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的廉颇看到蔺相如受到了国王的优厚待遇,心中立即生怨很不平衡,这就立即出现了悲剧。而且,他还想将悲剧推进,他每天守在进早朝的路上想要羞辱蔺相如,因为他只能看到一点,只看到局部的问题的一点,而且僵死在这个点上。所以说,一切悲剧都是因为僵化僵死在某个点上而被割造出来的,蔺相如则是一朵花,一朵白云,他是流动的,他看到全局,看到了别的国家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有他们两个文臣武将同时存在的原故。只要他们文武两人任何一个离开或死去,别的国家,就可能立即进攻。廉颇却只能看到问题的一面性,他看不到那个”二思维”,看不到那个对立面,而蔺相如却能看到。
人都是智慧的的人,都是有潜意识追求喜剧的欲望,后来,廉颇终于听到蔺相如回避他的原因,他才猛然醒悟,才当场醒悟,才终于越过了悲剧,终于制止了悲剧,才找到了生命的喜剧,才出现了大团圆的喜剧。
孔子是一个经典。他一生都不太得志,都在推销他的政治主张,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个悲剧。但他是得道之人,他怎么会停留在一个悲剧之中呢?决不可能。所以他一生都在寻找那个喜剧,只可惜,喜剧往往深藏于悲剧当中,没有超世之才和坚韧不拔之智力,是难以找到那个伟大的喜剧的,只有那些不畏不崎岖和艰难险阻的人,才会追求到山巅盛开的玫瑰花,才会找到那生命中闪光的珍珠,才能找到那个喜剧。孔子最终还是找到了,最后他能“从心所欲”了,他的心灵不再有碍了,他终于成了一个流畅的人。
老子,也是一个奇迹。他是人类史上对从悲剧中寻找喜剧认识最深刻的几个人之一,是体悟”二思维”最深的人,他和“佛陀”同样伟大且闪耀着巨大的光芒,因为他们都吃透了关于”二思维”的辩证法,都深知世界的一切追求一切实现都只能是反向运作,如你要打拳就得先收拳,你要到达那头就得始于这头脚下的第一步,你要开悟就得历经沉重,你要自由就得先束缚,你要找到喜剧,就得先找到悲剧。因为一切都是相对的,都是铜板的正反两面,你的一切问题都只因为你停留在单面上,静止在一处,你不知道辩证法的另一面,你不去继续寻那个另一面,所以,你只能停留在那个悲剧里,而老子、佛陀们则刚好相反,他们吃透了什么是”二思维”,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他们不仅知道,而且能做到,能找到那个隐藏的对立面,能找到那个喜剧。
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八十一篇,几乎都是在阐说”二思维”的妙用,是反复告诫反向运作的重要和必要性。老子不可能是个悲剧,因为他总是继续向前寻找,他作为“图书馆馆长”,一生博览群书,正面的反面他都看得太多,他看到了天地运行的规律,并从中悟出了人生、内心、他人、大自然的必然规律,所以,他在某个时候得道了,他开悟了。他由一株小草,终于蜕变成了一个最灿烂的花朵,他成了一个最坦然的微笑,成了战国时代一个最悠闲的人。
李嘉诚是大家都熟悉的人,他是一个开悟者,不过在他小时候,帮别人打工时,他是一个悲剧。他内心燃烧着一团熊熊烈火,拥有向上的强大的生命原动力,他不甘于停留在打工的简单模彷之中,不甘停留在悲剧之中,后来,他勤奋,勇于开拓,终于找到喜剧。
比尔?盖茨也是一个从悲剧中找到喜剧的人。当比尔·盖茨还在哈佛读书时,他有一个伟大的想法,而且还想把那个梦想推向全世界,这本是一个喜剧,但他无法实现,因为哈佛大学束缚了他,作为一个学生,他必须做他应该做的事,上他应该上的课,他时间有限,他无法迅速实现他的梦想,所以,他立即成了一个悲剧。他十分苦恼,在悲剧中烦乱过一阵子。他是那种有使命感的人,是有野心的人,他不安分,他决定自动自发地摆脱那个悲剧,摆脱哈佛,他要去寻找属于他的喜剧。
找到喜剧并不难,难的是做决定,是你到底敢不敢去寻找。
许多人,一生都活在社会的底层,都活在一系列的无奈和痛苦埋怨之中,他们总是埋怨这个世界的一切,总认为世上所有的人都对不起他,都要有意为难他,而且总认为一切变化总是对别人有利的,对自己有害的,等等。这种人一生都只可能活在地狱里。
他们是可怜的,是值得同情的。每个人的失败,都是社会的教育功能缺位的表现。有多少失败者,就反映出如今教育有多么缺位和渎职。我深深同情弱者。我所有的学问和智慧都是为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忽略了的人准备的。我要你们也活在喜剧之中来,不要都呆在那个悲剧里愁眉苦脸,不要老是对生命有太多的顾忌和恐惧。
凡是上过我的心灵培训课的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能随时从悲剧中找到喜剧。这没有什么神秘的,这是一种能力,一种技术,一种只不过学校教育课本里没有教的学问而已。
我前后在永州闭关八年,我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究竟解脱之道,每个人都完全有可能走上及时的解脱之路。人完全能自己从悲剧中找到属于他的喜剧。无论是谁都做得到,都一学就会的。
当然,既然是一种能力,那么,也有一个学习程度问题,悟性高的人,能很快学会,悟性低的人,当然只能靠不断修炼才能学会。
