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孩子,你的害羞我能懂!”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害羞
妈妈带着三岁的洋洋去超市购物,这时妈妈突然遇见了一个好朋友,正要上前和她热情招呼时,洋洋突然死命地抓住妈妈的腿,并且对朋友简单的“你好,洋洋”这句问候置之不理。妈妈对洋洋的这种反常行为感到惊奇,立即询问洋洋:“宝宝,你怎么啦?你不是很喜欢她家的小妹妹吗?”洋洋却仍然躲在妈妈身后,一言不发。
案例分析
生活中像洋洋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往往会对新情境表现出突然的“退却”。这样的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他们小心谨慎。实际上,这是他们特有的、先天的气质所决定的行为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害羞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只有当孩子的害羞程度大到阻止他结交好朋友,或者让他们无法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时,他们害羞的特性才会成为一个问题。
造成孩子害羞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种:
一是遗传的因素,二是孩子可能有一个不愉快的童年,三是孩子缺乏社会经验,四是缺乏自信心,五是父母教养态度。
爸妈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家有一个害羞宝宝,任凭你怎么鼓励,他都大胆不起来,此时爸爸妈妈往往会表现得焦急万分,这种心态其实不利于帮助宝宝消除他们的害羞,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在害羞宝宝面前,你的态度很重要。
那么,如何消除孩子害羞心理呢?看看以下的几点建议能不能帮上忙。
1.增加孩子社交、交往的机会
如果孩子害羞是因为从小没有社交机会,父母就应当特别关注他们在这方面的需要。领孩子到亲友家中,或者请邻居或同班较熟悉的小朋友到家里玩,积极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人,主要是让他们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也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活动,为孩子拓展人际关系及社交天地,增加孩子的交往机会。起初适合在比较安全的环境锻炼他。
2.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
当孩子有害羞、怕生情结时,父母应给孩子引导,使孩子有正确的观念,但避免勉强地要求孩子。
3.适时给孩子打气和鼓励
父母的态度对于孩子消除害羞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有害羞的情况时,父母切勿当场给予难堪和指责,事后也要不时为孩子打气,找出孩子害羞的潜在原因,耐心教导。只要孩子有进步,我们就要给他真诚的鼓励,比如当你的孩子在一次谈话中发表意见时,给他一点鼓励和赞扬。例如“我很赞同你对那只小狗的看法,洋洋,它的脚掌确实不同寻常。”还要对孩子表示理解,如对孩子说:“孩子,你的害羞我能懂!”
在的反复鼓励中,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会产生被认可、被接受的感觉,有助于消除害羞心理。
4.通过童话故事书启发孩子
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故事书内容,开启孩子的心扉,以富趣味的教育让孩子踏出害羞、怕生的情结。
父母禁语
“你是个害羞的孩子”
有些孩子会因自身的沟通能力或社交技巧不佳,而对某些事情采取逃避的方式。此时,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随意下定义,说他是个“害羞的孩子”,比如:对家人和朋友解释说你的孩子是害羞的,会造成孩子的一种自我定义:我是一个害羞的人,这也会成为他将来更加害羞的理由。即使面对孩子的害羞感到很焦急,父母也不要勉强孩子,更不要采取惩罚或指责,这些只会更加打击他社交的信心。
“这孩子一见人就害羞,去加自己房间吧!”
有些家长知道孩子怕羞,家里来了客人就说:“这孩子一见人就害羞,去加自己房间吧!”从百把孩子过度保护起来,本意是想减轻孩子在社交场合所经历的痛苦,这个想法是好的,但不应用将他隔离的办法呀,那样会使情况越来越糟。应该鼓励、引导他多演练,帮他克服见怕羞的坏毛病,如果把孩子过度保护起来,孩子的缺点何时才能改掉呢?
