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教授谈修心
22231100000030

第30章 心的静度修炼(1)

此心药能治疗的心病有:

躁动者、观望者、表象者、肤浅者、漂浮者等。

平凡人的头脑就像一个马蜂窝,整天都在嗡嗡叫。因此,一个整天嗡嗡叫的头脑,你还能指望它做什么?它什么都帮你做不了。

你大脑中除了最近的烦恼在嗡叫之外,还有许多以前的烦恼一直盘旋在你的头脑里,随时都在嗡鸣,作为负面信息,它是能量,它也在流动,于是,你的大脑便被整个负向的信息,负向的嗡鸣声占据了,你什么也别想,什么也别想做了,你的整个人陷入了瘫痪状态,正如电脑侵入了无数的病毒,而你又没有杀毒软件,你的电脑也只有瘫痪的份!

喧闹是一个悲剧,因为它是单一思维,你不能指望它能带给你创造,不能指望你会去爱别人,不能指望你会有坚定的信仰。

喧闹,它使你什么也做不成。因此,凡是处于喧闹状态的人,都是不成熟的人,都是只走完一半旅程的人,他们都成长,想开悟,他们从外在吸收了许多的知识,吸收了许多信息,他们的头脑变成了一个仓库,什么知识都往里面装,什么新的信息都往里面装,他们总认为装得越多越有利于成功卓越。

问题就出在这里,悲剧就出在这里。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灾害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水不起波浪自然就平静,镜子不受遮掩自然就明亮。所以人心没有什么可清洗的,只须去除使心绪混乱的杂念,自然清心自在;快乐不须往外寻求,只须去除使身心痛苦的根源,快乐自然存在。

人心本是清净,但往往被妄想杂念所遮蔽,因此只要拭去妄念,清净光明的本心自然就会出现。

一个师父问他的弟子,你早晨起那么早在干什么?弟子自豪地回答:我在学习。师父问他上午在干什么?弟子回答:我在学习。师父问他下午和晚上都在干什么?弟子更加自豪地回答,他在学习。师父不仅没有表扬弟子的学习精神,反而打了他一巴掌,打完后严肃地说道:你什么时间都在学习,那你永远只能成为别人。你到我这里来,是要成为你自己的。要成为自己,就要发展自己的智慧,发出自己的声音。师父说完就走了。

对,我们平凡的人,都只是一个知识的仓库,他们总认为学得还不够,他们总认为只有比别人学得更多才能有智慧。

这是错的,你学得再多,那也只是对别人的复制。你学完了各种流派的知识,每一种流派的知识都会在你大脑内占山为王,相互撕杀,刀光剑影。你一天也不会安宁。

成道和开悟,是要对你学的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让知识成为你的仆人,你真正要做的是在你大脑里扶植一个你自己的幼主来当总裁,这是你开悟之前必做的一件事,否则,你永远是不可能开悟的。

任何流派的知识,任何权威的见解,到你头脑里之后,都是仆人,那怕它再权威再正确,最多也只能当总经理或部门经理。它不可能当总裁,一旦让外来的知识当了总裁,你就变成了仆人,你就成了一个悲剧,你大脑内就会诸侯纷争,杀声四起,战鼓雷鸣。

你的大脑不是仓库,不是池塘,不是收破乱的,而是一个全新的集团制公司。

你必须对你的头脑下种,在你头脑里培植出总裁来。总裁必须强有力,否则,下面将的权力一旦大于总裁的实权,那么,你的大脑又会嗡嗡叫的。

学习是有用的,但只是心灵的助手而已。“学而不思则罔”。伟大的庄子说,“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都在强调培植自己大脑的智慧的重要。

学习只是一座桥而已,一个人能否从此岸到彼岸,关键在于他本人想不想过桥。一个人的智慧并不是由外在的知识相加而成。外在的知识相加,你只可能得到文凭,你并不能真正得到智慧。

智慧是内在的。一个有智慧的人,才是安静的人,喧闹显然是无智慧的表现。

许多人头脑里十分烦躁、恐惧、忧伤,这显然是没有智慧的表现,显然是在他自己的大脑里还没有培养出总裁似的人物来的表现。

所以说,喧闹的大脑是一个深深的悲剧。喧闹是外在的信息对你大脑的占领的结果,是你没有自己的总裁的结果。要杀掉那个喧闹惟一的办法就是升起自我,就是由一元思维变成二元思维,由他主宰变成我主宰他辅助。

这样,你的头脑才会一统江湖,才会走向宁静,才会水流不兴,静如处子。

我经常与朋友交流,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都说在学习某某某,有的在学孔子,有的在学老子,有的在学佛陀,有的在学耶酥……

我说,你们都错了,都这把年纪了,还在学,真是准备学到老呀!那你们何时让我听听你自己的见解呢?

