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有语言,处处也都存在发展语言的机会,但要注意教宝宝时。应结合宝宝的兴趣和情绪。让宝宝在学习语言中感到乐趣,自然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刻意地、枯燥地学习,否则宝宝会失去兴趣与热情,在你教他说话时不积极主动地与你配合。此外,大人在教宝宝说话时一定要有耐心,不要随便地批评宝宝,在宝宝遇到困难挫折时要耐心帮助。当宝宝取得进步时应及时鼓励,在愉快的情绪下,潜能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在与宝宝的对话中,大人应尽量用规范的语言。不要重复宝宝的儿语,而应逐渐地予以纠正。对宝宝的错误发音更不要加以模仿、嘲笑,而应及时纠正。这样宝宝说话的积极性就得到了很好地发挥,宝宝逐渐也就养成了大胆说话的好习惯。
宝宝应有小伙伴
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宝宝,宝宝没有了天然的玩伴——兄弟姐妹,而是生活在大人堆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伯姑姨等。他们几乎可以满足宝宝任何的物质愿望,想玩什么,想吃什么都没问题,宝宝是个“小太阳”。但他们对宝宝心理的发展和需要却不清楚。在行为上,也往往习惯以大人的意志来规范宝宝,如这个不能做,那样做不好,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等,总之虽有很多玩具,但活动和思维却被束缚住了,想像力、创造力都得不到充分地发展和发挥。
科学家通过对小猴子的隔离实验发现。在早期生活中没有同伴交往经验的小猴,其交往能力、智力发展都落后于正常小猴,更何况人是社会中的人,宝宝的成长中更需要有小伙伴。如果宝宝很少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游戏活动,那么他的性格、情绪、智力,对集体生活甚至以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均会受到不良影响。比如一些宝宝尽管在家里,大人教会了他背儿歌、背唐诗宋词,可上了学后却仍离不开大人,寸步难行,甚至不会上厕所,这种表面聪明是绝不等于实际的能力。
与小伙伴们友好交往,不仅会对宝宝的成长有必要的意义。而且也是宝宝成长中的自然需要。彼此年龄相仿的宝宝非常容易相互接近,所谓童心无邪,他们相见时可能会非常高兴地相互微笑,或拉拉手,摸摸对方。有时小伙伴们在一块虽是各玩各的,但有无小伙伴在场,情形是不同的。有研究表明,有伙伴在场时,宝宝玩同样一个玩具能玩出更多的玩法,玩得时间也更长。此外,一些大人不屑的事,小伙伴们在一块都会兴高采烈,乐趣无穷,比如看蚂蚁搬家,这就是童趣。
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有时免不了会发生矛盾,最常见的便是争抢玩具。对这个年龄的宝宝来说其实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尚没有“你的”、“我的”的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小伙伴们每人都有玩具,并逐渐让他们懂得彼此交换玩具。若你的宝宝的行为太激烈,应制止他,并让他适当地与稍大一些的宝宝一起玩,让他知道收敛自己。这些都是宝宝学会成功交往的开端。
另外,随着宝宝逐步长大,在与小伙伴的游戏玩闹中,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长处和不足的地方也就逐渐地暴露出来,便于早期的引导和纠正。小伙伴之间的友谊是一种培养宝宝活动能力和丰富语言的无形财富,这种财富是大人的关心和爱护所无法替代的,丢掉了有时甚至无法补偿,成为终生的遗憾。
让宝宝心情舒畅
这个年龄的宝宝从早晨8点钟起床以后。妈妈带着他到外面玩,经过4个小时,就相当疲倦了。一般消除疲倦的最好办法是午睡。午睡在午饭后较适宜。
睡前最好让宝宝排便和换上睡衣。1岁半到2岁的宝宝,还不会脱穿衣服。凡是能够穿脱衣服的宝宝,应尽量鼓励他们自己穿脱衣服。
不能睡午觉的宝宝,多半是妈妈不守在身边就不睡。对这种宝宝,妈妈应在他旁边略呆片刻。宝宝一放心,也就睡着了。
尽管宝宝疲倦、情绪不好,但是,只要他的精力没有发散尽。往往好斗,同家里其他人发生冲突。所以,无论在房间里还是在室外。都应尽可能给宝宝以充分活动的空间。