亲子沟通心法
理解孩子,亲子沟通的良药。
52.“相信自己,你有你自己的优点。”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有自卑心理
童童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大学里的教授。童童是独生女,因此爸爸妈妈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希望他们的女儿和他们一样有知识,甚至超过他们。于是从童童很小的时候起,爸爸妈妈就给她制定了发展计划。当童童刚会咿呀学语时,父母就教她念英文。等童童长到三四岁时,她每天的时间就被父母安排得满满的。如早晨起床要练声,上午学知识,下午学跳舞,晚上练琴。童童的爸妈希望童童成为一个全才,所以对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童童起初的表现很出色,不论在幼儿园里还是后来的学校里,她都是一个活跃分子,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在德智体等方面,她都不会落于人后,但这样仍不能让她的父母满意.因为父母给童童定的标准是第一。每当童童拿着自己还认为满意的成绩单高高兴兴地回家时,得到的总是父母的训斥:“这道题怎么能错呢?这么简单,真是笨呀!”听到父母对自己的评价,童童伤心地低下了头。上小学一年级时,童童参加了全市的歌咏比赛,拿了二等奖,下台之后,她欣喜地向爸爸妈妈跑去,没想到面对的却是爸妈冰冷的面孔:“你看人家获一等奖的那个小朋友,嗓子多甜美,表情多自然,可比你强多了,你呀。真让我们失望。”可怜的小童童,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小童童慢慢地变了。现在,她已经十二岁,上小学五年级了。据老师说,这几年来,小童童仿佛换了一个人,原先她是一个特别开朗、调皮、聪明可爱的孩子,而现在她总是一个人独处,很害羞、胆怯,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上课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就是老师把她叫起来。回答也是含含糊糊,犹犹豫豫,总是说我不行,我不知道,再也看不到小童童那充满自信、活泼可爱的样子了。
案例分析
其实,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小的时候,看到别人长大而自卑;当我们长大的时候,却发现别人比我们更有钱;当我们有钱的时候,看到别人比我们更富年轻力壮,这些都会在我们心底里产生自卑。这样看来,自卑其实是不可怕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卑也是推动一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但是,如果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自卑,而不愿去进行自我突破的话,那么自卑对你来讲就是非常有害的。
对于儿童阶段产生的自卑心理,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只要注意纠正,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而不注意调控,少数幼儿会变得更加孤僻、懦弱、缺乏自信心。因此,家长如发现幼儿有自卑表现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既要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做到对幼儿不一味地责备、训斥,同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孩子的优点,“相信自己,你有你自己的优点。”只要孩子有了成功和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点,就及时对其表扬,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价值,培养自信心。这样孩子的自插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父母禁语
“你怎么这么笨,看人家,可比你强多了。”
对孩子进行教育,最好不要拿某些小朋友去跟自己的孩子比。比如:“你怎么这么笨,看人家,可比你强多了。”这样不但能以说服孩子,而且还会使孩子跟被拿来比较的小朋友产生敌对情绪,造成两者的隔阂。父母盲目地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责骂训斥,讽刺挖苦,会使自家孩子越来越自卑。
“我们家怎么有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孩子。”
“我们家怎么有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孩子。”这句话出自父母的口里,好像他们已经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的自信心能建立起来吗?
父母对孩子过于刻,总指责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孩子在短暂的生活中,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因此会觉得一事无成,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心理更加严重。
亲子沟通心法
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53.“妈妈相信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勇敢的孩子是不怕的。”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胆小退缩
青青家庭条件十分优越,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她疼爱有加,对她照顾得非常周到,生怕她受一丁点儿委屈和伤害,从不肯让她单独出门,他们告诉她外面有坏人,像大灰狼一样狡猾而凶恶,一个出门会被她们抢走的。因此,青青养成了胆小退缩的性情,不敢自己上街,7岁了仍不敢与其他大人孩子交往,就是到家门口玩玩都不敢独自去,生怕大灰狼从笼子里跑出来把她抢走,凡事总依赖父母和爷爷奶奶。
案例分析
从青青的案例中分析,她可能是患上儿童退缩症了。
有这种病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他们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他们表现得特别孤独、退缩、胆小、害怕,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甚至连去动物园、逛公园、看电影、随父母到亲友家做客都很害怕;也从不主动与其他孩子交往,常常是一个人孩子孤孤单单、沉默少语,宁愿一个人呆在家中与玩偶为伍,也不愿参加孩子们欢乐的游戏。即使是在自己的家中,如果来了客人,也不敢去接待。
有关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儿童退缩症的发病率常在5~7岁。
