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
22181000000003

第3章 基础篇 你为什么会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3)

2.目光——会说话的眼睛。

目光是通过眼睛来反映心理,表达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视线活动概括了70%的肢体语言表达领域。芬兰的心理学家还作过这样的实验:把表现演员不同情绪的目光照片,裁成只保留眼神部分的细条,然后让人分辨他们所表现的情感,结果正确率很高。这说明:人们都能解读目光语言。例如在上司与下属谈心时,上司应把亲切、自然的目光缓和地洒向下属,而不应一遍又一遍闪电般地扫视对方,或恶狠狠地盯住对方。

3.姿势语言——举手投足也是说话。

姿势语言包括坐姿、站姿和卧姿语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坐姿语言。男性伸开腿而坐,意为“自信”“豁达”;女性并腿而坐,意为“庄重”“矜持”。

4.面部表情。

面部语言是指通过面部肌肉姿态的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面部可以把高兴、悲哀、畏惧、愤怒、忧虑、烦恼、报复、疑惑等情绪迅速、充分地反映出来。面部表情是人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5.服饰语言。

穿着打扮具有信息传播功能,它能显示出人的职业、爱好、社会地位、文化修养、信仰观念、生活习惯及风俗等。穿着打扮就等于是一幅活广告。穿着打扮能表现出“服饰语言”。服饰语言必须符合目前国际上公认的TPO衣着原则。“T”(Time)指时间;“P”(Place)代表地方、场所、位置、职位;“O”代表目的、目标、对象。

1987年,美苏两国首脑在华盛顿签署中程导弹条约时,两位第一夫人南希和赖莎的服装便是一次无声的“自我介绍”。两人不约而同地穿上了灰色的套装。

赖莎为改变苏联妇女“货车司机”的形象,再外加了一件红色恤衫以突出上下身比例,令人耳目一新。而南希的套装双肩垫得太浮,收腰过于夸张,在这种庄重的外交场合似乎不太协调,新闻媒体普遍认为赖莎的着装胜于南希。

人的身体能够说话,所以,要想让你的身体帮助你说好话,你就须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而树立起良好的形象,除了要注意以上“硬件”外,还要重视自身的“软件”建设,这个“软件”便是素养。一个没有毅力、没有自信、没有恒心、没有进取精神的人很难树立起其良好的形象。

说话要有逻辑

在历史与现实中,利用逻辑语言的力量为自身的利益与立场服务,这样的故事是非常多的,且应用也极为普遍。

历史上,孟子以善辩着称,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他说话逻辑性极强,善于利用逻辑性的语言,配合人们易理解的自然规律,通过类比,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或委婉地批评对方,或含蓄地提醒别人,或通俗易懂地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答案。

孟子的弟子公都子对他说:“大家都认为夫子您爱好辩论。”

孟子说:“我真的很喜欢辩论吗?我是迫不得已的呀!”

孟子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帮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通过自己的智慧、运用语言的逻辑威力,施展自己的辩才的。以下是他见梁襄王时说的话。

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后,告诉旁人说:

“远远望去,没有国君的样子;走近他时也看不到令人敬畏的表现。

我还没说话,他就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

我说:‘统一才会安定。’

他又问:‘什么样的人能统一天下呢?’

我回答:‘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

他又问:‘那有谁来跟从他呢?’

我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跟从他。大王懂得禾苗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夏历五六月间)长时间天旱,禾苗枯萎了。只要天上黑油油地涌起乌云,哗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长起来了。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对抗得了呢?如今各国的君主,却没有一个不是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

孟子与梁襄王的应对,既鲜明地表明了他的观点,又表现出他高超的语言逻辑性与谈话艺术。

再看看下面这则对话——

孟子问齐宣王:“若大王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自己出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时,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这样的朋友,应怎么办呢?”

齐宣王回:“跟他绝交!”

孟子又问:“如果您的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撤了他的职!”

