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悟生活
22267500000020

第20章 化解生活的压力(2)

克服重重困难,不放弃,必能助你从绝望走向希望。

五、缓减压力的妙方。

用“无所不在的压力”这句话来形容我们现在的情形,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压力过大会导致各种生理心理疾病,缓解压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总体来说,我们应该以间接的方式去处理压力。我们如果以直接的方式去处理,势必会遭受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但改用间接方法便可将压力顺势导出,这是摆脱压力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1.培养自己的忍耐力和控制力

物质生活丰富了,刺激人的欲望也就相对地增加了。现在的小孩向父母亲嚷着:“我要这个,买那个给我”。相对以前的“不行!等以后买”这样的父母亲自然少了。因为大家手上都有钱,所以想要就能买。

仔细想想,既然有想买的东西,手边又有钱,买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事啊!而“忍耐一下”、“看看有没有需要再说”,这也是因为没有钱才必须这么做的。

然而,现今这个年代的人,在忍耐力方面是愈来愈差了,想要的东西马上就想拥有,所以会有二十四小时超市的兴起。如此一来,就算是深夜突然想吃点什么也不怕麻烦了,而忍耐也变得愈来愈没价值似的。

大家被教导的行为模式是“不要忍耐,想要什么就去做”,所以才会使得无法忍耐的人愈来愈多。举目可见那些被溺爱又任性的成人出现,他们常常因冲动而行事,只要有一点点的不满,就无法忍耐、无法控制自己。如果不按照他们所想的去做,马上就会陷入不满的情绪,无法面对挫折,也很难重新出发。其结果,就是出现大量无法承受压力的人。

然而,不论什么事都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也会有麻烦。因为他们无法接纳其他不同意见的人,所衍生出来的行为就是欺压他人,碰到比较柔弱的人,就横行霸道地抢夺……,制造出种种的社会问题。

这时候,社会若不景气反倒是件好事也说不定。因为如果没有钱,那么大家都需要忍耐,也会想起“想要的东西,必须存够钱才能买”、“想要美梦成真,就必须有严格的事前准备”、“要成就事物总会有波折,那么多下点工夫就好了”这些老道理,但我希望大家都能牢牢记住。

在人生不顺利之时,就是培养自己忍耐力和自制力的时候。与其被溺爱而成为一个没用的人,倒不如接受父亲严格的管教来得重要。只要努力渡过这段期间,以后的幸福将是无穷的,人的可塑性也会随之更宽广。再过几年,地球的人口总数就会远超过食物的生产量,所以适度保持危机意识也是有必要的。

2.感受不到快乐时试着专心做一件事

有句成语:“不求甚解”。那也会、这也行,即使这样也能应付。当然,全能的选手是“天赋异秉”的见证,但结果总是半途而废,因为没有人可以凭“一招半式闯江湖”,到最后总是上不上、下不下的,无法有很大成就。

现代的人们似乎什么事都容易落入“不求甚解”,如享受假期、旅游、滑雪等等都是。民间正流行一种“不跟上潮流就仿佛无法获得满足”的观念,但实际上你真的因此打从心底感到快乐了吗?这样的快乐是否比你以前的快乐来得肤浅呢?

对着因失意而垂头丧气的人说:

“去做些可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吧!”

他根本就没有“快乐的事”啊!从表面上来看,能令他快乐的事似乎不少,但实际上就是没有。这也会、那也行,却往往完全不知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就像枝叶茂盛却缺少主干的树木一般,早晚终将失去其“生命力”。

举例来说,像是去旅行。因为喜欢庙宇,所以想看尽世界各地的寺庙,并依照“下一站想去看某间寺庙”这样——去锁定目标。长久以来,到各地寺庙所拍摄的照片及收集到的资料,就足以让你当之无愧地成为“寺庙专家”。你一旦有了一个具体目标,慢慢就会想去收集相关的资料。

就像此时,你会听到:“要问寺庙的事,就去问那个人吧!”

若是因为看到杂志中的风景照片,而存有“想去这个地方玩”的想法,就像今年流行去黄山,所以就决定“去黄山玩”,于是就只玩这么一次。然而,只玩一次是无法累积经验的,所以往往只会留下一些零星的经验而已。

你是否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专长,而陷入“做什么也得不到乐趣”的窘况?就因为得不到乐趣,所以才会一直不断地在找寻能让自己有快感新潮的事物,却又依旧得不到快乐。其实,最重要的是,要下定决心专注于一件事,若将它称为“目标”也可以。

如果可以这么做的话,那么你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努力就不再是白废力气了。相反的,还能帮助你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白废力气”。

不论现在社会上所流行的是什么,你都能靠自己决定“下次我要做什么”。

赋予主干新的生命力,枝叶自然也就茂盛了。

现在的你,精通于哪一方面呢?

3.顺其自然

每年到了就业时期,最受大学生瞩目的企业总会成为话题焦点。除了知名企业以外,薪资优越的企业也会成为目光的焦点,因为有太多的学生想进入这些企业,相对地录取率就大幅降低了。能顺利进入这些企业的,多半是成绩优异或学有专长的高才生吧?因此,越是受欢迎的工作,便有愈来愈多的优秀人才聚集。

然而,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今年受瞩目的企业,10年后未必仍能持续保有其地位。由于时代的转变,后来居上的情形也时常发生。年轻时挤进好公司并不代表这辈子就能安然无恙。相反的,就算不能如期进入自己所期望的公司,当时或许会有点挫折感,但10年后会怎样谁也无法预测,说不定自己的公司反而会成为名列前茅的大企业也说不定。

荣获诺贝尔奖的汤川秀树博士是专攻量子力学的专家,但在他大学时代所流行的却是古典力学,当时研究量子力学的人可说是非常少,优秀人才都集中在受欢迎的科系。然而,对当时选择不受欢迎科系的汤川秀树博士而言,这个选择却是促成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

期望自己的小孩能够进入大企业,然后再选择自己所向往的工作或自己所无法完成的愿望,这种想法真是完全没有道理可言。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至少和自己的年代相差了20~30年,若从孩提时代就为他们铺路,等小孩长大读大学时,自己所期待的一流人生或许早已不合时代潮流了!

