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鼓励孩子100金句
22270500000018

第18章 人际交往篇(1)

74.“阿姨走过来了,我们去叫‘阿姨好’,阿姨一定会很高兴的!”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不愿与人打招呼

一个快4岁的女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早上到幼儿园见到老师要问:“早上好。”但这个孩子就是不张口,妈妈花了4个月时间让她开口问好,可还是没有成绩,真让她头痛啊!

案例分析

问候语原本是互相传递并确认人与人的情谊的,那么只看着对方笑一笑也可以达到目的。

另一方面,有时候问候语也是向对方隐藏自己内心的手段,借此拉开对方与自己的距离。

当对方问候“好热呀”,你如果回答“对,有30度呢”,这样是无法形成对话的,因为对方并不是要确认“今天很热”这一事实,关键在于他问候的语气,所以对此也可以回答:“有时间来我这里玩儿啊。”虽然意义上不相连接,但语气相同,也就达到交际的目的了。

但孩子向对方表示好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悄悄走过去观察对方,或者站在一旁悄悄碰碰客人的裙子,笑一笑,都是他们表示友好的方式。

母亲们往往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才去让孩子问好,这是不对的。另外,即使孩子们说出一些不恰当的问候语,也不必太在意。

像案例中对一个不到4岁的孩子,逼她与人打招呼,有必要吗?她或者只会微微一笑,或简单地说一声“你好”,这就完全可以了。

试想,假如一位熟悉的阿姨远远走来,妈妈说:“阿姨走过来了,我们去叫‘阿姨好’,阿姨一定会很高兴的!”这样妈妈把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提前告诉孩子,可以让她有时间做好心理准备,减少因突如其来而产生的惧怕和抗拒的心理,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父母禁语

“怎么不问阿姨好呀?”

孩子一旦被指责:“怎么不问阿姨好呀?”小孩子这些天真可爱的行为也就完全消失了,如果孩子拘谨地说一句“你好”,客人马上表扬“真聪明”,孩子以后就会只为得到表扬而问候。

与人见面,为相互表示好感及认可,问候对方确实非常重要,如果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在批评孩子前,最好大人先开口问候对方,以身作则,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对策吧?

亲子沟通心法

当众责备孩子,会令他尴尬。

75.“宝宝,我们去游乐园玩好吗?”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怕生

一位父母已经生了3个女孩,特别想要一个男孩,可是,第4个孩子生下来又是一个女孩。父母非常失望,就把孩子交给了奶奶抚养。奶奶年纪已大,照料自己都有些困难,小女孩(连名字都没有)就被扔到了一边,每天除了吃饭和大小便时奶奶照料一下外,没有任何人想起来去看一下她。小女孩到了上学的年龄,人们发现,她特别怕见人,看见有人就赶紧藏到偏僻的角落里.用衣服把自己的眼睛埋住。社会福利机构想尽了一切办法,小女孩慢慢地发生了一些改变,但不管怎么努力,她对陌生人总是抱有一种戒心,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与人交往。

案例分析

怕生不仅表现为怕见生人,还表现为怕接触新环境、怕尝试新事物。

怕生这种现象,在孩子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孩子6个月大时,就会分辨父母、家人和陌生人。当他面对陌生人或新的事物时,便会不知所措,哭泣或躲避。这种情形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到2岁以后,孩子的社会需求开始增加,开始喜欢与别人交往,特别是与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所以一般来说,两三岁的孩子即使刚见到陌生人时会有些不自在,但过不了多久,他就会与他们玩得很熟了。

但是有些孩子却不同,他们即使到了四五岁,甚至更大一些,还是一见到陌生人,一到了新环境,就会局促不安,不敢说话。如果参加什么活动,他们也会畏缩不前,胆怯害羞。这种持续时间过长的怕生现象,不仅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交往,也会使孩子失掉许多学习和尝试新事物的机会,而且还会影响孩子成年以后的生活。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怕生?应该怎样帮助怕生的孩子呢?

孩子怕生可能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人的天生气质各不相同,有的外向活泼,有的内向拘谨;其次,孩子必须在他所熟悉的环境里获得充分的安全感,他才能把这种安全感转移到陌生的人或事物上面去,比如说如果家里缺乏欢乐和温暖,妈妈或爸爸没有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胆怯怕生;另外,如果孩子从小很少见到陌生人,缺乏在众人面前露面的体验,父母也很少给他一些适度的刺激,那么孩子也会难以适应陌生的环境和事物。总之,怕生是孩子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

对这类孩子,父母要多多关心,金句“宝宝,我们去游乐园玩好吗?”既尊重孩子,又为孩子创造了与外界接触的条件,这种两全其美的事可是每位爱长都想干的哟!无论工作多忙家长都要尽可能地腾出时间,为孩子创造与条件,多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教会他如何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友好和睦的人际关系。也可以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让孩子倒水、拿糖果,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学会自己招待小客人。家长外出购物时,可以带上孩子,一些问商品、问价钱的事情鼓励孩子去做。与人交往时,鼓励孩子打招呼,交往后,鼓励孩子说再见等等。

父母禁语

“怕什么呀,又不会吃了你!”