孟子又问:“要是一个国家被治理得很糟糕,那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语塞。

孟子用层层推进的逻辑方法,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中层干部的行为,再推论到高级领导人的身上。如此,令齐宣王毫无退路,只能“语塞”了。其实,孟子还暗示齐宣王,就像把妻托付给朋友一样,国家是人民交托给君王的。这段劝谏很是精彩。

下面的一段孟子与他的论敌告子的对话,也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和领悟。

告子说:“人性就跟那急流的水似的,缺口在东面就会向东面流,缺口在西方则会向西方流。人性并没有所谓的善与不善,就跟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然而,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如同水往低处流。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不过,必须肯定,当水受到拍打而飞溅起来时,它可以高过额头;当水被加压迫使它倒行时,它能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只不过是形势所迫而已。人可以被迫去做坏事,人本性的改变也跟这个道理很类似。”

孟子接过论敌的论据而加以发挥,对方用水作为比喻,他也跟着以水为喻。关键在于,孟子通过自己强大的语言逻辑性,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论辩的语言极为有力,一句“水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便把论敌难倒了。

在那个时代,孟子在与墨家、道家与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借助自己强大的语言实力,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

良好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指:“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而在心理学上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

一个人亲和力的高低常常取决于他的性格特征。有的人天生不爱笑;有的人天性爱热闹;有的人具有丰富的幽默细胞等等。

但亲和力又与“亲和动机”密切相关,亲和动机强,例如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友谊,得到他们的支持合作,其亲和力就高;亲和动机弱,如无视他人的存在,总是把自己个人的利益或感受置于最高地位,这样的人亲和力必然很低。

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别人,才能真正地亲近对方;关心对方,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和喜欢。拥有较高的亲和力,会拥有宽广的胸怀。

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亲和力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良好的人际亲和力能为我们带来很多好处,它既可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友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又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人际资源,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机会与前途。

无论你是一名销售人员,是一名行政管理人员,还是一名科研工作者,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都是通向你事业成功的桥梁。一个具有良好人际亲和能力的人在工作中会有很好的人缘,也容易得到同事的支持和鼓励。

那么,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人际亲和力呢?

首先,应深刻认识自我。俗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深入地了解自我,才能有了解他人的基础。所以,深刻认识自己是真正地具备良好人际亲和力的基石。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创伤和问题,可能经常感到自卑或者自傲,或者以自我为中心,或者曾经遭受过各种各样心灵上的创伤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成年之后的良好的人际亲和能力。

其次,就是要不断地进行人际交流实践,加强自我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在深入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常进行人际交流的实践是加强人际亲和力的重要过程。在不断的人际交流的实践中,以别人作为一面镜子,可折射出自己的某一面,从别人身上,可看到自己心灵中自己看不到的侧面。在与他人的交流实践中,又可不断强化自己的实战能力,可随时改正自己。

有些人虽然在青少年时代很少与与人交往,缺乏实践的经验,但在他们成年后,有的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谋生,做起了销售等专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慢慢地,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便在实践中逐渐地增强了。所以,实践是增强人际亲和力的必经之路。

接着,就是要扩大自我意识,加强人际包容力,加强对他人的理解力。每个人成长的环境都不一样,其所生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往往会给其自我意识打下一个比较深的烙印,从而影响其对人与事物的看法。

这些观点在和其他人交往时,易影响到对他人的评价。当他是基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发去评价他人时,常常无法深入了解他人内心深处的感受。所以,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在人际交往的实践中,要不断地放下自己固有的价值观,耐心地倾听他人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样才更易看到一个个与自己不同的全新的内心世界。当一个人对他人的理解能力增强后,能深入地理解他人时,他的人际亲和力必然会增强。

还有一点,就是要防止烦躁情绪的干扰和破坏。当处于高度的压力下,人们会极易出现焦虑的情绪。当一个人的内在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坏情绪就易不断地从潜意识中浮现出来,从而变得烦躁不安。

虽然心情烦躁的人也知道人际交往亲和能力的原则,但生理上阻止他做得很好,所以,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发脾气,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气,从而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增添很多麻烦,造成人际亲和力的下降。

所以,劳逸结合,让工作与生活兼顾,做到有张有弛,让自己拥有一份好心情,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亲和力。

十种令人讨厌的话

人与人之间,语言上的交流可谓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职场交谈的过程中,谈话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有些谈客却令人厌烦,想躲避但又躲避不了,不躲避又像坐在针毡上面一样难受。如果处在这样的情景当中,你会怎么去应对呢?