他们都不做声了,这是根本问题所在,但他们都不关心这个问题,他们只对那些大师的见解理解和复述有瘾。

这世上许多人无法开悟,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因为他们只想成为别人。

我告诉你,无论你怎么学,你永远成不了孔子、老子、庄子、佛陀、莫汗默德、耶酥……那是不可能的,最多你只可能成为一个靥品而已。

成道、开悟与终身学习关系不大。有许多人是很年轻时就开悟了的。佛陀29岁开悟,印度的奥修25岁开悟,慧能在年轻时开悟……甚至可以说,开悟是从你不学开始的!

记住,你必须记住这句话,一切开悟者都是从不学开始的。学习只会创造头脑的喧闹,不学时,沉思时,你才真正走上开悟之路!所有的宁静都是从你创造一个对立面开始的,你不能在一切负面或正面情绪情感中创造出一个对立面,你就不可能开悟,也不可能安静。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一个人扪心自问,三省吾身的心理环境。这时候去妄求真,那迷失本性之“妄”容易被捕获,而回归本原之“真”容易显露。人就在这样的清净独处中认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既然真性回归,妄性被克,那知耻悔过并且改过的忏悔之心自会油然而生。

这段话是作者得清净根本智的宝贵经验。罗素指出:“一个不具备精神独处能力的人,是不会成为伟人的。”一个不具备精神独处能力的人,同样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清净心是在清静的心理环境中获得的。

一个人静静地,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地独处,是对症浮躁烦恼的一剂良药。独处才能“禅悟”,才能“坐忘”,才能“返朴归真”。没有想清楚的事情不说,也不做,至少不会“事倍功半”,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想清楚了,悟透了,再去说,再去做,才能说到做到,事半功倍,游刃有余。总希望烘云托月似地在一群吹吹捧捧的人中间热闹风光,静不下来的人,是注定得不到清净智慧,注定办不成什么大事的人。

静,并不是“死静”,而是“活静”。《菜根谭》中一则格言:“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鱼跃鸢飞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静不下来的人像雷鸣电闪、风吹灭灯一样,想要他不躁动也做不到。过于孤寂的人像死灭的灰尘、枯干的木头一样,毫无生气。有清净心的人,应当与上述两个极端都不同,他的内心世界像静水中有彩云飘动,天地间有鱼跃鸢飞,生动活泼、生机盎然。静气中有大气,有灵气,有浩气,不惟死静,方称清净之境。静,也不一定非要锁定夜间,非要独处一静室。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操持即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对于心性未定的人如青少年来说,应当象孟母三迁那样,选择可以静心学习的环境,使他们远离尘嚣,坚定淳朴善良、好学上进之心,而对于已经具有了清净心智慧的人,则应当让他们“混迹风尘”,到复杂纷纭的现实中去磨炼心性,使之增强抵抗力、免疫力,以使这种清净心更圆润更充实更有实用功效。前者为“静中静”,后者为“动中静”。“心静志乃专”,清净心就是在心静状态下,不为环境迁化的“精神独处能力”。

清净心是甘凉的,甘凉如泉。“冷眼观人”是“热闹中着一冷眼”,但“冷落处存一热心”。即在滚滚红尘中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平等之心去看待失落了爱、失落了平等的人与事。

清净心是悠凉的,悠凉如月。“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当听到不顺耳的言语,感受到了顺意境遇时,坦然面对,悠然处之,自求心安。“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不受拘牵;此心常放在静中,利害是非谁能瞒昧”。

清净心是鲜凉的,鲜凉如藤上瓜、棚间果。“冷心思理。”那经过冷静思索、反复论证而由自己寻觅到的真理,充满了清新气息,完全没有趋时应景的做作,没有生搬硬套的古板,没有人云亦云的复制,没有言不由衷的虚伪。用清净心发掘出来的真性,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自自然然,天真无邪,从容乎曲践乎仁义中道,给人以感动和濡染。

总之,你必须学会静心,否则,你是不可能开悟的。

什么是静心

智者奥修说,静心并不是印度的一种方法;它也不只是一门技术。你无法学习它。它是一种成长:你的整个人生的成长,来自于你的整个人生的成长。

静心并不是某种东西可以附加在你目前的状态上。它只有通过一种根本的转化、通过一种蜕变才能来到你的身上。它是一次开花、一次成长。成长总是来自于全体;它不是增加。你必须向着静心成长。

你必须正确理解这种人格的完全的开花。否则一个人很可能跟自己玩花样,一个人很可能用各种头脑的诡计来占据自己。诡计大多了!它们不仅能够愚弄你,你不仅什么也得不到而使你会在真正的意义上受到伤害。那种认为静心有某种技巧的态度——把静心想象成方法——在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当一个人开始玩弄头脑的诡计时,头脑的品质就开始恶化了。

就头脑目前的存在方式来说,它不是静心的。在静心能够发生之前,整个头脑都必须改变。那么,就它目前的存在方式来说,头脑是什么呢?它是怎样运作的呢?