父母不能用说服教育来对待幼儿的感情,而是说什么“怕什么呀,又不会吃了你”、“已经五、六岁了,还这么胆小”等等之类的话责备他,幼儿会接受这些吗?这反而会使心理本来就十分恐惧的孩子更加害怕了,我想,每位家长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吧。

“宝宝,阿姨来看你了,给她表演个节目好吗?”

接触来访的客人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但父母也不必一定要勉强怕生的孩子向客人打招呼,也不要总是对孩子说:“宝宝,阿姨来看你了,给她表演个节目好吗?”更不要觉得孩子怕生有损自己的面子,不然孩子更会感到不安和焦虑,对于克服怕生的心理没有好处。

亲子沟通心法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76.“宝宝,我们去外面找小朋友玩好吗?”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孤僻离群怎么办

晴晴的妈妈在37岁才生下这个女儿.疼爱之心自不必说。晴晴稍有头疼脑热都会惊动全家人的每一根神经,家人对她可谓处处关心,事事包办。当晴晴3岁时,到了该上幼儿园的时候了,全家人把小晴晴送到幼儿园,可刚去了一天,她说什么也不肯去了,一到幼儿园就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妈妈和奶奶都跟着掉眼泪。看到此情此景,奶奶便说:“你看孩子多可怜,她不愿意去就别勉强了,还是留在家里,让我带吧。”就这样,晴晴在奶奶身边又待了两年。和奶奶在一起时,晴晴很少出去玩,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听奶奶讲故事或自己一个人过家家。

看着周围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都进步不小,妈妈决定再次送晴晴上幼儿园。这回晴晴好像长大懂事了,不像以前那样苦恼。但据老师反映,晴晴在园里和其他小朋友表现不一样。她从不主动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们一起玩。当别的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打闹时,晴晴总是自己一个人在一边玩。老师让小朋友们回答问题时,别的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而晴晴从来不敢举手。老师把她叫起来.她回答的声音也很小,像蚊子哼哼。晴晴在园里总是一副郁郁寡欢,与小朋友们格格不入的样子。可晴晴妈妈却说:“晴晴在家里可不这样呀!”的确,晴晴是个“两面派”。

案例分析

从孩子的天性来说,孩子是乐群好交的,那些孤僻离群的孩子大多数不是缘于天生,而是由于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

有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容易形成孤僻离群的坏习惯,这与儿童缺乏与同伴在一起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孩子在幼年时,常被关在家里独自玩耍,不与其他孩子有交往,更别说有密切关系了。另外,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分照顾和迁就,儿童生活在自己家中的小天地里什么都很顺心如意,而当他到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时,就会感到陌生、害怕,并且要遵守集体的规则,会感到一切都不如家中如意。因此产生了案例中晴晴那种心理。

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为孩子提供与同伴接触的机会,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是医治孩子孤僻离群的最佳良药。金句“宝宝,我们去外面找小朋友玩好吗?”正为孩子创造了这个条件。

父母禁语

“不想去就跟奶奶在家呆着吧!”

儿童心理专家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原则应是:家人不要太亲近儿童,儿童应该与年龄相同的儿童生活,然后才能学得与人相处之道。儿童总是与家人在一起,就会产生依赖式的自卑心理,将来步入社会就会感到很难适应。“不想去就跟奶奶在家呆着吧!”偏偏为孩子提供了多与家人接触的机会,这不是与专家的观点相悖吗?

亲子沟通心法

亲子勾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吧!

77.“爸爸相信你会做得很好!”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产生冷漠心态

爸爸出差回来,看见儿子王明放学回家,高高兴兴地走到儿子身边,问:“儿子,想爸了吗?”没想到儿子毫无表情地哼了一声便走到自己的房间,这令爸爸心里好难受。他不知道自己朝思暮想的孩子为什么对他这样。

案例分析

冷漠心态是人际交往的障碍。人与人的交往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流,信息的沟通,也是心灵与情感的互动。你经常对别人缺乏热情,怎么可能期盼别人对你投入热情呢?

冷漠心态还是情感健康发展的障碍。少年儿童时期是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情感包括很多要素:良好稳定的情绪、责任感、集体感、集体主义情感、同情心、美感等。冷漠心态使人不可能保持积极的愉快的情绪,它与责任感、集体主义情感背道而驰,缺乏起码的同情心,也不可能产生对美的真切体验。

孩子产生冷漠心态,和家庭教育有关,比如当孩子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车,当孩子给上坡的三轮车助上一把力,当孩子把自己的新书送给贫困地区的友伴,当孩子为正在发愁的奶奶送上一杯茶,当孩子出现这些“热心”行为的时候,父母没有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反而责怪他多管闲事,渐渐地孩子就会养成对任何事或人都漠不关心的习惯。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及时采取措施融化这颗冷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