如果像密室一样地将宝宝关在屋里;担心马路上车辆频繁,不安全,渐渐不采用室外养育,对宝宝成长是不利的。宝宝们总是想到室外去玩。为了保持他们情绪良好。必须合理安排到室外散步的内容,万万不可忘记,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
1岁半到2岁的宝宝还不能独立。没有大人跟在自己身边,心情总是不安。所以,妈妈应尽量满足宝宝的要求,经常在他们身边。
妈妈经常要收拾宝宝大小便、准备开饭、整理被散乱的玩具和书等等。对他们提出的什么要求,总是连连不断地说:“等一下”、“回头再说吧”。这样,易导致宝宝总是惶惶不安,不利于让他心情舒畅。
创造游戏场所
宝宝满1岁半,走路也快了,也勤于用手了。1岁半后,也决不是非买特殊玩具不可,而是更活泼地玩原来的玩具了。为了玩得更活泼,需要有个宽敞的空间。这时期重要的是扩大宝宝玩的地方。
宝宝在沙地玩的时间渐渐变长;让宝宝拿蜡笔在大纸上描画也耐心了;玩积木的时间也长了;就是说。能够专心致志地、持续地玩下去了。
爱好运动的宝宝,看到别的宝宝骑小三轮车,自己也想要。快到两岁时,就可给他买了。夏天,宝宝喜欢玩水,如果玩的时间长了,千万不要忘了给他戴帽子。
随着体力的增强,宝宝的破坏能力也增大了。应注意经常检查宝宝玩的玩具,坏的地方会不会割破手或扎伤眼睛。上发条的玩具,大都是铁皮做的,更要注意。
不要让宝宝染上撕破画本的坏习气。再旧的画册,如果看到宝宝开始要撕的时候。就应斥责,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宝宝不可能区别旧书可以撕,新书不可以撕。所以买书时最好选择纸质结实的。
这个年龄期的宝宝,为了锻炼他们的身体。可以让他们做各种体操。然而,仅让妈妈和宝宝一起做操,是不可能的。强迫让宝宝做,他会不感兴趣而逃开。
家里可以办到的这一年龄宝宝的锻炼是:星期天爸爸带宝宝到宽敞的地方去玩;妈妈每天按规定时间带宝宝散步等等。散步对整天被憋在家里的宝宝来说,其乐趣同玩耍一样。
能力培养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进餐:饭前半小时要让宝宝保持安静而愉快的情绪,不能过度兴奋或疲劳,不要责骂宝宝,以免影响食欲。如果宝宝正玩得高兴,不宜立刻打断他,而应提前几分钟告诉他:“快要吃饭了”。如果到时他仍然迷恋手中的玩具,可让宝宝协助大人摆放碗筷,这会转移他的注意力,增加对进食的兴趣,做到按时进餐。
吃饭时不说笑,不玩玩具,不看电视,保持环境安静,培养宝宝专心进食的习惯;要根据宝宝一日营养的需要安排饮食量,使宝宝养成定量进食的习惯。如果宝宝偶尔进食量较少时不要强迫进食,以免造成宝宝厌食。进餐时不能催促宝宝,要让宝宝细嚼慢咽;应为宝宝准备一条干净的餐巾,让他随时擦嘴。保证进餐卫生;要让宝宝咽下最后一口才能离开饭桌;注意饭后擦嘴和保持桌面干净。
应按食谱安排每日宝宝的饮食,尽可能根据当地的情况和季节选用多种食物。培养宝宝爱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饭桌上特别可口的食物应根据进餐人数适当分配,培养宝宝关心他人,不独自享用的好习惯。要注意桌面清洁,餐具齐全、卫生,饭菜冷热适度。
耐心培养宝宝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吃饭的能力。父母可在碗中装小半碗饭菜,要求宝宝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吃饭。要教宝宝每次用勺装饭不宜太多。防止撒饭;当宝宝吃得差不多时,父母再给予帮助把饭喂完。保证宝宝吃饱。在宝宝进餐的技能尚未完全掌握时,要耐心指导,切忌粗暴处理或包办代替,养成的依赖性。要鼓励宝宝自己吃完碗里的食物,对宝宝的进步要及时表扬,以增强宝宝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1岁半左右可开始培养宝宝学习使用筷子,自己用餐巾擦嘴、擦手。
在照顾宝宝饮食时,要细心讲解或提问各种食物的名称、颜色、烹调方法,使宝宝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看图书讲故事
找一本适合宝宝看的图书或画报,和他一起看,给他讲故事。宝宝对故事百听不厌,当宝宝对故事熟悉后,可以就书中的情节,提出问题让宝宝回答。
长期这样做能训练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
问答
平时应多和宝宝进行语言交谈。1岁半以后,宝宝逐渐由说单一词句过渡到学说短句,这时应多问宝宝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宝宝用短句回答,如“妈妈叫什么名字?”“爸爸上哪儿去了?”等,如果宝宝答不出,或回答的不完整时,要用完整的句子再说一遍,让宝宝重复。一问一答,既能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又能训练宝宝的记忆力。
