堤坝的河流一样,迟早会干涸甚至死亡。”责任是婚姻和谐的粘和剂,只有相互负责,夫妻之间才会携手共同前进。反之,夫妻感情就会渐行渐远,直至破裂。

张娜和李林结婚一年便离婚了,这让朋友们大吃一惊。当初恋爱时,他们俩是朋友中最幸福的一对,也是感情最好的一对。经过数年的爱情长跑,他们修成正果,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二人离婚的呢?原来,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彼此的不负责任。

张娜和李林都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他们有着80后的前卫思想。婚前,两人就约法三章,婚后不干涉对方的生活,给对方的绝对自由,经济实行AA制。他们向外界宣称要做一对“新时代夫妻”,而且他们婚姻是最宽松的婚姻,他们不会给对方任何束缚,他们不要去承受“婚姻中不能承受之重”。他们认为,只有给双方绝对的自由,婚姻才不会是围墙或者坟墓。

婚后,两人都过着自由的生活,夫妻之间互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缺乏对这个家庭的责任感,两人的婚姻开始亮起了红灯。他们各自“自由”地交往着男女朋友,家成了两人共同的旅社,至于妻子或丈夫应遵守的婚姻责任:彼此的忠诚、共同看望父母亲、商量将来的生活等等都抛在了脑后,最后,当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婚姻时,他们才发现,原来对方并不是自己所要选择的人,婚姻也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然而,为时已晚,于是,他们选择了离婚。从张娜和李林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们所谓的“新时代夫妻”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婚姻虽然需要自由,但更需要相互负责。假如失去了责任这道堤坝的约束,自由地任内心的各种私欲膨胀,那么欲望泛滥的结果就是爱情的枯萎、婚姻的死亡。因此,在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应该重视这道堤坝的作用,时时提醒自己,遇事能以家庭为核心,时时考虑到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那么,婚姻自会稳固又幸福。从古到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每一个人的愿望,然而,要实现这个愿望,需要双方共同去经营。因为家庭的责任需要共同承担,感情需要相守在一起才日久弥坚,婚姻需要两人长时间地生活在一起才能长久。家庭生活多半是由一件件小事日积月累而成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必须亲自体会才能知道,而作为夫妻,只有共同体会,共同进退,共同荣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夫妻。

结婚后,夫妻双方都要为家庭做出努力,这样才能保持婚姻的稳定和长久,那些不想牺牲只想得到的人,不愿担负婚姻责任的人,是不适宜结婚的。对每个人来说,当你选择了婚姻时,也就别无选择地承担了家庭责任,不管你愿意与否。责任是不可选择的,不去承担就是逃避。家庭成员之间不是服从与被服从、主要与次要的关系,他们是平等、互爱的关系。谁没有自己的理想,又有谁不懂得幸福之甜蜜。家庭不同于社会、不同于单位之处就在于家中充满自觉的爱,而这爱来源于每个家庭成员无私的奉献,这奉献源于对家庭的责任感。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其实在自己为对方做出牺牲时,其潜意识中都希望得到爱的回报,包括情感上的、言语上的和物质上的。因此,家庭中的牺牲和奉献绝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在一个家庭中,只受用而无奉献的人是人世间最自私的人。

9.相互忠实是夫妻间的责任

如果说婚姻是一座大厦,那么忠诚无疑是这座大厦的顶梁柱。当一对相爱的男女携手走入婚姻的殿堂时,他们实际上也就许下相互忠诚的诺言。对夫妻任何一方来说,忠实于配偶是夫妻间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夫妻相互忠实,是指夫妻之间应忠于感情,应该诚实、坦诚相待以及互敬互爱。任何一方不得有婚外性行为,须保持性的专一性。一夫一妻制的要义就是将人类的性行为规范在一对配偶之间,除此而外的性行为都是违法的,都是对他方的严重伤害,甚至导致婚姻的破裂与家庭的解体。

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任何一方若对婚姻不忠,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结果既伤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许君的故事便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许君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丈夫老实勤快,儿子聪明。夫妻俩在城郊开了一个小型的加工厂。虽然是小本经营,小日子却也过得红红火火。然而,这种平静幸福的日子随着许君的出轨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