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军事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22348300000034

第34章 艾森豪威尔(2)

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通称突出部战役),企图攻占列日和安特卫普,迫使美英同意和谈。德军从圣维特地区出发,向西攻至美国第1集团军的南部,最后进抵马斯河畔的迪兰特。与此同时,德军实施“格赖夫计划”,组成能讲英语的连队,换穿美军制服,突入美军防区制造混乱。17日,艾森豪威尔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19日,艾森豪威尔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北侧盟军先取守势,待机转入进攻;南侧盟军则应尽早向北进攻。南侧盟军于22日发动进攻,迫使德军由进攻转入防御;北侧盟军直到次年1月才发起进攻。1945年1月,盟军在会师,将德军赶过初始防线。在突出部战役中,盟军伤亡7.7万,德军伤亡12万。在突破齐格菲防线之后,盟军攻占萨尔,将德军赶过莱茵河,并抢占雷马根地区的鲁登道夫大桥,继而控制莱茵河东岸,对鲁尔实施两翼包围。4月18日,德国B集团军群(32万余人)投降。1945年3月,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就盟军主要突击方向发生分歧,蒙哥马利主张向柏林快速突击,先于苏军攻占柏林;艾森豪威尔则认为主要突击方向为莱比锡和德累斯顿(考虑到苏军距柏林远比盟军近,雅尔塔会议规定柏林处于苏占区,必须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因而据此通知苏联协调行动。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代表到驻法国兰斯的盟军司令部洽降。5月7日和8日,德国代表在兰斯和柏林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艾森豪威尔战时的主要活动就是组织、协调并指挥盟军作战,而盟军联合作战上是这场大战的显著特点。艾森豪威尔以其良好的军人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指挥艺术而获得成功。德国投降之后,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司令。1945年12月。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艾森豪威尔退出现役,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艾森豪威尔出任北约组织欧洲盟军最高司令。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为了使白宫办公厅成为有效的总统行政机构,艾森豪威尔仿参谋长制度而设办公厅主任。艾森豪威尔在任内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但继续奉行冷战政策,并先后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病逝,终年79岁。主要著作有《远征欧陆》、《白宫岁月》和《艾森豪威尔的战争经历》。

1890年,艾森豪威尔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他选择军人职业,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爱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与家境有关。他家境贫寒,其他的6个兄弟都没有受高等教育,艾森豪威尔也只能免费进入西点军校。他的母亲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不愿自己的儿子从军,但又不便阻拦,加之十九世纪末期美洲的战事不断,从军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件神圣而新鲜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艾森豪威尔从西点军校毕业,获少尉军衔。由于战争,许多同学都去法国参战,他却被留在国内从事训练工作。他创办了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28岁成为少校军官。巴拿马地区司令康纳少将,看中了这位年青人的军事才华,便邀请他到巴拿马服役。在巴拿马服役的三年中,他受到了康纳的特殊栽培,军事知识和技能大为长进。后来,康纳又保送他进入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受训。艾森豪威尔学习认真,训练刻苦,于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后又到陆军军事学院学习两年。

在艾森豪威尔的早期军事生涯中,有幸结识了潘兴和麦克阿瑟这两位美国陆军的名将。他对这两人极为崇拜并拼命追随,特别是对麦克阿瑟的追随竟长达6年之久。最先是随之在陆军参谋部,后来一同前往菲律宾。麦克阿瑟对他很器重,在菲律宾时任命他为军事顾问助理。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他不顾麦克阿瑟等人的劝阻和挽留,坚决要求回国。年底回国后,任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的后勤计划官。1941年,艾森豪威尔改任团长,后来又改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晋升准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第5天,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速回华盛顿。这固然与艾森豪威尔熟悉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问题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有丰富的参谋工作经验。他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便升为少将。这是他步入统帅部与马歇尔长期合作的开始。

