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审计理论与案例
22211900000065

第65章 审计案例(15)

1887年发生于英国。里兹公司章程规定,董事和经理在保证股东一定数额的分红后,如有余额可享受额外酬劳。经理借机高估资产价值,虚构利润数字。注册会计师夏巴德未深入审查,就对该公司账目签发了审计证明。公司倒闭后,股东控告夏巴德存在过失。法庭判决认为,夏巴德没有履行相应职责,应对客户遭受的损失负赔偿责任。

2.意义和影响

作为最早的有关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对客户承担民事责任的案例,开了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承担过失赔偿责任的先河。

二、埃斯科特诉巴克瑞斯建筑公司(Escottvs.BarchrisConstructionCorp.)的案件

1.案情

发生于1962年。巴克瑞斯建筑公司于1961年申请发行一批可转换信用债券,由毕马威会计公司进行审计。1962年,巴克瑞斯建筑公司破产倒闭,债券购买者根据1933年《证券法》控告毕马威存在过失。法院在调查中发现,巴克瑞斯建筑公司的一些会计处理方法不当,流动比率被严重高估,负责检查期后事项的审计经理缺乏客户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也缺乏对审计业务进行监督的经验,未按审计工作方案规定的程序对期后事项进行充分的审查。1968年,法院裁定注册会计师未尽应有的职业谨慎,应赔偿原告的经济损失。

2.意义和影响

此案例推动了AICPA发布第47号审计程序公告“期后事项”,以及审计职业界对重要性概念的研究。例如法官裁定流动资产和流动比率的高估属重大错误;而销售额、营业净收入、每股收益的高估以及或有负债的低估,不属重大错误,显然是真正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解释重要性标准。

三、大陆自动售货机公司案例

1.案情

大陆自动售货机公司向其所属的溪谷商业公司提供贷款,1962年9月30日应收溪谷商业公司款项350万美元。溪谷公司将款项转给大陆公司总经理兼溪谷公司的股东、董事和主管HaroldRoth,用于个人股票交易。后来,Roth无力偿还,致使大陆公司应收溪谷公司款项在结账日成为坏账,财务状况恶化,最终被迫宣告破产。为大陆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审计师本来已经以赔偿200多万美元的代价进行了庭外和解,但1963年政府出面控告Roth和审计师,认为公允表达比遵守公认会计原则更重要,注册会计师在已注意到应收溪谷公司款项的说明不够充分和妥当及Roth向附属公司借款的事实,又未加以审查的情况下,却仍对财务报表签发无保留意见,其意图是掩盖自己多年的审计过失,保护自己的职业声誉,违反了禁止向联邦机构呈送虚假报表的刑事法规,构成了刑事欺诈罪。

2.意义和影响

(1)涉及注册会计师刑事责任的首个案例,它的判决打破了审计人员认为只有明显地与客户同谋,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才会被指控犯有欺诈罪的幻想,极大地震动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界。(2)促使有关检查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第6号审计准则公告出台,提示应对关联方交易做特别的检查。

四、1136租户公司控告麦克斯·罗森伯格(1136TenantsCo.vs.MaxRothenberg)的案例

1.案情

1965年发生于美国。罗森伯格事务所应1136租户公司的管理经营人口头委托,从1963年开始为租户公司编制会计报表,年费用600美元。罗森伯格在向公司呈送的财务报表中注明了“未经审计”字样,报表的封面也清楚地写道:下列报表根据贵公司的账簿记录编制,未加独立地审核。1963-1965年间,公司经营人员大肆贪污资金,租户发现后,指控罗森伯格没有查出经营人员的欺诈行为,存在过失。纽约州初审法院调查发现,罗森伯格所编制的工作底稿中,在租户公司应计费用项目下,使用了“审计费用”的概念,且其中注有“发票已遗失”的字样,认定罗森伯格已执行了某些审计程序,如果对遗失的发票继续追查,应能查出经营人员的贪污行为。最后,法院判原告胜诉,罗森伯格被迫支付了23.5万美元的赔偿金。

