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性说中国历代人物
22179400000019

第19章 胡阿云给了苏武什么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国害怕汉朝袭击,便声言:“汉朝的皇帝是我的长辈。”并说要把先前扣留的汉使全部放还。汉武帝称赞单于明于大义,作法正确,既然对方放还汉朝的使者,那么这边也应放还匈奴的使者,于是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带着汉朝符节护送被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并赠送单于许多财物,以表示两国交好的诚意。

谁知单于却“和大怨,必有余怨”,对苏武等人的态度傲慢,完全不像他承诺的那样与汉朝期望的那样。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返回,却遇上了缑王和长水虞常等在匈奴谋反事件。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曾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后来随同汉浞野侯赵破奴讨伐匈奴,兵败而降。他们与随从卫律投降的人暗中策划,要劫持单于的母亲返回汉朝。虞常在汉朝时和副使张胜关系一直不错,就暗中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非常怨恨卫律,我能暗杀他。我的母亲和弟弟在汉朝,希望他们能得到我为汉朝立功的赏赐。”张胜表示同意。可是虞常的暗杀行动失败了,他被抓起来,这样就牵连到了苏武等人。

苏武回不了汉朝,他首先想到的是自杀,被卫律救了下来。单于传话道,汉使谁投降,就饶谁不死。副使张胜投降了。苏武不投降。他不投降,单于反而更赏识他,也更想他投降。单于派卫律去做苏武的思想工作。卫律说:“苏先生,我卫律从前背叛汉朝,归降匈奴,幸而承蒙单于恩德,赐给我王号,使我拥有部众数万,马畜满山,富贵如此。您今日投降,明天也会这样。否则被杀,白白葬身于荒野,有谁知道你为汉朝而死呢?”

苏武不理睬他。接着卫律又采取各种手段利诱、威逼苏武投降,都没有成功。苏武坚持不投降,可以说他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具有视死如归的精神。但后来,他流放北海牧羊,在艰苦的环境中能坚持19年,除了超人的意志力,还有什么力量呢?这正是我要关注的。我发现了苏武身边有一个女人,她是匈奴太尉胡克凡的女儿胡阿云。

胡阿云因拒绝做单于姬妾,单于大怒,把她配给了苏武,让她到荒凉寒冷、没有人烟的地方与一个犯人受苦。这个女人对苏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苏武有了相依为命的伙伴,而且还是性伙伴,他不再孤独。一个男人既然是血性的,他身上就有热气,就有爱的冲动。在天苍苍、地茫茫的大漠草原,苏武有了生存下去的内动力。他有家难归,就把草原当成了家,而这一切是因为有了胡阿云。没有胡阿云,苏武或许就呆不到19年后回国,他可能在18年、17年或者更早些时候孤独地死去,没有生活信心和生存意义地死去。死对于他来说不算丧失民族气节,反而选择死是他守护节操的一种方式。而有了胡阿云,他就不能选择死了。

苏武被流放到北海后,匈奴不供给他粮食,他只好挖野鼠所贮藏的草籽充饥。胡阿云来了。苏武以为这个女人是与家人走散了,当得知是单于许配给他的,他以拒绝的态度对待胡阿云,但他看到她痛苦的神情,慢慢地同情起她,知道她也是出于无奈才过来的,哪个女人愿意到这里与一个男人受罪呢?胡阿云一开始也是不接受苏武的,虽然她佩服这样具有不屈的民族气节的男人,可这男人在茫茫北海牧羊到何年何月呢?苏武与胡阿云相互抵触的心态,很快被凛冽的北风吹走了,他们孤独的内心需要交流,可他们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说话的人。

他们开始相互对视了,干活时也心照不宣地配合了,接着他们开口说话了。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有一天,他们俩的身体终于贴在了一起,他们听到了自己与对方的心跳。他们拥抱的时候,得到了温暖,从此有了生活的激情,他们的日子开始洒满阳光……这一天,苏武一个人的北海,变成了苏武和胡阿云两个人的北海。苏武与胡阿云患难与共,情笃意深,生得一子,取名苏通国。19年后,汉朝来讨还苏武,匈奴同意放苏武回国,可是却不许胡阿云同归。胡阿云望着苏武离去的背影,痛不欲生,她不久把孩子托付给别人,然后自刎而死……

苏武在北海的时候,有一个人探望了他,虽然他也是投降匈奴的汉人,但苏武对他的态度比较好。这个人叫李陵,司马迁曾替他辩解受了宫刑。苏武坚守节操,但他内心对李陵还是予以同情。而李陵确实不同于卫律,他在与苏武喝酒时,面对忠诚的苏武感到十分惭愧,泪水把衣服都淋湿了。李陵来北海是单于安排的,目的还是想通过他与苏武昔日的交情,劝苏武投降。李陵虽没有劝说成功,但他有句话对苏武不会没有影响,他说:“我领兵离开长安时,您的母亲不幸去世,我送葬到阳陵。您的妻子年轻,听说已改嫁了。”这个信息给苏武的内心带来什么变化?它只会对他与胡阿云的爱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是消极影响。

有了胡阿云后,苏武生存下来就不只是为自己了,他寻找食物会加倍努力,他们的羊越来越多。他在得到情爱的同时,担负起对胡阿云的责任,胡阿云怀孕后,他的责任就更大了,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苏武在匈奴能坚持19年,人们多赞扬他的民族气节,并认为支撑他生存信念的是爱国心,却忽视了情爱在他身上的作用。他先是想着活下来与妻子重逢,后来胡阿云成为他生存的内动力。正史上对他与胡阿云的事几乎不提,要是司马迁换了班固来写《汉书》,以他的笔法,或许会让我们多看到一些苏武与胡阿云的故事,如他写项羽等人的情爱生活都是不惜笔墨的,难怪《史记》比《汉书》好看。从班固的笔下,我只得到了几十字的信息,翻译成白话文后,字数多了一些。汉宣帝问左右大臣:“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难道没有生子?”苏武通过许广汉向宣帝陈述:“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汉宣帝同意了……

苏武老年终于见到了他与胡阿云生养的儿子,可是他再也见不到胡阿云了,书上虽没有写他内心对胡阿云的思念与怀念,但可以想象,他是爱那个匈奴女人的,没有她,能在北海坚持19年,就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