这时的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没有资格参加那些有关同盟国战略问题的高层会议,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艾森豪威尔注意到,当美国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的时候,罗斯福和马歇尔却把欧洲战场放在优先的地位。他赞同这种战略观点,在1942年3月就和作战厅的参谋们一起提出了如何进行战争的基本设想:把大量美军集中在英国,而且拒绝将他们化整为零地用在任何周边性的攻击之中,在欧洲上空应获得空中优势,然后从英国渡过海峡,直指法国和德国。对这一基本设想,英国人虽然原则上同意,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意见。马歇尔又命令艾森豪威尔前往英国作实地考察,并在英国设立了一个美军指挥所,为日后实施计划提出建议。当他返回华盛顿提出报告之后,罗斯福总统接受马歇尔的意见,已经任命艾森豪威尔为驻伦敦的美军欧洲战区总司令了。不久,艾森豪威尔又出任北非战场盟军总司令。在这之前,他并未单独指挥过作战,然而他就任后的第一次重大使命却马到成功,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进展顺利。这证明马歇尔慧眼独具。艾森豪威尔也因此名声大振。1943年2月,他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

艾森豪威尔在指挥盟军进行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作战中,在实现与盟国的合作中,都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军人政治家外交家”。他坚定、果断、宽宏大量、对部属充分信任。艾森豪威尔曾不顾可能产生的政治批评,决定承认正在北非的法国维希政府海军上将达尔朗为该地区的法国最高统帅,从而避免了阻力,加速了盟军在北非的进展。1942年底,凯塞林隘道之战失利,他毫不动摇,及时采取措施,派巴顿将军接替了不称职的第2军军长费里登达。布鲁克、蒙哥马利等人曾看不起艾森豪威尔,甚至时而发出一些尖刻的批评,他仍然宽宏大量,努力使英美合作成为现实。在当时困难甚多的情况下,艾森豪威尔指挥若定,先是取得了北非的胜利,接着攻占西西里,推进到意大利本土。1944年,他晋升为五星上将。他把首批登陆部队由三个师增加到五个师,其它细节交由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去负责处理,自己则去关心他认为更为重要的问题。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制空权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他要求英国的空军应在他的控制之下进行诺曼底之战。这个决定遭到英国战略空军司令哈里斯的反对,这使一贯处事谨慎,态度和蔼的艾森豪威尔大动肝火,他于3月23日宣布:“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获得满意的解决,我将呈请辞职。”英国的参谋总长不得不同意把战略空军交由艾森豪威尔指挥。美国空军和其他有关国家的空军也都作了同样的安排。接着,他与法国人又达成了忍受损失的协议。这样,制空权的问题就被艾森豪威尔解决了。起初,诺曼底登陆定于5月,因天气不好而推迟到6月。到6月6日,尽管气象预报天气仍然不好,艾森豪威尔还是决定发起进攻。在这之前,他对加来海峡进行了一次佯攻。6日凌晨2时,联军的伞兵和空运部队首先开始在诺曼底着陆,接着是海空军进行炮击轰炸,6时30分,4000多艘战舰载运的五个师12万人在诺曼底登陆并巩固了登陆场。到深夜就取得了初战胜利。9月,法国全境解放。艾森豪威尔接着指挥他的部队,击退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扑,突破齐格菲防线,进入德国境内,消灭了大量德军。艾森豪威尔由于在二次大战中战功赫赫而被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回国,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一度退出现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去法国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2年退出军界,参加总统竞选,以压倒多数当选。1953~1960年任美国总统。竞选时他提出结束朝鲜战争,1953年就职后,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1957年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控制中东地区。1957年1月,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的《对中东政策特别咨文》中提出:由国会授权总统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并可借口对付“共产主义侵略”,在中东地区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两年内额外拨款4亿美元向中近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这个决议案于3月7日被美国国会通过。3月9日,艾森豪威尔签署了这个后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决议案。

当时,正值英、法侵略埃及的战争失败,美国企图利用这个计划,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进一步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其独占中东的阴谋。后来,艾森豪威尔主义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艾森豪威尔主义遭到中东各国人民的反对。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和约旦四国政府两度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1959年,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也黯然失色了。从1953年到1961年,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他在任期间,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美国戴维营举行了美苏高级会谈。“戴维营会谈”开创了冷战年代及以后的日子里美苏首脑会晤的先例。

艾森豪威尔是个戎马半生,战功卓著的美国总统。现代战争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人才。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而不互相摩擦、自我消耗,就要有人从中协调。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他所用。1969年3月28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