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创业最成功
22212900000037

第37章 胆大心细的人最成功(1)

成功往往和冒险在一起

在这个世界上,想成功而又不想冒险,那无异于水中捞月。所以,成功往往和冒险在一起,这并不奇怪。

元至正三年五月,黄河在白茅堤决口。四年五月大雨二十多天,黄河水暴涨,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平地水深二尺,方圆一带都被淹没,伤者无数,惨不忍睹。”在元朝,除富饶的江南外,不论中原一带还是粮仓,这就是说,元朝各级政府在税收等方面都将要遭受很大的损失。

当权者发誓要同灾害作斗争,当时的元丞相脱脱是这一主张的代表人物。他坚决要堵口,首先派人到现场做了很长时间的勘察工作。工程人员是非常认真的,所以他们呈到脱脱丞相手里的报告是否定他的伟大方案,最大理由是工程量过大,在时间方面也是难以估量的;另外,更关键的因素还是起义军在河南一带正在积极地活动,工程如此巨大,没有庞大的民工队伍是不行的。这是问题的根源,如果本身就满怀怨恨的民工万一与疯狂的起义军结集在一起,那么,事情会更麻烦了?

当时负责这项工程的工部尚书兼河防使贾鲁对面临的形势分析后,对丞相脱脱说:“根据面临的形势,如果处理不当,我看就不好收场了……”

一心要堵口的丞相根本听不进任何意见,他执意要动工。他任命水利专家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河防使。唤取各地民工十五万,戍军二万人,治理黄河。

明教教主韩山童与他的徒弟刘福通以及韩咬儿、杜遵道看到时机已到,便巧妙策划,准备发动起义。刚开始编了一句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让人大为流传,然后又刻了一个只有一只眼睛的石人,并在石人的背上也刻上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字样,随后将石人埋在施工必经之地黄陵岗附近。

刚开始,怨愤的民工们半信半疑,可当他们在施工中把那个独眼石人挖掘出来时,全信了,人心大为震动。工程做完以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跑到韩山童的红军之列去了。韩山童的队伍于是很快壮大。

从那以后,韩山童就宣称他是宋徽宗的第八代子孙,本应成为中国皇帝,而刘福通则是宋朝大将刘世光的后人,推翻元朝、辅佐旧主起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手下们都推举韩山童为明王,发动起义。

农民起义波及到了朱元璋的家乡,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濠洲的郭子兴宣布起义,也组织了一支红巾军。郭子兴亲眼看到沅朝的腐败,感觉元朝大势已去,天下将会有变,于是,他把自己家的财产分给贫苦的老百姓与囊中羞涩的侠士,结交了不少的英雄豪杰,带领大家烧香,加入白莲教。刘福通起义后,他决定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响应,没多久,召集了数万人。二月二十七日,他带兵趁夜里应外合,攻下濠州。

在皇觉寺的朱元璋并不是在事不通晓的阁楼中,外边发生的轰轰烈烈的一切事情他都有所耳闻,他的心早已飞出了皇觉寺。各处红军的行动让他非常高兴,特别是彭莹玉说的那句“贫极江南,富夸塞北”的话更让他心潮澎湃,说到他心窝里去了。

想想可不是吗?自己一家人以前种庄稼,一年到头劳碌辛苦,收了粮食,却吃草根树皮!什么好东西,珍宝财富,粮食布帛,都给刮空了运到北边!种庄稼的为什么苦?为什么穷?一辈一辈受熬煎呢?因为以前穷人命苦,这两句话却表明出穷、苦,辈辈受熬煎的理由。如要活命,就得改变这个局面,推翻吃人的朝廷。

我们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就算有通天的本领,若不被人发现,不给以引荐、使用,并且不是放心大胆地去任用,那么日久天长,你的那点才华就会被埋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枉有一身本领,而苦于无用武之地”的道理。

尽管在皇觉寺的朱元璋觉得现在是走出寺门,一显身手之时,但是却苦于没人引荐,没有投靠与出走的准确方向。干这种同政府对抗的事,比不了当游方和尚那样走到哪儿算到哪儿。因为本身身处濠州,对濠州的消息听得格外多些,所以起初朱元璋原本打算投到郭子兴的手下去,后来又听说,濠州城里的那五个元帅,各自发令,各自为政,谁也不听谁的,谁也不服谁,一句话,无法合在一起。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内部团结这样的糟糕,就敢跟元兵对仗?就能打败元兵?如果我去了,弄不好在内部自相残杀中还会把自家性命丢掉呢。”朱元璋如此忧虑着,立刻打消了投奔郭子兴的念头。这段时间,他就像一头被困在笼子中的野兽,急得团团转,不知怎样才好。不过紧接着,机会,或者说人生转折从此便开始了——

清晨,有个红巾军打扮的汉子专程从濠州方面给他带来一封信,信是少年同伴汤和写给他的。朱元璋不得不躲在泥佛像后边慢慢看。信中说,汤和带着十来个小伙子,早已投奔到郭子兴的麾下去了,如今做得很不错,心情也非常舒畅,日前汤和已擢升为“千户”了,比当佃农不知强出了多少倍。“很明显,我给你写信的目的,”汤和如此写道,“是让你也到这儿来,参加红军,参加推翻元朝,光复汉朝,像郭元帅所言,建立属于汉人的政权。到时候,说不定咱们兄弟们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做呢。再者,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难道要在寺庙里当一辈子无所事事的和尚吗?”

