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三个代表”思想论
22215800000065

第65章 科教兴国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战略方针(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价值在于:首先,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教学说的创造性发展。江泽民曾经指出:“马克思在他那个时代,由于当时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所限,没有也很难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实,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杰出贡献”;其次,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地位与任务、发展方向、基本任务、战略重点、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人才培养等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形成了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构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时期我国科教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制定和贯彻党和国家的科教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为我们观察处理、研究解决科教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再次,它是邓小平科教思想的精髓。邓小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全党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科教事业,针对我国科教事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邓小平科教思想。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本质特征的概括与总结,最能体现邓小平科教思想的时代特征,并奠定了理论基石,成为邓小平科教思想的精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意义在于:首先,它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决策依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把它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1995年5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明确发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号召,指出:“当前无论是从国际环境还是从国内条件来看,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十分艰巨和紧迫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所作出的重大部署。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其次,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把科技、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使科教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经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国科技、教育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和科技成果推广率稳步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前,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科技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只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再次,它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制胜法宝。邓小平曾经深有感触地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近十几年来我国科技进步不小,希望在九十年代,进步得更快。每一行都树立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一定要打赢。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最后,它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在经济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不应该也不可能长期建立在经济、技术落后的基础上的。我国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把经济搞上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社会主义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三)江泽民科教兴国的战略构想

江泽民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世界范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挑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根据我国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江泽民围绕科教兴国战略作了大量的论述,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重要论述,对于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1.江泽民论科教兴国的着力点。科教兴国作为一项治国方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江泽民认为,矛盾有主次之分,工作也有轻重缓急之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应该紧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找准着力点。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工作,把它摆在整个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推广包括高技术在内的先进实用技术,满足农业登上新台阶的技术需要。江泽民认为,推广农业科技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科学技术是法宝。他看到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基因育种工程、电子信息、互联网络、卫星地面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运用到农业中时,心情很着急,要求大家“必须有紧迫感,尽快迎头赶上。要切实抓好农业科研攻关、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培训,使农业的增长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其次,江泽民非常关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多次强调要用现代技术武装传统产业,抓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他还要求“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第三,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江泽民指出,要把高技术产业作为我国的优先发展的产业,尽快建设一批对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技术产业,使我国在世界高科技及其产业领域占领一席之地。第四,江泽民认为,科教兴国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十分重视解决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减灾防灾、人口控制、人民健康等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作出贡献,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第五,江泽民密切关注着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提出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第六,江泽民提出,在国防科技领域,要重点研究关键技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

2.江泽民论科教兴国的指导方针。江泽民根据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的实践经验,阐明了科教兴国的指导方针,即五个“结合”:坚持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江泽民指出,如何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是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坚持把科技发展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合理部署科技发展工作。江泽民认为,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要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出贡献,同时为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又要超前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研究开发,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储备后劲;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江泽民认为,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加快我国科技进步的有效途径,必须坚持下去。同时要在自主创新上下工夫,坚持不懈地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能力;坚持市场机制与宏观管理相结合。江泽民认为,市场经济和宏观管理是科技进步的手段,两者结合的方针是“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技术开发、成果推广等活动以市场运作为主,对有关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重大科研攻关活动以政府投入为主,稳住少数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坚持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江泽民提倡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注意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工作者要注意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加强两个领域的合作。江泽民还重点强调,要切实搞好五个“结合”,关键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政治保证。

3.江泽民论科教兴国的基础。江泽民认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基础在于全民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的提高。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一个民族发展和振兴的最根本的事业。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培养劳动者的工作,不断创造必不可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条件,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科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全面推进科教兴国各项战略任务的完成。对于如何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打好科教兴国的基础,江泽民形成了自己的系统思想:第一,要提高对教育优先发展的认识。江泽民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在我们这样一个近十二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动摇。如果我们现在不这样来认识教育问题,就会丧失时机,贻误大事,就要犯历史性错误。第二,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江泽民曾经多次谈到要增加教育投入的问题,批评那种“经济要上,教育要上”以及“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来发展教育”的认识和挤占、挪用教育经费上经济项目、盖楼堂馆所、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是缺乏远见和有害的,要求各级干部像邓小平所说的那样,“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第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江泽民指出,我们的经济工作正在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两大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这是当前全国教育工作面临的两个重要转变。为此,我们培养人才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着眼于长远,统筹考虑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好学校布局,改革和完善学科与专业设置,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教材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率,把我国的教育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第四,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江泽民要求,大力加强高等教育改革,形成教科研结合体,发挥高等学校的生力军作用,使大学成为人才培养中心和研究技术经济问题的中心,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第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发挥知识分子在科教进步中的作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