学数数
在日常生活中,教宝宝进行数数儿练习,理解简单的数的含义。如给宝宝吃水果时,先让宝宝数几个苹果。有几口人,一人吃一个够不够分。吃饭时让宝宝数数碗、筷子、椅子、人数,看看够不够。类似练习很多,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对这类问题给予注意。
理解对应关系
找一些图片(如鞋、图书、眼镜、摩托车、帽子、饮料、皮包、童车、玩具等),看看哪些是宝宝用的?哪些是爸爸妈妈用的?类似的还可以用一些相关物体的图片,如眼镜、书(报纸)、碗、勺子、扫帚、簸箕等,放乱后让宝宝理出对应关系(见图7-10)。
目的:初步理解物与人、物与物的关联。
复述句子
可选内容简单、但富有情节的小故事或儿歌等,作为复述内容。先给宝宝讲几遍故事或儿歌内容,然后再教宝宝复述句子。复述时,你说出一句(3~5个字),让宝宝模仿一句。渐渐地让宝宝自己能把句子复述出来。
目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
找一些宝宝画报,给宝宝讲故事用,并提出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让宝宝回答,以便宝宝改掉自己的一些坏毛病。
目的:训练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做尿宝宝
宝宝又尿床了。这多难为情呀!咦?小猫、小狗、小兔,还有小鸡,它们在干什么呢?原来,它们也尿尿了,正在晒屁股。于是,宝宝自己去晒枕头,自己去晒被子。后来,尿宝宝不再尿床了。
要让宝宝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让宝宝学会自理
妈妈必须十分了解自己的宝宝,否则,无法发挥宝宝的创造性。必须鼓励宝宝自己排便、吃饭、穿脱衣服。鼓励宝宝,常采取当众表扬的办法,但也不要流于形式。妈妈和宝宝是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妈妈须以自己内心里喜欢宝宝成长的情感来感动宝宝。宝宝的自理能力虽然因季节和个人的灵敏程度不同而多少有些差异,但是,到2岁时,他们都想自己能用勺子、筷子吃饭,独自用杯子喝水了。
只要宝宝满1岁半,尽可能把副食放在副食餐具里。总吃杂烩面条和什锦饭并不好。
对于不能自己吃饭的宝宝,一方面要经常鼓励,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否则,忙不过来时,宝宝会用手抓着吃,但一定要让宝宝饭前洗手。
在5~10月期间,满2岁的宝宝,应尽量培养排便习惯。开始让他小便和便完时,都要说:“唏,要尿吗?”、“唏,尿完了吗?”,以加深宝宝把撒尿说成“唏”的印象。如果在小便过程中宝宝也开始会说“唏”(开始撒尿会说唏就不用说了,这里主要指便完后也会说唏)时,就要给予鼓励。只要宝宝在大、小便前后确实会告诉“唏”,就可以不再用尿布。估计要到大、小便时间,让他自己坐便盆。便盆不能是宝宝一坐就掉进去的,最合适的尺寸是宝宝的屁股既掉不进去,自己又站不起来的壶型便盆,尿完后把他抱起来。
发挥宝宝的创造性
1岁半到2岁的宝宝还不能自己组织起来玩。独自玩的过程,也是考验自己创造能力的过程。这时,让宝宝以自由游戏为主,尽可能给他们各种玩具,以使他们体会到玩的快乐。
1岁半后,并不是就自然而然地意识到玩土、玩沙子、玩石头和水了,而是要给他们创造条件。给宝宝以挖沙子和土的小铁铲、小铁桶和筛子等,就会开始玩起来。如果再有装载挖出土的玩具翻斗车,就会不断地挖土玩。只要有塑料小水槽、喷壶、小水桶和水枪之类的东西,他们就想玩水了。
为增强宝宝的创造性,必须给他们便于发挥创造性的玩具,像软材料制成的动物,狗、猫、马之类,娃娃、木制卡车、电车和小轿车等,这些都是需要的。紧接着不久,宝宝为了要玩过家家,就需要给他成套的玩具式的小家具、小餐具。通过玩,使宝宝学会使用的方法。还需要准备一些积木和组装木块,这有利于发挥宝宝建筑方面的天资。也要给他一些蜡笔和纸,以培养画画的兴趣。
宝宝到了这个年龄,也要组织些愉快的创造性运动。带宝宝上公园荡秋千、玩拱桥小积木之类的游戏器械。像在土堆上架上20厘米宽的板子,让宝宝感到有玩过桥的意思。而投球和滚球是小男孩、小女孩都喜欢玩的游戏。
这时,宝宝们对音乐的接受能力也不断增长。可以在宝宝玩时用木琴和响板增加游玩的节奏,或是一边弹风琴让小孩听,一边教他唱能理解歌词意思的歌曲,以培养他对音乐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