朱元璋看完信后,心里长了个疙瘩。他在大殿上踱过去,踱过采,反复思索,猛然醒悟,把信就着长明灯烧了,难下决心。直到有一天,有个师兄悄悄告诉他,全皇觉寺的人都明白他跟外面的红巾军有密切联系,因为汤和派来的那个信使他们全都看见了。师兄胆战心惊地说:“你若再不出走,他们准会把你捉拿了送给官府请赏的。”

看来不出走是不行了,朱元璋心里非常混乱。即使在这个性命攸关的时候,他仍然有些犹豫。朱元璋没有任何办法,便去找刚从外乡回来的周德兴,商量对策。周德兴出主意让他去占卜,以吉凶决定去留。朱元璋忐忑不安地返回寺里,准备算上一命,不想还没到寺里,就闻到一股烟焰味,跑去一看,大火把寺庙烧了一大半。原来元朝军队以为僧寺里供着弥勒佛,红巾军念弥勒佛号,怕和尚给红军作间谍,把附近的寺庙都抢光烧光了。

朱元璋呆了一阵,知道寺里再也停留不得了,下定决心参与到红巾军队伍里去。向伽蓝神焚香磕头问卜,结果逃与留都不为。再卜一卦是否应参加义军造反,反而大吉。朱元璋下定决心,前去投奔郭子兴。后来,朱元璋在《皇陵碑》中回忆当时情景:“……好友寄来书信,劝我参加义军,又惊又恐,正在犹豫不定,此事却被别人发觉,声言要告官府。形势非常危急,算上一卦,结果逃亡与留守皆不吉,只有投军方大吉。”这就是朱元璋胜人一筹的地方,他向世人表明,他投奔起义军的决心是神灵的所示,他的行为是受命于天,受菩萨保佑的。

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朱元璋身着袈裟,却来到濠州城下。濠州城戒备森严,元军在城外三十里处驻扎着。他们不敢轻易攻城,但也是屯营,同红巾军相对峙,故濠州城上、城下哨兵林立,气氛特别紧张。天刚亮,守城义军见一个和尚站在城下,便问他是干什么的,朱元璋回答说他是来投奔红巾军的。红军兵卒见他穿得非常破烂,又是个和尚,横竖看不出他有参加红军的诚意,就怀疑他是元军派来的奸细,就使人到城下,不说任何理由,押到郭元帅帐前,请令问斩。

不得不承认,郭子兴尽管性直、枭悍,但依然不失沉稳之风,还算是个细心人。他不急于给令,相反这样说:“待吾瞧他一眼再议。”

他走到门外就见一个和尚虽然被五花大绑着,却毫不畏惧,依然一副轻松、从容的神情,他身材高大,浑身散发着大无畏的精神。两只耳朵大而有轮,两眼炯炯有神,神情特别威武。郭子兴一见就特别喜欢他,后来才知道,他是皇觉寺的和尚,曾经过教人,是好友汤和邀他来参加义军的。郭元帅听后非常高兴,忙令人给他松绑,让他做了一名步兵,那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

这一过程看起来简单,但为朱元璋带来了峰回路转的命运,为他走向成功打开了大门。

一般来说,如果郭子兴不大胆地使用朱元璋,把他杀了,要么赶出濠州城去,以此类推,就不会有朱和尚的以后,更没有来日明朝的皇帝了。

对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一事,我们应当怎样评价呢?实事求是地说,朱元璋的投军过程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其投军的决心却非常坚定。在接到朋友的信之后,起初并没有盲从,而是思考了很久,这说明了朱元璋的胆大和细心,这是一个智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于关系到自己平生的重大转折,年轻的朱元璋对人生中这一完全是由个人独立决定的道路小心计划,是可以理解的。虽然他很年轻,却经常走南闯北,积累了许多处事经验,他能够明白,参加义军非常重要,在悬赏捉拿的威慑下,选择机会上的任何失误一定会使他付出最惨重的代价,包括自己的性命。

然而情况忽变,在遭遇出卖、面临生命之虞的情况下,他又一次地表现出了无比果断的素质,毅然去投军。

要做大事,必冒大险,果断非常重要,优柔寡断,反复思量,一般会失去重要机遇,同命运的机缘擦肩而过,很难成就大事。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理念,朱元璋踏上了反元的风雨不归路,从而也抓住了自己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出人头地的机会。

敢于冒险去寻找发展的机遇,也是每一个商家遵循的成功法则。我们知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谁第一个捕捉到了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谁最先勇敢地迈出一步,谁就会成为“王者”。

被喻为中国大陆木地板大王的彭鸿斌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胆冒险的商界英杰。

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4月18日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1998年,全国地板销量第一位的品牌是“圣象”,它的持有人便是彭鸿斌。

彭鸿斌原先在外交部供职。1993年4月,彭鸿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不已的决定:辞职下海经商。外交部的同事们都惊呆了,许多人纷纷问他:“为什么要辞职呀?”“放着金饭碗不要,图个啥呀?”各种议论纷至沓来,说什么的都有。并且,部里坚决不同意他辞职!

