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寿命越来越短,学习内容日新月异,潮水般涌至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现代人无时不感觉到现代化知识的冲击。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人们期望获得无限的知识内容,因而拼命学习、接受最新知识,然而,依然赶不上科技的日新月异。面对知识的急剧增加与有限的学习时间之间所产生的越来越大的矛盾,多媒体介质应用于图书出版;网络文学、有声图书等提供新的阅读和学习条件;无限性的全能检索方法开始介入人们生活。此时,是否掌握某一知识内容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已掌握学习某一知识内容的方法,是否已获取某一现代观念,是否已着手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知识记录方式与载体改变,使原有知识结构、学科分野、阅读和学习的程序等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知识重组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编辑理论适应社会变革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时代,人类首先透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身体感官的接触来交流和传达信息;后来,又依靠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来学习和保留文化,这是一种直接的、表象的学习方式。
直到文字的出现,人类才产生出系统的思维和表达、抽象的思维和表达、想像的思维和表达,终于跳出了图像、声音、气味等直感和平面的表达与交流方式。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知识重组,文字因数字化和智能化而发挥出更大的功能,而且与数字化结合,开始将直觉图像、声音等变成深层次学习和阅读的元素,成为一种全新的知识结构。
知识重组是编辑进入客体后发挥编辑职能的一种极好方式。在人类已创造的无数知识点上仍然有一种被称之为“空白地带”的领域需要编辑去填写。它肯定了编辑在进行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播过程中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可以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融入新的观念。根据需要,对各知识点、面上的独立概念进行重组,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优质产品。最终产品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或开发了新的选题,展现独到的视角,以主动而积极地传承社会文化为己任;或在原作者已有的创作初稿上体现编辑关怀,深刻地挖掘书籍主题,使作品的价值得到全面揭示和升华。当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编辑面对卷帙浩繁、部头众多的文献典籍时,相信都在扪心自问:究竟还能够创作出一些什么样的精神文化产品才能满足读者需求?如何在尊重固有文化成果、保存文化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内容和形式的重组使作品价值得以提升或创造出新的视点?怎样保证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化,并获取社会所需的不断自我更新的知识创新机制?所有这些并非不可能。只有当当代编辑认识到这种历史责任并调动综合素质,尽最大努力来完成它时,才可能参与文化生产与文化创造,完成这一史无前例的重任。
知识重组是在丰富知识数据库的基础上完成历史赋予时代的新的使命,任务固然艰巨,却极富挑战性。读者所期望的也正是知识重构所要求的,编辑推动也必然在编辑已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因而,数字网络“数据库”的建立和推广是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
迈出这一步时间越早越能影响人类文化的走向。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知识经济、数字网络初现之际,文化创作者、教育者和编辑出版者都是当然的先驱,同时也是最大的责任者。
3.知识创新与编辑创新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编辑而言,创新使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工作中的重要原则与理念灵魂。
编辑方向即是知识创新走向。无论是人类所生产的精神产品还是物质产品,积累起来都是文明的成果,倘若用文字、图像等视觉符号或声音等音频手段记录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上时,它代表了编辑的选择方向。编辑是社会分工的一种,社会规定了只有经过出版部门编辑之手的出版物才能流向社会,否则都是非法的。因此,当编辑具有社会公认性质之时,他也就进入了这一代言人角色。编辑什么作品?如何编辑这些作品?编辑工作必然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原则在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与社会主义社会中当然截然不同,它代表了某种选择、某种走向。编辑在审读作品立论的科学性、论述的合理性、记录的完整性、分析的逻辑性、表述的准确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后,与编辑原则进行比照,倘若有差距,编辑会将出版意图巧妙地融入作者的继续创作之中来对原创作品及其载体施加影响,引导作者按出版原则修改和完善,直到符合社会出版标准。因此,制定出版原则即成为编辑工作的方向,编辑工作方向就是图书出版方向,在知识经济时代当然也就是知识创新方向。
编辑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知识创新水平。编辑工作的实质是对已有科学文化知识创作进行再创造。没有不需要编辑整理加工的作品。任何出版物都要进行编辑加工。编辑在审读过程中,会从对原作品的深入理解中去领悟作者创作目的,进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加入编辑思想,对原作品进行加工润色,此时,编辑的水平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水平。
知识重组、知识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编辑在知识重组、知识创新中所进行的种种工作都是为了向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精神服务,以取得一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读者的满足与认可是知识创新的基本前提。但仅仅为满足而一味讨好和迎合,会使编辑出版工作之路越走越窄。读者是需要不断提高的,读者也是需要培养的,在一定的基础上引导读者追求高深的理论、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有品位的人格,才会为出版带来更深、更广、更多的读者群体,培育出与文化产品需求对应的阅读与使用者。因此,作者与编辑的创新意识强、文化素质水平高才会创作、编辑出知识创新水平高的作品,再通过编辑过去所培养的读者阅读,就会使编著双方的劳动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知识创新活动向着新的高度和广度发展。
二、知识经济时代编辑角色的转变
知识经济既是高科技经济,也是信息化经济。信息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信息本身作为一种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力手段,加快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得到空前提高。
知识经济在20世纪末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仅仅以纸张作为传播文化和信息的媒体市场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传播,也离不开编辑出版。构成知识经济的三大要素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的目的是应用,而从创新到应用,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实现,传播就包括编辑出版。因此,知识经济的每一要素均与编辑出版业有着紧密联系。编辑是知识应用的实践者,也是知识创新的积极推动者,更是知识传播的主力军。出版产业再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载体和社会支持系统,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产业体系被新的经济形态赋予了更加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既带有传统媒介的某些属性,又成为以图书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为传播形态的又一新型产业经济。在这一转变中编辑角色得以改变。
知识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切产业都不可能回避。一切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行业都会得到发展,一切回避或阻碍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行业都将被时代所抛弃。编辑出版业只有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才可能获得自身的发展。