父母的态度与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家庭对儿童照顾得过分周到,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寸步不离父母,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就会失去安全感。这样的儿童,逃避一切,把父母视为安全港。另外,行为怪僻的父母,家庭不和或意外事件,也常常是造成儿童退缩的原因。另外,孩子有退缩症也可能是由于他性格的缺陷,如孩子抑郁、胆小、忸怩、自卑、孤僻等。既然找到病因,就该对症下药了。如果是父母教养不当,就应从改变教养方法入手;如果是经受某种重大刺激,应加以慰藉与开导等,如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勇敢的孩子是不怕的。”力求家庭环境和父母态度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与小朋友们一起娱乐,克服孤独感,适应外界环境,融洽人际关系。让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在健身的同时,锤炼意志,豁达情怀,培养乐观性格。
父母禁语
“你真给我丢脸!”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别面前表现得好一些,那样自己脸上的很光彩呀!然而有退缩症的孩子却令父母很失望,他们越是越有人的时候,越害怕,越不敢表现自己。父母可能会生气地说:“你真给我丢脸!”人人爱面子,这是人之常情。但孩子不这样想呀,他以为父母嫌弃自己,讨厌自己。他也会为惹妈妈生气而责备自己。
“嘿,看你那样子,还敢跟别人说话?”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有缺点,不去耐心说服教育,帮助他纠正,而是嘲笑孩子:“嘿,看你那样子,还敢跟别人说话?”这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压力,不利于孩子成长。
这样的父母虽然不多,但危害极大。嘲笑孩子的父母,最初也是处于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关爱心理,但是长期下去,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成见,偏激到敌视孩子。
在实践中还发现,有的孩子对父母的嘲笑会耿耿于怀,只是因为没有反抗的力量,暂时埋藏在心底,一旦长大了,往往会寻找机会报复。
亲子沟通心法
让孩子走出大门才是对孩子的真爱。
54.“孩子,我们去和小朋友游戏好吗?”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有自恋倾向
李菲从5岁的时候,爸爸妈妈离婚,她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性格内向,独自支撑着家庭生活,非常繁忙。尽管她会偶尔挤出时间来陪心爱的女儿;但母女俩在一起的时间仍然少得可怜。并且母亲严肃、认真的神情总让李菲觉得不舒服、乏味,好觉得母亲好像离他好远远。林娜看到妈妈时,总想赶快离开。事实上,林娜特别希望和妈妈在一起,像其他孩子一样向妈妈撒撒娇、说说心里话,她只有妈妈一个亲人呀!她多想妈妈能收起严肃的面孔,但妈妈始终那样冷落她,总是说自己很忙,没太多的时间照顾她。李菲感到自己好可怜。妈妈一点都不爱她,她该怎么办呢?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影响下,李菲渐渐地变了。以前活泼开朗的她变得向妈妈那样内向、害羞;她过多地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一副目中无人的神情:她对身边的人十分冷漠、缺乏同情心;她对别人给自己的评价过分敏感,渴望得到持久的关注和赞美,嫉妒心强。每当李菲听到别人夸奖自己,就会得意洋洋、沾沾自喜;若听到批评之言,便会暴跳如雷、愤愤不平。在家里.她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和妈妈发脾气。母女之间的关系更加冷淡。在和同学相处时.她很少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很难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妈妈见孩子这样着急了,经过咨询心理专家,得知李菲有自恋倾向。
案例分析
自恋倾向的产生多与童年的经历密切相关,如单亲家庭,教养不当,缺少同龄伙伴等。
家长首先要教孩子学会关心别人,消除自恋倾向。为孩子提供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如带孩子与小朋友去做游戏等,经常提醒孩子:“孩子,我们去和小朋友游戏好吗?”作为家长应该对孩子敏感一些,对孩子谈话的欲望给予优先的注意,尽量满足他们的谈话要求,善于营造轻松、自然的谈话气氛,不要使每一次谈话都过于沉重,以至孩子会有意避免与父母的接触,由于对父母不信任而过多关注自己,渐渐地形成自恋倾向。在孩子面前不要吝啬您的微笑。家长的微笑和欣赏往往胜过一切,喜欢受到别人的赞赏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所以,家长要学会夸奖孩子。任何孩子身上都有值得夸赞的地方。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有自信、积极的心理。微笑地面对孩子,就是用一种最美好的态度来关心孩子。微笑就是给孩子的最大关心和鼓励。会给孩子无穷的动力,会促进孩子健康心态的发展。
父母禁语
“我没时间,自己玩去!”
家长对孩子每一句话都应认真作答,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带有责备的口气,“我没时间,自己玩去!”之类的话孩子听了会很伤心,你愿意看到你的心肝宝贝伤心落泪吗?
亲子沟通心法
放下您手中的活,聆听孩子诉说吧!
55.“不要紧张,相信你是最棒的!”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考试怯场
小学六年级学生王鹏的家长一谈起王鹏的学习就会愁眉不展:“我家鹏鹏学习很用功,从来不用叮嘱他写作业温习功课什么的,平时考试成绩也挺好的,可每逢大考成绩就很不理想。要是把考卷发给他,让他在家里重做一遍,他几乎什么都会。我们问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感觉到考试的时候脑子里稀里糊涂的,心里慌得很。这可怎么办呢?”
案例分析
许多孩子或轻或重地表现出考试“怯场”的心理问题,这可是影响孩子一生致命的“坏毛病”,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下面的建议是否可以帮您一忙呢?
1.淡化考试气氛,放松心情。像竞技运动比赛前的放松、调整一样,家长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减压,尽量让孩子感觉到考试不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和其他的日子一样,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让孩子以一颗平常的心去参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