怎么办?此时的彭鸿斌已经铁了心,一定要独自创业,发家致富。所以。他毅然选择了不辞而别。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他这无疑是在冒险。但他坚信,只有在商海中搏击,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海做什么呢?略加思索之后,他选择了电脑产业,他一头扎入中关村,卖电脑去了。在那竞争趋于白热化的电脑市场上,彭鸿斌的小公司显然微不足道,而且也没有碰上最佳入市时机。所以,虽然他奋力拼搏,却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他的收获也并不小,为他日后在生意场上拼搏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在商海折腾了两年多之后,彭鸿斌终于悟出了做生意的门道和感觉。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商场上出人头地,非学会钻市场空隙不可。”于是,他毅然选择退出电脑行业,另觅佳径。

1995年5月,他关闭了他的电脑公司,自费去欧洲进行商务旅行,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市场信息。在德国,彭鸿斌终于逮住了这种机会。

德国人素以作风严谨而著称于世。他们生产的木制家具和木工机械都是全球最好的。这天,彭鸿斌来到了一家建材超市。里面有一种名叫“强化木地板”的产品令他眼前一亮:它取材于天然林木,经过当代最先进的工艺加工制作而成,是当代最新的环保型的高科技产品。彭鸿斌一见到这种木地板,立马被它迷住了,于是,当即决定深入了解它。

经过了解,彭鸿斌发现了许多奥秘。原来,这种强化木地板的剖面就像一块结构紧密的三明治。中间层是高密度纤维板做成的基材,它比传统技术生产的木材更能抗冲击,抗压力,更不易变形。基材上面是表面层,它是由耐磨层、装饰层组成的。装饰层是用现代高科技滚筒印花,可以表现各种名贵原木的纹理和质感,这样就比传统的实木地板多了丰富的色彩和款式的选择。而且具有科技突破意义的耐磨层的应用,使其抗磨强度达到了传统实木地板的30多倍!同时,这种强化耐磨层还具有阻燃、防潮、防虫蛀等各种功能。

基材下面是平衡层,不但起到防潮的作用,而且能增加木地板的平整性。不但如此,这种强化木地板与传统的实木地板相比,还无须刨光、上漆、打蜡,能够始终光洁如新,省去了很多烦琐的保养手续。这对于追求现代生活快节奏的人来说,无疑更是一种惬意的选择。

彭鸿斌了解之后,立即心花怒放,马上意识到这种行情的优势,把握市场信息的脉搏,及时、迅速地收集、筛选、利用重要的市场信息,从而把有用的市场信息转化为财富。

市场预测并不是主观臆测,而是需要进行规范化的分析、科学的研究和精确的预测。因为要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企业家需要在进行市场调查、掌握信息的基础上,紧紧地抓住关键的市场信息来进行市场预测。

光是敢于冒险不行,还得抓好关键性的信息,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先进手段,对市场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而迅速而准确地预测出市场动态趋势,给商务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市场信息往往稍纵即逝,一闪而过。所以,企业家在拍板定夺时,要敢于冒险,坚决果敢,切忌糊糊涂涂,粘粘糊糊的,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只会贻误良机,害人害己,于事无补。

我国著名企业家王光英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杰作。有一次,他得知有一批二手汽车需要出卖的消息。但是,这个信息却非常扑朔迷离,不知道这批汽车是在中东还是在欧洲,也不知道这批汽车是什么型号?数量有多少?价格又如何?如果贸然出手,一定有很大的风险。

一向生意头脑机敏的王光英迅速作出判断: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应当马上作出反应。于是,他马上做出部署,经过几天的顺藤摸瓜和跟踪追查之后,最终决定做这笔生意。

原来,南美智利有一家铜矿宣告倒闭,而矿主事前订购了美国的“道奇”、西德的“奔驰”牌各种型号大吨位载重车、翻斗车共计1500辆,全部是新车。为了偿还债务,矿主必须将这批新车折旧拍卖。

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财富。王光英当机立断,决定授予赴现场验货采购的人员拍板成交的权力。终于,经过讨价还价之后,矿主同意以原价的38%将汽车全部出售给光大公司。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了外汇2500万美元!

由此看来,在政治斗争和商业竞争中,敢于冒险是一种必备的素质,对竞争的成败有着特殊的意义。

价值越大,风险越大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功的机遇与失败的风险的。某种事业的价值越大,困难越多,风险往往也就越大。

风险往往意味着你有很多失败的可能,这些失败又可能意味着你的一切努力与付出都将付之东流。这就如同是一场赌博,你把自己全部的砝码都押了上去,要么大获全胜,要么就是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