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马少游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才足,至求赢自苦尔?”
陶潜诗云:“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庄子·缮性》篇:“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无以知为谓之养性。”注曰:知周万物而淡然自若者,谓之养恬。
(原注文)
北魏郭景尚,字思和,太原人。涉历书传,晓星历点候,言事颇验。初为彭城王中军府参军,迁员外郎。善事权宠,世号“郭尖”。将位中书侍郎,未拜而卒。
北魏李崇子世哲,性轻率,供奉豪侈。少经征役,颇有将材,为三关别将,讨群蛮,大破之。孝武时为后将军,拜鸿胪卿,又迁相州刺史,性倾巧,善事人,亦以货赂自达。时高肇、刘腾之处势也,皆与亲善,故世号为“李锥”。
有道之士耻而不为者,即传所云。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者也,若郭、李所为之事,实耻之而不为也。
陆鲁望,唐人,隐三吴,自号江湖散人,乃着歌曰《江湖散人歌》,有曰:人间所谓好男子,我见其与妇女何异?特留其须眉,得名为男子,而善其柔顺俯仰之奴颜,逞其侧媚逢迎之婢膝,真类乞丐之态度,却反指正直之人为狂妄痴愚。其刺世俗之浇薄如此。
求之忍
(原经文)
人有不足于我手,求以有济无,其心休休。冯骓弹铗,三求三得。苟非长者怒盈于色,维昔孟尝倾心爱客,比饭弗憎,焚券弗责。欲效冯驩之过求,世无孟尝则羞;欲效孟尝之不吝,世无冯,则倦。盖彼倦此,为义不尽。
〔原经文〕
偿债安得惠开,给丧谁是元振。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诗?黍离》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大概人凡有不足之事,当以义理制之。可以取,可以无取,以其有者当济其无者,于我心者休休然,无欲自得,有何过求而取辱焉。
《战国策》:齐孟尝君,姓田名文,父曰靖郭君子田婴,齐宣王庶弟也。招致宾客,常数千人,贵贱一与文等。曾待客,夜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文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时有冯驩,贫乏不能自存,闻孟尝君好客,见之,置传舍,居有顷,乃弹铗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文迁之幸舍,食有鱼矣。又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迁之代舍,出入乘车矣。又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贫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驩复歌。孟尝君问门下客,谁能为文收责于薛,冯驩署曰:“能。”孟尝君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乎?”曰:“愿之。”于是临行曰:“督责毕,何市而反?”孟尝曰:“视吾家寡有者。”驩至薛,见其贫不能与者,悉取券焚之。长驱到齐,晨求见。孟尝怪其疾,衣冠而见之,曰:“来何疾也?何市而反?”对曰:“君宫中积金宝,狗马室外厩,美人充下陈,所寡者唯义耳。与君市义而彰君之善声也。”孟尝乃拊手而谢之。后期年,孟尝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于道中。孟尝谓罐曰:“先生为文市义,乃今见矣。”
〔原注文〕
南梁萧惠开,少有风气,涉猎经史,拜益州刺史。将还府,录事参军到希微欠蜀人债将百万,为债主所制,未得俱还。惠开与希微共事不厚,而厩中凡有马六十匹,悉以乞希微偿债。其意趣不常如此。
唐郭元振,魏州人。少有大志,十六岁与薛稷等同为太学生。学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缭服者扣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葬。”元振尽与之,无少吝,不质名氏。稷等叹骇。后仕武后、睿宗、玄宗三朝,位至平章,封代国公。
特立之忍
〔原经文〕
特立独行,士之大节,虽无文王,犹兴豪杰。
〔原经文〕
不挠不屈,不仰不俯,壁立万仞,中流砥柱。
〔原经文〕
炙手权门,吾恐炭于朝而冰于昏;借授公侯,吾恐喜则亲怒则仇。
〔原经文〕
傅燮不从赵延殷勤之喻,韩棱不随窦宪万岁之呼;袁淑不附于刘湛,僧虔不屈于佃夫;王昕不就移床之役,李浍不供麋角之需。
〔原经文〕
穷通有时,得失有命;依人则邪,守道则正。修己而天不与者,命;守道而人不知者性。
〔原经文〕
宁为松柏,勿为女萝,女萝失所托而萎恭,松柏傲霜雪而嵯峨。噫,叫不忍与欤!