1.编辑是新型产业运作的核心
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信息在高速流动中完成其产生、传播、老化、更新的周期运动并由此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信息时代中的编辑出版业惟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在信息的高速流动中将信息提供给作者、编辑及设计人员,在产品的开发中实现价值。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编辑自身和所处环境发生的变革是巨大而深刻的。除了以纸介质为载体的传统图书外,又出现了以磁介质和光介质为载体的音像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特别是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出版,如网络报纸、网络期刊以及电子图书等,进一步拓展了出版领域。面对新形势,编辑如果安之若素,墨守成规,沿袭以前的工作方式,就势必被社会所淘汰;而如果编辑能够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一专多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采集最新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传输出去,就可为出版产业带来生机与活力。知识创新成果只有通过编辑出版,才能存储下来。存储之后的成果,一方面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可以获得积累,为后人的知识创新提供基础。可见,编辑出版工作既可促进知识创新,又可扩大知识创新成果的应用范围,使知识发挥其独有的作用,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最核心的原则是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而编辑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也就成为出版产业经济增长最根本的源泉。编辑是新型产业运作的核心。
2.编辑是知识资源与新型产业经济的中介
在信息社会,知识信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快速涌现,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调效率和效益,在信息源与选择信息之间惟有编辑担负这种中介作用,编辑的职责就是选择、确定、加工、处理各类信息,以便在社会上迅速产生作用,产品一旦被社会利用,出版产业就会获取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编辑的这种中介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相反,随着信息资源的越来越多,社会对编辑的中介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为了做好这种中介工作,编辑出版业应建立出版信息化管理新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具有活跃的管理工作思维模式和大胆创新精神,强调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的适应能力,讲究管理手段的艺术化。在这一管理系统之下,同时还有编辑校改、印刷出版等业务使用系统。这些共享资源与功能模块按照一定的授权供编辑使用,编辑也按照一定的要求收集信息、存储与革新。
3.编辑是出版产业经济的实体
长期以来,图书出版的编辑工作都是靠人工操作来完成的,以致编辑被错误地看做是一种“剪刀+糨糊”的工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进入出版领域,编辑出版过程日趋一体化,但这并非是对编辑功能的削弱,恰恰相反,它对编辑要求更高,编辑、录入、排版、校对甚至装帧设计都可由一人承担,迅速高效。
事实表明,图书出版运作现代化与出版社生存空间的变化,迫切要求编辑大量掌握所学专业之外的知识和技能,做到一专多能,加强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外语以及现代出版经营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成为既精通专业又掌握现代图书出版手段,还熟悉出版经营的高素质出版工作者。编辑是出版产业经济的实体。
4.编辑是出版产业经济的直接推动者
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是推动出版产业经济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它更强调编辑智力和能力的发挥和应用。因此,在当前情况下,编辑在大量获取有用书本知识的同时,应注重现代出版运作所需要的多种能力,如创新思维能力、审查鉴别能力、策划选题能力、信息转化能力以及公关能力等。担任着振兴出版产业经济重任的编辑,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才能持续地推动和发展出版产业,只有拥有现代化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的编辑才会使出版产业拥有创富致胜的更多机遇,才能实现出版产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知识经济与编辑现代化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活动。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具有与劳动力和资本迥然不同的特点。它不具有独占性,可为公众共享并可反复使用而价值不被削弱,相反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增值。它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可大幅度地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效率。它是一种非消耗性的、可在使用中增值的生产要素。知识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节省资源、节约能源、无污染、效益高,它已成为人类发展的第三种资源。
知识经济已经使编辑劳动资料发生了变革。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出版印刷机械系统的结构发生了质变,利用计算机于图书出版印刷生产过程可以实现精密控制和自动控制,对全部生产设备实施监督,同时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生产领域的大力推广,使人的脑力得到延长,功能得到放大,计算机信息技术把编辑出版者从繁杂、重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性的劳动。
知识经济也使编辑劳动对象发生了变革。近年来,信息缩微技术、文献复制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增加了文献资源的品种和数量,编辑也从对传统纸质文献的加工整理转向磁盘、光盘、电子文档等多种媒体的处理。
知识经济还使编辑素质得到了提高。随着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投入的增加,编辑在劳动中的体力和智力支出的比重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的性质和内容开始发生改变,社会对编辑的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知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编辑劳动和知识的结合发展到了新的水平,编辑知识化成了出版发展的重要趋势。
知识经济在编辑出版中的推动作用除了主要表现在使编辑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编辑者素质得到提高外,对于编辑现代化管理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使得编辑出版组织与管理水平发生了变革。
组织和管理是一切具有一定规模的共同劳动的机构所具有的职能,它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属于生产力系统的运筹型要素。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编辑出版社会化生产的规模日益扩大,部门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不同层次的高素质编辑出版管理人员的出现,使得编辑出版组织的结构和管理的效率显著提高,而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编辑现代化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反馈能力、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与市场读者的交流能力大大加强。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尤如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将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编辑出版业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与更为复杂的社会系统之间的信息、能量、物质方面的交换与联系日益密切。
编辑现代化管理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发挥这个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为综合使用信息提供有效手段,为社会文化生产、社会文化传播、社会文化积累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