父母常会因为小孩热衷电动玩具而摇头叹息,但曾几何时,电脑游戏的程序设计师已一跃成为时代的先趋,才20多岁就在电脑游戏产业赚进了好几个亿。照这样看来,这次说不定又要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电脑游戏设计师,而拼命鼓励他们去玩电动玩具不成,真是不可思议。

所以,人的预测是不准的,倘若你认为自己的估算很准确,那现在的你早该成为一个赢家才是,若继续将所谓的“预估”加诸孩子身上,那就是彻底的失败。

4.做好“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自己”是什么呢?一定是有许多答案的。能够多去想想确实是有好处,只是千万别忘记,到目前为止你所做过的事,以及今后想做的事当中,就已经包含了你的“自我”在内。

“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这种心情也是真实的没错,但常去伤害他人、让人厌恶,这也的确是事实。所以,即使他本人认为现实生活中“伤害他人的自己”是“不真实的自己”,心里所想的“善良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很遗憾地这种说法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因为无论是真实的自己,还是不真实的自己,归根究底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所以,从别人那里所反映出的你,就代表现实生活中你的所作所为。也就是说,当你对他人恶言相向,你就会被认定是“伤害他人的人”,这和你心中所想的并没多大的关系。基本上,这是根据实际表现出来的部分来做判断。如果希望他人认为你是个温柔的人,那么你就必须实际去做到才行,这个世界上并不会有人那么亲切地替你着想。

你到目前为止所做过的事、内心所想的事、今后想做的事以及内心所考虑的事,这些都与“真正的你”息息相关。

孩童时代,你应该做过暑假作业吧?有人是开始不先做完就无法安心去玩,也有人总在八月过完之前,才将堆积的作业随随便便交差了事。当然,也有人是每天按照进度去做也说不定。

就像在漫长的暑假中有作业一样,漫长的人生也是有作业的。有人在孩童时就背负着许多难题,也有人在孩童时过得无忧无虑,但长大成人后问题就出现了,也有人一直过着普通平凡的日子,突然间他的小孩却出现了问题或是忽然失去了老师。对于现在正身处困境的人,我希望他们这样想:“就把它当做人生的课题,非靠自己去解决不可。”或许拖得了一时,但最后终究还是不能不去面对和解决,因此也只有面对它一条路可走而己。

付先生被太太发现与公司里的秘书有了外遇。在公司里共同合作了10年的太太决定离家出走,而秘书也相继离职了,于是公司的业务霎时一片混乱,直到离婚为止,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付先生也坚决不愿道歉。

想要得到些东西就必须担负起相对的责任,这个东西是否有这个价值,就在于每个人的价值计算了,这和人生中的许多事是相同道理的。想得到东西的同时,也有相对的风险性存在,在心中先衡量过这个风险性后,再决定是否要跨出那一步吧!

付先生显然对风险的评估太大意了些,却又在事后不想承担代价。人生并不像讨债公司那样严厉,却也没有人能逃避得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重新站起来”并不代表“回到原点”。先诚实面对所发生的事,再去思考日后要怎么办吧!

六、迷茫中的选择

选择项目太多,让人迷茫时,人往往感到压力,因而无法作出决定,甚至失去决定的能力。

80年代中期罗宾·威廉斯主演的一部电影中,有一幕是他在曼哈顿超级市场琳琅满目的咖啡架前选购。那里放了冷冻干燥咖啡、香浓混合咖啡、哥伦比亚咖啡,有罐装、袋装、玻璃瓶装……还有各种颜色的包装。

威廉斯饰演的角色是在前苏联长大的,那是只有两种选择——咖啡和没有咖啡。现在他面对如此多的选择,感到了焦虑。他晕倒了,人往前栽,把整架陈列的咖啡都撞倒了……

面对众多的选择项目,怎么做呢?最好明确自己的需要,以及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东西,并且在重要的事项之中分出一个优先顺序。

在快速变动的环境中还能生存得很好的组织都擅长找出事情的优先顺序,并能按照顺序做。这种情形发生在个人身上时,多数人的烦恼就是有太多事情都必须“优先”处理,而有些人则根本没有所谓的优先顺序。

许多人可能已经把他们待处理事项的优先顺序排好了,因此很容易就看出到底会不会太多。就定义来说,怎么可能同时有18,20或25项你认为很重要且需要“优先处理”的事情呢?虽然没有法律规定“优先项目”应该要有几项,但数目应该小于你目前认定的数量。

如果你的“优先项目”实在太多,你可能花多少注意力去处理它们呢?最大的可能就是你只能专心处理其中几件,其余大多数的事则让它们自生自灭。

当你清楚了自己的优先顺序后,就能提醒自己,你现在要做的决定对生活和事业都很重要。这样,你心中若能保持清明,就能较快做决定,从而使形成的压力和耗费的精力都较少。

当你确定核心的“优先项目”后,要果断地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小决定,多空出空间来处理重大决定。

一些无关紧要的决定,可以让别人做或依别人的喜好决定。如同事问你去哪儿吃午饭时,最恰当的答复就是“由你决定”。费那么多神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