〔原经文〕
陈侯宣淫于夏氏之室,宋督目逆于孔父子妻。败国亡家之事,常与女色以相随。
〔原注文〕
《记·儒行篇》云:“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注云:兴者,感动奋发。豪杰者,才智过人,谓夫豪杰之士,则卓然自立无待于人。虽无文王之风化,固自兴起于善矣。
〔原注文〕
挠,曲也;屈,卑屈也;仰,仰望也;俯,俯伏也。谓特立独行之士,不肯卑屈其志,曲意从人。亦无低昂之态,而改其操。
鲁王衍神姿高彻,顾恺之称其岩岩清峙,壁立万仞。
《书·禹贡》:“底柱折城。”注:在阳城北,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屹然若柱立。
宋刘才邵《祭杨邦义文》有云:“义然中流,见此砥柱。”此即《中庸》所谓“中立而不倚”,《孟子》所谓“中天而立”之类也。
〔原注文〕
北魏崔颢《长安道》云:“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唐杨国忠天宝十一载拜右相。公卿以下颐指气使,莫不震慑。省宫有不为己用者,皆出之。或有劝陕郡进士张彖谒之,彖曰:“吾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吾辈得无失所?”遂居蒿山。
韩文《送李愿归盘谷序》有云:“人之称大丈夫者,坐于庙堂,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此岂不谓攀援公侯之喜则亲,怒则仇乎?
〔原注文〕
东汉傅燮,字南容,北地灵州人。灵帝时为护军司马。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共讨黄巾贼张角,有功。因奏事忤宦官赵忠,谮毁不得封。时赵忠为车骑将军,帝使论讨黄巾之功。执金吾甄举等谓曰:“傅南容前在东军,有功不侯,故天下失望。今将军亲当重任,宜进贤理屈,以副众心。”忠纳其言,遣弟城门校尉赵延致殷勤于傅燮曰:“南容少答于我常侍,万户侯不足得也。”燮正色拒之曰:“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
东汉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四岁而孤,养母弟孝友才能称。五迁为尚书令。和帝即位,时外戚窦宪击匈奴还,有功,封大将军,威震天下。会和帝西祠园陵,诏宪与车驾会长安。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韩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谄,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惭而止。
南朝宋袁淑,字阳源,少有风气。年数岁,伯父袁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从母兄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乘失。淑乃赋诗曰:“种兰忌当门,怀璧莫向楚。楚少别玉人,门非种兰所。”元嘉二十六年迁尚书吏部郎。
刘湛,字弘仁,南阳人。少有局力,不尚浮华,博涉经史。文帝时为太子詹事,加给事中,转加尚书仆射。后坐罪伏诛。
南宋王僧虔,王昙首子,僧绰弟也。弱冠,雅善隶书。文帝时迁太子中庶子,徙会稽太守。时中书舍人阮佃夫请假东归,客劝僧虔以佃夫要幸,宜加礼接。僧虔曰:“我立身有素,岂能曲意此辈?彼若见恶,当拂衣去耳。”佃夫言于宋明帝,使御史中丞孙琼奏,僧虔坐免官。寻以白衣领侍中。元徽中为吏部尚书,加散骑侍郎,转右仆射。升平二年为尚书令,赠司空。齐以僧虔为光禄勋,开府仪同三司。
《宋书?阮佃夫传》:佃夫,会稽诸暨人。明帝初出阁,选为主衣,后为世子师,甚见信待。明帝即位,封建城县,执权亚于人主,大通货贿,凡事非重赂不行。仆从附隶皆受不次之位,朝士贵贱莫不自传。而矜傲无所降意。至废帝即位,权任转重,兼中书通事舍人,加给事中,辅国将军。后谋逆赐死。
北魏王昕,字元景,北海人王猛之后也。少笃学,能诵书。武帝时汝南王悦辟为骑兵参军。悦好游逸,或驰骋住宿,昕则弄还。悦与府僚饮酒,起自移床,人争进手。昕独执板却立。悦作色曰:“我帝孙帝子帝弟帝叔,今亲起舆床,卿何偃蹇?”对曰:“元景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或瞻仪形,安敢与亲王僚采从厮养之役。”悦谢焉。
北齐河间太守崔谋,恃势从李浍乞麋角鸽翎。答曰:“鸽有六羽,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则入泽。下官手足迟钝,不能追飞逐走以事佞人。”李浍,李元忠之从子也。仕东魏为散骑常侍。
(原注文)
魏李康《命运论》曰:“穷达,命也;贵贱,时也。”
《孟子》曰:“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又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注云:殉,随物之名。言当天下有道之时,则身出而佐辅,则道在必行。当道不行之时,即身退而从道,皆与道不相离也。若以道从人,妾妇之道也。