1.“探人隐私”的话。

社会中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块不希望被他人侵犯的领地。但有一些人出于自身的无知,或者出于猎奇,或者出于……每次他与你见面,都要问你“年龄多大?”“收入多少?”“夫妻感情怎么样?”等等让人顿生厌恶的活题。

这种人尽管伶牙利齿,巧舌如簧,可不知道谈话的要领忌讳。一般来说,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旦知道了某件事情是他人的隐私后,就不会再去追向。不然,如果知道是他人隐私,而又偏偏去询问那些人,这样就成了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了。此类人在很大程度上就可能会传播是非,蜚短流长。

策略:对探人隐私者需要做到答非所问。

遇到探人隐私的人,不能是什么就说什么。对待探人隐私者,最好的办法就是答非所问。若他问你“谁是你晋级的后台”,你就说“全托你的福”;若他问你“奖金多少”,你就说“不比别人多”;若他问你“如何追求女友的”,你就说“如果你感兴趣,待我以后详细告诉你”。总而言之,对于对方的提问,不是不答,而是答非所问。此类的话,不仅不会得罪对方,同时也不会暴露自己的隐私。

2.“唉声叹气”的话。

人生活在的这个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有些对前途悲观、谈话以我为主的人,常常会将他们的不幸、苦恼与忧虑作为谈话的主要部分。他们会不停地大诉苦水,接二连三地唉声叹气,使交谈的人们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仔细分析一番唉声叹气者所说的不如意之事后,就会发现,这些事其实很普通,并非如此的凄惨,但唉声叹气的那类人却将自己的境遇说得非常凄惨。

策略:对那些唉声叹气者要注入活力。

与这类人进行交流,要给他注入一定的活力。在唉声叹气者的心里,他们并不是认为自己的能力差、抱负小,与此相反,他们的内心里强烈地希望别人肯定他有着了不起的天赋、有着不寻常的能力。与他们在一起交流,需要恰当地肯定他的特长,赞美他的功绩,给他注入蓬勃发展的活力。这样进行下去,他们就会对你非常亲切,同时还会对你感激不尽。

3.“道人是非”的话。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要以为把他人是非告诉你的人便是你的朋友。道人是非者,既然在你面前说他人的坏处,自然也会在他人面前说你的坏处。他们乐于道人是非,是妒心过盛的原因,他们心里常常巴不得他人越来越倒霉,越来越困窘。聪明的人同这种类型的人交谈的时候,是决对不会推心置腹的。

策略:对道人是非的那类人就要哼哈而过。

远离这种人的办法,就是对于他所说的任何是非话题都做出冷淡的反应,从而就会让他知“错”而退。这种人,不可得罪;对他说的他人是非,又不能赞同。与其言语交流,哼哼哈哈,实在是一种应付的好办法。因为“哼”“哈”是一种让人感觉非常模糊的语言,不但会让道人是非者感受到你的成熟,同时还会使他觉得对于这类话题再没有什么办法与你交流下去,从而便由此而终止了谈话,或者使谈话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在某些情况下,“哼哈”倒是一种不可蔑视的处世学问。

4.“喋喋不休”的话。

人与人交谈,人们往往讨厌那种长篇大论跟你说个没完没了的人。有的人说得多,可说不好。他们会一口气谈论整整一个上午,他们会在一个上午谈古今中外;他们不仅谈无文地理,也谈男女情事;他们激情活跃,谈起话来表情丰富;他们滔滔不绝,从来不会感觉到累。

策略:对于喋喋不休者要巧妙进行提问。

遇到喋喋不休者,不要伤及到他的感情,同时又要让他少说话。可以根据他说的话题提问一些难题,例如“导弹的燃料分子式是什么?”“《水浒》这本书里一共提到多少男的,多少女的?”等等,让他不知道如何讲行回答。如此一来,他就可以少说几句,你也可以多说几句啦。也可以提问一些与当前话题无关的问题。比如“打扰一下,现在几点了?”“你的眼镜好看,请问你戴上去感觉舒服吗?”等等,这样一来,对方就会感到有点惊愕,从而便停顿下来,这样就使你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一些重要的事。

5.“嗦嗦说教”的话。

有的人喜欢对别人进行“谆谆教诲”。在他所说的十句话当中,你能够找出“你应该”“你必须”“你不能”之类的词语七八处。这类人常常自以为是,居高临下,唯我独能,盛气凌人,自高自大。

在他的眼里,众人都是些无知的幼儿,只有他是博学的教授。他让人感到很愚腐。嗦嗦说教之类的人尽管令人生厌,可是对于你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坏处,反而还十分有益。一则是你可以吸取其中有益的说教;二则是你认认真真地倾听,会使他觉得无比高兴,这样一来对双方增进情谊很有好处。

策略:对嗦嗦说教之类的人要重于聆听。

因此,与他们一起进行交流,一定要做到重于聆听。只要你没有急着办的事项,不如静下心来,听一听,记一记。适当地重复一两句他说的话语,或者就某个问题询问上那么一两句。相信,你这样去做,肯定能收获到很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