2.意义和影响

该案例的判决,表明法院期望注册会计师作为一名“财务侦探”来发挥作用,突出地表明社会期望是要求审计人员区分股票上市公司与股票非上市公司的业务,在美国审计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作用,它在两个方面给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留下了深刻的教训:(1)注册会计师不论承接何种业务,一定要签订明确的业务约定书,而不能仅凭口头约定;(2)由于注册会计师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人们形成的对注册会计师的思维定势,除非有特别声明,否则,不论是执行审计业务,还是非审计业务,一律要求按照公认审计准则作为其工作标准。

五、美国权益基金公司(EquityFundingCompany)案例——空中楼阁倒塌的日子

1.案情

权益基金公司的基本经济业务是销售人寿保险和基金项目,于1964年股票上市。1973年春,一个对公司心怀不满的前职员,透露了公司内部存在着极大的财务欺诈行为。1973年4月,这家拥有几亿美元资产的公司倒闭。破产财产管理人塔奇·罗丝长期周密审计结果显示,公司大多数的人寿保险单(超过20亿美元)是伪造的,这些伪造的保险单被售给再保险公司。审计师塞得蒙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负责人萨丹恩(Seidman)不懂计算机,又没有做好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密工作,让客户有机会利用午餐时间抄下随机抽取以便检查的保险单号码,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将数据伪造成符合注册会计师需要的标准,保证被抽取出来的文件是完全干净的。

2.意义和影响

美国第一例上市公司计算机舞弊审计失败案例。它在美国的影响之大,几乎窒息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推广使用。1974年12月,AICPA制定了审计准则说明第3号公告“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对EDP的影响”,详细规定了对实行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公司,应如何开展审计的行为规范。电算化会计是消灭审计脉络的黑盒子,要么你成为一名计算机的专家,要么你就放弃计算机的审计业务。

六、霍克菲尔德诉厄恩斯特会计公司(Hochfeldervs.Ernst&Ernst)的案例

1.案情

发生于1976年。1968年拥有芝加哥第一证券公司92%股权的公司总裁LestonB.Nay自杀身亡,遗言公司破产,并公开了他以高投资报酬率为幌子,骗取客户投资的欺诈行为。受骗的客户依据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指控审计师Ernst&Ernst未能设计合理的审计程序、查出公司的内部控制弱点和总裁的欺诈行为。关于Nay的邮件规则的专家证词指出:如果在对证券经纪公司的审计中,我发现总经理规定,以公司地址寄给他的邮件,或寄给公司需由他审阅的邮件,不许除他以外的任何人拆封,甚至是他不在公司或办公室时,这类邮件都不准开封并要堆放在他的办公桌上,我会提出疑问,是否这种规则或惯例是为了防止任何违规事情的暴露,至少,我会采取更多的审计程序,以做出对此问题的独立判断;如果对方不配合,或者无法取证,我会取消合约或者拒绝对资产负债表发表审计意见。联邦地区法庭认为客户指控审计师犯有过失的证据不充分,驳回诉讼。联邦上诉法庭认为审计师有义务调查公司内部控制的健全与有效性,判定审计师应负赔偿责任。联邦高级法院认为,无证据表明审计师存在欺诈行为,最终裁定审计师对原告不负责任。

2.意义和影响

此案件的最终裁决有助于遏止SEC扩大审计师责任的势头,可能是审计师对第三者应负责任的一个转折点。

七、巨人零售公司案例

1.骗局

巨人零售公司于1971年通过篡改会计记录,将实际经营损失250万美元报告成盈利150万美元,提高了与之有关的流动比率和周转率,利用罗丝会计师事务所签发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获准发行300万美元的普通股,还取得1200万美元的贷款,但此后不久即宣告破产。

2.主要舞弊手法

3.审计问题

屈服于客户压力而执行了许多无效的审计程序:(1)对约1100家广告商,只抽取24个样本,对4个广告商的回函也缺乏足够的重视;(2)对应付米尔布鲁克公司账款金额的巨额调整,先后得到3个不同的解释,没有得到米尔布鲁克公司总裁签发的关于折让优惠的书面证明;(3)应巨人零售公司要求,不与罗兹斯盖尔公司联系和就退货问题进一步讨论;(4)对几百个供应商,只随意抽取了15个进行电话求证,允许巨人零售公司先同供应商联系并通知此事,由巨人零售公司打通电话并进行一番解释后,才与供应商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