晋颜含,字弘都,琅琊人。有操行,成帝时为侍中,除吴郡太守。郭璞尝过其家,欲与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下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原注文〕
唐李德裕对武宗曰:“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倚他物不能自起。故正人一心事君而邪人竟为朋党。”故《诗》云:“茑与女萝,施于松柏。”嵯峨,山高貌。
《庄子?让王》:“孔子曰: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得复国。于斯之际,唐之国祚因武氏致危殆将绝而复振,故云“中绝于昭仪”。
唐玄宗天宝四载,以故蜀州司户杨玄琰女太真为贵妃,专宠;以胡人安禄山为养儿,以锦绣为大襁褓,使人采舆舁之。上闻欢笑,问故。左右以贵妃洗禄儿对。
上赐妃浴儿金钱甚厚,尽欢而罢。自是,出入宫掖,通宵不出。上亦不疑。后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兼范阳节度使。天宝十四载,禄山反,寇扰中国,遂陷长安。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杀杨国忠等,贵妃缢死。此际中国之乱,盖由贵妃昵比禄山之宠而启将来之衅,岂不谓贵妃所召者乎?故云。
〔原注文〕
《左传》:宣公九年,陈灵公与二卿孔宁、仪行父通于大夫御叙之妻夏姬,皆衣其袒服,以戏于朝。大夫泄冶谏曰:“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二卿怒,遂杀泄冶。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于夏氏。公谓行父曰:“征舒似汝。”对曰:“亦似君。”征舒病之。公出,自马厩射杀之。
《左传》:桓公元年,宋太宰华父督见孔父嘉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二年春,督杀孔父嘉而夺其妻。宋殇公怒督,督惧,遂弑殇公。后庄公十二年,督为南宫万杀之。故指前世或倾败其国,或亡失身家者,多有随女色而致也。故白乐天《题古冢狐》有云:“褒姒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原经文〕
伐性斤斧,皓齿蛾眉;毒药猛兽,越女齐姬。枚生此言,可为世师。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西汉枚乘,字叔,作《七发》曰:“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又曰:“越女侍前,齐姬奉后,往来游宴,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
苏轼撰《韩子庙碑》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而枚生之为言,亦犹是也。故云诸云耳。
气之忍
〔原经文〕
燥万物者,莫蟆乎火;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与火俱,扇炎起凶。
〔原经文〕
气动其心,亦蹶亦趋,为风为大,如鞴鼓炉。养之则为君子,暴之则为匹夫。
〔原注文〕
《易?说卦》曰:“燥万物者,莫蟆乎火,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平也。挠,曲也。又曰:“风自火出。”盖巽为火、为风,其究为躁;卦谓木能生火,兼从风扇,又位东南,为震雷鼓动以为决躁不安常之象。故曰:“扇炎起凶”。
〔原注文〕
孟子答公孙丑曰:“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一者,专一也。动者,感动也。蹶者,颠踬也。趋者,奔走也。凡人颠踬趋走者,则气专在是,而反引动其心者也。鞴,皮囊鼓风之器也。炉,火函也。按:心属火,气像风,像人若不存养浩然之气而暴之,褊躁之气至于颠走,引动其心,正犹皮鞴鼓风于火函也。孟子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又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暴者,粗厉也,刚者之过也。此孟子答公孙丑论养气之要,谓能养吾浩然盛大流行之气,则能配夫道义,动则义礼之勇,乃为君子。若失养,动则粗暴之气,乃为血气之勇,堪敌一人,目为匹夫者也。
《白虎通论》:“匹夫者,庶人之称也。匹者,匹偶也。与其妻为偶,阴阳相成之义也。”
〔原注文〕
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此《鲁论》记孔子答樊迟问辩惑之辞也。忿,怒也。谓人之怒气所发,易为突兀而横肆,若不抑而忍之,而率意妄行,必遭刑戮本身,贻累其亲,非惑而何?惑者,迷疑也。故朱子曰:“知一朝之忿为甚微,而祸及其亲为甚大,则有以辩惑而惩忿矣。”亦孟子所谓“好勇斗狠以危父母”是也。
酒之忍
〔原经文〕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欤?噫,可不忍欤!