总之,悲剧,是生命的开始;悲剧,是人间地狱;悲剧,是智慧的低级运作。可以说,只要你处于悲剧状态,那么,你必定是没有开悟的,或者是没有启动你的智慧的。如你要伸手去打你那不听话的儿子的意念和动作,这是一个悲剧,但你可以阻止这个悲剧发生,他一定还有一种更为不暴力的方式存在,只要你继续找,就一定能找到。你若这么想,你就开悟了;你若这么做,你就是在接近花朵,接近喜剧。你若能全力以赴去寻找,你必将开悟,必将彻底摆脱悲剧,必将远离悲剧,必将找到那个潜在的喜剧。
记住,喜剧都是潜在的,就象你在一个城市里寻找你的爱人一样,只要找,就一定能找到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得与悲剧打交道,要么活在悲剧之中,要么,走出悲剧。这二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是有本质区别的。活在悲剧之中的人,是一个未开悟的佛,而有能力从悲剧找到喜剧的人,才是完整的人,才是开悟的人,才是得道的人,生命对他才具有意义。
你所有的意义和价值都蕴藏在你的悲剧里,都深藏在悲剧的另一面,你只要找,就必定能从悲剧中找到喜剧的。
任何一个悲剧的后面都必须隐藏着一个喜剧,这正如一个喜剧后面都隐藏着一个悲剧一样。我们只是平时没有深究,我们的教育从来不这么说而已。
平时的教育总是叫我们如何摆脱悲剧,如何去别的地方找一个喜剧。这就是问题之所在,他们割裂了悲剧与喜剧同在性,正如生与死是同在的一样,一旦割裂就制造了新的冲突。
今天,我们必须正视悲剧,正视“希望”,你只可能从失望中找到希望,不可能在别的地方,找到新的希望,就算在别的地方找到了新的希望,那也是会成为一个新的悲剧。只有在失望中找到希望才是建设性的希望。
比如你对你的老师失望,那时因为你对他的要求过高过多,他达不到你设定的要求,所以你才会失望,他也许尽了力,也许没尽力,这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你对他的能力评估错了,你原初欲设的那个结果错了,所以,你才会有现在的失望。在此,我告诉你一个法门,你要对他不假设,那么,你就永远不可能失望。
你朋友与你合作,结果令你大失所望,显然真正令你失望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自己的预设而已。朋友也有他的局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金矿。
你结婚了,才发现你老婆有三大致命的缺点,一是懒散,二是不爱条理,三是不求上进。这都是人生中的大毛病,尤其是无法容忍的毛病,所以你十分失望。
其实,你应该失望,因为在结婚前的恋爱时干什么去了?要知道人的习惯绝非一日养成,不可能一到你家就有了三大毛病,那些毛病几乎都是跟随她十几年的,你的眼睛只盯着他的身体,脑袋只想到如何把她弄上床,你从来就没有时间去观察她的缺点,所以,你才会有今天的失望。
失望并不是可怕,你只要按我的思路去进行,很快就能找到希望的。人并非一无是处,她一定是有优点的,你不必每天盯着那个缺点,那样只会让你失望,你应当发现她的优点而后培植它,让她有新的自信,她就会逐步改变的。
每个人都是有待完善的人,都是有希望的人,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乌云当头其实并不可怕,因为乌云后面一定隐藏了阳光;
你身上洗出污水这并不可怕,因为你已洗干净了你的身体;
你杯中只有半杯水并不可怕,因为你杯子里居然还有半杯水;
你被蛇咬了一口并不可怕,万幸的是没被蛇连咬两口;
你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值得庆幸的是回家没被老婆又K一顿……
其实,所有令你失望的地方,你都一定能找到希望。
这是上帝的安排,也是生命的喜剧意识。宇宙是一个精神的宇宙,它除了使万物尽可能有序的运行之外,还对人类进行了特别的关照。悲剧是无法消除的,就算是上帝也不能消除悲剧,但他却能在每一个悲剧中预设一个喜剧进去,好让有情的人类不至于太失望太绝望。这虽然是一个预想,但无数事实却证明,这种预射的正确,千万正确。
人生是有希望的。许多人痛苦,失望,甚至对人生倍感绝望,其原因是因为没有人教他走出阴暗的技巧,现在你既然已学会了这个最简单的技巧,你就要好好地运用它,直到成为你的新习惯,直到它成为你的一部分。
开悟是很简单的,当你开始庆祝失望时,你就接近了开悟了,当你从悲剧中找到喜剧时,你就彻底开悟了。
老子的“平衡心理学”
一树开百花,百花同一根。
博大的老子,目前市面上阐发出了老子与管理、老子与做人、老子与处事、老子与养生、老子与哲学等十几个智慧方向。今天,本书来阐发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向,即老子与心理。
孔子是追梦的理想主义者,老子却是救世的现实主义者。在老子眼中,一切社会病、一切人生病,首先都无非是一种心病。万病皆由心生,心病若不根治,百病便难以断根。
如今,城市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与财富,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压力与困惑,带来了烦恼与苦闷。走在大街上,我们又能看到几个人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朋友相处中,我们又能见到几个是以心换心坦诚相见;在最需要朋友时,你自问一下,能有几个忠心的朋友能到场。很少吧?!