头脑总是在说话。你可以了解文字,你可以了解语言,你可以了解思考的概念结构,但那并不是思考。相反,那是在逃避思考。你看见一朵花,然后你用语言表达它;你看见一个人穿过马路,然后你用语言表达它。头脑能够把每一件存在的事物都转变成语言。于是语言变成了一种障碍、一种囚禁。对一个静心的头脑来说,不断地把事物转成语言、把存在转成语言就是障碍。

所以对静心的头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觉知你在不断地用语言表达,而且能够停止它。仅仅看看事物,不要用语言表达。要觉知它们的在,但是不要把它们转成语言。让事物存在着,不要使用语言;让人们存在着,不要使用语言;让环境存在着,不要使用语言。那不是不可能的,那是自然的。它目前的存在状态才是人为的。但是我们已经变得非常习惯于它,它已经变得非常机械了,以至于我们甚至不觉知我们在不断地把体验转变成语言。

日出在那里,你从来不觉知看见它和表达它之间的差距。你看见太阳,你感觉它,然后你马上就用语言来表达它。看见和表达之间的差距消失了。一个人必须觉知日出并不是一个单词,它是一个事实、一个存在。头脑总是自动地把体验转变成语言,然后这些语言就站到你和体验中间去了。

静心意味着不用文字生活、不用语言生活。有时候,它是自然发生的。当你在恋爱、在感觉当下而不是感觉语言的时候。每当两个爱人彼此非常亲密,他们就会变得很宁静。那并不是说他们没有东西可以表达。相反,他们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但是语言从来不在那里;它们不可能在那里。只有当爱情消亡的时候,它们才会出现。

如果两个爱人从来没有安静过,那说明爱情已经死了。现在,他们正在用语言填补这条裂缝。当爱情还活着的时候,语言不在那里,因为爱情的本身就是那么势不可挡、那么具有穿透力,它已经越过语言和文字的障碍了。而且,在通常情况下,语言和文字的障碍只能在爱情中被超越。

静心是爱情的高潮:不是爱一个人,而是爱整个存在。在我看来,静心是你跟周围整个存在的一种充满活力的关系。如果你能够热爱任何环境,那么你就是在静心。

这并不是头脑的诡计。它并不是一种平静头脑的方法。确切地说,它要求你对头脑的机械具有深刻的认识。你一旦认识到你在表达上的机械的习惯,你把存在转成语言的机械的习掼,一道间隙就出现了。它是自发的。它像影子似的跟着你的认识。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怎么静心,而是要知道你为什么不在静心。静心的过程是消极的。它不会给你增加什么,它是在消除已经被增加的东西。

没有语言,社会就无法存在,它需要语言。但是存在并不需要它。我不是说你的存在应该没有语言。你不得不使用它。但是你必须能够打开和关闭表达的机制。当你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存在的时候,语言的机制是需要的;然而当你独自跟存在在一起的时候,你必须能够关闭它。如果你不能关闭它——如果它一味地继续下去,你却无法停止它——那么你就已经变成它的奴隶了。头脑应该是工具,而不是主人。

当头脑成为主人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不静心的状态。当心成为主人、当你的认知成为主人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静心的状态。所以静心意味着成为头脑机制的主人。

头脑,以及头脑语言功能的运作,并不是终极的。你超越于它;存在超越干它。觉知超越于语言;存在超越于语言。当觉知和存在合而为一的时候,它们就会彼此交融。这种交融就是静心。

语言必须被放弃。我并不是说你必须镇压它或者排除它。我的意思只是它不需要成为你一天24个小时的习惯。在你走路的时候。你需要移动你的腿。但是如果在你坐着的时候,它们还继续移动,那么你就疯了。你必须能够关闭它们。同样地,在你不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语言不能在那里。它是一种交流的技术。在你不跟任何人交流的时候,它不应该在那里。

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够进入静心。静心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技术。技术永远都是死的,所以别人可以把它增加给你。但过程永远都是活的。它会成长,它会扩展。

语言是需要的,然而你不能老是停留在它里面。有些时候必须没有语言的表达,你只是存在着。并非你完全无所事事。觉知在那里而且它比语言更加灵敏、更加生动,因为语言使它麻木了。语言必然是重复的,所以它会造成厌倦。语言对你越重要,它就越会使你厌倦。

存在从来不是重复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一朵新的玫瑰花,全新的。它以前没有存在过,也永远不会重视。但是,当我们把它叫做玫瑰花的时候,“玫瑰花”这个词就是一种重复。它一直在那里,它永远在那里。你总是用陈旧的辞汇扼杀新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