〔原经文〕
禹恶旨酒,仪狄见疏。周诰刚制,群饮必诛。
〔原经文〕
布烂覆瓿,箴规凛然;糟肉堪久,狂夫之言。
〔原经文〕
司马受竖谷之爱,适以为害;灌夫骂田蚡之坐,自贻其祸。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禹本记》:古有醴酪。禹时,有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
《书?酒诰》曰:“汝刚制于酒,厥或有告群饮,汝勿佚,尽拘执于周,予其杀!”
此周成王告康叔,曰:“汝当刚制,其纵酒之失,其或有人告于汝有群聚饮酒之人,汝必当擒捕,勿令逃逸,尽拘执归于周家,我即杀之。”“佚”与“逸”同。
〔原经文〕
窟室夜饮,杀郑大夫。勿夸鲸吸,甘为酒徒。
〔原注文〕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伯有嗜酒,为窟室而夜饮。庚子,子皙以驷氏之甲伐而焚之。伯有奔雍梁,醒而知之。后驷带帅国人以伐之,死于羊肆。子产枕股而哭,敛而残渚。
杜甫《饮中八仙歌》云:“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鲸,《庄子》云:海大鱼也。大者数千里。唐李适之,玄宗朝为左相,每日兴起饮酒,费用万钱,贳酒饮,若海中鲸鱼吸纳百川之广也。
《史》:汉高阳人郦食其,谒沛公于军门,曰:“吾高阳酒徒,非儒人。”公遂延入。此亦戒人勿以鲸吸为夸,乃为酒徒为警也。
〔原注文〕
晋孔群,字敬林,性嗜酒。王导戒之曰:“卿恒饮,不见酒家覆瓿布,日月长久糜烂邪?”答曰:“公不见肉乎?糟腌更堪长久邪?”尝谓亲友书曰:“今年田得七百石秫米,不了曲蘖。”其耽湎如此。
皮日休《酒箴》有曰:“酒之道,岂止于充口腹、乐悲欢而已哉!甚则化上为淫溺,化下为凶酗。是以圣人节之以酬酢,喻之以诰训。然尚有上为淫溺所化,化为亡国,下有凶酗所化,化为杀身。”汉扬雄亦作《酒箴》戒成帝。
〔原注文〕
春秋,楚恭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时楚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谷阳持酒而进之。子反曰:“退!酒也。”谷阳曰:“非酒也。”子反又曰:“退!酒也。”谷阳又曰:
“非酒也。”子反受而饮之,醉而寝。恭王欲战,使人召之。子反辞以心疾,王径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也。司马乃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无以复战。”于是乃诛子反,还师。夫谷阳之进酒也,非以妒子反,乃忠爱,足以杀之。见《说苑》及《左传》成公十六年。二说略异。一说子反自杀,一说王怒射杀之。
西汉灌夫,字仲儒,颍川人。武帝朝入为太仆,刚直使酒。元光四年,丞相田蚡取燕王女为夫人,太后召列侯皆往贺。时窦婴、灌夫俱酒酣。夫行酒,次至临汝侯灌贤,贤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夫发怒,骂侯曰:“汝平生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为长者寿,乃效女曹儿咕嗫耳语!”田蚡谓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今众辱程将军,仲儒独不为李将军地乎?”夫曰:“今日斩头,何知程李!婴麾,夫出。蚡怒,奏夫横恣颍川。诏劾夫,窦婴营救,言灌夫醉饱得过,丞相以他事诬罪之。上令辩,汲黯、郑当时皆言婴言是。太后怒,不得已遂诛夫及婴。次年,蚡病死。田蚡者,太后兄弟也。
声之忍
〔原经文〕
恶声不听,清矣伯夷;郑声之放,圣矣仲尼。
〔原经文〕
文侯不好古乐,而好郑卫;明皇不好奏琴,乃取羯鼓以解秽。虽二君之皆然,终贻笑于后世。
〔原经文〕
霓裳羽衣之舞,玉树后庭之曲,匪乐实悲,匪笑实哭。
〔原经文〕
身享富贵,无所用心;买妓教歌,日费万金;妖曲未终,死期已临。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