总之,人的心理问题,如今已变得相当严重了。若不及时调适好这个问题,就算我们拥有万贯家财,也会在孤独中苦闷死去。
人人都知道,活着就是图个开心。可是,谁又能真正开心?这是个大问题,是一个大的社会研究课题。以前,我们没钱,不开心。如今,有了钱,我们却依然不开心。由此可见,我们真正的问题不在钱上,而是在心上。
西方心理表面上已发展成了十分完备的学说,除了拥有十大流派之外,还有各自数以百计的细分心理研究。不过,从救治社会的结果来看,并不十分理想。
我国所谓的心理学家,如今几乎是疯狂抄袭西方心理学,有的是全盘引进,有的是断章取义。总之,无论是全盘引进还是局部引进,在我看来,是救不了中国心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人是历史的人,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文化,西方的那套可能局部有用,但不可能适应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如在美国,人老了愿住养老院,而在中国目前恰好相反。这就是心理认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
因此,为了彻底解决中国人,因城市文明带来的一系列苦恼,我们还得自己总结出自己的心理调适技术。这是任何有责任、有远见的心理学家,目前真正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全盘引进和抄袭。抄袭不仅不是心理学家,而且也不是成熟的人。
目前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十分严重,但要迅速找到解决的方法也不现实。因此,为了解决中国人目前的心理问题,还有待心理专家和心理受好者,从多方面阐发出适合中国人心理调适的方法来。
本书是在这种大背景需要下产生的,是一次新的心理探索旅程。
老子是如何解决他自己的心理问题的?他又是如何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这两个问题,智者老子在《道德经》中都有深入地研究和解答。老子已从人生的各个方面,论述了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步骤。他自己一身也都是身体力行他的心理学的。
老子心理学究竟讲什么?
用最简洁的话说,老子心理学应用可概括为两个字——反经——无为。他认为,一切心理困惑,皆由过正而造成。为了平衡人心,我们得采取一些措施,将过正的事扭转过来就成了,就这么简单。老子说:
你太有为,于是带来了疲劳,无为一点,病就好了;
你太辛苦,老子说,休闲一点,病就好了;
你太紧张,老子说,放松一点,病就好了;
你太刚硬,老子说,柔软一点,病就好了;
……
今天,整个社会都在强调有为,都在疯狂的工作。正因为过度,于是打破了生命的平衡,故造成了心理病。要想调适各种因妄为而造成的心理病,老子认为十分简单——“无为”一点就行了。
人人都被有为弄得精疲力竭,只有老子的无为反经,只有老子的唱反调才是拯救心灵心理的良方。老子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骑青牛漫步函谷关而去,便是证明。
许多人说,老子心理学太消极,有点逃避主义循世主义的感觉,不是一般人能学得来的。其实,这种理解是大错特错。
老子心理学是一种方法,一种专治过劳死的方法。从疯狂追求的角度,老子当然是错的。不过你疯狂地追求为什么导致了心病呢?证明你的行为方式方法已错了,老子的那一套又刚好与你错的方式相反,到底是你对还是老子对呢?
老子并不是循世,他只是一种证明,他只是一种最有远见最纯粹的智慧。
老子在他的一书中,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阐释了救治心灵的具体模式:
一是心理问题产生论——有生于无。
二是心理问题冲突论——阴阳失调。
三是心理问题调和论——平衡中和。
老子是一个高深的学者,他十分清楚:要解决心理问题,首先得了解问题从何而来,其次,要了解问题是怎样运作的,再次要怎样才能消除问题。
记住——“平衡”是老子心理学的方法总纲。
如何让你的心理复归平衡,就得从你相反的心志、心态和心思中去调适。您要深入了解老子心理是如何运作的,就请看看我的《无为的生活艺术》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